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构思中的小说,已经写完了三章。保尔把它寄到敖德萨,给科托夫斯基师的老战友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没多久,他收到了战友们的回信,大家都称赞他的小说写得好。不料,原稿在寄回来的途中被邮局弄丢了。六个月的心血白费了。这对保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非常懊悔,怎么没有复制一份,就把唯一的一份手稿寄出去了。他把邮件丢失的事告诉了列杰尼奥夫。

“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呢?别生气了,现在骂人也没用了。重新开始吧。”

“哪能不气愤呢,列杰尼奥夫!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这是我每天紧张地劳动八个小时的成果!这帮偷窃书稿的寄生虫!这些人真是罪该万死!”

列杰尼奥夫极力安慰他。

一切不得不重新开始。列杰尼奥夫给他弄到一些纸,帮助他把写好的稿子用打字机打出来。一个半月之后,第一章又重新写成了。

跟保尔住一套房间的是一家姓阿列克谢耶夫的。他家的大儿子亚历山大有一个十八岁的妹妹,叫加莉亚,刚从技工学校毕业。加莉亚是个朝气蓬勃的姑娘。保尔让母亲跟她商量,看她是不是愿意帮助他,做他的“秘书”。加莉亚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她走进来,满脸笑容,和蔼可亲。她听说保尔正在写一部小说,就说:“柯察金同志,我非常愿意帮助您。这跟给我爸爸写枯燥的住宅卫生条例完全不一样。”

从这天起,写作就以加倍的速度向前推进了。一个月的工夫写了那么多,连保尔也感到惊讶。加莉亚深切地同情保尔,积极主动地帮助他工作。她的铅笔在纸上沙沙地响着,遇到特别喜爱的地方,她总要反复念上几遍,并且感到由衷的高兴。在这所房子里,几乎只有她一个人相信保尔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其余的人都认为保尔是白费劲,认为这只是他在无奈的空虚无聊中,想找一个消磨日子的方法罢了。

加莉亚经常来,随着她的铅笔在纸上的沙沙响声,那些追述难忘往事的字句一行一行地增多了。每当保尔凝神深思,沉浸在回忆中的时候,加莉亚就看到他的睫毛在颤动,他的眼神随着思路的转换不断地变化,简直令人难以相信他的双目已经失明:你瞧,他那对瞳孔清澈明亮,毫无斑痕,充满了生气。

忧伤,以及常人的各种热烈或者温柔的普通感情,几乎人人都可以自由抒发,唯独保尔没有这个权利,它们被永不松懈的意志禁锢着。但是工作越接近尾声,这些感情就越经常地冲击他,力图摆脱意志的控制。要是他屈服于这些感情中的任何一种,听任它发作,事情必将以悲剧告终。

最后一章写成了。加莉亚花了几天时间把小说给保尔通读了一遍。

明天,就要把书稿寄到列宁格勒,寄给州委文化宣传部审阅,如果他们给书稿开“问世的许可证”,他们就会把书稿送交出版社,那样的话……

想到这里,他的心不安地跳动起来。这么一来……新的生活就要开始,这是多年紧张而顽强的劳动换来的啊。

书的命运决定着保尔的命运。如果书稿被彻底否定,那么他的一生就完了。如果失败是局部的,通过进一步加工还可以挽救,他一定会发起新的进攻。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了邮局。紧张的等待开始了。保尔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待过来信。保尔心里明白,书稿如果被断然拒绝,那就意味着他的毁灭。那样他就不能活下去了,活着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他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竭尽全力了。”

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那不是信,是由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选自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保尔义无反顾投身写作的动人故事,再现了主人公作为战士的光辉形象。
B.除了动作描写,小说另外只描写了保尔的心理活动,展现了其复杂的内心世界,使得这一人物形象鲜明而丰满。
C.加莉亚姑娘是个朝气蓬勃的人,她既是保尔的助手,也是难得的能够理解保尔写作意义的人,她始终相信保尔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D.小说写人手法灵活多样,既从加莉亚的视角描写保尔的眼睛,又用其他人物的言谈作陪衬,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小说在刻画保尔这一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
【小题3】结合小说的相关情节,说说保尔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1-22高二上·四川达州·期中
知识点:其他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铁厨子

徐国平

早先,老家办婚宴,大都请来三五乡厨,在自家搭棚筑灶,将桌椅当院摆开。宾客围桌而坐,乡厨操锅挥勺,帮工穿梭上菜。酒菜飘香四溢,满院人声鼎沸。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宾客们咂嘴剔牙,谈论最多的是乡厨的厨艺。

当时,大多人家的日子,本就过得窘迫,再办喜宴,往往捉襟见肘。加上菜样单一,能在有限的荤腥中,做出丰盛可口的宴席,确实要看厨子的手段。

其中,对铁厨子的赞誉最多。

铁厨子不是本地人,左腿有残疾。据说,两三岁时,患了幼儿瘫,遭家人遗弃。幸好,被铁厨师发现,见其可怜抱回家中。

铁厨师是省城一家大酒店的大厨,镂月裁云,厨艺绝伦。只是,夫人一直没有生育。见铁厨子身有残疾,夫人嫌弃无比,铁厨师却视如己出,细心抚养。

后来,铁厨师告老返乡,在我们老家落户。铁厨师是个热心肠,老家谁办喜宴,一请就到,毫无身价。

铁厨子年过十五,也没上学。养母贪吃懒做,游手好闲。铁厨子在家挑水劈柴,烧火做饭,稍有怠慢,便遭打骂。铁厨子只有忍气吞声。

好在,铁厨师开始传授铁厨子手艺了。铁厨师说,一个厨师首先离不开一手好刀法。铁厨子自知身残,立志苦练,很快,操刀娴熟自如,萝卜或土豆切过后,均细如发丝,竟能穿针而过。

铁厨师言传身教,每道菜的泡制,作料,火候等工序,铁厨子都心领神会。

一次,铁厨师偶染风寒,卧床在家。村前一户办婚宴,见铁厨师去不了,主家焦急万分。铁厨子在一旁,闷声说了句,爹,您若放心,俺去!

铁厨子到了主家,问清几桌宴席,备好菜和作料,然后,不慌不忙地吩咐几个帮厨,切剁蒸炸。婚宴开席,菜肴一一上桌,宾客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铁厨子听后,方才坐下喝了一杯热茶。

这时,主家慌慌张张跑来,说新媳妇的娘家人要留下闹洞房,晚上又多添了两桌酒席。主家事先没有准备。

铁厨子先稳下主家,问,家中有啥多余的菜? 主家一脸无奈地说,只有萝卜。铁厨子沉思片刻,慢条斯理地说,把萝卜准备好。

主家疑惑不安。到了晚上,铁厨子还真就鼓捣出两桌花样不一、清香扑鼻的菜肴。满桌宾客,风卷残云,吃罢,竟没品出满桌的菜料全是萝卜。

事后,主家感激万分。回到家,铁厨师问起,铁厨子说,客人中午饱餐荤腥,晚上的口味自然偏喜清淡,所以蒙混过关。

铁厨师闻罢,连连点头,说,你可独挑大梁了。

铁厨子一宴成名。

铁厨师病逝后,养母赶铁厨子空身出门。铁厨子四处漂荡做起乡厨。其间,他推陈出新,精心搭配,那些平常不过的菜肴,一经他妙手偶得,花样奇出,余香满口。

后来,各色酒店如雨后春笋。老家的婚宴开始到酒店举办了。铁厨子的养母也开了一家铁家酒店,并费尽周折找来铁厨子做主厨。

铁厨子很不情愿。可养母说,我这把年纪,酒店干好了,将来还不是你的? 等攒下钱,为娘再给你挑个漂亮的服务员做媳妇。

铁厨子不再推辞,尽心帮养母经营酒店。很快,生意火爆,吃客如云。只是,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

铁厨子掌勺时,一瞟油的颜色,撩起一闻,把炒锅一扔,喊来养母,这油不地道! 养母却满不在乎,管它啥油,能做菜就中。铁厨子一脸不悦,吼道,菜是俺做的,这样做会砸了俺的招牌,俺不干!养母气急败坏,指着铁厨子骂道,你个白眼狼,要不是老娘当初养你,你早饿死街头了。铁厨子没再言语,一摔围裙,离开酒店。

铁厨子去了一家小酒馆,虽薪水少些,可铁厨子有个条件,必须货真价实。

一次,有人在小酒馆设宴。正巧,席间有一位省城大饭店的董事长,品味后,连声称赞,没想到这么小的酒馆,能吃到这么上乘的美味。非让老板唤来铁厨子,说几日后是其家母的寿辰,重金请他去做主厨。

铁厨子连声推辞,都是一些乡野粗菜,上不了大席。

董事长遂道出实情,说其家母胃口不好,佳肴吃遍无数,总提不起食欲。铁厨子最终应允,说,冲您这份孝心,俺不妨一试。

寿宴那日,铁厨子精心烹制,菜肴油而不腻,清爽可口。董事长的母亲果然食指大动。特别是最后端上的寿桃,更是令她胃口大开,连声说这么些年,这是吃得最可口的一顿饭。

董事长问起寿桃的配料,铁厨子直言相告,无非一些杂面加豆腐渣,精心搭配蒸制而成。你想想,再好的美味佳肴也有吃腻的时候。

董事长恍然大悟,出高薪欲聘铁厨子为私家厨师。铁厨子婉言谢绝,说,你有老母孝敬,俺也有老娘需人伺候。

原来,铁厨子养母的酒店,终因偷用地沟油被查封。养母惊恐之下,中风偏瘫。铁厨子默默地来到养母身边,端屎端尿,昼夜伺候。

养母羞愧难当,呜呜落泪。铁厨子一边擦泪,一边劝慰,生恩不如养恩重,俺就是您的亲儿子。

(选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情节曲折,并讲究铺垫和伏笔,如“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为下文养母酒店被查封,中风偏瘫做铺垫。
B.小说一开头写“宾客们咂嘴剔牙,谈论最多的是乡厨的厨艺”,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渲染出了悲凉的气氛。
C.小说结尾,养母和铁厨子均落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使小说的情节完整,既感动了读者又巧妙地暗扣了小说的主题,发人深省。
D.小说采用设置悬念的描述性语言,使文章欢快活泼、华丽、自然、流畅。描述了铁厨子的成长故事,表现了铁厨子知恩图报的优秀品质。
【小题2】小说中“铁厨子”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小题3】文中对养母进行了四次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中的红围巾

郝明

连长放下手中的高倍军用望远镜,揉了揉眼睛。瞭望塔外漫长的边境线上,除了铁丝网和柱桩上还能看到些许黑色,剩下就是满眼的雪白,刺得眼睛生疼。

报告连长,军区正午时分将有物资抵达。

连长转过身,接过通讯员手里的电报本,签上字,回敬一个军礼。

这几场暴风雪呀!连长心里有些感慨。在内蒙古二连浩特驻守近20年,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几场雪了。运输道路都被齐人深的积雪填埋,推雪机没日没夜地抢挖,但等挖到这里,估计要年后了。往年军区都是提前几天就把慰问物资运到,今年也不知为什么耽误了。

看看瞭望塔外的天空,灰蒙蒙的阴云像一群无人看管的野马,又在慢慢地压低地面并随风移动着,做好接收准备。

是!通讯员答道,连长,班里的战士们还有一个特殊的准备呢。通讯员有些神秘地笑。

什么准备?要注意安全,年三十了,可以搞点创新。连长有些心疼地望着通讯员,这帮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来自全国的各个省市,头一次在最前沿的萨麦哨所过年,他希望新兵们能过好头一个春节。

在回营房的路上,连长几次从军大衣兜里拿出手机,又几次放回去。过年的这个电话怎么打呢?他是亏欠这个家的,平时照顾不到,就连过年,他不是有任务在身,就是把回家的机会让给下级,今年又不能好好陪家人了。连长此刻的心,就像自己脚下踩着的莹白积雪,正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正午时分,连长站在营房前,他望着草原异常寒冷的天空,乌云黑压压堆成整坨厚铁,正准备压向地面,压向屋顶,仿佛所到之处,一切都会被压成扁扁的形状。

通讯员,停机坪提前做好准备!

是!通讯员接到命令,快步跑向指挥中心,他隐隐约约看到远处天空中一架军用直升机像只小蜻蜓般往这里飞来。

报告机长,目前积云层覆盖严重,地面风速50公里每小时,顶风25公里每小时……副驾拿着记录本,神色凝重地望着机长,并且偷偷瞄了一眼后排坐着的霞姐和孩子,两人正一无所知地望着窗外飞来飞去的云彩在指指点点。

尝试悬停!油耗目前如何?机长沉稳地拉起操纵杆,在积云层中间的一条缝隙中果断地穿行过去,开始寻找合适地准备降落。

油量仅维持返航。副驾尽量压低声音。

地面上的连长感觉今天的直升机有些异常,平时如果不具备降落条件,直升机会通知地面部队,然后从缆绳上把物资空投下来,今天这是怎么了?一圈圈地反复寻找机会降落,不断在低矮密集的云层中穿梭,仍在试图寻找机会。

连长,连长!通讯员手里拿着电文和望远镜,有些跌跌撞撞地从指挥中心跑过来。

慌什么!连长有些训斥道,怎么了?

雄鹰呼叫,不具备降落条件,空投后……通讯员停顿了一下,才说,准备返航。

那就接收好了。连长说。

是准备好了接收,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它还总是在盘旋。通讯员和连长一起怔怔地望着天空上的直升机,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霞姐,松开小宝,让他哭吧!直升机上的副驾向后排喊。

小霞默默松开捂着小宝嘴的手,自己的眼眶里也蓄满了泪水。小宝因为妈妈的手松开了,继续号啕大哭,自打他知道还要飞回去,便不顾一切地开始哭,他感到所有的新年愿望都将会落空。

霞姐,你搂紧小宝,舱门要打开空投了——

等等。小霞忽然想起了什么,解下脖子上那条鲜艳的红色羊绒围巾,把这个系上。

副驾看着围巾,火一般的红,映得他的眼睛红红的。

连长,那物资上绑的是标语吗?红红的一长条。通讯员举着望远镜,使劲睁大眼,想看清楚,怎么看着像是一条红围巾?

连长看着离自己头顶越来越近的物资,还有那条系在上面的红围巾,突然像是被罩进暖融融的红色光环里,沐浴在温存和幸福之中,一种感动和血液绞在一起,开始在体内奔涌,那飘在空中的红围巾,就那么柔软地无声无息地一路过来。

连长目不转睛地望着天空,漫卷的风肆意吹打着他的脸,而这张脸上除了像被刀刻过般的刚毅,再看不出任何表情。他缓慢而坚定地抬起右手,向空中敬着标准的军礼,一字一顿地大声说道:回电雄鹰,预祝返航顺利,祖国和家人都在萨麦哨所心中!

妈妈,你看那是什么!哭闹的小宝忽然发现新大陆似的指着地面闪闪发光的东西。小霞透过舷窗看到,地面H形停机坪上,出现了一张闪烁的中国地图,那应该是一种EL发光带围成的,里面站着一排小小的人影,个个如雕塑般站立。霞姐擦着小宝脸上未干的泪水,说道:那是爸爸和叔叔们驻守的地方,他们在守护着国家。

妈妈,爸爸会看到你系的红围巾吗?我将来也要像爸爸一样站在里面好不好?小宝认真地说。

会的,好!霞姐看着儿子稚嫩的脸蛋欣慰地笑着,湿润的眼睛深情地望着远去的发光的中国地图,远去的营房,远去的草地,窗外墨灰色的云朵也被远远地甩在舷窗后。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长对暴风雪这一恶劣环境的感叹,既有对即将空投的慰问物资能否顺利抵达的担忧,也有对飞机上的妻儿的牵挂。
B.副驾大声让小宝哭,体现了他对小霞母子不能与亲人团聚的理解与怜惜之情。
C.通讯员跌跌撞撞从指挥中心跑来,急于把飞机无法降落的情况报告连长,也表现出对飞机无法降落的失望。
D.霞姐把围着的红羊绒围巾系在缆绳上,表现出她在飞机无法降落不能团聚时的机智灵活,用红围巾把亲情连在一起。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将阴云比作野马,运用比喻写出了边境风云变幻、环境恶劣,为下文装载慰问物资的飞机无法降落埋下伏笔。
B.连长对直升机的异常举动心存疑惑,衬托了边防战士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的互助互爱,也表现了对飞机上战士的关爱之情。
C.这篇小说通过场景的不断变换,从地面到空中,再从空中到地面,反反复复,一步步地引出空中的红围巾。
D.小说结尾运用反复手法,一连写几个“远去的”,写出了飞机无法降落飞去的情景,表达了霞姐内心的悲伤和绝望。
【小题3】结合文本,分析小说叙述上的特征。
【小题4】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大刚

“到我这来干活,得听我的话,这是规矩。”老熊说这话硬邦邦的,小杜心里很不舒服,老熊只不过是几个装修工拼起来的头,那语气,老熊好像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老总。

其他的装修工很听老熊的,老熊说什么时候开工,从来没有人敢迟到。已过午了,肚子饿得直吵,只要老熊还在干活,没人敢吱声。大家都这样,小杜有气只得憋在心里。

老熊有规定:“谁揽到活,从利润中扣出2%作为奖励。”

小杜很心动。收工后,小杜没事就到新建的楼房转转,看看能不能揽到活。还真让小杜给碰到着了,有一户,建筑面积120平米,房主跟小杜谈,要以2400块工钱包给小杜。小杜算了算,20块钱一平方,挺划算的,怕人家反悔,就拿了房主的定金。

小杜兴冲冲地告诉老熊,老熊越听脸越黑,还没等小杜说完,就骂开了:“猪都叫你老爹,你到底懂不懂,刮涂料算的是墙壁面积,天花板面积,什么建筑面积,被人卖了还傻呵呵地数钱。”

小杜慌急了起来:“要不,咱们不去做算了,反正房主又不认识我们。”

“定金都领了,还说这种不是人的话。”老熊声音大了起来。

尽管有了心理准备,可干活的师傅一见面积那么大,工钱却那么少,顿时软了手脚,边干活边埋怨小杜,手下的活粗糙了起来。老熊查看一遍,责令返工。涂乳胶漆时,打面漆一遍,小杜就不打了,悄悄把漆拎到卫生间,要倒掉,老熊看出异样,跟过去,喝问:“你这是干吗?”“这点工钱,干这些工已够了,这些漆就不用打了。”“多少钱是你当初跟人家谈的,人家又没逼你,既然答应了,就要干好,不然以后谁还叫你干活。”

在老熊监管下,房子的涂料刮得很精细,房主很满意,提出要加钱,老熊却不肯收,说当初谈好多少钱就多少钱。房主很感动,跟小区的业主赞扬老熊他们的工好,还带到房里参观。

正在挑选装修队的房主争先恐后找老熊干活,老熊忙不过来,他们就排队等待。

小杜干得欢实,不由得暗服老熊目光长远。

有一所学校多媒体教室装修,有个自称是校长的中年男子找到老熊,说装修不及时,将影响到开学孩子上课,学校清水衙门,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请老熊干干好事,解燃眉之急。

小杜听了,心里很不痛快,接过话头:“我们又不是慈善机构,要有工钱才有饭吃呀,不但我们吃,还有一家老小,你这样的工钱,叫我们怎么做嘛。”

“哎呀,你就理解支持一下嘛。”校长恳求道。

“谁让你说话了。”老熊瞪了小杜一眼。

“我说的是事实呀。”小杜辩道。

“明天开工,想干的就跟我走。”

第二天,老熊拎着工具出发,身后跟了小郑、江等人,小杜原打算不去,见只剩下自己,犹豫了一下,也跟了去。

在闷热的多媒体教室汗流浃背忙活了一个礼拜,中年男子过来看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悄悄把老熊拉到一边,“按市场价开发票,我尽快把工钱给你们,你们辛苦了。”

“当初谈的不是这个价呀。”

“你说的没错,但,你懂的。”校长捅了一下老熊的腰。

“我不懂,你要开市场价的发票,就得按市场价给我们工钱。”

校长把脸一摆,“咱们可得丑话说在前,你不开发票,别怪我不给工钱。”

老熊没办法,人家攥着刀把,他拿着刀刃呢。

没多久,校长让人实名告了,没多久,被免职了。

校长知道是老熊告的状,就找老熊,“我和你无怨无仇,干嘛告我?”

“你说得对,但我不容忍你害了这座学校,还有学校里的孩子。”

老熊在城里干得顺风顺水,他最大的梦想是成立一家装修公司,把业务做大,赚更多的钱。

可老熊宣布要回老家照顾老娘,老娘脑血栓,瘫在了床上。小杜他们出主意让他请人照顾,老熊摇头,“钱什么时候都挣不完,可老娘的日子却不多了,陪伴老娘的日子拿钱也买不回来。”

老熊把装修队交给小杜,小杜对队员说:“装修队的老大还是老熊,我只不过是代管,这是规矩,你们记住了没有?”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05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杜收工后主动去揽活,体现出他头脑灵活的一面;但因为经验不足,导致揽到的活工、酬不相称,引起工友们的不满。
B.老熊明知小杜揽的活不挣钱,仍然高质量地完工,是因为老熊有远见,知道这单生意定会产生广告效应,吸引更多客户。
C.面对校长要求虚开发票这一违法行为,老熊在实名举报前的妥协不但没有损害其自身的形象,反而使小说更加耐人寻味。
D.小杜当了队长后强调“装修队的老大还是老熊”,意味着小杜已经被老熊的人格深深折服,老熊的“规矩”得到了传承。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人物对话颇具特色,大量运用独立成段的短句,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矛盾冲突在对话中展开,叙事节奏紧凑有力。
B.老熊不顾身边人的劝说,毅然放弃挣钱,择回家照顾因患脑血栓而卧床不起的老娘,并非惊天动地之举,依然令人感动。
C.小说综合运用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和对比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老熊身上的正能量,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校长这一形象的塑造,反衬出老熊人格的高尚,更强化了小说的现实意义,深化了文章揭露、鞭挞弄虚作假行为的主旨。
【小题3】小说标题“规矩”蕴含着哪些丰富的含义?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小题4】简要分析小说中“小杜”这个人物的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