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21年1月,北京开卷公司观测系统通过对中国一万余家实体书店、网上书店、社群店以及短视频平台、直播电商的数据采样统计,发布了《危机与变局——2020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

(摘编自张稚丹《(2020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解读》)

材料二:

相较于线上书店,实体书店在运营成本上高出不少。独立书店品牌“神兽之间”的图书一律与电商同价,重点将书店打造成一个集咖啡、酒吧、展览、文艺活动等为一体的“文化客厅”。“神兽之间”的店里没有教辅、畅销书和成功学,而是严选400本经典,涵盖哲学、经济学、人类学等14门学科。如今,特色化的选书服务已成为“神兽之间”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同时,它也拥有了4位数的付费会员。

钟书阁则选择了另一种突围方式。钟书阁近年来积极鼓励员工走进社区,帮助社区搭建党史教育书屋、为社区图书馆提供运营支持,这些举措也反哺了书店的销售业绩。

一位有着20多年从业经历的老店长告诉记者,如今国营书店的畅销书销量只有10年前的十分之一。可以肯定的是,书店为了畅销书“大打出手”,读者们为购买新书“挤破头”的热潮很难再重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书店就将走向历史。书读得多了,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最新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43.4%的成年国民倾向于阅读纸质书,超过手机的33.4%.捧起一本书来阅读,仍然是许多人重要的生活选择。

(摘编自胡洁菲《实体书店人气逆市回归》)

材料三:

如何挖掘“近”的潜力、深耕社区资源,可谓实体书店“突围”的关键。除了少数影响力超群的知名店面外,大多数实体书店必须依靠周边的客流。无数书店的发展过程证明,不因地制宜则难存,千篇一律则难兴。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功课:一定距离内的潜在读者有怎样的知识背景和怎样的阅读需求。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可以更好地满足甚至引导他们阅读,进而为书店带来稳定的读者群。

当然,并不是说一家书店落户在某处,周围的读者就会自动汇集起来。与所能触及的读者距离近些,再近些,与读者的联系紧些,再紧些,才能积累自身的竞争优势。为此,那些有助于打开空间触角、与潜在读者互动的方式,都不妨尝试。外卖、直播、读书会、文创空间……这些,已经不再仅仅是增加经济收益的途径,而且是一家实体书店得以立足扎根、形成差异化风格的社会资源。打开空间触角,挖掘“近处”的潜力,修炼内功,因地制宜,才有助于形成独特风格,真正赢得读者。

实体,是一种综合性的场景。与电子阅读相比,去书店挑选、购买、阅读纸质书,是一种传统而有仪式感的体验。与网上书店相比,进入一个可以驻足的空间,并在这个空间中,人与书相依、人与人相处,也是难以替代的。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文化坐标,实体书店不仅是销售场所,更呼应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一批充满生机活力的实体书店,如星辰散落在城市空间,共同承托着一个文明的书香社会。

(摘编自虞金星《延伸实体书店的空间触角》)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1年~2019年,我国图书零售销售额持续上升,2019年达到1022.7亿元;2020年则出现负增长,下降为970.8亿元。
B.从季度同比来看,2020年我国图书整体零售市场第二季度、第三季度降幅分别为2.46%、3.30%,第四季度则出现小幅上涨。
C.实体书店的运营成本远高于线上书店,实体书店要生存下去必须降低运营成本,这样才能通过图书打折吸引读者,提高业绩。
D.调查读者的知识背景、阅读需求从而为读者提供适合的图书,可为实体书店带来稳定的读者群,有利于实体书店的发展。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书店+酒吧”“书店+展览”“书店+文艺活动”等新业态,将书店打造成“书店+”的高品质文化空间,能使书店更受欢迎。
B.于大多数实体书店而言,周边的读者群对它们非常重要。书店应该通过多种互动方式拉近和这些读者的距离,加强和他们的联系。
C.众多实体书店的发展已经证明,实体书店如果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则难以在电子阅读、网上书店的重重冲击下生存下来。
D.材料二、材料三都指出了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两则材料的作者都对实体书店的生存持乐观态度。
【小题3】有人认为数字化浪潮之下,实体书店必将被淘汰。你将如何反驳这个观点?请根据材料概括理由。
21-22高三上·江西·阶段练习
知识点:学术论文报告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是周代诗礼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礼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实现礼乐文明建构的重要途径。就《诗》与礼这两个异质元素的融合形态而言,在以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礼为核心内容的礼仪制度规范定型化过程中,在以君臣”“夫妇”“父子”“兄弟”“朋友五伦为核心内容的伦理道德规范定型化过程中,诗人常常都会以歌功颂德方式,将二者融合为一个有机体;在五礼”“五伦社会化过程中,诗人往往都会以讥失匡恶的方式,将二者融合为一个有机体。而使《诗》与融合的介质,则是。这就是《诗》与这两个异质元素融合的内在机制。前者以《周颂》与《大雅》《小雅》中的大部分诗篇为代表,后者以十五国风中大部分诗篇为代表。故孔子谓诗之所至,礼亦至焉

(《礼记·孔子闲居》)。

国风透露出五礼”“五伦相关信息的诗篇中,除了《周南》《召南》《豳风》主要采用歌功颂德方式之外,其他诗篇大多采用讥失匡恶方式。这些以讥失匡恶方式来透露五礼”“五伦相关信息的诗篇,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化的,更是通过艺术途径来干预社会生活而重建礼制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通过讥刺方式来维护礼制的具体表现。这充分表现出诗人在国运兴衰、政治清乖的危急关头,具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浓郁的政治情怀,从而展现出他们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比如,郑庄公寤生继立之后,弟共叔段依恃母武姜之宠,初居于京,城邑建制超出定制,既而扩张至西鄙、北鄙,且私下聚粮草、缮甲兵,欲以武姜为内应来突袭庄公。段之举实属不义不昵,其后果确如庄公所言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其无厌之贪为人所讥。然则,事态发展至京城民众皆叛段,段逃至共,庄公为君、为兄之责亦失,自段贪念初起时便放之纵之,未尽规劝戒止之职,其过失当在讥讽之列。像《郑风·叔于田》所讥为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之事,然美共叔段之”“”“,且刺庄公失教之过。尽管郑庄公在位期间,与齐僖公盟于石门,开启春秋霸权政治格局,但其以谋略逐弟囚母而率先挑战王权这些违背传统礼制的行为,依然受到诗人的讥刺。

正是由于春秋时期人们认识到无礼之危害性,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反复强调恪守礼制之重要性。卫卿士宁速认为,夫礼,国之纪也;亲,民之结也;善,德之建也,故以礼宾”“亲亲”“善善三德;齐大夫晏子认为:天子无礼,则无以守社稷;诸侯无礼,则无以守其国;为人上无礼,则无以使其下;为人下无礼,则无以事其上;大夫无礼,则无以治其家;兄弟无礼,则不同居。故诗人们在自己的诗篇里指出: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人而无止,不死何俟”“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鄘风·相鼠》)。

这些看似诅咒式的言辞,实际上是意在呼唤人们重新建构礼制形态的自觉意识。

当然,就国风中刺诗产生的宏观社会背景而言,自周平王东迁(前770)之后,王权渐次式微,社会开始动荡,诗教”“礼教”“乐教逐渐缺失,趋于礼崩乐坏的境地。毫无疑问,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中创作的诗篇,自然会以忧国伤时与讽刺腐政为主旨,必然会发挥匡救时恶、警诫后世以维护礼制的社会功能。

(摘编自王志芳《<诗经>与礼制秩序的重建》)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周代诗礼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实现礼乐文明建构的重要途径,其中“乐”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B.《周颂》《大雅》《小雅》中的诗篇大多采用歌功颂德的方式将处于规范定型中的礼仪制度与伦理道德融合。
C.孔子认为“诗之所至,礼亦至焉”,是因为《诗经》中大部分诗篇都体现了社会中的礼仪制度、伦理道德。
D.虽然共叔段谋逆不义,但庄公作为兄长,未尽规劝之责,亦有悖于礼法,所以也受到诗人的讽刺。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直接提出观点,然后深入分析理由,并运用例证法、引证法等来论证观点。
B.就《诗》与“礼”两个元素的融合问题,文章详细论述了融合途径和融合介质的价值体现。
C.文章侧重借助“国风”中讥失匡恶的诗篇,来论述其在礼乐文明建构过程中的作用。
D.文章引用宁速和晏子的话,是为了论证恪守礼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对古代礼乐文明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今天,其匡救时恶、维护礼制的社会功能相对弱化了很多。
B.《诗经》中的一些言辞,看似有很强的诅咒意味,实则体现了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批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C.《诗经》中对礼制与道德的表达主要有歌功颂德与讥失匡恶两种方式,其中后者对社会的功用及产生的效果更为明显。
D.越是动荡的时代,礼乐文明就越容易缺失,也就容易出现更多的忧国伤时、讽刺腐政、匡救时恶等类型的诗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通观历史上的立法可以发现,能够被命名为法典的法律,大体上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该立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二是该立法体系庞大,法律制度规模大,法律条文在当时的社会是最多的;三是立法者要突出该法的体系性,强调立法的逻辑和规律。我国民法典就是因为符合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才被定名为法典

首先,从立法的重要性来看,民法典的定名是对民法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和依靠的充分肯定。民法规范社会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的内容涉及社会成员的全部,也涉及他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时时刻刻。所以,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另外,基本权利是我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核心,而人民群众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主要表现为民事权利。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对于民事行为的规范,属于社会的常规性、普遍性、基础性、全局性活动,而民法就是开展这项活动的法律遵循和依靠。从这个角度看,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称得上是国家重典

其次,民法的法律规范和制度体系十分庞大,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法律,使用法典来定名,说明其立法体量的显著差异。世界上著名的民法典,比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包括瑞士债法),其条文都超过了2200条。我国民法典法律条文包括七编、1260条,近80章,仅汉语字数就超过了10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民法典并不是全部民法规范和制度的立法,而仅只是民法一般法或者基本法的立法。在此之外,还有商事立法、知识产权立法和社会权利立法等民法特别法。无论如何,此次编纂完成的民法典,其体量也远远超过其他法律,将其称为法典,凸显了它在规范和制度体量上的重要性。

再次,民法典命名的使用,强调庞大的民法规范、制度整合为一体之时的体系科学性和逻辑性。对民法规范、制度的编纂和整理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找到庞大的民法规范、制度之间的逻辑,以及观察这一逻辑的基本方法。如果不依靠这些基本逻辑来编纂,民法典根本无从谈起,因为大量的民法规范和制度都是一盘散沙,或是被形容为随意堆放的一袋土豆。民法中的体系性科学,是人类社会依据民法治理国家的经验总结,既是民法典编纂的基本技术手段,也是我们从事民法学习研究和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技能。

同时,根据体系性科学,我国民法典编纂还采取了总则和分则互相区分的模式。民法典编纂借鉴了数学上提取公因式的做法,把民事活动中具有共同性的规则提取出来,作为一般规则规定在民法典之中。然后,民法典又把具体民事权利按照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区分来划分为多个分则,在这些分则之中展现各种权利及其相对具体的要求。这样的编纂方式,极大节约了立法成本,不仅是体现法律关系逻辑和民事权利区分科学的最佳方式,也是学习研究、贯彻实施民法的最佳方式。总体而言,本次民法典编纂按照体系化科学的要求,消除了原有民事立法紊乱且存在内在混乱的弊端,遏制了立法盲目和冲动,实现了民事立法体系的极大改进,充分彰显了民法发展史上曾倡导的体系化效应的积极作用,民法典被定名为,可谓实至名归。

(摘编自孙宪忠《民法典何以为“典”》)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继宪法之后的法律,它被定名为“典”,实至名归。
B.我国民法典之所以被定名为“法典”,是因为该立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C.我国民法典区分总则和分则的编纂方式有利于民法的学习研究和实施,因而节约了立法成本。
D.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借鉴数学上“提取公因式”的做法,采取了总则和分则相互区分的模式。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阐述清楚,对读者了解我国民法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B.文章采取总分的结构形式,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我国民法典命名为“法典”的原因。
C.文章第三段举法德瑞士等国民法典例子,从法律规范的角度证明我国民法典定名的合理性。
D.文章关于民法典依据体系性科学编纂的论述,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科学立法的重要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核心是基本权利,而人民群众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则主要表现为民事权利。
B.我国民法典立法体系庞大,法律条文多达上千条,近80章。但也只涉及民法一般法或基本法的立法。
C.只要依靠庞大的民法规范、制度之间的逻辑和观察这一逻辑的基本方法,就能成功编纂民法典。
D.我国本次民法典的编纂实现了民事立法体系的极大改进,充分彰显“体系化效应”的积极作用。
现代文阅读。

茶与咖啡在近代英国的竞争

①茶与咖啡,分别被视为中西文化的象征,但在西方国家中,英国也以爱好饮茶而著称。英国人的饮茶习惯是逐渐形成的,而咖啡在英国一度也颇为流行。

②咖啡最初是在埃塞俄比亚被一牧童发现,后来经阿拉伯地区、土耳其传到欧洲。1652年,伦敦第一家咖啡馆开张。咖啡作为新兴饮料受到欢迎,伦敦咖啡馆的数量也迅速增长。由于咖啡馆收费低廉,各界人士都乐于前往,在那里休闲解乏、阅读报刊、交流信息乃至针砭时弊,咖啡馆成为颇具影响的公共场所。

17世纪上半叶,茶得以进入西方并进入英国,但其社会影响较为有限。到了17世纪末,饮茶主要局限于社会上层。1657年,英国商人托马斯·加威首次将茶引入咖啡馆,并张贴海报宣传茶的养生功能。

④咖啡在英国社会的流行,有两个有利因素:首先,运输条件的优势。当时咖啡的主要产地在也门,与英国距离较近,这与从中国运输茶叶相比更为便捷;其次,由于运输距离近,咖啡的价格较茶而言更为低廉。

⑤但是,咖啡在英国很快便遭遇传播阻碍。随着咖啡馆数量的增长,竞争不断加剧,经营者开始增添新的饮料,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跻身咖啡馆之中,咖啡馆实际变为提供咖啡、酒类、茶水等饮料的交流场所,咖啡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更为不利的是,社会人士开始抨击咖啡馆与咖啡。在英国,咖啡馆是一个男性化的场所,常常兼营陪宿等生意,女性群体被排斥在外。有社会人士假借妇女的口气对咖啡予以批判。他们痛陈咖啡在英国所导致的不良变化,认为咖啡颜色像磨碎的煤炭,咖啡馆破坏了英国人善结人缘的美德,以前英国男士充满男子气魄,如今却失去了昔日的威仪,罪魁祸首即饮用咖啡。英国社会出现的针对咖啡的抵制风潮,其出发点主要基于社会道德乃至经济利益。

⑥由于咖啡馆并非仅为饮用咖啡的场所,一边饮用咖啡一边阅读报刊成为普遍现象。于是咖啡馆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关心社会问题、公开针砭时弊的场所。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借助社会中对咖啡的抵制,先后两次下令关闭咖啡馆。

⑦进入18世纪后,茶在英国中产阶级家庭逐渐普及。凯瑟琳王后、玛丽二世与安妮女王均喜好饮茶,她们持续的示范效应促进了饮茶在女性中的传播,女士们在家中品茗强化了饮茶的家庭化趋向。咖啡加工工序繁复,非个人所能及,饮茶则极为方便,所以在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均可以传播开来,尤其在私人空间占据优势。随着饮茶在英国的普及,下午茶孕育而生,它既是温馨家庭氛围的体现,亦可以成为社会交往的场域,极大地丰富了饮茶的社会功能,对咖啡构成挑战。

⑧更具决定意义的是,世界贸易格局促进了茶在英国的传播。最初,中西茶贸易为荷兰所掌控,英国人购茶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供应量极小。后来,英国在东亚积极开拓,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条件有所改善,英国茶叶输入量逐年递增,茶叶逐渐取代丝绸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业务重心,也是英国财政的重要来源,英国社会鼓励消费茶叶。

⑨英国人由饮用咖啡转为饮茶,这一变化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折射了复杂的历史进程。这既与两种饮品的特性、传播领域的差异、咖啡馆的变迁有关,更是两种饮品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结果。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05月09日11版,有删节)

【小题1】下列有关英国人抵制饮用咖啡、饮茶逐渐流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英国,人们在咖啡馆饮用咖啡的同时还谈论社会问题,针砭时弊。为了维护统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借助社会对咖啡的抵制,先后两次下令关闭咖啡馆。
B.英国王室喜爱饮茶,她们的示范效应促进了饮茶在女性中的传播,同时,由于茶叶冲泡方便,它既适于在家庭饮用,也适于在社交场合饮用。
C.英国依托东印度公司,在东亚积极开拓贸易市场,每年从中国进口的茶叶数量不断增加,茶叶输入成了英国财政的重要来源。
D.在英国,咖啡馆兼营陪宿等生意,排斥女性群体,引起女性群体的批判;咖啡的颜色像磨碎的煤炭,破坏了英国人善结人缘的美德,也引起了人们对咖啡的抵制。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咖啡在英国一度颇为流行,与咖啡主产地与英国距离较近、价格也较便宜、较多的咖啡馆为人们提供休闲解乏等有关。
B.茶叶在英国的传播,早期作为奢侈品,只在社会上层饮用;后来饮茶在中产阶级家庭逐渐普及,对饮咖啡形成了挑战;世界贸易格局的改变使英国人饮茶成为习惯。
C.咖啡在英国传播遭到阻碍,人们抨击咖啡馆与咖啡,把英国男人的优秀品质的丧失,归罪于咖啡。这场针对咖啡的抵制风潮实际上是经济利益在社会道德层面的反应。
D.世界贸易格局的改变对茶叶在英国的传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英国东印度公司参与茶叶贸易,挑战了荷兰人对茶叶经营的控制权,促进了茶叶的流通。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出现的抵制咖啡的风潮和政府下令关闭咖啡馆的行为,既有其道德因素、经济因素,也有其政治因素,跟咖啡的品质和加工工艺关系并不大。
B.英国人爱好饮茶,饮用咖啡也很流行。咖啡最早被非洲发现,茶叶是中国的特产,这表明英国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分别带有东方文化色彩和非洲文化色彩。
C.饮茶之所以能够在英国普及,这与茶叶饮用方便有关。它不像咖啡那样加工工序复杂,所以既适合于私人空间,也可用于社会交往的公共场域。
D.英国人由饮用咖啡转为饮茶,既与两种饮品的特性、传播领域的差异、咖啡馆的变迁有关,更是两种饮品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结果。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