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以儒素称。擢进士第,调为修武尉,累进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天宝二年,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三科,以张爽为第一。爽,御史中丞倚之子,倚新得幸于帝,晋卿欲附之,爽本无学,故议者嚣然不平。安禄山因言之,帝为御花萼楼覆实,中裁十一二,爽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帝大怒,贬倚淮阳太守,遥武当太守,晋卿安康太守。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晋卿曰:公门当下,况父母邦乎?郡太守迎犒,使所属令行酒,酒至,必立饮白酹,侍老有献,降西阶拜而饮,时美其恭。安禄山反,窦廷芝弃陕郡不守,杨国忠本忌其有望,即奏东道贼冲,非大臣不可镇遏,授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车驾入蜀,搢绅多陷贼,晋卿间道走金州。

肃宗至扶风,召赴行在,拜左相。平京师,封韩国公,食五百户,改侍中。玄宗崩,肃宗疾甚,诏晋卿摄冢宰,因让曰:大行遗诏,皇帝三日听政,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遗诏则宜听朝。惟陛下顺变以幸万国。帝不听。后数日,代宗立,复诏摄冢宰,固辞乃免。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听入阁不趋,为御小延英召对。宰相对小延英,自晋卿始。永泰初,年八十一,赠太师,京兆少尹护丧,谥曰懿献,元载未显时,为晋卿所遇,载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

(《新唐书·苗晋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B.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C.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D.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只把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死去称为薨。
B.“搢绅”:“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于带,文中借指官宦。
C.行在:亦称“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经之地。
D.京师:指国都,“京畿”则是京城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苗晋卿利用职务,攀附权贵。苗晋卿主持吏部选官时,因张倚得到皇帝的宠幸,于是将张倚之子张爽评为第一,想借此攀附张倚。
B.苗晋卿为人谦恭,深受称赞。苗晋卿回乡,郡太守迎接犒劳他,他对劝酒的官员和老人都极尽礼数,受到当时人们的赞扬。
C.苗晋卿颇有声望,受到排挤。安禄山反叛时,杨国忠因忌恨苗晋卿有声望,违背皇帝的旨意,任命苗晋卿为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
D.苗晋卿屡历要职,深受器重。苗晋卿多次被朝廷授予高官,唐肃宗任命他为左相,唐代宗优待他,驾临小延英殿同他议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
(2)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遗诏则宜听朝。
21-22高二上·陕西渭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新唐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韩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少孤,年十岁,母为语父亡状,感咽几绝。家富有,金玉、车马、玩好未尝省。笃学,举秀才高第,袭祖封。永淳中,家益窭,岁饥,京兆杜瑾者,以百绫饷思复,思复方并日食,而绫完封不发。

调梁府仓曹参军,会大旱,辄开仓赈民,州劾责,对曰:人穷则滥,不如因而活之,无趣为盗贼州不能诎。转汴州司户,仁恕,不行鞭罚。以亲丧去官,鬻薪自给。姚崇为夏官侍郎,识之,擢司礼博士。五迁礼部郎中。迁滁州刺史,州有铜官,人铲凿尤苦,思复为贾他鄙,费省获多。

入拜给事中。帝作景龙观,思复谏曰:祸难初弭,土木遽兴,非忧物恤人所急不见省。严善思坐谯王重福事,捕送诏狱,有司劾善思匿反罔上,宜伏诛。思复曰:往韦氏擅内,谋危社稷,善思诣相府,白陛下必即位。今诏追善思,书发即至,使有逆节者,肯遽奔命哉?请集百官议。议多同,善思得免死,流静州。迁中书舍人,数指言得失,颇见纳用。

元初,为谏议大夫。山东大蝗,宰相姚崇遣使分道捕瘞②。思复上言: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玄宗然之,出其疏付崇,崇建遣思复使山东按所损,还,以实言。崇又遣监察御史刘沼覆视,沼希宰相意,悉易故牒以闻,故河南数州赋不得蠲。崇恶之,出为德州刺史。为襄州刺史,治行名天下。卒,年七十四,谥曰文。天子亲题其碑曰有唐忠孝韩长山之墓

(选自《新唐书·韩思复传》,有删改)

【注】①鬻(yù):卖。②瘞(yì):掩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
B.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
C.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
D.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文中指唐代科举设置的秀才科,后代渐渐废去,仅作为一般应举者的称呼。
B.诏狱,文中指关押钦犯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C.社稷,土神和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文中指祭祀。
D.山东,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为山东;太行山以东地区也可称为山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思复不爱钱财,为官清廉。他家里日益贫困,但是别人送他的一百段绫却始终未开封;他的母亲去世,他离职守丧,生活困难,砍柴卖了自给。
B.韩思复施政务实,体恤百姓。他在梁府任职,碰上大旱,开仓救济百姓;他为政宽恕,不用鞭刑;他在滁州任职时,采取措施,减轻百姓负担。
C.韩思复敢于进谏,为人正直。皇帝要建景龙观,韩思复曾大力劝谏;严善思被捕下狱,韩思复极力为其辩解申冤;他指出为政得失,大多被采纳。
D.韩思复为政公平,不会逢迎。对韩思复有知遇之恩的姚崇救灾做法有错误,韩思复上奏皇帝加以制止,刘沼也没有迎合姚崇的意思,都被贬到德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穷则滥,不如因而活之,无趣为盗贼。
(2)祸难初弭,土木遽兴,非忧物恤人所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陆龟蒙传

陆龟蒙,字鲁望,元方七世孙也。父宾虞,以文历侍御史。龟蒙少高放,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举进士,一不中,往从湖州刺史张抟游,抟历湖、苏二州,辟以自佐。尝至饶州,三日无所诣。刺史蔡京率官属就见之,龟蒙不乐,拂衣去。

居淞江甫里,多所论撰,虽赀无十日计,不少辍也。文成,窜稿箧中或历年不省,为好事者盗去。得书熟诵乃录,雠比勤勤,朱黄不去手,所藏虽少,其精皆可传。借人书,篇秩坏舛,必为辑刊正。乐闻人学,讲论不倦。

有田数百亩,屋三十楹,田苦下,雨潦则与江通,故常苦饥。身畚锸,薅刺无休时,或讥其劳,答曰:“尧、舜微瘠,禹胼胝。彼圣人也,吾一褐衣,敢不勤乎?”嗜茶,置园顾渚山下,岁取粗茶,自判品第。张又新为《水说》七种,二慧山泉,三虎丘井,六松江。人助其好者,虽百里为致之。初,酒,再期乃已,其后客至,携壶置杯不复饮。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不乘马,升舟设蓬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甫里先生,自比涪翁、渔父、江上丈人。后以高士召,不至。李蔚、卢携素与,及当国,召拜左拾遗。诏方下,龟蒙卒。光化中,韦庄表龟蒙及孟郊等十人,皆赠右补阙。

陆氏在姑苏,其门有巨石,远祖绩尝事吴为郁林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取石为重。人称其廉,号“郁林石”,世保其居云。

(选自《新唐书》)

【小题1】加点字解释。
(1)李蔚、卢携素与(       )       (2)初,酒(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必为辑刊正(     )
A.被删去的B.删改C.淘汰D.补充的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尧、舜霉瘠,禹胼胝(     )
A.手足有老茧B.手足宽大过人C.手足有疾病D.手足有力
【小题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虽赀无十日计,不少辍也。文成,窜稿箧中,或历年不省,为好事者盗去。
【小题5】为第④段画线部分用“/”断句。(限断三处)
【小题6】请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7】小明在顾渚山旅游时发现一处陆龟蒙遗迹,房屋柱上悬挂一副对联,辞曰:

天随子杳矣难追,遥闻辛勤事

顾渚山依然□□,恍见□□心


其中有四个字因年代久远而残缺了,请根据第③段的内容加以补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风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璃为布衣交,馆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延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前及梓州刺史章彝。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节选自《新唐书》)


【注】三川:古代称三川郡,今河南洛阳地区。西周时期的三川指关陇地区的泾河、渭河和洛河。一是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二是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陈涛斜:今陕西省咸阳市东。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秦人开关                                及孝文王、庄襄王
B.①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地        ②骊山构而西折
C.①遣吏存问                                ②鲁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殷勤之意
D.①匈奴七百余里                            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活用情况和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赢粮而B.位卑则足C.道之不传也久矣D.其圣人也亦远矣
【小题3】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来看,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沛公安在?
A.为天下笑者,何也?B.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中山之君也
C.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D.筑以为金人十二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B.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C.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D.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小题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十三载: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这是古代纪年法之一;十三载,是指唐玄宗在位一共十三年。
B.唐代三司指的是御史台、刑部、大理寺。三司推事,是唐朝审理大案时的一种审判制度。
C.禄山乱:指唐朝藩镇节度使安禄山与史思明一同作乱,史称“安史之乱”。
D.工部员外郎:唐朝中央政府“六部”中的工部中的官职,杜甫曾任并无实权的“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也称之为“杜工部”。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唐玄宗亲自到太清宫祭祀之际,杜甫因所呈献的三篇赋令皇帝称奇,于是有机会在集贤院任职。
B.杜甫能够为朋友直言相谏。房琯因在陈涛斜打了败仗,又被他人牵连,所以被罢免了宰相一职。与房琯有贫贱之交的杜甫便向皇帝求情,也遭到罢官,从此失去了在朝廷任职的机会。
C.杜甫一家的生活遭遇困窘。杜甫家人寄居在鄜州,在艰难困苦中度过,身体虚弱的小儿子最后饿死。
D.杜甫有时性情狂放不加检点。在颠沛流离中得到严武的善待,可有时候杜甫拜见他却不戴头巾,而且还曾经醉后踏上严武的床又怒斥严武,这都显得很不礼貌。
【小题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
(2)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站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