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2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洗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庄周家贫,故往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土,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有删改)

材料三:

庄子钓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外篇·秋水》,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诋訾孔子之        徒:门徒B.故往粟于监河侯     贷:借,借贷
C.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     肆:杂货铺D.庄子持竿不             顾:回头看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使使厚币迎       人皆有不仁人B.衣文绣   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C.有中道呼者       不仁,如礼何D.有鲋鱼   就有道而正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B.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C.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D.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小题4】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儿也不拘束,汪洋恣肆,然而都是空话,没有实事。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神龟为喻,表明了自己保全性命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三段材料出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都给我们展示了庄子清高,不为名利所累的高尚品格。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小题6】庄子阐明道理的方法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21-22高二上·天津河东·期中
知识点:《庄子》《史记》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 ·五石之瓠》)

文本二:

漆室女者,鲁漆室邑之女也。过时未人。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旁人闻之,莫不为之惨者。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耶?吾为子求偶。”漆室女曰:“嗟乎!始吾以子为有知。今无识也。吾岂为不嫁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太子幼。”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漆室女曰:“不然,非子所知也。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佚驰走,践吾葵,使我终岁不食葵。邻人女奔随人亡,其家倩吾兄行追之。逢霖水出,溺流死,令吾终身无兄。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子乃曰妇人无与者,何哉?”邻妇谢曰:“子之所虑,非妾所及。”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斗,妇人转输,不得休息。君子曰:“远矣,漆室女之思也!”

(节选自《列女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
B.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
C.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
D.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石为一百二十斤;又是容量单位,一石是十斗。
B.樽,盛酒器,类似的专门盛酒器还有爵、角、釜、甑、觚、觥、解等。
C.“未适人”与“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中的“适”字意思不同。
D.“溺流而死”与“吾尝终日而思”(《劝学》)中的“而”字用法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种出了巨大的葫芦,却认为没有用处,就击破了它;庄子知道这件事后,就举了宋人有防手冻裂的药方的事,批评惠子见识不通达。
B.买药方的客人担任吴国将领,在冬天带兵与越国作战获胜后,得到裂地封赏;取得这样大的成就,离不开他凭借药方得到吴王的重用。
C.鲁国漆室女有一天倚柱长啸,啸声凄凉,邻妇听到后以为她想要嫁人,就打算为她保媒,但经过交谈,发现她悲伤的竟然是鲁国的国事。
D.漆室女向邻妇讲晋国客人的马践踏葵菜和自己的兄长因为给邻人帮忙而淹死的事,是在向她解释偶然的事件常常会带来很坏的结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2)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
【小题5】鲁国漆室女与买药方的客人有怎样的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庄周家贫,故往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米!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

(《庄子·外物》)

【小题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往粟于监河侯 贷:借
B.庄周忿然作色曰 忿然:生气的样子
C.我且南吴越之王 游:游玩
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店铺、市场
【小题2】下列句中加粗的“于”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故往贷栗监河侯
B.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
C.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D.赵氏求救
【小题3】对上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因家贫而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貌似很大方,答应秋后收得税金后借给他三百金。
B.粮对于庄子,水对于鲋鱼,都是赖以养生的急需品,虽少即可养生,监河侯对于庄子,远赐等于见死不救。
C.这篇寓言构思精巧,寓言中引寓言,故事中套故事,于俗事中见深理。
D.在人物刻画上,监河侯的虚伪,庄子的迂腐无不跃然纸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二)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慲,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接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可伐;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节选自《庄子·人间世》


【注】①慲(mán):液体渗出 。②柤:同“楂”,山楂。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涂黑。
且A予求B无所C可用D久矣E几死F乃今G得之H为予I大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作动词,指古代男子到成年时举行加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指年满二十岁。
B.得,指实现,达到,与《大学之道》“虑而后能得”中的“得”词义不同。
C.已,指罢了,算了,与《<论语>十二章》“死而后已”中的“已”词义相同。
D.实,指果实,与《五石之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中的“实”词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所提及的“大丈夫之道”,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是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体现。
B.古代女子出嫁时,她的母亲会送她到门口,并训导告诫她,到夫家后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能违背丈夫,应当把顺从当作准则。
C.观看栎社树的人像赶集一样,匠石弟子慨叹从未见过这么好的树,是对栎社树充分实现其自然性赞赏;匠人不顾不视,实对其无用的不屑一顾。
D.栎社树的“无用”是他人眼中的无用,以易沉于水拒绝成为舟船,以速朽拒绝成为棺椁,以易遭虫蛀拒绝作为梁柱,这都体现了它的“无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可伐;漆可用,故割之。
【小题5】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孟、庄二人的处世之道。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