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厘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库吏而料量平;尝为牧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鲁复善待,由是反鲁。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 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观殷夏礼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孔子年七十三,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摘编自《史记•孔子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B.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C.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D.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鲁哀公”是谥号,其中的“哀”,含有同情之意。
B.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又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书。文中指前者。
C.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总统”。
D.世家,是《史记》五体之一,主要是记载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本纪记帝王的历史,列传叙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求仕处处碰壁,终不见用。在鲁国没得到任用后离开,到齐国受排斥,在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又受围困,重新回到鲁国。
B.孔子深知用人之道,任人唯直。他认为治理国家重要的是选用人才,选用贤能者担当治国理政重任,就能使他人正直起来,合乎民心民意。
C.孔子重视礼乐教化,执着复礼。他想恢复周朝礼制,探循三代以来的礼乐制度,把三百零五篇诗入乐歌唱,礼乐教化的遗规因此有可称述。
D.司马迁十分景仰孔子,誉为至圣。司马迁把孔子当作师法的楷模,字里行间流露出他格外推崇孔子,“至圣”是对孔子取得成就的完美概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21-22高一上·四川绵阳·期中
知识点:司马迁(前145-前90)《史记》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樊哙侧其盾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 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人,此亡秦之续耳。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使进入
B.沛公起厕           如:到,往
C.道芷阳行           间:小径
D.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今日事何如      欲诛有功
B.之同命        则一生彘肩
C.樊哙侧其盾撞     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D.劳苦功高如此     拔剑切啖之
【小题3】下列对语段内容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出场说的两句话虽起势平淡,但却显现出樊哙的“勇”,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智勇双全”的性格展示铺垫了基础。
B.“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泄露出项羽内心的惊慌、恐惧,同时也有力地反衬、烘托了樊哙的威猛。
C.这段作者笔法虽简尤繁。从正面,也从侧面;写言行,描神态;示其忠,叙其勇,状其威,言其壮。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D.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应题目。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后属沛公,沛公拜为厩将。良数以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劝项梁立韩王,项梁使良求韩公子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逐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梁使良求韩公子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B.项梁使良求韩公子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C.项梁使良求韩公子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D.项梁使良求韩公子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侯,侯是爵位。张良运筹帷幄,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留,地名。
B.任侠,凭藉权威、勇力或财力等手段扶助弱小,帮助他人。也指任侠之士,侠客。
C.贾竖,旧时对商人的贱称。贱称一般表示对某人或某类人的轻视,如“竖子”。
D.桀,夏代君主,与在他之前的“纣”都是暴君,“助桀为虐”比喻帮坏人做坏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心系故国,敢于行动。他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相,秦国灭掉韩国的时候张良还年轻,没有在韩国做官。他寻求勇士谋刺秦王,可惜没有成功。
B.张良善识时局,善择良主。秦末农民起义中他辅佐陈涉起兵,后来虽曾经有一个时期跟随韩王成作战,但后来还是作为主要谋士之一辅助刘邦攻入咸阳。
C.张良足智多谋,善用兵法。刘邦经常使用张良的计策,在攻打秦国峣关的军队时,张良先献计让秦军将领叛降,又劝刘邦攻打秦军,符合当时战局实际。
D.张良敢于进谏,极有口才。刘邦进入秦宫后想留在那里,樊哙劝都不听,张良分析当时秦朝灭亡的原因,引用当时熟语,让刘邦明白了什么才是正确选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2)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张良出,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善遇之。”项王许诺……范增数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留侯张良                           素:向来
B.张良出,项伯                       要:邀请
C.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籍:登记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进出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如善遇之                       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
B.具告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C.大王为此计者                 又前而歌曰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          玉斗一双,欲亚父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一致的一项是
A.吾得事之                         常以身蔽沛公
B.皆白衣以送之                  范增数项王
C.先破秦入咸阳者            沛公欲关中
D.顷之未发,太子            群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