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召见濂,以为《五经》师。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乙巳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服除,召还。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帝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凡十余年,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濂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帝指《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刑罚非所先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帝延誉之。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濂为文醇深,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B.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C.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D.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指前者。
B.剖符,指帝王进行封赏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C.黄老,即黄老学说,奉黄帝和老子为始祖,因此得名,是道教重要流派之一。
D.安置,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文中指对获罪官员的处罚,是“谪宦”的一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聪慧好学,元代未曾入仕。他年少聪慧,有很强的记忆力,曾经跟从多人学习;他拒绝做官,入山著书立说。
B.宋濂为帝讲经,明治国之理。他讲授《春秋》,劝太祖用礼义教化百姓,讲授《大学衍义》,谏太祖要赏罚适中。
C.宋濂敢于直言,受到皇帝赞许。他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由于一片忠心,皇帝不应该治他的大罪,以免堵塞进言之路。
D.宋濂文风醇厚,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负责朝廷典制礼仪的制定及多种文辞的撰写,受到极高推崇和广泛赞誉。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濂傅太子凡十余年,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
(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小题5】文中宋濂两次被贬各是什么原因?请简要概括。
21-22高二上·辽宁大连·阶段练习
知识点:张廷玉《明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杨士奇,名寓,泰和人。早孤,随母适罗氏,已而复宗.贫甚.力学,授徒自给.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

成祖即位,改编修。五年进左谕德。士奇奉职甚谨,私居不言公事,虽至亲厚不得闻。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帝阅无士奇名,召问。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帝遽命毁籍。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时藩司守令来朝,尚书李庆建议发军伍余马给有司,岁课其驹。士奇曰:“朝廷选贤授官,乃使牧马,是贵畜而贱士也,何以示天下后世。”帝许中旨罢之,已而寂然。士奇复力言。又不报。有顷,帝御思善门,召士奇谓曰:“朕向者岂真忘之。闻吕震、李庆辈皆不喜卿,朕念卿孤立,恐为所伤,不欲因卿言罢耳,今有辞矣。”手出陕西按察使陈智言养马不便疏,使草敕行之。士奇顿首谢。群臣习朝正旦仪,吕震请用乐,士奇与黄淮疏止。未报。士奇复奏,待庭中至夜漏十刻。报可。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帝即罢弗治。或有言大理卿虞谦言事不密。帝怒,降一官。士奇为白其罔,得复秩。帝以四方屡水旱,召士奇议下诏宽恤,免灾伤租税及官马亏额者。士奇因请并蠲逋赋,理冤滞,汰工役,以广德意。民大悦。士奇复请抚逃民,察墨吏,举文学、武勇之士,令极刑家子孙皆得仕进。皆报可。当是时,帝励精图治,士奇等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

(节选自《明史·杨士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
B.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
C.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
D.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编修,古代官名,负责编纂国史等书籍。明清时翰林院设置编修一职。
B.顿首,叩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C.夜漏,指夜间时刻,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通常用铜壶滴漏。
D.墨吏,指才华很高的文官,常用以指学问精深、道德高尚的文臣学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士奇幼时家垅境贫困,苦学有才。他学习努力,家贫就教学生来维持生计;朝廷修纂《太祖实录》,他被推举,接着凭才华被召入翰林院。
B.杨士奇直言敢谏。不俱权贵。他反对地方官养马。反复奏请停止朝拜用乐,权臣忌恨他、攻击他,可他还是得到了皇帝的信任。
C.衡士奇为人宽仁,维护朝臣,徐奇馈赠官员土特产没有给他,他还为徐奇解释;大理卿虞谦被降职,他又为之辩白。使之复官。
D.杨士奇为官谨慎,言事辄中。他私下从来不谈公事,即使关系亲密的人也听不到,他提出的抚恤百姓、任用贤能等建议。都被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
(2)士奇因请并蠲逋赋,理冤滞,汰工役,以广德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关,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朝议方急西北边,守仁条八事上之。正德元年,刘瑾逮给事中御史戴铣。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十一年,南方盗贼蜂起。前巡抚托疾避去。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隶不敢隐,因贳其罪,令阴觇贼,贼动静无勿知。福建、广东会兵而讨贼。守仁亲率锐卒,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治器械舟楫,传诏暴宸濠罪,俾守令率吏士勤王。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大败。守仁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贼平,京师闻,诸大臣震惧。张忠尝纳宸濠贿,忌为守仁所知,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欢呼。忠扬言帝前曰:“守仁必反”。守仁入九华山,日晏坐僧寺。帝觇知之,曰:“守仁学道人,何谓反?”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守仁天资异敏。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其为教,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守仁以直节著。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文臣用兵,未有如守仁也。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主持考试,一般在一月举行,又称“春闱”。
B.檄,即檄文,古代官方用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文中指征调福建、广东兵力的文书。
C.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也称为“京都”“京国”“京城”,现泛指首都。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名出有因,拥有传奇童年。他的名字“云”是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儿下人间而起的,他直到五岁被异人抚摩且改名,才开口说话。
B.王守仁富有奇计,获得远近叹服。在平定南方盗贼的行动中,他出奇制胜,凭借薄弱的人员和兵力,平定了长久以来的大患,远近为之叹服。
C.王守仁文武兼备,取得战功胜利。平宁王之反时,他战策得当,趁宁王以金宝犒劳其群臣时,发动突袭;且善射,他“三发三中”赢得京军欢呼。
D.王守仁天资聪敏,开创阳明心学。他筑室阳明洞,悟出格物致知应当自己求之于心,重点培养学生良知,求学的人纷纷跟从他,后有“阳明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亲率锐卒,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
(2)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赐,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 辑 ,苗、獠畏怀。母丧,去。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复坐累谪戍安东屯。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不许,召为工部尚书。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 经 死。皆揣帝意所恶者。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 枉 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月不行。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帝曰:“ 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命复其官。

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帝曰:“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不许。赐言“宋盛时尝行之。”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

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赵 羾 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帝疑其自尽。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语未竟,帝曰:“ 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 ”命予葬祭。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文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B.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C.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D.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因此,对人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如称司马迁为子长,称苏轼为子瞻。
B.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C.“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另外,朔漠、朔风中的“朔”还指北方。
D.古代朝廷会根据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功过给予他们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叫谥或者谥号。如汉哀帝、隋炀帝、文正等都是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
B.郑赐为人和厚。在安排因罪被贬戍边的人员过程中,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让他们在租来的房屋中休息,周济他们饮食,病者问医问药,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C.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
D.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绩,很得民心。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朝廷命郑赐担任,他倾力除弊,百姓得以安居,苗、僚部族也心怀敬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2)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