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26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王令一将军诈为王,伏兵武关,楚王至则闭关劫之,与俱西至咸阳,朝章台,如籓臣礼,要以割巫、黔中。楚王欲盟,秦王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因不复许,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湣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之。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
B.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
C.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
D.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质,诸侯送其子弟到中央朝廷或其他诸侯那作抵押的人质。
B.郡,古代行政区域。秦统一时设郡县制,长官由地方推举产生。
C.庶子,一般用来称妾生之子,其地位要低于嫡子。
D.薨,古代诸侯或大官死亡称为“薨”,皇帝死亡称为“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     
A.秦王派人送信给楚怀王,说秦国攻打楚国是因为楚太子凌辱杀害了他的重臣,又不辞而别,实在气愤难忍,所以才派兵攻打,希望重新结盟。
B.面对秦国重新结盟的请求,昭睢认为秦国不可以相信,不能去,而楚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劝楚怀王去赴约,楚怀王于是前往秦国,最终死在秦国。
C.面对楚国迎太子回国即位的请求,齐湣王想要扣留楚太子要求楚国割让淮河以北的土地,但遭到了丞相的反对,齐湣王最后听取了丞相的意见。
D.楚怀王从秦国逃跑,结果被秦国人发现,秦王派人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只好逃到赵国,但赵国人不敢接纳他,后来被秦国人追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2)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2021·河南新乡·一模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成功,字大木,福建人。父芝龙,明季入海为盗。顺治三年,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四年,芝龙归京师,隶汉军正黄旗。成功谋举兵,募兵数千人,自称招讨大将军。成功年少有文武略,拔出诸父兄中,近远皆属目。九年,入海澄城守,金砺等师薄城,不能克。上命芝龙书谕成功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后多次招成功,终不应。十六年,整军复出,取瓜洲,攻镇江。提督管效忠师赴援,战未合,成功将周全斌以所部陷阵,大雨,骑陷淖,成功兵徒跣击刺,往来剽疾。效忠师败绩,成功入镇江。江宁总管合满、汉兵出战,袭破成功军。成功收余众数万欲取崇明,江苏巡抚遣兵赴援,战复败。十八年,徙滨海居民入内地,增兵守边。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日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民辟草莱,兴聚,令诸将移家实之。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举兵拒命。成功方病,闻之,狂怒啮指。五月,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遽卒,年三十九。光绪初,为成功立祠台湾。

(节选自《清史稿·郑成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
B.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
C.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
D.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黄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黄得名。八旗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
B.江南,一般指长江下游南岸区域。江南既是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区域。
C.屯,指屯田,是汉代以后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而组织经营的农业集体耕作制度。
D.朔,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庄子·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的“朔”与此意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成功抗击清廷,坚决不降。其父郑芝龙顺治年间投降清廷并被收入八旗,但郑成功招募士兵,自立名号,辗转多地坚持抗清,始终不降。
B.郑成功收复台湾,遣还荷兰人。郑成功的军队到达鹿耳门后,趁着水势骤涨,一举攻破赤嵌、王城,将残余荷兰人遣送回本国。
C.郑成功多方筹谋,建设台湾。收复台湾后,他制定各种行政、教育制度,招募地方百姓开荒种地,下令让众将领将家眷迁到这里。
D.郑成功辨察不明,英年早逝。他听信谗言派人攻击陈豹,致其降清;未能及时制止谣言致使厦门诸将起兵,病怒交加,39岁猝然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年,入海澄城守,金砺等师薄城,不能克。
(2)成功将周全斌以所部陷阵,大雨,骑陷淖,成功兵徒跣击刺,往来剽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吾其奔也。”遂奔狄。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榖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删节)

注释:①櫜鞬(gāo jiān):装弓箭的器具。②():盛水器。③《河水》:应为《沔水》,其篇首二句“沔彼流水,朝宗于海”,这里有向秦穆公致敬的意思。《六月》:《诗经·小雅》中的一篇歌颂尹吉甫辅佐周宣王北伐获胜的诗。秦穆公借此表达看好重耳将归国辅佐周天子建功立业,使晋国中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榖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B.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榖/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C.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榖/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D.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榖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相当于“于之”,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焉”用法相同。
B.乘,古时一车六马为一乘。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备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C.不榖,先秦时期诸侯国君主对自己的谦称。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还有“孤”“寡人”等。
D.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为九拜礼中最隆重的一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国公子重耳遭受危难,晋国军队到蒲城去讨伐他,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没有同意,于是外逃到其他国家。经过卫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厚待他,他对这种生活很满足,安于现状,不想离开,他的妻子姜氏规劝无效后与子犯商量,用酒将其灌醉后送出齐国。
C.楚王对重耳以礼相待,重耳答应如果晋国和楚国交战,晋军会退避三舍,不会与楚军作战。楚国大夫子玉建议杀掉重耳,楚王没有同意。
D.秦穆公将女儿怀嬴嫁给重耳,怀嬴抬水给重耳洗手,他洗完后挥手让妻子离开,惹怒妻子,后来他脱去上衣,把自己关起来表示谢罪。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小题5】请结合本文,概括重耳的形象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材料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乐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烛之武退秦师》)

材料二: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穆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穆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绛。五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庆郑曰:“以秦得立,已而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虢①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六年春,秦穆公将兵伐晋。晋惠公谓庆郑曰:“秦师深矣,奈何?”郑曰:“秦内君,君倍其赂;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乃欲因其饥伐之:其深不亦宜乎!”晋卜御右,庆郑皆吉。公曰:“郑不孙②。”乃更令步阳御戎,家仆徒为右,进兵。

九月壬戌,秦穆公、晋惠公合战韩原。惠公马騺③不行,秦兵至,公窘,召庆郑为御。郑曰:“不用卜,败不亦当乎!”遂去。


①虢[guó]②孙:通“逊”,谦逊、恭顺。③騺:(马)难起步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共其                            (乏困:疲倦)
B.秦伯说,与郑人               (盟:结盟)
C.已而其地约                    (倍:通“背”,违背)
D.卒与粟,自雍             (属:接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亡郑而有益                  四年,晋饥,乞籴
B.夜缒                                晋饥秦输粟,秦饥晋倍之
C.微夫人力不及此                  救灾恤邻,国道也。
D.吾还也                                君是恶,其民何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时,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法,直言“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解除了对方的戒备心理,拉近了双方的关系。
B.在分析郑国的存亡时,烛之武从秦国的利益出发,讲明存郑之利和亡郑之弊,最终使秦伯放弃了攻郑的计划。
C.鉴于秦、晋是同盟关系,烛之武措辞委婉而谨慎,他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而是巧妙地点明了秦、晋两国的各自利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
D.晋国恩将仇报的行为激怒了秦国,秦国进攻晋国,庆郑向晋惠公提出,给秦国加倍提供财物,给的粮食比晋国饥荒时从秦得到的还要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