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4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兴宇少赣,河南开封人也。少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通达其旨,同学者皆师之。更始立,兴为长史,奉迎迁都。更始诸将皆山东人,成劝留洛阳兴说更始曰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而思高祖之旧德也今久不抚之,臣恐百姓离心,盗贼复起矣。今议者欲先定赤眉而后入关,是不识其本而争其末。恐国家之守转在函谷,虽卧洛阳,庸得安枕乎?”更始曰:“朕西决矣。”拜兴为谏议大夫。会天水有反者,攻杀郡守,兴坐免。时赤眉入关,东道不通,兴乃西归隗嚚。嚚虚心礼请。而兴耻为之屈,称疾不起。嚚矜己自饰,常以为西伯复作,乃与诸将议自立为王。兴闻而谓嚚曰:“《春秋传》云‘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问者诸将集会,无乃不道忠信之言;大将军之听,无乃阿而不察乎?昔文王承积德之绪,加之以睿圣,尚服事殷。高祖征伐累年,犹以沛公行师。今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惟将军察之。” 嚚竟不称王。嚚后遂广置职位,以自尊高。兴复止之曰:“夫中郎将、太中大夫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孔子曰:‘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于人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嚚病之而止。侍御史杜林荐之曰:“窃见河南郑兴,执义坚固,宜侍帷幄,典职机密。”乃征为太中大夫。兴好古学,尤明《左氏》、《周官》。世言《左氏》者多祖于兴。

(节选自《后汉书·郑范陈贾张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兴说/更始曰/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而思高祖之旧德也/
B.兴说更始曰/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而思高祖之旧德也/
C.兴说更始曰/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而思高祖之旧德也/
D.兴说/更始曰/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而思高祖之旧德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羊春秋》即《公羊传》,相传为战国齐人公羊高所著,专门阐释《春秋》。
B.洛阳因位于洛河之北而得名,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据此可知汾阳在汾河以北。
C.商王任命周文王为西伯,本文有“昔文王承积德之绪”印证,故西伯指周文王。
D.帷幄是指军营的帐幕,这里代指军营,说明郑兴在军事指挥上能运筹帷幄之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兴喜好古文,精通经学典籍。郑兴能通晓《左氏传》的意旨,与他一起学习的人都以他为师,东汉研究《左氏传》的人许多都出自郑兴的流派。
B.郑兴富有卓见,劝说皇帝迁都。郑兴认为王莽暴政让百姓受苦,在这种背景下,朝廷亟需平定赤眉军来安抚百姓,然后迁都,皇上认可了这一观点。
C.郑兴归附隗嚚,却以此为耻辱。赤眉军入关致使东面道路不通,郑兴只好归附了隗嚚;虽然隗嚚对郑兴以礼相待,但郑兴却认为屈身于他是耻辱的。
D.郑兴品行端正,受到杜林举荐。郑兴因坚持道义的品行受到了侍御史杜林的推荐,杜林认为郑兴可以胜任机要部门,于是皇上任命郑兴为太中大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天水有反者,攻杀郡守,兴坐免。
(2)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惟将军察之。
21-22高一上·贵州毕节·期中
知识点:《后汉书》编撰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岁间至万余人。崇同郡人逄安、东海人徐宣等各起兵,合数万人,复引从崇。初,崇等以困穷为寇,无攻城徇地之计。众既浸盛,乃相与为约: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以言辞为约束,无文书、旌旗。王莽遣军击之,崇等欲战,恐其众与莽兵乱,乃皆朱其眉以相识别,由是号曰赤眉。遂大破之。

初,赤眉过式,掠盆子及二兄恭、茂,皆在军中。及恭随崇等降更始,即封为式侯。恭以明经数言事,拜侍中,从更始居长安。盆子与茂留军中,主刍牧牛,号曰牛吏。及崇等欲立帝,求军中景王后者,得七十余人,唯盆子与茂及前西安侯刘孝最为近属。崇尝闻古天子将兵称上将军,乃书札为符曰“上将军”,又以两空札置笥中,列盆子等三人以年次探札。盆子探得符诸将乃皆称臣拜盆子时年十五被发徒跣,敝衣赭汗,见众拜恐畏欲啼。茂谓曰:“善藏符。”盆子即啮折弃之,而犹从牧儿遨。

军及高陵,入长安城,更始来降。盆子居长乐宫,诸将日会论功,争言讙呼,拔剑击柱,不能相一。又数虏暴吏民,百姓保壁,由是皆复固守。盆子惶恐,日夜啼泣。刘恭见赤眉众乱,知其必败,自恐兄弟俱祸,密教盆子归玺绶,习为辞让之言。建武二年正月朔,崇等大会,盆子下床解玺绶,叩头曰:“今设置县官而为贼如故。此皆立非其人所致,愿乞骸骨,避贤圣。”因涕泣嘘唏。崇等及会者数百人,莫不哀怜之,乃皆避席顿首曰:“臣无状,负陛下。请自今已后,不敢复放纵。”既罢出,各闭营自守,三辅翕然,百姓争还长安,市里且满。后二十余日,赤眉贪财物,复出大掠。城中粮食尽,遂收载珍宝,因大纵火烧宫室,引兵而西。

光武遣军分为二道,以要其还路。赤眉忽遇大军,惊震不知所为。樊崇竟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剑及玉璧各一。明旦,大陈兵马临洛水,令盆子君臣列而观之。谓盆子曰:“自知当死不?”对曰:“罪当应死,犹幸上怜赦之耳。”帝又谓崇等曰:“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

帝怜盆子,赏赐甚厚,以为赵王郎中。后病失明,赐荥阳均输官地,以为列肆,使食其税终身。

(取材于《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涂正确答案。

盆子探得符A诸将B乃皆称臣C拜D盆子E时年十五F被发徒跣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徇地:徇,攻占,掠取土地,与“徇情”的“徇”含义相同。
B.更始:指绿林军领导者王匡、王凤等人拥立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建立的更始政权,自称玄汉王朝。消灭王莽政权后统治天下两年。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都城长安,投降赤眉,更始政权告终。
C.肉袒出降:光着膀子,出去投降。肉袒也就是指脱下装甲,放下兵器。
D.列肆:指开设商铺,也指成列的商铺。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崇勇猛,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他率领的赤眉军早先纪律严明,战斗力强,为击败王莽做出重大贡献。
B.刘恭对赤眉军的失败有预见,担心弟弟刘盆子被牵累,祸及刘氏兄弟,因此偷偷地教刘盆子交还玺绶。
C.光武帝认为刘盆子应当被处死,因盆子的回答而怜悯他,处死刘崇等人后,给他很丰厚的赏赐,让他担任赵王郎中。
D.本文除了叙写刘盆子的生平之外,还记录了赤眉军从兴起、壮大到最终投降光武帝这一盛衰变化的过程。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1)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2)又数虏暴吏民,百姓保壁,由是皆复固守。
【小题5】请分析樊崇这次起义的原因、影响和效果。

陈俊子昭,南阳西鄂人也。少为郡吏。更始立,以宗室刘嘉为太常将军,俊为长史。光武徇河北,嘉遣书荐俊,光武以为安集掾。从击铜马于清阳,进至蒲阳,拜强弩将军。与五校战于安次,俊下马,手接短兵,所向必破,追奔二十余里,斩其渠帅而还。光武望而叹曰:“战将尽如是,岂有忧哉!”五校引退入渔阳,所过虏掠。俊言于光武曰:“宜令轻骑出贼前,使百姓各自坚壁,以绝其食,可不战而殄也。”光武然之,遣俊将轻骑驰出贼前。视人保壁坚完者,敕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掠取之。贼至无所得,遂散败。及军还,光武谓俊曰:“困此虏者,将军策也。”及即位,封俊为列侯。建武二年春,攻匡贼,下四县,更封新处侯。引击顿丘,降三城。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太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于是拜俊太山太守,行大将军事。张步闻之,遣其将击俊,战于嬴下,俊大破之,追至济南,收得印绶九十余,稍攻下诸县,遂定太山。五年,与建威大将军耿弇共破张步。时,琅邪未平,乃徙俊为琅邪太守,领将军如故。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八年,张步畔,还琅邪,俊追讨,斩之。帝美其功,诏俊得专征。俊抚贫弱,表有义,检制军吏,不得与郡县相干,百姓歌之。数上书自请,愿奋击陇、蜀。诏报曰:“东州新平,大将军之功也。负海猾夏,盗贼之处,国家以为重忧,且勉镇抚之。”十三年,增邑,定封祝阿侯。明年,征奉朝请。二十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陈俊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
B.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
C.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
D.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女子受男尊女卑思想影响,没有取字的权利。
B.“光武”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后人常用“光武”来指代刘秀,称其为光武皇帝,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
C.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中央任命,直接掌管一郡政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D.“青”“徐”指青州和徐州,是沿用我国上古时代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的称法。东汉时期已由九州演变为十三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俊年少有为,屡建战功。被刘嘉推荐给光武帝,后被任命为强弩将军。在安次之战中,陈俊与敌人短兵相接,杀了敌军主帅,赢得了光武帝的信任。
B.陈俊足智多谋,善于用计。他向光武皇帝献上计策,让贼兵一无所获,不费一兵一卒打败了敌人。
C.陈俊勇武善战,功勋卓著。在嬴下大破张步,并收缴九十多枚官印。后攻下诸县,平定太山。后又与耿弇再破张步,调任为琅邪太守,继续兼任将军。
D.陈俊忠于朝廷,治理有方。他善于抚慰贫弱百姓,表彰节义之士,约束军吏,不让他们干预郡县的事,受到百姓爱戴。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符节信,安定临泾人也。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友善。安定俗鄙庶孽,而符无外家,为乡人所贱。自和、安之后,世务游宦,当涂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余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其指讦时短,讨谪物情,足以观见当时风政。其《浮侈篇》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兆人为子。一夫不耕,天下受其饥;一妇不织,天下受其寒。今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浮食者众商邑翼翼,四方是极。今察洛阳,资末业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类皆如此。本末不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民安能无奸轨?奸轨繁多,则吏安能无严酷?严酷数加,则下安能无愁怨?愁怨者多,则咎征并臻。下民无聊,而上天降灾,则国危矣。夫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是故明王之养民,忧之劳之,教之诲之,慎微防萌,以断其邪。故《》美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其《爱日篇》曰:国之所以为国者,以有民也。民之所以为民者,以有谷也。谷之所以丰殖者,以有民功也。功之所以能建者,以日力也。化国之日舒以长,故其民闲暇而力有余;乱国之日促以短,故其民困务而力不足。舒长者,非谓羲和安行,乃君明民静而力有余也。促短者,非谓分度损减,乃上暗下乱,力不足也。孔子称既庶则富之,既富乃教之。是故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富足生于宽暇,贫穷起于无日。圣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国之基也。符竟不仕,终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王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浮食者众/
B.今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浮食者众/
C.今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浮食者众/
D.今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浮食者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女到了成年始取字,一般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名而不能直呼其字。
B.庶孽:妃妾所生之子,犹树有孳生,故称。古代正妻所生的子女为正出,也称嫡出。
C.商贾:是古代对商人的一种称呼。走街串巷卖货者为商,有固定场所卖货者为贾。
D.《易》:也称《易经》,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符耿介不同于俗。他在《潜夫论》中发表己见,敢于指责当时的毛病,议论风俗人情,从中足可看出当时的政治风尚。
B.王符富有哲理思维。他所言富足走向贫困,强大走向弱小,太平走向混乱,安全走向危险的忧患意识,具有警世的价值意义。
C.王符有民本思想。他在《爱日篇》中提出“国之能成为国,因为有老百姓……”,此观点直到今天仍有其深远的社会意义。
D.王符重视教育。他提出人口多了就应使他们富足,已经富足了就应加强教育,让人们懂得“礼义生于富足”等等的道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明王之养民,忧之劳之,教之诲之,慎微防萌,以断其邪。
(2)舒长者,非谓羲和安行,乃君明民静而力有余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