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5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冑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肃宗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崔旰等乱,前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甫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甫若抵罪,言者路   ②余音袅袅,不如缕
B.①往依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
C.①武世旧                    ②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①县令舟迎之             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在古代“名”与“字”是不相同的,“名”一般是长辈取,而“字”则必须是成年后由自己取,如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都是如此。
B.飨庙:飨,通“享”,指请人受用;庙,供奉祖先的房屋。飨庙,是指帝王祭祖庙。
C.“肃宗”与文中的“玄宗”都是皇帝的庙号。庙号是古代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D.“大历”为年号。汉代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追称“元狩”以前的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积极入世,忠于朝廷。虽然考进士未中,向玄宗献上三篇赋,被玄宗赏识,后来授予官职。肃宗即位后,想方设法投奔肃宗。
B.杜甫仕途坎坷,一生穷困。他入仕极为不顺,参加进士考试落榜;长期不能维持生活,漂泊异乡,常常寄食于人。
C.杜甫忠于君主,渴望得用。“安史之乱”时,他避难于三川;至德二年,他逃到凤翔,拜见唐玄宗,被授予官职。
D.杜甫才华横溢,深得后世推崇。杜甫遗留下来的文学遗产让后人颇为受益,韩愈认为其诗可以和李白并驾齐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小题5】从全文来看,杜甫的死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
21-22高一上·重庆九龙坡·期中
知识点:《新唐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并完成各题。

窦轨,性刚果有威,大业中,为资阳郡东曹掾,去官归。高祖起兵,轨募众千余人迎谒长春宫。帝大悦,赐良马十匹,使略地渭南,下永丰仓,收兵五千,从平京师。稽胡贼五万掠宜春,诏轨讨之。次黄钦山,遇贼乘高丛射,众为却。轨斩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闻鼓不进者斩既鼓,士争赴贼,贼不胜,大破之,斩首千级。赤排羌与薛举叛将钟俱仇寇汉中,拜秦州总管,讨贼连战有功,余党悉降。迁益州道行台左仆射。党项引吐谷浑寇松州,诏轨与扶州刺史蒋善合援之。善合先期至,败之钳州。轨进军临洮,走其众。度羌必为患,始屯田松州。诏率所部兵从秦王讨王世充。明年,迁蜀。轨既贵,益严酷,然能自勤苦,每出师临敌,身未尝解甲,其下有不用命即诛,至小过亦鞭棰流血,人见者皆股栗,由是蜀盗悉平。初,以其甥为腹心,尝夜出,呼不时至,斩之。又戒家奴毋出外,忽遣奴取浆公厨,既而悔焉,曰:“要当借汝头以明法。”命斩奴,奴称冤,监刑者疑不时决,轨并斩之。后入朝,赐坐御榻,容不肃,又坐对诏,帝怒曰:“公入蜀,车骑、骠骑从者二十人,公斩诛略尽,我陇种车骑,尚不足给公。”因系诏狱。俄释之,还镇益州。轨与行台尚书韦云起、郭行方素不协,及隐太子诛,诏至,轨内诏怀中,云起问诏安在,轨不肯示,因执杀之。行方惧,奔京师,得免。是岁,行台废,授益州都督,加食邑户六百。贞观元年,召授右卫大将军,出为洛州都督。周洛间,因隋乱,人不土著,轨下令诸县,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趋本。卒,赠并州都督。

(选自《新唐书·窦轨列传》,有删节)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唐高祖李渊长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轨斩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闻鼓不进者斩
B.轨斩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闻鼓不进者斩
C.轨斩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闻鼓不进者斩
D.轨斩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闻鼓不进者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屯田”指政府组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的农业生产形式,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
B.“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盛行于周代。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C.“贞观元年”一词中“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元年”指第一年。古代帝王一人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D.“末作”指农工商业,与读书出仕相对,文中窦轨实行的是抑商政策,使得百姓归于本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窦轨作战勇猛,连续取得不俗战绩。在渭南一带攻占土地,夺下永丰仓,平定京师,破稽胡,战胜入侵汉中的敌寇,在临洮击退了党项族和吐谷浑的进攻。
B.窦轨胸有谋略,作战防御都有谋划。当士兵遇敌慌乱后退时,他当场赏罚分明,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鼓舞士气。认为羌人会成为忧患,于是在松州屯田。
C.窦轨性情严苛,下属犯错一概斩杀。与稽胡作战时,窦轨斩杀了十四个后退的部将;斩杀处死奴仆时略有犹豫的行刑人员以及犯了错的外甥。
D.窦轨为人傲慢,心胸狭窄。他面见皇帝时面容不严肃,又出言不逊,惹怒了皇帝;与韦云起等人有私怨,在隐太子被杀时故意隐藏诏书杀了云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下有不用命即诛,至小过亦鞭棰流血,人见者皆股栗,由是蜀盗悉平。
(2)轨内诏怀中,云起问诏安在,轨不肯示,因执杀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宗讳世民,高祖次子也。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又与晋阳令刘文静尤善,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时百姓避贼多入城,城中几万人,文静为令久,知其豪杰,因共部署。计已定,乃因裴寂告高祖。高祖初不许,已而许之。

高祖已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封敦煌郡公。唐兵西,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粮且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高祖不纳。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高祖寤,曰:“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时左军已先返,即与陇西公建成分追之。夜半,太宗失道入山谷,弃其马,步而及其兵,与俱还。高祖乃将而前,迟明至霍邑。宋老生不出,太宗从数骑傅其城,举鞭指麾,若将国之者。老生怒,出,背城阵。高祖率建成居其东,太宗及柴绍居其南。老生兵薄东阵,建成坠马,老生乘之,高祖军却。太宗自南原驰下坂,分兵断其军为二,而出其阵后,老生兵败走,遂斩之。进次泾阳,击胡贼刘子,破之。

刘武周据并州,高祖惧,诏诸将弃河东以守关中。太宗以为不可弃,得兵三万而破贼。军士皆饥,太宗不食者二日,行至浩州乃得食,而金刚将尉迟敬德、寻相等皆来降。刘武周惧,奔于突厥,其将杨伏念举并州降。

赞曰: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

(选自《新唐书•本纪第二•太宗》,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
B.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
C.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
D.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太宗”都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在本文中,“高祖”和“太宗”分别是李渊、李世民的庙号。
B.关中即“四关之内”,四关分别指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这里四面是天然屏障,易守难攻。
C.汤武即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这里所说的“汤”,是推翻腐朽夏王朝的商朝开国国君商汤,而“武”则是指推翻商纣王统治、建立西周的周武王。
D.《春秋》即《春秋经》,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由孔子撰写而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世民善于结交豪杰。在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都因事逃命的时候,李世民把他们藏了起来;同晋阳县县令刘文静特别友好,曾经晚上到狱中探望。
B.李世民明于审时度势。唐兵向西征战,要到霍邑时,天气不好,高祖准备回兵太原。李世民多次劝谏,使高祖醒悟,采取补救措施,终于攻下霍邑。
C.李世民智于用兵之术。在宋老生迫使高祖部队后退时,李世民从南边冲下山坡,分兵将其军队冲成两段,袭击敌人的阵后,使宋老生兵败逃走,而后被斩。
D.李世民长于吃苦耐劳。李世民曾经与部队两天没有吃东西,忍受饥饿,仍坚持行军作战,一直到浩州才得到了食物,最终使刘武周因害怕逃到突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
(2)宋老生不出,太宗从数骑傅其城,举鞭指麾,若将围之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通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为常州刺史。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

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赏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时华原尉侯莫陈怎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栖筠询其劳,愆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赠吏部尚书,曰文献。

(《新唐书列传》有删改)


注:①侯莫陈,三字复姓。②台,御史台,御史大夫官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
B.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
C.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
D.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文中指幼年丧父。“鳏寡孤独”中的“孤”也是这个意思。“孤”还可以作为古代帝王的自称,如“孤家”“孤王”。
B.关中,即“四关之内”,这四个关口分别是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自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了物产丰饶的沃野之地。
C.出,指京官外调。文中把李栖筠调到常州任刺史。“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中的“出”就是此意。
D.谥,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栖筠心系百姓,不畏豪族。豪门大族拦截郑国渠上游的水修建水碓,大量占有农业用水,李栖筠请求朝廷拆毁这些水碓,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B.李栖筠重视教育,关心后学。在任职期间,他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这就吸引了远近不同地方的读书人来求学。
C.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他为百姓修整水利,从而战胜了旱灾饥荒;在对付苏州方清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方清后来不战而溃散。
D.李栖筠方正刚直,处事公正。在任御史大夫的时候,虽然此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仍严查并重罚了买官卖官的徐浩、杜济、薛邕等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
(2)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