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4 组卷48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乙)

为学者日,问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无以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取天下。

(节选自帛书《老子》)

(丙)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循,终身无闻。

(节选自《庄子》)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辞让之心                           辞让:谦逊推让
B.自者也                              贼:伤害
C.为学者日                           益:好处
D.于是旦而之大夫曰             属:聚集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为无以为                       不仁
B.人皆有不忍人                 有是四端也
C.而钓莫钓                           皆出于此乎
D.不足取天下                       作《师说》贻之
【小题3】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文王观于臧
A.止,吾止也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C.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D.其坚不能自举也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B.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C.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D.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以突然看见小孩快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论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B.乙文“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句中的“无为”,就是道家所提倡的“无为思想”,即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C.当周文王问臧地老者的治国方法是否可以在全天下推广时,臧地老者悄然走开,早上颁布实施的法令到晚上就停止了,最终也没再听人说起过。
D.甲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丙文借助故事,婉曲达义,增强了说理的效果。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
21-22高二上·浙江嘉兴·期中
知识点:《老子》孟子(前372-前289)庄子(约前369-前286)《孟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难于其易,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第六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第七十六章)
【小题1】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难于其易 图:反复考虑。
B.大于其细 为:做、办成。
C.九层之台,起于土 累:积累、堆积。
D.常于成而败之 几:几乎,差不多。

【小题2】下列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安易持
A.微易散
B.孰能讥之乎
C.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吾还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认为,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
B.“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是老子重要的处事方法,他要求做事要有预见,要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
C.老子对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世界的东西,凡是坚强的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此,他认为人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
D.老子的语言巧用修辞,哲理深刻奇警,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运用比喻、夸张手法,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意义。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5题。

【甲】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乙】

为学者日,问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节选自帛书《老子》)

【丙】

文王观于①臧,见一丈夫钓,而其②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

(节选自《庄子》)


(注释) ①藏:地名,在渭水边。②钓莫钓:身子在钓鱼,心不在钓鱼上面。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辞让之心 辞让:谦逊推让B.自者也 贼:伤害
C.为学者日益:好处D.于是旦而之大夫曰 属:聚集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为无以为                 吾尝终日思矣
B.人皆有不忍人          有是四端也
C.而钓莫钓                    皆出于此乎
D.不足取天下                 作《师说》贻之
【小题3】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文王观于臧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请买其方百金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D.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B.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C.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D.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小题5】(课内)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众人之所过                         复:补救
②我之成而实五石                  树:树立
③吾为其无用而                  掊:击破
④今一朝而技百金                  鬻:卖
⑤何不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虑:考虑
⑥譬之如医之人之疾者然        攻:攻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以突然看见小孩快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论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B.乙文“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句中的“无为”,就是道家所提倡的“无为思想”,即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C.当周文王问臧地老者的治国方法是否可以在全天下推广时,臧地老者悄然走开,早上颁布实施的法令到晚上就停止了,最终也没再听人说起过。
D.甲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丙文借助故事,婉曲达义,增强了说理的效果。
【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天下皆知美之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

(《老子》第二章)

三十辐,共一毂,其无,有车之用。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第三十三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依靠B.其无,有车之用       当:当作
C.埴以为器            埏:揉和D.自者不长             矜:夸耀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皆知美之     为:动词,是B.前后相随,恒     也:语气词,表判断
C.跨不行               者:代词,……的人D.不失所者久     其:指示代词,那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C.《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
D.《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哲理的判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小题5】结合材料谈谈老子的论证艺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