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年十二,以父德任为辇郎。既,以行修饬擢为谏大夫。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更生以通达能属文辞,与王褒等并进对,献赋颂凡数十篇。会初立《谷梁春秋》,征更生受《谷梁》,讲论《五经》于石渠。元帝初即位,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少傅周堪为诸吏光禄大夫,皆领尚书事,甚尊任。更生年少于望之、堪,然二人重之,荐更生宗室忠直,明经有行,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与侍中金敞拾遗于左右。四人同心辅政,患苦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弄权。望之、堪、更生议,欲罢退之。未白而语泄,遂为许、史及恭、显所诉,堪、更生下狱,及望之皆免官。

成帝即位,显等伏身,更生乃复进用,更名向。向以故九卿召拜为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迁光禄大夫。是时帝元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秉政,倚太后,专国权,兄弟七人皆封为列侯。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上数欲用向为九卿,辄不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所持,故终不迁。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年七十二卒。

(节选自《汉书·刘向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文中加点字词,释义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宣帝循武帝故事       故事:先例
B.甚尊任        见:拜见
C.欲罢退之       白:禀告
D.遂为许、史及恭、显所                 谮:诬陷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B.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C.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D.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B.《谷梁春秋》与《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
C.“擢”是选拔、提拔的意思,与“除”“征”“辟”“迁”等意思相同。
D.九卿,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类似后来的六部尚书。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向通晓经书,擅长写作。他曾经被征召教授《谷梁》,在石渠宣讲《五经》,也曾经编撰《新序》《说苑》等著作。
B.刘向正直有为,疾恶如仇。他曾带领一起辅助政事的大臣请求皇上罢免身居高位的骄纵外戚和玩弄权术的宦官。
C.刘向忠君爱国,献计献策。他曾编纂《列女传》来警诫天子注重教化,多次上书谈论利害,陈述法则戒律,弥补遗漏的过失。
D.刘向颇有才能,深受重用。宣帝选用贤才,他进献了几十篇赋颂;后来皇上多次想任用他做九卿,但始终没能施行。
【小题5】把下面《师说》和《登泰山记》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1-22高一上·山东聊城·期中
知识点:班固(32-92)《汉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亡,荆急求之,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节选自《吕氏春秋·孟冬季·异宝》,有删改)

【注】①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②儿子:小孩儿,

材料二:

萧何,沛人也,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汉五年,即皇帝位,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节选自《汉书·萧何传》,有删改)

【小题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后A世B贤C师D吾俭E不贤F毋为G势家所夺。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意为封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封”意义不相同。
B.绝,意为渡过,与《劝学》中“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意义相同。
C.石,表单位,文中表示俸禄的多少,与《五石之瓠》中的“石”意义相同。
D.适,意为到、往,与《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的“适”意义不相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宝物的认知与世俗之人不同,孙叔敖临终告诫儿子不要接受大王赏赐的肥沃富饶的土地。
B.伍员在逃亡中得到一位撑着船正在打鱼的老人的帮助,寻而不得后每次吃饭前都要祝祷那位老人。
C.智慧越精深,追求的东西越精细,就像小孩、贤者;智慧越低下,追求的东西越粗陋,就像鄙人。
D.汉五年,刘邦登皇帝位,萧何因功劳最大,被封酂侯,却选择在穷苦偏僻的地方置办田宅。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2)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小题5】材料中提到“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孙叔敖的“道”体现在“以不利为利”,因而能够长久占有土地。那么“丈人”“子罕”和“萧何”的“道”分别是什么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颛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偃穷诎,服罪当死。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注。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生也。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说。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石前行。驾下不匀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诏问画吉凶之状,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赐南越大臣印绶,一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抚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终军列传》)


【注】①“注”,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B.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C.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D.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鼎,西汉皇帝刘彻的第五个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所以每个皇帝的年号都有若干个。
B.《春秋》,我国儒家经典著作,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C.匈奴,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游牧民族,其最高首领被称作“单于”。
D.和亲,也叫做“和戎”“和番”,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军受命宙问徐偃,令其服罪。徐偃独断专行,对张汤的弹劾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驳斥了徐偃,使徐偃理屈词穷,接受法律的审判。
B.终军前往京城谒见,踌躇满志。终军去京城谒见博士,过关时拒绝接受凭证,认为自己不需凭它作回来的凭证,最终终军被任命为谒者,奉使巡视郡国。
C.终军力争出使匈奴,欲建功业。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过去没有什么功劳,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当好使者的助手。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
D.终军请缨前往南越,为国捐躯。终军争取到出使南越的任务,成功地说服了南越王归附,结果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二十多岁的终军为国捐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②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
【小题5】终军为什么不要出入关卡的凭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夫天下称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大王、王季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鐀之书。

于是论次其文。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候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但,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选自《汉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B.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C.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D.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 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
B.太史,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其他等,为朝廷大臣。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
C.孔子,曾写有儒家经典《论语》,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等。
D.陶唐,古代传说中的圣主,后指称贤明的帝王,后来也常常借用来指代开明盛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注重实践,四处出游考察。司马迁南游江淮,视察九疑山,北渡汶水、泗水,观察儒风,学习礼节。
B.司马迁秉承父志,立誓继承祖业。太史公叹息未能参与天子封禅大典,要求儿子继承祖业,司马迁立誓同意。
C.司马迁身陷牢狱,忍辱著书立说。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受刑入狱,极度怨恨天子不公,奋发图强,写就史学巨著。
D.司马迁治学严谨,深受后人称赞。司马迁写史不虚美不隐恶,人们称赞他有良史之才,佩服他有治史能力。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2)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
【小题5】司马迁之父临终前叮嘱司马迁要写“史”,请概括叮嘱的重要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