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举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推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B.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C.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D.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古代皇帝的谥号。谥号是古代人死后,人们据其生平给予的称号。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郡王,中国古代爵位等级。唐朝,郡王是低亲王一等的爵号,多封给宗室。
D.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天子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的宗族,于是将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B.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就能止盗,不需使用严刑峻法。
C.张玄素认为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天下就能大治。
D.裴矩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皇帝表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2)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21-22高一上·河南平顶山·期中
知识点: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答洪驹父书

黄庭坚

(1)驹父外甥教授①;别来三岁,未尝不思念。闲居绝不与人事相接,故不能作书。专人来,得手书,审②在官不废讲学,眠食安胜,诸稚子长茂,慰喜无量。

(2)寄诗语意老重,数过读,不能去手,继以叹息,少加意读书,古人不难到也③。诸文亦皆好,但少古人绳墨耳,可更熟读司马子长、韩退之文章。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始终关键,有开有阖 。如四渎虽纳百川,或汇而为广泽,汪洋千里,要自发源注海耳。

(3)老夫绍圣以前,不知作文章斧斤,取旧所作读之,皆可笑。绍圣以后,始知作文章,但以老病懒惰,不能下笔也。

(4)《骂犬文》虽雄奇,然不可作也。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甚恨不得相见,极论诗与文章之善病,临书不能万一。千古强学自爱,少饮酒为佳。

(5)所寄《释权》一篇,词笔从横,极见日新之效。更须治经,深其渊源,乃可得古人耳 。《青琐祭文》,语意甚工,但用字时有未安⑤处。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6)文章最为儒者末事,然索学之,又不可不知其曲折,幸熟思之。至于推之使高,如泰山之崇崛,如垂天之云;作之使雄壮,如沧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注】①洪驹父:黄庭坚的外甥。教授:官职。②审:知道。③古人不难到也:古人文学创作所取得的
成就,是不难达到的。④四渎:长江、黄河、淮水、济水。⑤安:妥帖。
【小题1】请概述“慰喜无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作者嘱咐外甥跟古人学习章法,推荐读谁的作品?请写出他们的姓名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各项中都属于阐述作者创作主张的一组是
①闲居绝不与人事相接,故不能作书。②须有宗有趣,始终关键,有开有阖。
②慎勿袭其轨也。 ④更须治经,深其渊源。
⑤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 ⑥文章最为儒者末事。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
【小题4】第(2)段“但少古人绳墨耳”和第(6)段“又不可守绳墨”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小题5】对此文所提出的为文之法,历史上有不同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选择其中一点加以阐释。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李密《陈情表》节选)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吾,止一岁,请归取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致汝。呜呼!孰谓汝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韩愈《祭十二郎文》节选)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蒙国恩   不久B.犹蒙   怜悯
C.汝来   顾惜D.孰谓汝去吾而殁乎   突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进退/仰观宇宙
B.但刘日薄西山/斧斤时入山林
C.请归取孥/未有知修者
D.将成家致汝/渔父见问之曰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先颂扬圣朝,表明自己想效忠;再叙写朝廷征召之殷,感恩新朝对自己的重用,坦言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B.李密在字词的表达上不事雕琢,自然真切;在句式的运用上,连用大量练达而概括的四字句,对制造情势、渲染气氛起了很大的作用。
C.韩愈呜咽追叙自己和侄子幼年的孤苦伶仃,成年后的东奔西走聚日无多;同时流露出对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贵做法的悔恨和自责。
D.韩愈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模式,全用散文句调和平易晓畅的家常生活语言,深刻地感染着读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
吾 与 汝 俱 少 年 以 为 虽 暂 相 别 终 当 久 相 与 处 故 舍 汝 而 旅 食 京 师 以 求 斗 斛 之 禄 诚 知 其 如 此 虽 万 乘 之 公 相 吾 不 以 一 日 辍 汝 而 就 也
【小题5】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泰山记(节选)

①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③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小题1】按要求选择。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阳谷皆入(wèn),阴谷皆入(jǐ)
B.与知府朱孝纯子(yǐng)由南(lín)登
C.汶水、(jú)(lái)如画
D.稍见云中白若(xì)(pú)数十立者
(2)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泰山之(南边),汶水西(向西)流
B.自京师(冒着)风雪,(经过)齐河
C.(青黑色)山负雪,明(蜡烛)天南
D.极天(天边)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同“彩”)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小题3】选文第③段描写泰山日出的场景历来为人称道,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