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较难0.4 引用3 组卷1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治河

老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那么,维系水莲和治河的爱情的这根线就是淮河。庚子年上半年,水莲作为医护人员参加河南医疗队驰援武汉工作,安徽阜阳的治河给武汉运送爱心菜。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两人认识了。水莲随口问道:你父母是不是都是水利工作者?治河知道水莲话里的潜台词,说:我家住在淮河边上,父辈是农民,曾吃过淮河泛滥的苦头,父亲便给我起名治河。

这么巧啊,我家也在淮河边上,信阳淮滨。水莲惊讶地说。治河幽默地说:我把河治理好了,水莲才能永远灿烂。水莲忍俊不禁。几句话下来,两个不同省份的人,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然后他们添加了微信,一来二去,彼此有了好感。

水莲找了几个男友,都因与爸妈的意见不合而黄了。妈妈对未来女婿的要求,代表了当下大多数丈母娘的观念:有房,有车,有资产。爸爸呢,比较传统一点,说穷没根,富没苗,只要孩子勤奋本分就中。孩子好才是硬道理。这就给水莲找对象增加了难度,毕竟十全十美的小伙子尚属凤毛麟角。认识治河后,水莲觉得他既符合爸爸的要求,也能达到妈妈的标准。治河是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他家里有两层小楼,也有小车,有三个鱼塘,2018年投了上百万元的鱼苗。

结束驰援任务后,水莲瞒着爸爸妈妈去了治河的老家。说实话,她是想验证一下真伪。

这年头,不得不防。治河在微信上开玩笑说,你要是一条鱼就好了,从上游游下来就能见到我。两地相距七十多公里,水莲开车用了一个半小时,按照治河发的位置,导航到了目的地——王家坝。治河并没有说谎,他家的两层小楼是前年刚刚盖的,金碧辉煌,很是气派。三个鱼塘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仓库,货车,一应俱全……在农村,这样的家底已经很是出类拔萃了。治河的父母也都是实在厚道的农村人,跟水莲也能说到一起,像是多年不见的老亲戚。

水莲回到家,对爸妈彻底坦白了。这一次,爸爸和妈妈的意见空前一致,而且答应了水莲和治河农历七月初七订婚。七月初连续的几场大雨,使得淮河水位暴涨。一旦决堤,水莲家的二百亩莲子种植基地就要毁于一旦。这个莲子种植基地可是她家的全部家当啊!

当年投入30万,贷款10万,种植生态无公害莲子。采用莲鱼共养”“种养共存的经营模式养殖田螺、鲤鱼、泥鳅,还在莲子基地中建了步行观赏走廊、休闲亭子。去年还完了全部债务,实现了盈利。今年还打算建特色餐馆和农家民宿,提供观赏、游玩、吃住一条龙服务。爸爸和妈妈担心有个闪失,日夜守候在莲子基地。村干部已经要求几次,让他们撤出基地,他们还抱着幻想,河堤不会垮,基地没事。村干部没办法,打电话让水莲回来做父母的工作。

趁着下午休班,水莲开车回到了自家的莲子基地。雨后初晴,那田田荷叶上带着晶莹的水珠,有的像反撑开的伞,有的像绿色的圆盘,有的像扇子。一枝枝荷花,有红色的,有粉色的,有白色的,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开了两三片花瓣儿,像少女含羞的脸蛋……若是毁了,不知道爸爸妈妈会伤心成什么样子。

听到汽车喇叭声,爸爸和妈妈迎了出来。孩子,咱的基地保住了。妈妈一边说一边擦拭着眼角。爸爸说:淮河水位下降了,大堤没事了。水莲晃了晃手机,一脸忧郁地说:爸,妈,我刚在回来的路上得到治河的消息,他们家被洪水冲了,鱼塘、房子都没了。”“人没事吧?爸爸着急地问。水莲说:人没事,政府已经安置了。

妈妈迟疑了一下,说:既然这样,订婚还是缓一缓吧。

妈,你说啥呢!水莲急得差点哭出声来。

妈妈说:他家都没了,咋订婚?

妈,你知道吗,王家坝的百姓是为了上游和下游的安全,开闸放水,把水引到了自己的家园……

话没说完,水莲已经呜咽起来。

告诉治河,订婚的日子不变。爸爸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他没家了,在哪里订呢?水莲像是回答爸爸的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谁说没家?咱是一家人嘛,咱的家也是他的家,让他们全家都过来。妈妈说,咱的基地也正需要帮手呢。

爸爸点点头。

水莲笑了,一张脸如同水塘中盛开的荷花,清秀脱俗,娇羞妩媚。

补记:2020723日,安徽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转移安置群众19.5 万,闸口开闸76个小时左右,蒙洼蓄洪区共蓄洪3.75亿立方米,淮河王家坝段水位下降至28.28米,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保住了整个华东地区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背景,展现了水莲和治河因疫情而相知相爱的故事,表现了新时代年轻一代勇敢追求爱情的主题。
B.对于未来的女婿,水莲的妈妈和爸爸既看重物质条件又看中人品,两个人都希望女儿幸福。
C.文中在介绍治河和水莲的家庭情况时,提到了“大学生回乡创业”“莲子种植基地”“农家民宿”等内容,富有时代气息。
D.当听到治河家被洪水冲了后,水莲的妈妈所说的话体现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只为女儿着想的思想狭隘之人。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线部分运用比喻等手法,从形状和色彩的角度写荷花之茂盛,既突出了水莲父母的勤劳能干,又从某种程度上交代了他们不肯离开基地的原因。
B.文中写水莲之前几个男友都因爸妈意见不合而黄了,而到了治河这里,她爸妈的意见空前一致,并直接答应订婚,以此衬托出治河的优秀。
C.文章后半部分主要采用对话形式展开,在体现人物性格的同时,加快了行文的节奏,推进情节发展,让读者的喜怒哀乐跟随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变化。
D.文章结尾对水莲的描写,既照应前文对荷塘的描写,又委婉含蓄地写出水莲美丽的外表和纯洁的心灵,深化了文章主旨。
【小题3】文末的补记是否多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4】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处处透露着质朴的乡土气息,请结合本文加以简析。
21-22高三上·湖北孝感·期中
知识点:其他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请我去见的。”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账话。”

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      ;所惊者,     ;所叹者,     ! 所悲者      !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这里宝玉忙忙的穿了衣裳出来,忽见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有拭泪之状,便忙赶上来,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林黛玉回头见是宝玉,便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的死活。”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小题1】依次填入上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
②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③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
④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①③②④D.①④③②
【小题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在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后,又借袭人之口说宝钗亦曾劝过,既补前事,又远伏后来宝钗规劝一节,且写出了湘云、宝钗两人在规劝宝玉方面的共同之处。
B.黛玉执着于理想爱情的追求,与宝玉心意相通,尽管为爱情整日以泪洗面,心病日甚,但内心仍蕴积着对仕途经济的反抗情绪,被宝玉视为“从不讲混账话”的知己。
C.宝玉为黛玉“拭泪”,黛玉为宝玉“拭汗”;两个人虽都有“万句言语”,但一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一个是不知从何说起;两处都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心理。
D.对宝钗、湘云、黛玉三人在态度上有了分明的取舍之后,宝玉终于在黛玉面前放胆诉说一腔真情,“你放心”三个字言简义丰,表达出宝玉对黛玉用情之深。
【小题3】选文表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小题4】选文是《红楼梦》的经典片段,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情节。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电影

①钱,钱,都是钱把乡情扯薄了。何山老爹喝着闷酒,忿忿地想。

②儿子何旺下晌勾来个放电影的,破天荒愣把银幕挂在自家院中,涎着脸子拿村子的喇叭喊:“村民们,今晚请到何旺院里看最新香港武打片儿《猎狐》,大人三块,小孩一块。”这声音像一股冷风,吹寒了靠山屯村民的心。村民们那鄙薄的目光,让何山老爹不寒而栗。

③“你给我拔啦,甭遭人恨!”何山老爹指着银幕声嘶力竭地喊,脑瓜门儿上青筋蹦起老高。

④“咋遭人恨,眼下搞市场经济,租片儿雇人放映,收费理所应当,俺这是开辟山村文化市场!”儿子噎得老子直翻白眼儿。

⑤为挡住院外的视线,何旺在院里拜了四方,银幕从东墙挪到西墙,那儿有棵老槐树好做遮挡。放映前,为招引观众,何旺爬上院外东头的一棵老榆树,把一只硕大的音箱卡在了树权上。

⑥老槐树的枝子把一勾新月挑出云彩缝。何山老爹醉意朦胧地走出堂屋。院中仅有的七八个村童仰着小脑瓜看电影。老爹很凄凉,为了何旺的刻薄,他无颜见村中父老,披了件黑衣趁夜色走上街。

⑦村街上极冷清,眼下村领导都在抓经济,很难顾得上给乡亲们放场电影了。村民们万人空巷挤在街筒子看电影的情形早已风儿一样在老爹记忆中飘散。老爹惆怅地望着失落的乡村。

⑧蓦然,老爹惊讶地抬头环视四周,四孔板垛、小拱桥、东河堤、西边小学屋顶埋伏着无数观影的乡亲。在老头看来,村民的目光恰似万箭穿心般地辐射向何宅。最让何山老爹刺痛心肺的是十几棵小树上,猴一般落着十几个村娃。他的心头一颤,不能让何家子孙把村娃逼得上树,这更坏了何家祖传的厚道!

⑨“娃儿,下吧,院里去看。”

⑩“俺不,你家何旺把门儿,俺没钱,不栽他手里!”

“爷给你一块不就进去啦?”

于是,一个黑影便猴似地溜下树来,奔向何家。两个、三个……七个、八个……何山老爹换了二十块零钱,口千舌燥,醉醺醺地把“猴”们一个一个地劝下树来,奔向何宅。

最后,何山老爹发现东头那棵老榆树上还有个黑影儿,他便一步三摇地朝榆树扑过去。他醉得很深。

“娃儿,下吧,下吧,院里去瞅。”

树上无声。

“爷给你一块不就进去啦。”

树上仍无声。何山老爹想,这准是村上的哑娃。

“不下,爷就摇啦!”

树上的黑影团缩在树冠里,固执地不肯动弹。何山老爹醉得很深,他想把哑娃吓下树来,就摇了树,不下,还摇……忽然,一只硕大的音箱从树权上落下,重重地砸在何山老爹的头上……

弥留之际,何山老爹断断续续地说:“哑娃掉了没,电影,让他进院瞅……电影……”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品开头写人物“喝着闷酒”,后文又不断强化他的“醉意”。酒,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B.第五段中的“音箱”,为情节发展到高潮部分作了铺垫,它使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C.作品通过村娃与老爹的对话,塑造了一群猴一般狡猾顽劣的孩子形象,自然有趣且生动传神。
D.“老槐树的枝子把一勾新月挑出云彩缝”一句,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交待了时间的推移。
E.小说通过传统的乡村民风对现代电影的抵触,说明文化艺术产品走进农村还需要一个接受过程。
【小题2】阅读第⑦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文意,说说在何山老爹眼中,乡村缘何“失落”。
(2)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一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小题3】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何山老爹这一人物形象。
【小题4】在改革的背景下,该村不同的人对“电影”有着不同的表现。请分别概括村领导、何旺、村民的表现,并针对其中某一类人的表现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与黑铁塔

任瑞娟

她穿着一件淡粉色的连衣裙,就像盛开的桃花。爷爷说。

他穿着笔直的军装笔直地走着,像一尊黑铁塔。奶奶说。

那时,奶奶正在大学读书,是一个美丽热情的姑娘。爷爷刚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走来,身上还带着浓浓的乡土味儿。

春天的河水激情澎湃,奶奶的辫子,随着羞涩的步伐在肩上一跳一跳。爷爷双手拘谨地垂在身体两侧,身体饱满地撑着军装。

“我想掐你一下,行吗?”奶奶说。“为什么?”爷爷睁大了眼睛。“我想知道你是不是铁打的。”奶奶俏皮地歪斜着脑袋。“尽管掐,你的手不疼就行。”爷爷爽快地伸出了胳膊。

奶奶翘着兰花指,用大拇指和食指用劲掐了上去,可爷爷的胳膊硬得像铁皮,奶奶只觉得手疼,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气。奶奶红了脸,爷爷笑眯了眼。

美女爱英雄,这话很适合那时的爷爷奶奶。

从此,奶奶对爷爷表达爱与恨的方式就有了这个奇特的习惯。

抗美援朝打响了,爷爷递上参战申请,但上级的回复却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组织要求你留在军校。

爷爷的老班长赵二娃来和爷爷告别。爷爷说:“有什么交代的?”老班长回答:“如果牺牲了,请你照顾我的妻儿。”爷爷说:“没有问题。”

参加战争的军人,都很吝惜语言。

参战的第二年,老班长赵二娃牺牲了。爷爷找到了赵二娃的家乡,找到了赵二娃的妻子,赵二娃的妻子正在生产。女人哭喊着丈夫的名字,生下一个男孩儿撒手走了。爷爷将男孩抱回了家,取名:赵援朝。

一年后,奶奶也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李怀友。

援朝和怀友住同一个屋,上同一个幼儿园,又进同一个学校读书。两人和所有那个时代的男孩子一样,觉得打架就是表现英雄气质的最佳方式。他们在家里互相打,在学校站在同一个阵线上和别的孩子打。

每次打完,灰头土脸地回来,爷爷都高兴地拍他们的脑袋,说:“儿子们,打赢了吗?”援朝和怀友便兴奋地拽着爷爷的手晃荡,连连喊:“赢了!赢了!”爷爷就哈哈大笑起来。奶奶不乐意了:“你这人!有这么教育孩子的吗?”

第二天早上,爷爷的胳膊就多了很多红点点。援朝和怀友很好奇,怎么所有的蚊子都在胳膊的同一个地方叮呢?爷爷神秘地冲他们挤挤眼睛,然后咳嗽一声,大声说:“以后不许打架了哦,要好好学习,建设祖国。”奶奶斜了一眼爷爷,说:“这还差不多。”

一天,援朝因为打篮球,和高年级的一群孩子打了起来。怀友听说了,不由分说地成了援朝的援军。最后,怀友的腿骨折了,被抬了回来。爷爷气得直骂援朝无能:“既然打不过,为什么不采取以退为进,分而击之的战术?”

爷爷还没有骂完,奶奶的兰花指就伸了过来。爷爷“哎哟”一声,卷起袖子一看,一个尖尖的红印落在了胳膊上。

“打架还有理了,还战略战术?”奶奶理直气壮地拉长了脸。

爷爷装模作样地哼了起来:“哎呀,有印子了,黑铁塔的美好时代都被你掐跑了。”

奶奶的脸就红红粉粉起来。

援朝和怀友相互做了个鬼脸,吐着舌头悄悄地笑了。他们终于知道,“蚊子为什么总在同一个地方叮了”。

援朝和怀友高中毕业,部队招兵,他们都想去,爷爷犹豫了,奶奶坚决不让援朝去,结果,怀友参军了。援朝说奶奶偏心,好长时间不理奶奶。

后来援朝考上了大学,爷爷奶奶为援朝隆重地庆祝了一番。

援朝入学前,爷爷给援朝讲了一个故事:“淮海战役最惨烈的时候,我入伍了。新兵?班长问。是。我回答。跟在我后面。班长说。一天,一发炮弹打过来,我蒙了,班长一把将我推进一个弹坑,扑在了我身上。当我和班长从炮弹震出的灰尘中爬出来的时候,旁边的战友都牺牲了。班长就是你的父亲赵二娃。我答应过他要照顾好你,所以,没让你参军。当兵是要随时准备牺牲的……”

再后来,援朝和怀友分别成了家,有了孩子。奶奶把孩子们都留在了自己身边。援朝的孩子叫“小尾巴”。奶奶说,这胖小子和他爸简直一个模子出来的。怀友的孩子是个漂亮的女孩儿,叫倩倩。

边境开战了,怀友随部队进入了战场。一个秋天的清晨,很冷,几名军官来到爷爷面前,郑重地敬了个军礼,然后将一份阵亡通知书交给了爷爷。

奶奶痛哭起来,抱着爷爷的胳膊一下又一下地掐着。爷爷颤抖的眼皮里滚出一颗颗浑浊的泪珠,但身子一动没有动。

爷爷病了,病得很重。他努力地朝奶奶笑了一下,说:“你再掐我一下,看我还是不是铁塔?”奶奶翘起兰花指,将拇指和食指伸向爷爷的胳膊。掐完后,爷爷的胳膊上一片泪痕。

“还……还是……黑铁塔!”奶奶泪水滂沱地搂着我笑了。

我,就是倩倩。爷爷和奶奶一直希望小尾巴和倩倩成为情侣,可我们终究没有听话,小尾巴始终是最疼我的哥哥。

对不起啦,桃花与黑铁塔!

【小题1】下列对本文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通过爷爷奶奶的观感道出彼此印象,“桃花”“黑铁塔”的比喻既摹状出人物外貌,又切合个性特征,简洁明快且又贴切自然。
B.小说擅长运用反复描写,如奶奶的“兰花指”,以及对称式描写,如“奶奶红了脸,爷爷笑眯了眼”,对比鲜明,强化了人物形象刻画。
C.小说注意情节的详略,怀友牺牲后,援朝再也没露面,小尾巴也不发声,这种“留白”手法,突出爷爷奶奶的情感世界,留下想象的空间。
D.小说以女性特殊的感知和情趣、独特的审美观照,讲述了一个特殊军人家庭的悲欢情爱故事,歌颂了深挚的爱情、友情和英雄主义精神。
【小题2】小说多次写到奶奶“掐”爷爷,这在情感表达和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叙述视角是指小说创作所采用的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请联系全文分析小说叙述视角的转换。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