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与宣穆后有中表亲,是以见景帝。命司隶举秀才,除郎中。转骠骑将军王昶从事中郎。久之,拜赵国相,迁尚书吏部郎。魏帝尝赐景帝春服,帝以赐涛。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晚与尚书和逌交,又与钟会、裴秀并申款昵。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迁大将军从事中郎。钟会作乱于蜀,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泰始初,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冀州俗薄,无相推毂。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人怀慕尚,风俗颇革。转北中郎将,督邺城守事。入为侍中,迁尚书。以母老辞职,诏曰:“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除议郎,帝以涛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加赐床帐菌褥。礼秩崇重,时莫为比。后除太常卿,以疾不就。涛年逾耳顺,归乡里。会遭母丧,居丧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诏曰:吾所共致化者,官人之职是也。方今风欲陵迟,人心进动,宜崇明好恶,镇以退让。山太常虽尚居丧,情在难夺,方今务殷,何得遂其志邪!其以涛为吏部尚书。涛辞以丧病,章表恳切。会元皇后崩,遂扶舆还洛。逼迫诏命,自力就职。前后选举,周遍内外,而并得其才。

(摘自《晋书·山涛传》)

【乙】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县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摘自《陈情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
B.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
C.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
D.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日/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中郎”是郎官的一种,即省中之郎,为帝王近侍官,此处指将帅之幕僚。
B.“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推毂,就是推车,在此指推举人才。
C.“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也称“杖乡”。
D.“东宫”是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与之相对的“西宫”则是皇后所居之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涛善交往,深得左右信任。晚年与和道交往,又和钟会、裴秀诚恳亲密相待,这两人都位高争权,山涛能够平心处中,使两人不感到遗憾。
B.山涛治理有方,注重提拔人才。冀州风俗鄙薄,经其努力,这里才崇尚贤能,风俗得以改变;先后选用官吏,遍及朝廷内外,都是有才之人。
C.山涛深得器重,常常受到赏赐。景帝将春服转赐给他,又怜其母年迈,赐藜杖一把,后因他清廉俭朴,又特赐给他每天供给凭证以及床帐席褥。
D.朝廷对李密优礼有加。李密多次被朝廷征召,而他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而处于两难境地,委婉地表达了忠孝两难的矛盾与痛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遭母丧,居丧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
(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21-22高二上·河南南阳·期中
知识点:《陈情表》《晋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情表

(李密)

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形影相(慰问)B.奉圣朝(等到)
C.侍东宫(担任)D.岂敢盘桓(回旋环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具表闻,辞不就职                         区区不能废远
B.臣进退,实为狼狈                            不知东方既白
C.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
D.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其制稍异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孤苦的情况和祖母对自己含辛茹苦的抚养,委婉曲折地陈述自己屡次辞谢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皇上的感激,又申诉了自己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B.第三段援引朝廷“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感谢晋武帝对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知遇之恩,旨在表达自己忠孝两全的意愿。
C.全文以“愿乞终养”“辞不赴命”为中心内容,以侍奉祖母的“孝”为主线,写得情真意切,委婉动人,不愧为古代散文的名篇。
D.本文用了大量四字句、对偶句,既有骈文的整俪,又使语言不显雕琢,而是十分自然亲切,真情从肺腑流出,读起来一气呵成,丝毫不见斧凿。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2)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黎且谓景公曰:去仲尼犹吹毛耳。君何不迎之以重禄高位,遗哀公女乐以骄荣其意?哀公新乐之,必怠于政,仲尼必谏;谏,必轻绝于鲁。景公曰:善乃令黎且以女乐六遗哀公哀公乐之果怠于政仲尼谏不听去而之楚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选文二

管宁字幼安,年十六丧父,中表愍其孤贫,咸共赠赗,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与平原华歆相友,游学于异国。天下大乱,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宁乃庐于山谷。太祖为司空,辟宁,度子康绝命不宣。

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然若将终焉。文帝黄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荐宁,诏以宁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受。明帝即位,太尉华歆逊位让宁,遂下诏曰:“太中大夫管宁,耽怀道德,服膺六艺,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今以宁为光禄勋。望必速至,称朕意焉。”

宁称草莽臣上疏曰:“臣海滨孤微,禄运幸厚。横蒙陛下纂承洪绪,德侔三皇,化溢有唐。久荷渥泽积祀一纪不能仰答陛下恩养之福沈委笃痾寝疾弥留逋违臣隶颠倒之节夙宵战怖无地自厝。臣元年十一月被公车司马令所下州郡,诏书征臣,光宠并臻,优命屡至,怔营竦息,悼心失图。思自陈闻,申展愚情,而明诏抑割,不令稍修章表,是以郁滞,讫于今日。不意灵润,弥以隆赫。奉今年二月被州郡所下诏书,又特玺书,以臣为光禄勋。受诏之日,精魄飞散,靡所投死。臣重自省揆,年疾日侵,有加无损,不任扶舆进路以塞元责。望慕阊阖,徘徊阙庭,谨拜章陈情,乞蒙哀省,抑恩听放,无令骸骨填于衢路。”

正始二年,太仆陶丘一等荐宁曰:“宁清高恬泊,德行卓绝。诚宜束帛加璧,备礼征聘,仍授几杖,延登东序。若宁守志箕山,参踪巢、许,斯亦圣朝同符唐、虞,优贤扬历,垂声千载。虽出处殊涂,至于兴治美俗,其一也。”

于是特具安车,束帛加璧聘焉。会宁卒,时年八十四。

(摘编自陈寿《三国志·魏书》)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魏哀帝,曹芳年号。③东序,相传为夏代的大学,也是国老养老之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荷渥泽积祀/一纪不能仰答/陛下恩养之福沈委/笃痾寝疾/弥留逋违/臣隶颠倒之节/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B.久荷渥泽/积祀一纪/不能仰答陛下恩养之福/沈委笃痾/寝疾弥留/逋违臣隶颠倒之节/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C.久荷渥泽积祀/一纪不能仰答/陛下恩养之福沈委/笃痾寝疾弥留/逋违臣隶/颠倒之节/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D.久荷渥泽/积祀一纪/不能仰答陛下/恩养之福沈委笃痾/寝疾弥留/逋违臣隶颠倒之节/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图宦达,不名节                    矜:看重,推崇
B.唯宁然若将终焉                       晏:安定,闲适
C.又特玺书                                 被:遭遇,遭受
D.至于兴治美俗,其一也            揆:道理,准则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指华夏族地区,也称“中原”,与“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的“中国”意同。
B.三皇:中国传说中的古代三个帝王,通常指燧人、伏羲、神农或者天皇、地皇、人皇。
C.阙庭:宫廷。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文中借指朝廷。
D.骸骨:人的骨头,也指形骸、躯体。“乞骸骨”,旧称大臣归隐,使骸骨能归葬乡土。
【小题4】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处选文中,李密和管宁,都受到朝廷一次比一次急切的征召,却由于种种原因而“辞不就职”,故而他们上表陈情,乞求宽免。
B.选文一,李密巧妙地将尽孝的行为和晋武帝“孝治天下”的纲领相关联,表面上恭维晋武帝,实则为“辞不赴命”取得合理依据。
C.选文二,管宁少年丧父,拒受亲人馈赠葬父,可见其自立;乱世中,公孙度虚馆以待,他的儿子截下征召之令,足见对管宁的重视。
D.选文二,在华歆的举荐下,管宁得到魏太祖、文帝、明帝的征召;正始年间,再次得到举荐,陶丘一等人建议皇帝任他选择去留。
【小题5】《文心雕龙》云“表以陈情”,请结合选文一李密的陈情和选文二管宁的上疏,简要概括他们所陈之情。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思自陈闻,申展愚情,而明诏抑割,不令稍修章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已敌,言教是以碎耳。”华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后卒于家。

(《晋书·李密传》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责臣     逋:懈怠B.不名节     矜:顾惜
C.母何氏     醮:改嫁D.华        善:交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顺流而B.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C.常以身蔽沛公D.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小题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刘夙婴疾病
A.冀君实或见恕也B.洎牧以谗诛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齐彭殇为妄作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作为蜀地旧臣,身份敏感,面对司空张华“安乐公何如?”的挑衅发问,能够以安乐公与齐桓公相提并论的一番言论作答,可见其不卑不亢之品行。
B.《陈情表》叙述了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并以“奔驰”二字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想报答君恩的焦急心情。因此李密服丧未结束,就接受征召到洛阳为官。
C.《李密传》叙事简略,寥寥数语就交代了李密写作《陈情表》的原委;《陈情表》则叙事婉转细致,有感情地叙述了作者进退两难的处境。
D.《陈情表》善于利用骈句,尤其善用“密而不促”的四言句式来抒情说理,读来典雅而又有气势;《李密传》则多以散句来叙述人物经历,平实晓畅。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2)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小题7】李密为何能够说服晋武帝“停召”,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