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18
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比喻。
B.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用典、设问。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仗。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借代、设问。
21-22高一上·天津武清·阶段练习
知识点:修辞手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任何个体出生不久就开始学语言,一般说来,也就是要学他本民族的语言。语言是传播与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带有民族文化的色彩与意味。这也使人类个体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语言表面看来虽然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作社会交际工具之用;但事实上,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它却被涂上了与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有关的感情色彩,成为承担民族文化很有稳固性的载体之一。

例如,中国古代说到塞北与江南,便分别含有不同的意味。江南人说到苏杭,也有特定的文化感受,那“烟柳画桥”所含有的独特意味,更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深入感受的。

推而广之,中国人在空间上说东南西北,时序上说春夏秋冬,也各有不同的语感或联想,东方、春季有温暖和煦之感,南方、夏季有炎热蓬勃之感,西方、秋季有清凉萧瑟之感,北方、冬季有寒冷肃杀之感。这既是因为人们对四方和四季有不同的气候、景观与生态的感受,也因为传统文化中把四方、四季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这样的语感是中国特有的。

再说一些诗词中的例子。杨柳本是最一般的植物,因为柳枝柔软,有依依之态,随风拂衣,状若挽留,在古诗文中就带上了离愁别绪的特殊意味。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小题2】南阳中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诗文中词语的特殊意味。请从下列一句诗文中任选一个,借鉴原文画波浪线句子中杨柳的讲解方法和句式,拟写讲解内容。要求阐释合理,语言流畅,不超过 80个字。
芳草碧连天     明月几时有     好雨知时节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