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9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武帝永初三年,魏主闻高祖殂,议发兵取洛阳、虎牢、滑台。十月,魏军将发,公卿集议于监国之前。崔浩曰:南人长于守城,昔苻氏攻襄阳,经年不拔,今以大兵坐攻小城,若不时克,挫伤军势,此危道也。不如分兵略地,至淮为限,列置守宰,收敛租谷,则洛阳、滑台、虎牢为囿中之物,何忧其不获也?公孙表固请攻城,魏主从之。

臣焘曰:兵以势攻以气守浩之言未知攻守之妙彼徒见苻氏之不能克襄阳以为南人长于守城野战则不足惮。而不知六朝之宠物犬际,谢玄之所用以定三魏,宋武之所用以平齐,秦陈庆之所用以取三十二城,卒至洛阳者,皆江南之人也。安可谓之不长于攻?特永初之际,王康以将懦,攻则辄败,故圏其卒以守尔。使有贤将,能作吴楚剽悍之气,又安往而不得志?故弱敌而不戒,祸莫甚焉!使江南而有人则崔浩之言岂不为魏氏之深祸!

初,晋民南迁,以扬州为京畿,谷帛所资皆出焉,以荆、江为重镇,甲兵所聚尽在焉,常使大将居之。三州户口居江南之半,武帝恶其强大,故欲分之。乃分扬州、浙东五郡置东扬州,治会稽。分荆、湘、江、豫州之八郡置郢州,治江夏。既而荆、扬因此虚耗。

臣焘曰:治国如治身,心肠四体,将养调治,缓急各自有序。人失其序,则疾生之;国失其序,则乱生之。晋氏南迁,以扬州为腹心,荆、江为臂肘。积货财,聚甲兵使之常重,势当然也。当无事之时,使强藩悍将内有所畏;当有事之际,使腹心股肱外有所恃,此实经久不易之道。而刘氏父子偷目前之利,破长久之规。文帝虚内事外,而江州之文武罢;武帝强支弱干,而荆扬之势分。其后明帝之乱,会稽遂为贼境,而朝廷所保,仅百余年。齐之末,萧氏弟兄亦欲联郢雍以图天下。虚心腹,肥支体,遂为后世深患,可不戒夫!”

(选自《六朝通鉴博议卷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以势攻以气守/浩之言未知/攻守之妙/彼徒见苻氏之不能克/襄阳以为南人/长于守城/野战则不足惮
B.兵以势攻/以气守/浩之言未知攻守之妙/彼徒见苻氏之不能克/襄阳以为南人长/于守城野战则不足惮
C.兵以势攻/以气守/浩之言未知攻守之妙/彼徒见苻氏之不能克襄阳/以为南人长于守城/野战则不足惮
D.兵以势攻以气守/浩之言未知/攻守之妙/彼徒见苻氏之不能克襄阳/以为南人长/于守城野战则不足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主,史书称北魏皇帝为魏主。因晋于北魏为正统,宋后来代替了晋,宋亦为正统。
B.豫州,九州之一。与雍州、兖州、徐州、幽州、青州、荆州、扬州、梁州合称九州。
C.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畿辅”“右扶风”“左冯翊”与“京畿”意思相近。
D.治江夏,“治”在此指区域官署驻地,“治江夏”是说郢州长官治所在江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浩是北魏的谋臣,他认为南人不擅长野战,所以提出先劫掠外围,最终不战而降城的策略。
B.作者不认同崔浩的观点,举出历史事例证明南人擅长守城和野战,批评崔浩不懂得兵法战略。
C.武帝分割扬州、荆州、江州的原因,在于这三地人口众多,非常富庶,容易成为皇权的威胁。
D.作者认为武帝做法与古代相反,导致了本应拱卫皇城的核心地带,力量被削弱,贻患无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有贤将,能作吴楚剽悍之气,又安往而不得志?
(2)当有事之际,使腹心股肱外有所恃,此实经久不易之道。
21-22高三上·陕西西安·阶段练习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货殖列传序

司马迁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菜、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备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敌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挽近世民耳目                    涂:堵塞
B.耳目欲声色之好                 极:尽量
C.民所衣食之                    原:通“源”
D.故齐冠带衣履天下                 冠带衣履:领导、统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善者                                   击沛公于坐
B.贫富之道,莫夺予                      夫晋,何厌
C.人各任其能,竭                      向使三国各爱
D.仓廪实知礼节                            蟹六跪二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三段中“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读?”两句从反面阐明政治教命对货殖之事(人们对物质富裕生活追求)难以起到阻止或规范约束作用。
B.作者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生产、交换贸易和积累财富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和巩固国家统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反映了他的卓越的经济思想,十分可贵。
C.上至王侯大夫,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求财谋利,担忧贫穷。“人富而仁义附焉”,只要人们生活富有了,百姓自然懂得仁义礼仪,无需再对他们进行教化。
D.本文引古书,叙史实,有破有立,开篇否定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史倒退论,后以管仲助齐称霸的史实,正面肯定富国裕民之道,从而阐明货殖之事的重要作用。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
(2)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荣子立,形影相吊。……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诏书切峻,责臣道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动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游夏:即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两人都有非凡的才能。子游:言偃,吴人,字子游,小孔子四十五岁。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小孔子四十四岁。

【小题1】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B.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孔乙己一直是童生,如果孔乙己能进入府学、州学或县学,就能称为秀才,这与“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意思相同。
C.武帝,是谥号。益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用以褒贬善恶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D.古代官职升降有一定的说法,“拜”是授予官职,多用于升任高官,“除”有免去旧职任新职之意。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即赴洛阳,应征晋廷太子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曾申请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答应他,只是让他到汉中担任太守,他认为失去了好机会,心怀怨恨。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二篇,号曰申子。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李斯、姚贾毁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摘编自《史记·庄周、申不害、韩非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B.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C.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D.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寓言,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庄子》阐述道理和主张,常假托于故事或拟人化的自然物,带有劝诫、教育的性质。
B.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礼记·曲礼下》有:“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古代祭祀对所用牲畜的通称为“牺牲”,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C.刑名,指战国时以申不害为代表的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之为“刑名之学”。
D.下吏,又称属吏、低级官更;也指交付司法官吏审讯。贾谊的《过秦论》中有“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其中“下吏”与此处意思相同,都是低级官吏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学识渊博,却不为世用。他的文章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但都是他随心率性之言,因此当世那些掌权的王公大人都不愿意重用他。
B.庄子淡泊名利,追求自由。楚威王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他却笑着拒绝了,他只想让自己的心志愉快。
C.申不害出身卑微,却政绩卓著。他本是郑国一个低级小吏,学了一些儒术后便去韩国求仕。在他执政的前后十五年间,国家安定,军队强大,没有谁敢侵犯韩国。
D.韩非不善言谈,却能著书立说。秦王见到韩非所著的一些书后,十分想与他交往,秦国攻打韩国就是为了得到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2)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3)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