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0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寻之,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曩者:以往,从前,过去的。②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③嘿:同“默”。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小题2】对下列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王位、皇位继位人。两汉,皇帝与诸侯王的继承人皆称“太子”,如燕太子丹,但惟皇储称“皇太子”。汉以后,诸侯王的继承人改称“世子”,“太子”成为了皇位继承人独有的称呼。
B.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宫、变徵分别是宫音、徵音的变调,羽声声调悲凉,变徵声调激愤。
C.“卿”,既可指古代君对臣的称谓,又可指古代对人的敬称。
D.词,是一种诗的别体,又名“长短句”“诗余”,其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了宋代,进入了全盛时期。据篇幅有长调、中调、小令之分;《沁园春·长沙》是长调。“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题目,它揭示这首词的内容。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文开头写荆轲遭盖聂和鲁句践的怒目、怒叱,都不计较,这和《史记》中叙述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一样,意在表现他们“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的励志精神。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有识之士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小题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使往寻之,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2)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
21-22高一上·河南开封·阶段练习
知识点:司马迁(前145-前90)《史记》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屈原者,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秦,竟死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郑袖,外欺於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原至於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节选自《史记·屈平贾生列传》

【小题1】填写下列文言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1)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
属予作文以记之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吾属今为之虏也
(2)离
“离骚”者,犹离忧也
约从离衡
多情自古伤离别
(3)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
臣本布衣
抑本其成败之迹
(4)留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先生可留意矣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5)迁
顷襄王怒而迁之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动词,调动官职。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6)害
争宠而心害其能
邪曲之害公也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小题2】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含义。
(1)人穷则反本。
(2)靡不毕见。
(3)亡走赵,赵不内。
(4)被发行吟泽畔。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平其功 伐:炫耀。B.谗人间之,可谓矣 穷:困厄,处于困境。
C.冀幸君之悟 一:彻底。D.屈平既之 嫉:嫉妒。
【小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怀王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B.秦,虎狼国 复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C.内惑郑袖 竟死秦而归葬
D.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小题5】对于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和“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事君 ②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刺世事 ④浮游尘埃之外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小题6】对“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中的“此志”指代正确的一项是( )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C.举类迩而见义远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小题7】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父母者,人之本也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C.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人君)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小题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屈原爱国忠君的一组是( )
①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②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⑤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A.①②③B.④⑤⑦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9】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
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小题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
B.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和后世的司徒一职一样,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C.大夫,古代官职名。屈原担任的“三闾大夫”负责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上官大夫”负责掌管“上官”姓氏的事务。
D.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小题11】句子翻译。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3)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4)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5)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6)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7)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8)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袴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注]①蓐食:早晨未起身,在寝席上进食。②漂:在水中冲洗衣物。③蒲伏:同“匍匐”,伏地而行。④齐王:破楚之前,韩信灭齐,被封齐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B.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C.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D.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爵位名,是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之一,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B.布衣,布制的衣服,指衣着简朴,后借指平民。
C.高祖,刘邦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自汉武帝。
D.国,国家,也指战国时公卿及汉以后王侯的封地,亦指国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家境贫寒。当初为平民时,一连数月在南昌亭长家蹭饭吃,被亭长妻子赶了出来。
B.韩信知恩图报。他尽管穷困潦倒,但对多日给他饭吃的漂洗衣物的大娘,仍表示将来要重重地报答。
C.韩信能屈能伸。面对“屠中少年”的挑衅、侮辱,他能够审时度势,隐忍不发,委曲求全。
D.韩信恩怨分明。他发达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洗衣物的大娘,赏赐千金;而只赏了南昌亭长百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袴下者以为楚中尉。
(2)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小题5】韩信为什么没有惩治那个曾经侮辱过自己的“屠中少年”,反倒给他封了官?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子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兜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兜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兜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句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文中“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与《赤壁赋》“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的“危”的意思不同。
B.“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与《师说》的“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的“则”的用法与意思不同。
C.文中“吾为尔宰”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两句中的“为”的意思相同。
D.文中“人之不我信也”与《齐桓晋文之事》的“何由知吾可也?”的句式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陈、蔡两国的大夫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就连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孔子听了颜回的回答感到欣慰,许诺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D.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质疑孔子之道,这表现了二人在“穷”境之中出现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2)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小题5】子贡和颜回对孔子问题的回答,分别表现出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