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庭,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选自《柳河东集》,有删改)


【注】]①吾子:尊称,比称“子”更亲切,译为“您”。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B.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C.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D.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蛮夷,古代泛指中原华夏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周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自称华夏,把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西戎、东夷、北狄、南蛮。
B.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
C.卿士,一作卿史、卿事。西周与春秋时期周天子或各诸侯国的执政官。文中指听孙昌胤汇报行冠礼情况的族内长官。
D.京兆尹,中国古代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有自知之明。韦中立不辞劳苦,专程从京城来到永州拜他为师,他深知自身学识浅薄,没有资格当老师,直言拒绝了韦中立。
B.柳宗元说理严谨。他以韩愈抗颜为师受诋毁为鉴,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以孙子行冠礼被嘲笑为例,说明师道衰落而不敢为师的原因。
C.柳宗元注重实际。他主张避师之名而就师之实,师生取长补短,共商为文之道。这样双方既各有所得,又不会招致“越、蜀之狗”的惊怪狂叫。
D.柳宗元提倡师道。对反对师道的人透出批判的锋芒,把他们比作吠日蜀犬、吠雪越犬,冷嘲热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2)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
【小题5】请概括文章的论证思路。
21-22高一上·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
知识点:柳宗元(773-819)议论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失,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共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住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二)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坎/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B.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坎/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C.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众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D.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众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平庸,平常。
B.于其身也,则师焉                  耻:以……为耻
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            攻:学习,研究。
D.笑侮,收召后学                      犯:遭到,冒着。
【小题3】下列文化常识或文学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运用说明、记叙、议论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马说》《受莲说》《少年中国说》等都属于这类文体。
B.“句读”俗称“断句”,亦称“句逗”,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
C.文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不同于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D.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赞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从古之学者说起,论述教师的作用相从师的必要性,并提出择师的标准,即不论其位高低和年龄大小,凡先闻道者,皆可为师。
B.《师说》论证严密,结构清晰,言之有序,运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阐达“真师重道”的思想,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C.《师说》句式灵活多变,整微结合,使文章论证节奏舒缓自如,同时运用“嗟乎”“呜呼”等语气词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惋惜与痛心。
D.选文二印证了“师道之不传”的社会现状,交代韩愈收召后学、抗颜为师的积极做法,表现世不从流俗、遵行师道的勇气和担当。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二)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所以”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圣人之所以为圣。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或师焉,或不焉。
【小题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小题4】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了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事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小题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辱书云,欲相师。
A.承蒙您来信说,希望能互相学习。
B.您在一封令我感到羞愧的信里说,想拜我为老师。
C.承蒙您来信说,想拜我为老师。
D.您在一封令我感到羞愧的信里说,希望能互相学习。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甲】嗟乎!师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乙】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说》)

【小题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之不传也久矣        不笃
B.今之众人                      众人师且不敢
C.其圣人也亦远矣        由魏、晋氏以
D.不耻相                      不闻有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B.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C.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D.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指文章休止和停顿处,“句”指句末停顿,“读”指句中语气停顿。
B.辱,谦辞,表示承蒙,文中指感到自愧,类似的谦辞还有愚、鄙、足下等。
C.屈子,即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D.抗颜,意为神色庄重,态度严正不屈。文中以之表明韩愈为人师时的态度。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选文作者都先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态度,韩愈慨叹古时的从师之道久已不传,柳宗元对韦中立“欲相师”婉言谢绝。
B.韩愈认为“士大夫之族”在拜别人为师方面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用“其可怪也欤”极言这种现象反常,发人深思。
C.韩愈奋然不顾流俗,顶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并写下了《师说》,柳宗元认为这种做法是难能可贵的。
D.柳宗元认为自己不能够做韦中立的老师,是因为“道不笃”“业甚浅近”,赶不上韩愈,且不想成为众人眼中的“越之雪”。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小题6】两则选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