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较难0.4 引用1 组卷6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跟旧版相比,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初心”“点赞”“粉丝”“刷屏”“截屏”“二维码等100多个新词,还增补了卖萌”“拼车”“拼购”“被会员等50个字词的新义新用法。这些网感十足的新词新用法,不仅代表着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

流行的未必都能成为经典,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有人认为,《新华字典》应当保证收录信息的绝对权威性与严肃性,一些网络词汇实用性不高,很可能就是一阵风,过不了多久就不再使用了,将昙花一现的网络新词收录意义并不大。收录哪些网络词语,以何种标准收录,需要仔细甄别,审慎思考。对此,第12版《新华字典》责任编辑宿娟说,这次添加的是点赞”“刷屏”“截屏等与当下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汇,运用十分广泛,并且已经稳定,所以才收录进来。

不可回避的是,当下网络用语也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粗鄙、低俗、浮夸语言并不鲜见。在田立新看来,由于网络虚拟社区和自媒体缺少把关人的特性,一些格调不高、品位低下甚至低俗的语言充斥网络,网络低俗语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有专家表示,对于网络语言,既要宽容也不能纵容,语言规范要因势利导,分清语言使用的场合,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网络语言采取不同的措施:涉及社会公共和大众传播领域的,应严格规范;私人领域和有人际传播范围限制的可以顺其自然﹔互联网平台应履行净化语言传播环境的主体责任,对平台内容进行监管引导等。

值得关注的是,第12版《新华字典》顺应移动网络发展潮流,首次实现应用程序和纸质图书同步发行,正文每页都附有二维码,读者可以用手机扫码看书写笔画、听正确读音。业内人士指出,纸书十二维码的形式实现了媒体融合的二次升级,让文字有了声音,让笔画有了动态,看听结合,动静相伴,减少了阅读障碍,让纸书活起来了,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此外,新版字典还首次使用冷激光打码技术,通过一书一码,让每本字典都有电子身份证,为读者提供防伪查询、物流追溯、资源链接等增值服务。

(摘编自李雪钦《网络语言为汉语增添活力》)

材料二: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的流变,最直观,最生动地体现了时代发展,社会变迁,文化脉动。从风云激荡的国际社会到惠及民生的国家政策,从影响广泛的热点事件到人们身边的大事小事……年度流行语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每年社会的波澜壮阔,也折射出普通大众的喜怒哀乐。可以说,年度流行语中隐藏着民生密码

流行语中记录了人们的生活痕迹。透过年度流行语,可以对过去一年中的民生百态进行解读。比如,作为疫情期间居家上网课孩子代称的神兽,标注了这段特殊时期师生云上课的历史,也记录了广大家长使出各种招数、与熊孩子斗智斗勇的经历;直播带货更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人通过加入直播带货获得新的职业身份,也有不少人因此而频频剁手

流行语还是社会心态的晴雨表。一方面,越来越多传递正能量的流行语当选年度热词,体现出当今社会大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如逆行者”“展现出中国人民面对生死考验时坚守岗位、不畏艰险的优秀品质,也寄托着普通群众对英雄的敬佩和赞美。另一方面,流行语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的思考,包含着人们的期待、疑惑、自嘲等种种情绪,同时凸显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如内卷被用来指各行各业内部的非理性竞争。发展中出现停滞阶段很正常,关键是要有效地进行理性竞争,这就需要相关行业正视非理性的内卷现象,积极探索去内卷化的改革之路。因此,流行语可谓收集研究舆情民意的重要信息库,读懂流行语中隐藏的民生密码,把握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方能准确体察舆情,更精准地服务大众,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在流行语的使用上,政府和群众的互动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民生密码正在被识别。可以看到,目前流行语已经呈现出双向流动的倾向,既有从政府话语体系进入民间的语言,也有从民间语汇向官方语汇的靠拢。如今年入选十大流行语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双循环,就是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及政府文件中出现,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全民热词任性一词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官方与民间语系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倾听民意,凝聚共识,激发改革动能,实现最大公约数。

年度流行语,难以涵盖所有的民生领域,但能从侧面反映出人们的部分心声。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从中读懂民生诉求,破解民生密码,及时吸纳建设性意见,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更多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

(摘编自乔彩《读懂流行语中的民生密码》)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心”“点赞”“粉丝”等词语与当下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被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
B.有人对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点赞”“刷屏”“截屏”等词提出质疑,认为这些词汇实用性不高,很可能就是一阵风。
C.网络用语中存在一些粗鄙、低俗、浮夸的语言,这与网络“虚拟社区”和自媒体“缺少把关人”的特性有关。
D.第12版《新华字典》实现了媒体融合的二次升级,采用冷激光打码技术,一书一码,方便了读者进行防伪查询。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要了解“拼车”“拼购”等词语的意义,仅仅查看旧版《新华字典》是不够的,因为有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是发展变化的。
B.私人领域和有限制人际传播范围网络语言的发展前途有两种,一是消失,一是被接纳,这取决于网络语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C.“任性”一词属于政府话语体系进入民间的语言,体现了政府对权力使用乱象的重视,有利于凝聚共识。
D.年度流行语呈现出双向流动的倾向,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从中读懂民生诉求,民众也可以从中了解到有关政策方向。
【小题3】下列说法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流行语还是社会心态的晴雨表”观点的一项是(     
A.“打工人”入选年度流行语,反映了时代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认可。
B.“凡尔赛文学”更多是社交场合中的一种“伪精致”。
C.“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穿了整个抗疫过程,见证的是以人为本的国家精神。
D.“云监工”,无数人以这种方式见证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造。
【小题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20-21高一下·吉林延边·期中
知识点:时评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些年所讲述的中国故事中,普遍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在讲故事的艺术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一味求新,普遍学西方,但如何对待中国自身的叙事资源,如何在故事中建构起中国风格、中国语体的文化自觉还不明显。二是中国小说迷恋写凡俗人生、小事已经多年了,这种写作潮流,起源于对宏大叙事的反抗,然而,反抗的同时,伴随而生的也是一种精神的溃败——小说被日益简化为欲望的旗帜,缩小为写一己之私,这种变化的直接代价是人格的光辉被抹平,人生开始匍匐在地面上,并逐渐失去了站立起来的精神脊梁。

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国故事的精神呢?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公正地对待历史和生活。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只挖掘人的欲望和隐私,而不能以公正的眼光对待人、对待历史,并试图在理解中出示自己的同情心,这样的写作很难在精神上说服读者。没有整体的历史感,不能以宽广的眼界看世界,作家的精神就很容易陷于偏狭、执拗,难有温润之意。这令我想起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的开头所说的,他劝告我们要对本国的历史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钱穆提倡的对历史要持一种“温情与敬意”的态度,既是他的自况之语,也是他研究历史的一片苦心。文学写作何尝不是如此?作家对生活既要描绘、批判,也要怀有温情和敬意,这样才能获得公正地理解人和世界的立场。可是,“偏激的虚无主义”在作家那里一直大有市场,所以,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写作中单一地描写精神的屈服感,无法写出一种让人性得以站立起来的姿势,写作的路子越走越窄,灵魂的面貌越来越阴沉,慢慢地,文学就失去了影响人心的正面力量。

精神视野的残缺,很容易使作家沉陷于一己之私,而无法在作品中展示更广阔的人生、更高远的想象。而好的小说,不仅要写人世,还要写人世里有天道,有高远的心灵,有渴望实现的希望和梦想。有了这些,人世才堪称可珍重的人世。中国不少当代小说惯于写黑暗的心,写欲望的景观,写速朽的物质快乐,唯独写不出那种值得珍重的人世。为何写不出“可珍重的人世”?因为在作家们的视野里,早已没有多少值得珍重的事物了。他们可以把恶写得尖锐,把黑暗写得心惊肉跳,把欲望写得炽热而狂放,但我们何曾见到几个作家能写出一颗善的、温暖的、充满力量的心灵?那些读起来令人心惊肉跳的欲望故事中,有几个写到了灵魂深处不可和解的冲突?为现代人的灵魂破败所震动,被寻找灵魂的出路问题折磨的作家,那就更少了。

很多小说都成了无关痛痒的窃窃私语,或者成了一种供人娱乐的肤浅读物,它不仅不探究存在的可能性,甚至拒绝说出任何一种有痛感的经验。作家们只要一开始讲故事,马上就被欲望叙事扼制,根本无法挣脱出来去关心欲望背后的心灵跋涉,或者探索人类灵魂中的那些困境。

欲望叙事的特征是,一切的问题最后都可以获得解决的方案,也就是获得俗世意义上的和解;唯独灵魂叙事,它是没有答案的,或者说它在俗世层面是没有答案的——文学就是探究那些过去未能解答、今日不能解答、以后或许也永远不能解答的疑难.因为这些是灵魂的荒原,是每一个人的生存都无法回避的根本提问。只有勇敢面对这样的根本提问,人才有可能成为内在的人,文学才能被称为寻找灵魂的文学,木心说:“五四以来,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不成熟,原因是作者的‘人’没有成熟。”确实,作家如果没有完成“精神成人”,其文学所刻画出来的灵魂就肯定是单薄的。

当下时代,写作门槛已越来越低,以各种方式流行的中国故事实在太多了,有些是为了满足读者某种阅读的趣味,有些是消费性写作潮流的产物,但最值得倡扬的,还是那些完成了一种精神的中国故事。毕竟,一味地展示欲望细节、书写身体经验、玩味一种窃窃私语的人生,早已不再是写作勇气的象征;相反,那些能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的、值得敬重的写作。我相信后者才是中国文学精神流转的大势。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看到这一精神大势的变化,也唯有如此,在中国故事中所创造的中国形象,才是健全的、成熟的、真正有中国气派的。

(摘编自谢有顺《如何完成中国故事的精神》)

【小题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艺术上一味求新,缺乏中国特色,在内容选择上过于狭隘,缺少人格的光辉,是这些年作家讲述中国故事时的普遍误区。
B.作家要对生活抱有“温情与敬意”,也要描绘、批判,避免沉陷于一己之私,这样才能有宽广的视野,才能展示更广阔的人生。
C.文学失去了影响人心的正面力量,是因为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写作中描写了精神的屈服感。
D.中国当代小说不写值得珍重的人世,而写黑暗的心、欲望的景观、速朽的物质快乐,是因为在作家们的眼里人世已不值得珍重。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应该认真思考如何以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回应我们所处的时代,真正把握时代潮流,直面人生的诸多难题。
B.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写出人世里的天道、人性的善良、人世的温暖,传达出人们美好的希望和梦想,通向深微的人心。
C.如果一部文学作品的形象是丰富和复杂的,能给读者提供有痛感的经验,那么就意味着该作家跳出了肤浅,完成了精神的成熟。
D.重塑作家的灵魂,让其能够公正地对待历史和生活,才可能出现有灵魂的、值得敬重的写作,才可能讲出中国故事的风骨。
【小题3】下列各项中,最能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以公正的眼光对待人、对待历史、对待生活,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B.缺乏高远的心灵和希望、梦想,精神视野残缺,就无法讲好中国故事。
C.讲故事的人要突破欲望叙事的扼制,将写作上升为灵魂叙事,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D.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值得敬重的写作。
【小题4】请根据文章内容,为“欲望叙事”下一个定义。
【小题5】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述思路。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本市教育部门首次为劳动开会。从讨论成果来看,,并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必要部分,将成为一种趋势。

读书的同时兼顾劳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自古就有负薪挂角的故事,近代以来教育界也有学工学农的倡导。即便在不少“70”“80的记忆里,劳动片段还俯拾即是,做些家务、干点农活,把书本带到田间地头都再正常不过。但随着生活条件愈发优渥,劳动逐渐远离学生的生活,也成为教学体系的短板。虽说德智体美劳的育人标准十分明确,但的份额微乎其微。现实中,下了课就上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不在少数。统计显示,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劳动,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而应是青少年的一种必备经历。眼下,很多“00”“10与自然世界隔阂严重,对许多事物的认知基本来源于课本、网络。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锄禾》背得滚瓜烂熟,认识可能不如到田间地头干个把钟头农活来得深刻。当汗水流过脸颊,也就明白为何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在这个意义上,,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强健体魄,去一去公主病”“巨婴症;一方面则利于涵养不稼不穑可耻,勤勉耕作光荣这一最为朴素的价值观。

以长远目光来看,劳动与否其实还影响着一代人的能力与品格。一位斯坦福大学教授谈到,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的几代美国人,成长于农场环境中,整天与汽车和无线电打交道,动手能力很强,这正是这一年代不断涌现发明家、创新企业家的原因。看看身边也不难发现,相较于许多孩子的玻璃心,他们的长辈们应付起工作生活的大事小情乃至遭遇重压和挫折时都坚强得多,而这往往与他们年少时就投身劳动、经历了生活的磨炼有关。这样的现实提醒我们,,要让学生深度参与,不能沦为偶尔到农田厂房看几眼、拍个照的水课

当代人对于教育的关注更甚以往。但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做题应试考学,更包括人格的健全、心智的成熟。劳动应当成为一门必修课,期待学校与家庭形成共识,让孩子动动手、吃点苦,收获一个更健全的自己。

(取材于郑宇飞《是时候给孩子补补劳动课了》)

【小题1】将下面四句话依次填入材料一中①②③④四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劳动课必须开,而且必须开好             ②劳动课确实到了必须补的时候
③将学生的劳动课纳入必修课程             ④将适量劳动融入到教学之中
A.④①③②B.③②④①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

材料二

①近日,农民院士朱有勇被顶上热搜。他把自己数十年的科研成果带到云南边陲山村,住着茅草屋、穿着迷彩服,一扎根就是五年,将当地的贫困发生率从41.17%降至不到3%。网友纷纷留言:这才是国家的脊梁!这个热搜我打心底佩服!

②堂堂院士,却在60岁时毅然加入扶贫大军,有些人的确不解。但在熟悉朱有勇的人看来,这样的选择再正常不过。求学时,他主动选择坐冷板凳,研究如何不使用农药就控制病虫害;学成时,他放弃优渥条件毅然回国,直言宾馆再好不是家;成功时,他无偿献出价值十亿元的专利,掏心掏肺地说:党和政府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俸禄’,我们科研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受益吗?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拳拳赤子心,铮铮报国情都是指引这位农民院士的精神坐标。他的奋斗人生充分诠释了何谓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③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在书斋里实验室中皓首穷经,更需要在广阔大地上干一番事业。【A】有人问朱有勇天天教农民技术是不是大材小用?他笑言:我搞了一辈子农业,来扶贫就都用上了,看着自己科研成果长得漫山遍野,看着乡亲们富了、笑了,我这心里是真的高兴、真的满足。同样的,若不是坚信应用性科技成果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才能对社会有实际贡献,王选在发明激光照排原理样机后大可到此为止。但那样,就不会有中国电子出版产业的脱胎换骨。正是因为一代代科研人坚持祖国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反哺社会、造福于民,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才有了坚实支撑,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沧桑巨变。

④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所有变革与突破,无不是理论同现实相结合的成果。【B】袁隆平袁老常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火热的田野,让科技创新在实践检验中不断修正优化,也提供着取之不尽的科研素材。46年前,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数位中国农业大学的老师组成研究组来到了曲周县盐碱最厉害的张庄村,誓言治不好盐碱不回北京,从此这里变成了农大师生的实验站、服务点。多少年过去,过去草都不长的地方如今年年丰产,新的科研课题不断涌现,从曲周实验站先后走出了两任校长、三位院士,50多名教授……科学始于疑问,疑问来自生活。现实中无穷无尽的变量可能是任何实验室都无法模拟的环境。从这个角度看,经受住现实考验无疑是一个科研项目结项华彩的合格证明,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是做学问搞研究最深厚的沃土。

⑤今天,我们身处一个万象更新的大时代,新发展热火朝天,新课题层出不穷,正呼唤越来越多的朱有勇。【C】反观现实,有的科研人员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后,渐渐与基层疏离,甚至成了社会活动家;有的科研机构习惯于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逼得科研工作者不得不忙于攒业绩。要破解这些弊病,打通科研人员接地气的通道,首先要发挥制度指挥棒的作用。近些年,从国家层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到本市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对科研人员自主转化科研成果提供了制度护航。一些科研院所也在逐步淡化发了什么的论文标准,增加做了什么在应用型人才评价中的权重。这些探索和改革的步子还应当更大、更实,让更多人能够轻装上阵。

⑥【D】面对鲜花与掌声,朱院士异常谦虚低调,只有一点他倍感骄傲:每天晨跑回来,他的门上总挂着老乡们送来的煮熟的鸡蛋、玉米、红薯等早点。五年时光,以心换心,这样的获得感成就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放眼各条战线、田野乡村,在事关国计民生的一线前沿,还有千千万万个朱有勇在默默奋斗。尊崇他们、支持他们,我们的国家必将蒸蒸日上。

(取材于鲍南《把最华彩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一、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拾即是:形容要找的某一类例证很多。
B.不稼不穑: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穑,收割谷物。
C.皓首穷经:指埋头理论研究一直到年老头白。皓,白。
D.万象更新:这里指新春欣欣向荣的景象。
【小题3】材料二中A、B、C、D四处,最适合填入下面这句话的一处是(       )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并不意味着单方面的付出,其实同时也回馈着科研本身。

【小题4】班里要召开“劳动光荣”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就“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概括出两条,作为研讨会的发言提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这项世界遗产具有怎样突出的价值呢?

开拓海洋、梯航万国的先行者。

就地理位置而言,泉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航海条件:陆终于斯,海生于斯;季风吹拂,物产丰饶。正因如此,泉州人遣舶祈风向海而生,成为古代中国开拓海洋、梯航万国的先行者。元祐二年(1087年)北宋在泉州设立市舶司,泉州港的航海图卷由此展开,磅礴发展乃至成为世界海港城市的杰出代表,在世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就城市规划与布局形态而言,泉州古城堪称海港城市的样板:港口选址于河海交汇之处,既得交通之便利又可避台风之侵扰;城市沿河而建,码头、街铺、市场、仓储依次分布;衙门、官舍、民居、番坊相间错落。不仅如此,泉州城还依托晋江水系和发达的陆路交通体系,形成了支撑港口贸易发展的经济生态系统:瓷窑、茶园沿河而建,冶铁、纺织密集发展;城内有能工巧匠开设的手工业作坊,城外则成为商贾云集、番坊密布的市场贸易区。

历史上,由泉州港联袂出海的商船,航程远及于暹罗湾、爪哇海、马六甲海峡乃至印度洋、波斯湾海域,创造了灿烂农耕文明的中国人,在看似遥不可及的远洋绝域留下了美丽的帆影。

                                               

泉州港连接着中国与世界,承载了人类古典航海的历史记忆,也是大航海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前、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海洋文化遗产。

在这座被刺桐树掩映的美丽海港,曾经接纳了来自东南亚、波斯、阿拉伯乃至地中海世界的使者、商贩等。崇拜海神妈祖的天后宫、佛教的开元寺、伊斯兰教的清净寺、印度教的番佛寺,还有源出波斯的摩尼寺、发端于叙利亚的景教寺以及来自地中海世界的基督教堂,都曾耸立在刺桐城的天际之下,堪称天然的世界宗教博物馆。不同肤色、信仰和语言的族群,在泉州城内可以和谐共处,由此形成了典型的、富有文化多样性的城市遗产景观。

泉州之于海上丝绸之路,犹如敦煌之于陆上丝绸之路,叙述着人类美好交往的传说。在世界上众多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中,泉州独具东方神韵,是海纳百川、文明荟萃的神奇之地。

                                               

泉州这座被后来者发现、被考古人发掘出来的有着世界影响的港口城市,在现在这座古今叠压的城市格局中逐渐完成了拼图。

北宋时期在泉州设立的市舶司,是文献可确考、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早期海关机构,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曾经瓷行天下的德化窑、磁灶窑遗址,相关窑址持续时间长、文物标本齐备、技术链条清晰,是研究外销瓷的重要参考。作为海洋文明的窗口,泉州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影响力还可以从无数沉船的水下考古中得到生动展示。1973年发现的泉州后渚沉船,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海船之一。其流线型船型设计和水密隔舱结构代表了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杰出成就。从其出水船货,仅香料一项,即可看出当年香料之路上的产品应有尽有,完美展示了一张古代海洋贸易网络的历史画卷。

(摘编自姜波《古代中国航海文明的见证者》

材料二:

泉州申遗成功,不仅反映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了解古代中国与世界海洋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互鉴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

泉州古称刺桐城。公元10至14世纪,即中国历史上的宋元时期,泉州在繁荣的国际海洋贸易中蓬勃发展,成为各国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的东方第一大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涵盖了社会结构、行政制度、交通、生产和商贸诸多重要文化元素,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独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这一新晋世界遗产,既集中体现了中国开放多元、互利共赢的文化传统,也提供了认识一带一路深厚历史底蕴的一个重要视角。

作为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远抵东非、欧洲。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不仅实现了贸易上的互通有无,推动了经济发展繁荣,而且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年来,已有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力推动了沿线国家经贸往来,也极大促进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当前正持续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海丝沿线国家的国际协商与合作,共同做好海丝的保护,开展主题研究,探讨跨国联合申遗策略,共同把全人类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交流互动进一步加深,将不断拓展海丝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力。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文化上的固步自封、唯我独尊和极端主义正导致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矛盾和冲突,所谓文明冲突论等错误言论亟待破除。回顾历史,泉州为世界展示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案例。面向未来,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历史铸就的光辉成就基础上,坚持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必将创造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

(摘编自孟庆川《泉州申遗成功,海丝故事焕发新光彩》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北宋市舶司的考证,对瓷窑、水下沉船的考古发掘,标志着泉州这座古今叠压的城市格局拼图的完成。
B.陶瓷等商业的繁荣发展,手工业作坊、市场贸易区的兴盛,支撑起泉州港口贸易发展的经济生态系统。
C.泉州发展成世界海港城市的杰出代表,既有地理位置的有利因素,也有北宋设置海洋贸易行政机构的因素。
D.古代“海丝”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一带一路”构想下的“海丝”也极大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客,容纳多种宗教和宗教建筑,这些都是古代泉州极具独创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体现。
B.泉州“打铁街”之名沿用至今,甚至被泉州人带到了遥远的马六甲古城,这从侧面证明了泉州海洋贸易的影响之远。
C.泉州的社会结构、行政制度等文化元素和独特杰出的城市空间结构体现了开放多元、互利共赢的文化传统。
D.当今一些国家设置贸易壁垒,夸大甚至扩大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这些问题都可借泉州的案例得到根本解决。
【小题3】结合材料内容,泉州的申遗条件与下列世界遗产申请标准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体现了在一段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重要的价值观交流,对建筑、技术、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B.能为现存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C.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事件、现行传统、观点、信仰、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D.突出代表了陆地、淡水、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群落演变、发展的生态和生理过程。
【小题4】综合材料一的行文思路,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分论点。
【小题5】两则材料都围绕“泉州申遗”论述,但内容上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其异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