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熹救合肥。权闻熹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材料二: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

材料三:

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权,权速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权自坐众舆仓肥攻城逾月丕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熹将骑赴令肥未至权退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

材料四: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肃乞奉命表二子       吊:讨伐
B.使诸葛亮             诣:前往拜见
C.操军不利,引江北       次:驻扎
D.可烧而             走:击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熹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B.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熹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C.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熹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D.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熹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小题3】(课内)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但:只是
B.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厌:厌弃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故:旧的,过去的
D.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
【小题4】请将下面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2)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0-21高一上·广东湛江·期中
知识点:《三国志》《资治通鉴》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丞相逊族子也。黄武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好《太玄》,论演意,以筮辄验。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朱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五凤二年,讨山贼陈毖于零陵。斩毖克捷,拜巴丘督、偏将军,封都乡侯,转为武昌右部督。与诸将共赴寿春;还,累迁荡魏、绥远将军。孙休即位,拜征北将军,假节领豫州牧。孙皓立,迁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孙皓与晋平,使者丁忠自北还,皓弋阳可袭,凯谏止,语在《皓传》。宝鼎元年,迁左丞相。

皓性不好人视己,郡臣侍见,皆莫敢忤。凯说皓曰:“夫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率有不,不知所赴。”皓听凯自视。皓时徙都武昌,扬土百姓溯流供给,以为患苦,又政事多谬,黎元穷匮。

凯上疏曰:“臣闻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无道之君,以乐乐身。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久而亡。夫民者,国之根也,宜重其食,爱其命。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自顷年以来,君威伤于桀、纣,君明暗于奸雄,君惠闭群孽。无灾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辜无罪,赏无功,使君有谬误之愆,天为作妖。而诸公卿媚上以求爱,困民求饶,导君于不义,败政于淫俗,臣窃为痛心。今邻国交好,四边无事,当务息役养士,实其廪库,以待天时。而更倾动天心,骚扰万姓,使民不安,大小呼嗟,此非保国养民之术也。”

“臣闻吉凶在天,犹影之在形,响之在声也,形动则影动,形止则影止。此分数乃有所系,非在口之所进退也。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赏轻而罚重,政刑错乱。民力尽于奢侈,目眩于美色,志浊于财宝。邪臣在位,贤哲隐藏,百姓业业,天下苦之。是以遂有覆巢破卵之忧。汉所以强者,躬行诚信,听谏纳贤,惠及负薪,躬请岩穴,广采博察,以成其谋。此往事之明证也。

(选自陈寿《三国志》)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弋阳可袭             说:劝说
B.若率有不                    虞:忧虑
C.黎元穷匮                    黎元:百姓
D.宜重其食             诚:确实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好《太玄》,论演意,以筮辄验。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B.①君惠闭群孽             ②月出东山之上
C.①无灾民命尽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D.①困民求饶             ②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凯关爱百姓。孙皓迁都武昌,扬州百姓贫穷匮乏,陆凯上疏,劝谏帝王应以百姓为根本,爱惜其生命,重视其衣食与喜乐。
B.陆凯善于劝谏。以秦朝和汉朝的强盛为例,劝谏帝王,不要迷恋财宝,迷于美色,要讲究诚信,听从劝谏,接纳贤才。
C.陆凯文武兼备。选文用短句极简省地写他在征伐方面的功绩,用含有比喻的奏疏详写他在治国方面的见地,详略得当。
D.选文体现了应以民为贵的治国理念。陆凯将有道国君与无道国君形成对比,阐释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之理,启人深思。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久而亡。
(2)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赏轻而罚重,政刑错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晔,字子扬,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太祖征张鲁,转晔为主簿。既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太祖曰:“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便自引归,令晔督后诸军,使以次出。晔策鲁可克,加粮道不继,虽出,军犹不能皆全,驰白太祖:“不如致攻。”遂进兵,多出弩以射其营。鲁奔走,汉中遂平。晔进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太祖不从,大军遂还。晔自汉中还,为行军长史,领军。延康元年,蜀将孟达率众降。达有容止才观,文帝甚器爱之,使达为新域太守。晔以为“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昊,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后达终于叛败。黄初元年,以晔为侍中,赐爵关内侯。诏问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后备果出兵击吴。吴遣使称藩,朝臣皆贺,独晔曰:“吴绝在江,汉之表,无内臣之心久矣。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备军败退,吴礼敬转废,帝欲兴众伐之,晔以为“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必难仓卒”。帝不听。五年幸广陵泗口命荆扬州诸军并进会群臣问权当自来不咸曰陛下亲征权恐怖必举国而应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晔曰:“彼谓陛下欲以万乘之重牵己,必勒兵待事,未有进退也。”大驾停住积日,权果不至,帝乃旋师。太和六年,以疾拜太中大夫。有间,为大鸿胪,在位二年逊位,复为太中大夫,薨。曰景侯。

(节选自《三国志·刘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五年/幸广陵泗口/命荆扬州诸军并进/会群臣/问/权当自来不/咸曰/陛下亲征/权恐怖/必举国而应/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
B.五年/幸广陵泗口/命荆扬州诸军并进会/群臣问/权当自来不/咸曰/陛下亲征/权恐怖/必举国而应/又不敢以大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
C.五年/幸广陵泗口/命荆扬州诸军并进/会群臣/问/权当自来不/咸曰/陛下亲征/权恐怖/必举国而应/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
D.五年/幸广陵泗口/命荆扬州诸军并进会/群臣问/权当自来不/咸曰/陛下亲征/权恐怖/必举国而应/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用为开国之君的庙号,如赵匡胤称“宋太祖”。
B.兼,官员在做一个官职的同时兼任另一官职。表兼任的还有“行、领、判”等。
C.延康,年号。古代除年号纪年外,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干支纪年等主要纪年法。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晔是汉光武帝的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征张鲁之战中,本已受命撤军,但他审时度势,劝说太祖进击,取得了胜利。
B.刘晔在平定汉中后,从己方威震天下,势慑海外,而刘备方虽有谋略但行动缓慢,蜀人惊恐诸方面分析,提出定蜀的主张。
C.蜀国降将孟达,有仪表才华,深受文帝器重喜爱,刘晔却认为此人恃才好术,一定不能感恩怀义,后来孟达果然叛变。
D.文帝和众臣子都认为刘备不会为关羽之死出兵复仇,刘晔却认为刘备一定会用兵复仇,后来刘备果然出兵攻打吴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便自引归,令晔督后诸军,使以次出。
(2)大驾停住积日,权果不至,帝乃旋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至忿,有如水火。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欲案亮成规,使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B.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C.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D.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号,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皇帝的称号有尊号、谥号、庙号、年号四种,本文中“尊号”代指“皇位”。
B.假节,指假以符节。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其临时任务完成后,符节将会被收回。
C.故事,在古文中可以理解为“旧事”“先例”“旧业”“典故”等,在本文中,“故事”就是“旧业”的意思。
D.长史,中国古代职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多为幕僚性质的官职。长史最早设于秦代,当时丞相和将军幕府皆设有长史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延对待刘备很忠心,他率领自己的部队跟随刘备入蜀作战,多次建立战功,也得到了刘备的信任,被委以重任。
B.魏延善于训练士兵,又勇猛过人,他自视很高,时常认为诸葛亮胆怯,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C.魏延在得知诸葛亮去世之后,主张继续率领各军攻打敌人,不能因为一个人去世而废止了天下大事,并拒绝听从杨仪的指令,做断后的将军。
D.魏延往南返回蜀地,烧毁所过的栈道,并想要杀掉杨仪等人。他一直想接替诸葛亮,最终却走上了投降魏国的道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杨仪不假借延,延至忿,有如水火。
(2)延遣人觇仪等,欲案亮成规,使诸营相次引军还。
【小题5】请简要分析魏延最终兵败被杀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