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益,汾州平遥人,唐光化中,李克用据太原,益以拳勇隶麾下。后唐明宗立,益面缚请罪,明宗曰:尔尽忠节,又何罪也?晋初,范延光反大名,张从宾据河阳为声援,晋祖召益谓曰:宗社危若缀旒,卿能为朕死耶?益曰:愿假锐卒五千人,破贼必矣,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晋祖大喜,拜河阳三城节度。契丹入汴,益率僚属归京师,诣契丹主,自陈不预北伐之谋。契丹授以凤翔节度。汉祖即位,加兼侍中,益自以尝受契丹命,闻汉兵入洛,忧之,浚城隍为备。孟昶遣益所亲王处回赍书招益,复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遗之,益遂与其子归蜀。汉祖知其事,遣王景崇率禁军数千,倍道趋岐下,召益入朝。时汉祖已不豫,召至卧内,谓之曰: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益惧,即谋入朝、会闻汉祖,景崇欲诛益。从事程渥,景崇里人也,益固遣之说景崇曰:君致位通显,亦可少知止足,何必怀祸人之心,为已甚之事乎?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景崇怒曰:子去,勿为游说,吾将族尔。益知不用渥言,即率数十骑奔入朝。隐帝遣侍臣问益结连蜀军之由,益对曰:臣欲诱之出关,掩杀之耳。益厚赂史弘肇辈,言景崇之横恣,诸权责深庇护之,乃授以开封尹兼中书令。景崇闻之,遂据城叛。显德元年冬,告老,以本官致仕归洛。太祖即位,以耆旧厚待之。乾德初,郊祀,礼与丞相等。三年,卒,年八十,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注】①侯益一生经历了整个五代十国时代。②缀旒:比喻君主被臣下挟持,大权旁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B.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C.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D.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古时用来比喻帝王或王后的死,诸侯或有封爵者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
B.节度,即节度使,汉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可全权调度一地的军、民、财三政。
C.赠,也称“追赠”,指古代皇帝给已死的官吏及其父祖追封官爵。
D.郊祀,古时君王会带领诸大臣,依据礼法于国都郊外祭祀天地,为百姓和国家析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益勇猛善战。晋初范延光、张从宾反叛,形势危急,他率数千士兵在汜水打败了张从宾一万多人的军队。
B.侯益善于掩饰。隐帝派遣侍臣问他暗中联结蜀军之事,他以引诱蜀军出关以消灭之作为借口,为自己开脱。
C.侯益富有心机。汉祖怀疑他有贰心,于是派遣王景崇率领几千禁军,兼程奔赴岐下,攻打他。于是他派景崇的同乡去游说;游说不成就贿赂权贵,设法逼反景崇,解除了危机。
D.侯益善变保身。他投奔李克用后又归降唐明宗;在汉担任侍中,蜀主孟昶先派王处回招降他,再派遣吴崇恽给他送厚礼,他又归附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
(2)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
19-20高三上·四川南充·阶段练习
知识点:《宋史》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鸣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材料二:

九月庚申,王觌奏:苏轼、程颐向缘小忿,浸结仇怨,于是颐、轼素相亲善之人更相诋讦,以求胜势。前日颐败,而言者及轼,欲保全轼,则且勿大用之,庶几使轼不遽及于大祸十二月,郓州州学教授周穜罢归吏部,用刘安世、苏轼言也。安世言:见周穜上书,乞以故相王安石配享神宗庙庭。穜以疏远微贱之臣,怀奸邪观望之志,陵蔑公议,妄论典礼。伏望重行窜殛,以明好恶。轼言:臣忝备侍从谬于知人至引此人以污学校谨自劾以待罪。三月丁亥,诏罢春宴。苏轼为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逾月,轼言:臣近以臂疾坚乞一郡,但谓朝廷哀怜衰疾,许从私便。及出朝参,伏望圣慈尽将台谏官章疏降付有司,令尽理根治,所贵天下晓然知臣有罪无罪,不是陛下屈法庇臣,则虽死无所恨矣夏四月癸卵,给事中赵君锡奏:苏轼乞外任,遂除杭州。轼之文追攀六经,蹈藉班、马,知无不言,故壬人畏惮,为之消缩。公论倚重,隐如长城,使之在朝,用其善言,则天下蒙福;听其谠论,则圣心开益;行其诏令,则四方风动。伏望收还轼所除新命,复留禁林,仍侍经幄。

(节选自《宋史全文·宋哲宗二》)

【小题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A忝备B侍从C谬D于知人E至引此F人G以污H学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指改变,与《烛之武退秦师》“以乱易整,不武”中的“易”词义相同。
B.若指如果,与《项脊轩志》“久不见若影”中的“若”意思不同。
C.“伏见周穜上书”与《离骚》“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中的“伏”意思不同。
D.“禁林”,即指翰林院,“翰苑”“词林”“芸署”也都是“翰林院”的别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如果苏轼能稍微低调收敛些,即使不被重用,也可以避免遭贬之祸。
B.王觌在奏折中不但提到了苏轼和程颐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分析了当时矛盾产生的影响。
C.郓州州学教授周穜被罢归吏部,是因为朝廷听从了刘安世和苏轼对于周穜发表的评论。
D.苏轼因患病请求外放,皇上允准;后苏轼请求皇帝把弹劾自己的谏官交付有司彻查,以辨明自己是否有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且勿大用之,庶几使轼不遽及于大祸。
(2)不是陛下屈法庇臣,则虽死无所恨矣。
【小题5】从材料二看,时人对苏轼有怎样的评价?请简要概括。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史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金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故以“稼”名轩。弃疾雅善长短向,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B.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C.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D.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是宋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节是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印信者,可全权调度。
B.绍兴是宋高宗的年号,取“绍祚中兴”之义,现今绍兴城也是由此得名。
C.忠义人是指当时北方广大沦陷区不堪民族压迫,拿起武器同金人进行斗争的百姓。
D.屯田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由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雄豪英迈,叛徒义端窃印投金,辛弃疾陷于被杀的危险之中,最终辛弃疾斩义端之首,完成壮举。
B.辛弃疾义气干云,耿京被张安国杀害,辛弃疾义不容辞为耿京报仇,直入金营,趁张安国与金将酣饮之际,直接在金营将其斩杀。
C.辛弃疾对南北时局有着深刻认识,写出了多篇有价值的分析形势的文章,因为当时朝廷的方针问题,最后没被采纳。
D.辛弃疾注重农业生产,他论说南北方的贫富差距问题即是从农业问题入手,他的号“稼轩”也是由此而得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嶷然有声。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后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日臣在谏职得论事令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为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B.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C.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D.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即把头发盘成发髻,然后戴上帽子,表示已成年。
B.疏,文中指我国古代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奏章。
C.左迁,降低官职。我国古代某些时期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同义词还有“致事”“休致” “乞骸骨”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以文交友。他考中进士任官后,与尹洙交往,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互为友;与梅尧臣交往,吟诗作歌,相互唱和。
B.欧阳修为人正直。范仲淹被贬,欧阳修上疏为其辩解,被贬为夷陵令。后范仲淹出使陕西,请他作掌书记,他笑谈进退,辞而不受。
C.欧阳修深受器重。仁宗之时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变动,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人选。欧阳修每次进见,仁宗都询问他治国执政之事。
D.欧阳修忠于职守。奉命出使河东时,得知有人想放弃麟州以节省饷银,他晓之以理,并出谋划策,使麟州得以保存,百姓得以安居。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
(2)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