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0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以儒素称。擢进士第,调为修武尉,累进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天宝二年,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三科,以张奭为第一。奭,御史中丞倚之子,倚新得幸于帝,晋卿欲附之,奭本无学,故议者嚣然不平。安禄山因间言之,帝为御花萼楼覆实,中裁十一二,奭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帝大怒,贬倚淮阳太守,遥武当太守,晋卿安康太守。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晋卿曰:“公门当下,况父母邦乎?”郡太守迎犒,使所属令行酒,酒至,必立饮白酹,侍老有献,降西阶拜而饮,时美其恭。安禄山反,窦廷芝弃陕郡不守,杨国忠本忌其有望,即奏“东道贼冲,非大臣不可镇遏”,授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车驾入蜀,搢绅多陷贼,晋卿间道走金州。

肃宗至扶风,召赴行在,拜左相。平京师,封韩国公,食五百户,改侍中。玄宗崩,肃宗疾甚,诏晋卿摄冢宰,因让曰:“矢行遗诏,皇帝三日听政,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遗诏则宜听朝。惟陛下顺变以幸万国。”帝不听。后数日,代宗立,复诏摄冢宰,固辞乃免。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听入阁不趋,为御小延英召对。宰相对小延英,自晋卿始。永泰初薨,年八十一,赠太师,京兆少尹护丧,谥曰懿献。元载未显时,为晋卿所遇,载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

(《新唐书苗晋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B.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C.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D.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
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还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行在:亦称“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经之地。
D.京师:京城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其所在地的行政长官称作“京兆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苗晋卿利用职务,攀附权贵。苗晋卿主持吏部选官时,因张倚得到皇帝的宠幸,于是将张倚之子张奭评为第一,想借此攀附张倚。
B.苗晋卿为人谦恭,深受称赞。苗晋卿回乡,郡太守迎接犒劳他,他对劝酒的官员和老人都极尽礼数,受到当时人们的赞扬。
C.苗晋卿颇有声望,受到排挤。安禄山反叛时,杨国忠因忌恨苗晋卿有声望,违背皇帝的旨意,任命苗晋卿为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
D.苗晋卿屡历要职,深受器重。苗晋卿多次被朝廷授予高官,唐肃宗任命他为左相,唐代宗优待他,驾临小延英殿同他议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车驾入蜀,搢绅多陷贼,晋卿间道走金州。
(2)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听入阁不趋,为御小延英召对。
21-22高二上·安徽六安·开学考试
知识点:欧阳修(1007-1072)《新唐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白,字太白。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年六十余。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有删改)

材料二: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选自《唐才子传·李白》,有删改)

【小题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时宋若思A将吴兵三千B赴河南C道D寻阳E释囚F辟为参谋G未几H辞职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古人除了使用帝王年号纪年,还常使用干支纪年。
B.故,因此、所以,与《归园田居(其一)》中“池鱼思故渊”的“故”词义不同。
C.为,表示被动,与《短歌行》中“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为”词义不同。
D.卒,死,古代表示死的隐晦说法很多,如不禄、薨、崩,其中“薨”指帝王之死。
【小题3】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里推举有道科,李白不应举;益州长史苏颋见到李白而感到奇异,认为他已能比肩司马相如;后来李白到了长安,贺知章称赞他的诗文。
B.唐玄宗诏命李白为翰林院供奉,皇帝曾突然心有感慨,想叫李白撰制乐章,于是召他人宫,当时李白已经醉倒,他稍稍醒酒后挥笔成文。
C.永王李磷兵败,李白应当被处死。郭子仪为李白赎罪,皇帝就下诏将李白流放夜郎。恰逢大赦,李白回到寻阳,又因事获罪而下狱。
D.李白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审问,李白在供词中写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等。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2)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小题5】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李白的形象。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②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③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④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

【注】①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与秦王俊交(         )     (2)然峭正(         )
【小题2】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妻妾被服王者(     
A.模仿B.相比C.对照D.超过
【小题3】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录累囚(     
A.反省B.探望C.废除D.审查
【小题4】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
【小题5】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小题6】请结合全文,围绕虞世南“恳诚”这一品质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仆固怀恩纵兵掠并、汾属县,帝患之,以郭子仪兼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使,镇河中。怀恩诱吐蕃、回纥、党项数十万入寇,朝廷大恐。帝问计所出,对曰:“无能为也。怀恩本臣偏将,虽剽果,然素失士心。今能为乱者,诱思归之人,劫与俱来,且皆臣故部曲,素恩信结之,彼忍以刃相向乎?”帝曰:“善。”虏寇邠州,先驱至奉天,诸将请击之。子仪曰:“客深入,利速战。彼下素我,吾缓之,当自携贰。”因下令:“敢言战者斩!”坚壁待之,贼果遁。

永泰元年,怀恩尽说吐蕃、回纥、党项等三十万,掠泾、邠,京师大震。于是帝急召子仪屯泾阳,军才万人。比到,虏骑围已合,乃使李国臣、高升、魏楚玉各当一面,身自率铠骑二千出入阵中。回纥怪问:“是谓谁?”报曰:“郭令公。”惊曰:“令公存乎?怀恩言天可汗弃天下,令公即世,中国无主,故我从以来。公今存,天可汗存乎?”报曰:“天子万寿。”回纥悟曰:“彼欺我乎!”子仪使谕虏曰:“昔回纥涉万里,戡大憝,助复二京,我与若等休戚同之。今弃旧好,助叛臣,一何愚!彼背主弃亲,于回纥何有?”回纥曰:“本谓公云亡,不然,何以至此。今存,我得见乎?”子仪将出,左右谏:“戎狄野心不可信。”子仪曰:“虏众数十倍,今力不敌,吾将示以至诚。”左右请以骑五百从,又不听。即传呼曰:“令公来!”虏皆持满待。子仪以数十骑出,免冑见其大酋曰:“诸君同艰难久矣,何忽亡忠谊而至是邪?”回纥舍兵下马拜曰:“果吾父也。”子仪即召与饮,锦彩结欢,誓好如初。因曰:“吐蕃本吾舅甥国,无负而来,弃亲也。马牛被数百里,公等若倒戈之,若俯取一芥,是谓天赐,不可失。逐戎得利,与我继好,不两善乎?”会怀恩暴死,群虏无所统一,遂许诺。吐蕃疑之,夜引去。子仪遣将白元光合回纥众追蹑,大军继之,破吐蕃十万灵台西原。

(节选自《新唐书·郭子仪传》)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彼下素我,吾缓之   惧怕B.今存,我得见乎   确实
C.锦彩结欢,誓好如初   赠送D.公等若倒戈之,若俯取一芥   攻击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且皆臣故部曲,素恩信结之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今弃旧好,助叛臣,一何愚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C.逐戎得利,与我继好,不两善乎       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D.破吐蕃十万灵台西原       架梁之椽,多机上之工女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子仪沉着冷静。面对数十万敌军的威胁,郭子仪指出敌方首领是叛将,不得军心,作乱的多是自己原来的部下,自己曾经与他们有恩信,他们不会锋刃相向。
B.郭子仪声望极高。回纥人得知郭子仪在军中,极为吃惊,他们因为听信仆固怀恩的话,以为皇帝和郭子仪已死、中国无主才出兵的,不然的话不会参与这场叛乱。
C.郭子仪胆识过人。为示以诚意,让回纥人相信自己还活着,郭子仪不顾左右劝说,孤身深入敌营,与之痛饮叙谈,又派人送来罗锦,得到了回纥人的信任,欢好如初。
D.郭子仪审时度势。他指出吐蕃背信弃义,回纥军队如果倒戈一击,既能得到极大的利益,又能与唐朝续结盟好。回纥军队听信他的建议,与郭子仪军一起大破吐蕃军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