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978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富起来”的新征程,2012年十八届代表大会开启了“强起来”的新时代。衣食住行衣为首,穿衣问题是人民日常生活的头等大事,发展棉花生产以保障纺织工业所需的原料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1983年中国跃居全球第一产棉大国,至2016年保持了34年,单产位居全球产棉大国的首位。展望未来,中国棉花产业要走绿色、中高端品质的可持续生产之路,通过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中高端品质棉花生产和高品质纺织品,提高产业竞争力,从棉花产业大国转向棉花强国。

图1    19782017年中国棉花总产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     19782017年中国棉花单产(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     19782017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摘自毛树春等《改革开放40年中国棉花产业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为了促进棉花产量、质量提高,近30多年来,我区进行了三、四次棉花种子大规模更新换代,每一次更新换代都给棉农带来了不少收益。

56岁的包彦清是昌吉市大西渠镇龙河村村民,种了20年的棉花。“20年前,我第一次试着种棉花。那时候的棉花地可不好侍弄,要自己引水浇地,防虫防病,雇人拾花,一年到头操碎了心,一亩地才产100公斤棉花。”

近年来,随着优良品种、精播技术、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机械化采摘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棉花单产效益越来越好,包彦清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心。“去年我的60亩高标准农田,全部种的‘新陆早57号’棉花新品种,每亩平均产量300公斤,一年收入近10万元。

以往,一到拾花时节,包彦清就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能不能请到足够的拾花工,顺利完成采收,是他最关心的问题。近几年,随着我区棉花机械化采收水平的不断提高,包彦清的苦恼也迎刃而解。“60亩地棉花,以前6个拾花工要起早贪黑地干40天才能采完。现在一台采棉机两三个小时就全部完成。”包彦清说。

(摘编自高娃《新疆:从“植棉禁区”到“棉花大省”》)

材料三:

入春以来,新疆气温自南向北回升,不少农田的地温达到春播要求。26日,在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牙哈镇一高标准大田,多台大马力拖拉机缓缓行进,借助北斗、GPS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自动直行。牵引其后的播种机,在进行精量播种。

这种在全疆棉田广泛应用的多功能播种机,可实现播种、铺设滴灌带、覆盖地膜同时作业。得益于拖拉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播种机配合工作,现场播行直、接行准,正适于后期大型采棉机进地作业。

牙哈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吐尼亚孜·牙合甫介绍,今年该镇将种植棉花28万亩,其中95%将按机采棉模式种植,预计415日能完成播种。而为提高棉花品种一致性,全市今年将统一种植一种品种。

(摘编自李志浩《新疆拉开棉花春播序幕》,《光明日报》2021328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中,我国棉花生产取得巨大成就,1983年总产量跃居全球第一,原棉品质位居世界前列。
B.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1978至2017年中国棉花年总产在2006至2008年达到高峰,之后虽有下滑,但均高于500万吨。
C.1978至2017年中国棉花单产虽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17年单产与1978年相比,增加超过1000kg/hm2
D.中国棉花播种面积从2012年起连年减少,2017年处于40年最低点,但由于本年度单产最高,总产量较上年度有所增加。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棉花生产、保障纺织原料、解决穿衣问题,成为国民经济的首要目标和任务。
B.中国棉花产业已经实现绿色、中高端品质的可持续生产,未来还将通过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措施,实现棉花强国的梦想。
C.棉农包彦清从辛苦试种到引入先进技术使棉花单产效益越来越好,折射出新疆从“植棉禁区”到“棉花大省”的发展历程。
D.干部主动作为是新疆棉花种植业得以发展的根本保证,而按机采棉模式种植、分区域统一种植品种则是其必然的发展趋势。
【小题3】在促进棉花增产方面,昌吉市大西渠镇龙河村与库车市牙哈镇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概括说明。
21-22高三上·安徽·开学考试
知识点:新闻、通讯、访谈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此次天宫授课基于我国天链中继系统,也就是天链卫星系统,采用高速双向音视频传输,以天地对话等互动形式开展,舱内采用多台高清摄像机通过中继高速链路将高清视频实时传送至地面,地面上行两路高清图像送至舱内显示器,从而实现双向视频传输。

王亚平通过一个大大的液晶屏幕能够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这个大屏幕就是仪表与照明分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仪表与照明分系统是空间站系统中最具有航天员参与特点的分系统之一,具备人机交互功能,能够为航天员操作空间站提供交互及操作平台,同时为航天员在轨期间的工作、生活、出舱活动、交会对接等任务提供环境照明,其显示、手控和照明等子系统使用的很多器件和技术非常新颖、独特且趋于相关技术领域前沿。

(摘编自央广网《刷屏的天宫课堂是如何实现的?》

材料二:

3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相互配合进行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被人戏称为线上课堂的天花板

课堂中,有人气顶流冰墩墩前来助阵。王亚平将冰墩墩抛出后,它并没有像在地面上一样掉落,而是仍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这是空间站微重力环境最直观的体现。既然在地面上抛出物体的速度越快,它就能落到更远的地方,那如果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它是否能成为环绕地球的卫星?这最早由牛顿提出,是一个思想实验,所谓思想实验,是用一定的逻辑法则在头脑中进行物理问题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这在科学发展史中并不鲜见,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对接实验,帮助人们认识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爱因斯坦用理想升降机提出了强等效原理。牛顿的思想实验也被称为牛顿高山大炮实验,由它引出的第一宇宙速度等概念,成了发射人造卫星、空间站的重要依据。

(摘编自李云舒《天宫课堂第二课中国空间站上演点水成冰》)

材料三:

记者:天宫课堂上,耳目一新的实验让大家不再是雾里看花,对背后的科学原理也不再是勿理物理。看来,科普的打开方式非常重要,这对我们的科普教育有怎样的启示?

黄伟芬:在设计太空授课时,我们就坚持选择符合科学原理清晰、实验现象明显、天地差异显著、易于理解和展示等标准的项目。此外,太空授课面向全国青少年群体、社会公众乃至全球,因此在授课上不追求知识的高深、概念的复杂,而是注重体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强调对比差异发现问题,利用问题引导探索,通过探索得到答案,这将会是后续太空授课和系列在轨科普教育活动坚持的原则。

叶菲菲:天宫课堂最重要的意义,是让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再现平时生活的现象,发现地面的生活经验都被打破了。天宫课堂实验打破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体系,引起了大家与原有认知的冲突,会引起深度的思考,这样就会引发学习行为。

记者:航天员不是简单传授知识,而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找答案。我们是如何设计这些实验的,这是怎样一个过程?

黄伟芬:小实验,大道理,实验内容不仅是实验现象的展示,更要呈现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设计实验时,我们广泛征求了多方意见建议,一方面从现有教学体系出发,选取概念清晰、现象明显、天地差异显著的候选项目,紧扣中小学生教学实际,兼顾媒体传播需求;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工程约束条件,在确保在轨航天器和航天员绝对安全的基础上再讨论项目的可行性。经多轮专家讨论评审,对实验项目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讲解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最终呈现给大家精彩纷呈的授课实验项目。

太空授课是载人航天科普活动的标志性事件,后续我们也将以太空授课活动为牵引,更多地开展地面专家解读、学生对比实验等拓展活动,发挥好太空授课的引领作用,带动形成一批既科学又有趣、既严谨又生动的科普活动。此外,面向孩子们征集的搭载实验项目也在按计划推进中,我相信来自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也将是我们后续天宫课堂的精彩一笔。

(摘编自靳晓燕《太空授课,中国科普教育的新契机》)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实验蕴含大道理,天宫抛物实验验证了牛顿的“高山大炮”思想实验,这一思想实验成了人造卫星、空间站发射的重要依据。
B.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被抛出的冰墩墩沿原方向匀速前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失重时物体运动的规律,符合天宫授课选择实验原则。
C.设计未来天宫课堂的项目时,在充分考虑现有教学体系和工程约束条件的基础上,专家们会把多方意见建议作为参考因素。
D.天宫课堂借助小实验在科普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启发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将带动形成一批科普活动,让科学不再是“雾里看花”。
【小题3】“天宫课堂”广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20211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一个悬浮在空中的小小陀螺快速旋转。同学们,你们好!大家还记得我吗?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响起,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太空教师王亚平与翟志刚、叶光富出现在镜头之中……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这是继2013年以来,中国航天员进行的第二次太空授课。

②将科学课堂搬到距离地面400公里外的太空,难度可想而知。信号畅通是太空教师与同学们如约相见的关键。为了保障通信链路通畅、确保音视频信号稳定,天链卫星和地面各测控站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空中,天链一号中继卫星接力保障;在地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以及航天员支持等数十个岗位严阵以待——从空间站到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让太空授课信号满格,为更充分的天地互动护航。

③此次天宫课堂授课过程中,宽敞明亮的太空教室令人印象深刻。实际上,不仅地面上的孩子们可以看到太空教师的精彩表现,王亚平等航天员也可以通过空间站内的液晶屏幕,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的一举一动。

④据了解,天宫空间站的仪表和照明分系统进行了升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仪表与照明分系统主任李皖玲表示,空间站内的仪表与照明分系统具备人机交互功能,能够为航天员操作空间站提供交互及操作平台。同时为航天员在轨期间的舱内工作、生活、出舱活动、交会对接等任务提供环境照明。在授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液晶屏幕正是仪表与照明分系统重要设备之一。

⑤与8年前的太空授课相比,天宫课堂教室升级了、课程丰富了、教师团队也扩员了。8年前,天宫一号的活动空间约15立方米;如今,天和核心舱的活动空间则达到约50立方米。此次天宫课堂的第一个主题,便是由王亚平展示在轨生活的场景。镜头中,除了授课所在的工作区,航天员的睡眠区、卫生区、锻炼区和就餐区等生活区域都精彩亮相,让人大开眼界。

⑥授课内容和教具选择也有讲究。此次太空授课,除了展示微重力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现象等内容外,航天员叶光富还展示了关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在失重条件下,通过空间站中的荧光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跳动。而在教具方面,在太空物资极为宝贵的情况下,教具的选择要精打细算。在失重环境的影响下,从教具的使用到摄像设备的稳定,航天员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和练习。

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伴随本次太空授课成功开讲,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正式推出,中国太空授课将实现常态化。天宫课堂将结合载人飞行任务,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

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给人很大的想象和实践空间。10年后,也许这些孩子就可以进入空间站讲课。太空授课科普专家团成员、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说,这次太空授课为新时代科学普及、青少年科学教育和科学素质培养开了个好头。

⑨此次“太空授课”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不仅通过空间站搭建了开放合作的太空实验室,还通过“天宫课堂”搭建起公众和航天事业之间的桥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太空授课是开展公众科普教育的良好时机,让更多人对航天事业有直观的认知,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惊喜。特别是“天地”实验的差异,让学生看到地面上几乎看不到的现象、观察到物理规律的异同,在一连串“为什么”“原来是这样”的疑问和惊叹中,确立梦想的起点。

(摘编自《天宫课堂点亮科学梦想》《人民日报》20211216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有空中天链一号中继卫星和地面各测控站的技术支持,“太空教师”才能与同学们如约见面。
B.升级后的仪表和照明分系统,既能为航天员操作空间站提供交互及操作平台,又能提供环境照明。
C.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正式推出,中国太空授课实现常态化。
D.此次“太空授课”的课程更丰富了,除了展示物理、化学现象,航天员叶光富还展示了对生命科学的研究。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一个悬浮在空中的小陀螺写起,并且引用航天员亲切的问候,起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B.为了说明空间站信号畅通这一事实,作者使用了“师生通过授课的液晶屏幕能够清楚地看到对方”这一例证。
C.虽然“天宫课堂”的“教室”升级了,但是从教具到摄像设备的稳定,仍然要考虑失重环境的影响。
D.作者在行文时将此次太空授课与八年前的太空授课相比,肯定此次太空授课取得的成功。
【小题3】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本次“太空授课”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关键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将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



中共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图1),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图2),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图3),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2021年4月)

材料二:

问:南疆四地州曾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贫困程度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请介绍一下新疆是怎样解决其深度贫困问题的?

答: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自治区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扎实推进“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开展了南疆15年免费教育,实施了全民免费健康体检,结束了贫困群众住危房、喝苦咸水的历史,贫困村通了自来水、硬化路、动力电、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扶贫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通过脱贫攻坚,还解决了贫困群众就医、就学、就业等一系列急事难事。2020年底,南疆四地州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的历史,南疆各族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问:全国有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新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是如何发挥好对口援疆省市作用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答:近年来,自治区持续深化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四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强化产业援疆,积极引导各援疆省市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促进一大批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组装等扶贫带贫益贫企业落地新疆。

注重人才援疆,结合各受援地实际,安排各援疆省市选派13548名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挂职锻炼,并在各援疆省市培养本土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106.6万人次,有效缓解了新疆人才不足的问题。

(摘编自刘翔《回首脱贫攻坚之路开拓乡村振兴新局》,《新疆日报》2021年9月16日)

材料三:

推动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完善“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力培育农村产业带头人,深入实施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培育一批集体经济强村。

为保障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大力推广“三业一岗”就业帮扶模式,用好用工信息平台,培育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劳务品牌,完善省际、市际劳务协作机制,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支持脱贫地区在乡村建设中采取以工代赈方式,优先使用当地脱贫劳动力。保持对小微企业、扶贫车间等载体的优惠政策稳定。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完善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

同时,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重点做好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支持、社会帮扶各方面政策衔接,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支撑。

(摘编自张志根《安徽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自2012年开始制定并且实施攻坚脱贫计划,8年后完成了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B.我国经济发展的总规划是本世纪前20年人民收入翻两番,贫穷地区农民收入7年间实现了该目标。
C.我国贫困县脱贫难度较大。但从2017年开始出现快速脱贫,人们收入提高,农村整体发展。
D.自2012年起我国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变化与贫困县数量变化对应不一致。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贫不仅仅是经济扶贫,还包括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但解决精神匮乏更为重要。
B.安徽注重发展特色产业,新疆推进产业援疆,他们在发展产业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C.安徽重视使用信息服务平台,注重对脱贫人口的帮扶、引流,有科技人才的支撑扶持。
D.不同地区的致贫原因不同,只有实施个性化扶贫才能改变贫困面貌,全面助推脱贫工作。
【小题3】请借鉴新疆和安徽的脱贫经验,总结分析巩固当今脱贫成果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