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3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九月初九的酒

潘洗尘

千里之外     九月初九的炊烟

是一缕绵绵的乡愁

挥也挥不去     载也载不动

我看见儿时的土炕和半个世纪的谣曲

还挂在母亲干瘪的嘴角

摇也摇不动的摇篮     摇我睡去

摇我醒来

我一千次一万次地凝视

母亲     你的眉头深锁是生我时的喜

你的眉头深锁是生我时的忧

千里之外     九月初九的炊烟

是一群不归的候鸟

栖在满地枯叶的枝头

我看见遍野的金黄和半个世纪的老茧

都凝在父亲的手上

三十年了     总是在长子的生日

饮一杯朴素的期待

九月初九的酒     入九月初九老父的愁肠

     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满杯

     愁老母凌乱的白发满头

饮九月初九的酒

饮一缕绵绵的乡愁

饮一轮明明灭灭的新月

圆也中秋

缺也中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叙写了九月初九的傍晚,作者站在千里之外的他乡,望着村野的炊烟袅袅,引出了内心浓浓的乡愁。
B.诗歌回忆了幼小的“我”在母亲的歌谣中甜美睡去的场景,母亲坐在炕边,轻推摇篮,哼着催眠曲。写出了母亲的慈爱。
C.诗歌回忆了父亲弯曲着脊背在田间劳作的场景,父亲双手布满老茧,总是喜欢在儿子的生日默默饮酒,表达对儿子的思念。
D.诗歌结尾说“圆也中秋/缺也中秋”,意思是中秋节这天,月如圆盘,要和亲人团聚,新月如钩,也要和家人共度。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题目“饮九月初九的酒”用词造意相当讲究,七个字精准、生动地勾勒了诗的内容,并且贯穿始终。
B.诗歌说母亲“眉头深锁”,是“生我时的喜”,又是“生我时的忧”,“喜”是因为“我”的出生,“忧”是因为“我”漂泊在外。
C.诗歌化形象为抽象,酒入愁肠,愁绪化作了父亲眼前破碎的月光,化作母亲凌乱的白发,读起来令人动容。
D.诗歌画面感极强,抓住父母的典型细节加以描绘,把辛劳、朴实、慈爱、忧愁的父母形象刻画得真实可感。
【小题3】诗人为什么选择“九月初九”这个特定时间来写?请结合一首所学的古诗词来说明。
【小题4】这首诗感情真挚,思故乡、念亲恩,引起游子的共鸣。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体会情感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浮云

[俄国]莱蒙托夫

天空的浮云哦,永恒的流浪汉!

恰似一串珍珠项链在碧原上飘荡,

你们也和我一样,如同一群流放犯,

由可爱的北国匆匆地奔向南疆。

是谁把你们驱赶?难道是命运的决断?

是出于私下的嫉妒?还是公开的怨望?

是因为你们蒙受触犯刑律的灾难?

还是因为朋友们用心狠毒的诽谤?

不,是荒芜的田地使你们感到厌烦……

你们不知道什么叫激情?什么叫忧伤?

你们永远冷漠无情,永远自由自在,

你们没有祖国,你们也不会有流放。

【注】①这首诗创作于1840年5月初,即诗人第二次被流放去高加索的前夕。
【小题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珍珠项链”“碧原”形象地描绘了在夕阳的金黄色光辉照射下碧空彩云的画面,美丽的景色排遣了诗人胸中的愁闷。
B.诗人在“北国”前加上“可爱的”的修饰语,以表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对亲人和朋友的怀念。
C.“是谁把你们驱赶?”这种设问具有双关的含义,既指风儿把浮云驱赶,又指沙皇将诗人流放。
D.末段通过替云回答,使云恢复到自然状态,刻画了云的冷漠无情,从而烘托出诗人热爱祖国、渴望自由的感情。
【小题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通过“浮云”这个形象,抓住浮云与诗人身世中某些共同的和不同的特征,用正比和反衬的手法,寄寓了自己不幸的遭遇,抒发了自己爱祖国、爱自由的情怀。
B.“浮云”本来是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诗人在这里用呼告的手法,把“云”人格化了。移动中的“浮云”尚有自己的自由,可“我”却是缺少自由的“流放犯”,通过对浮云的向往反衬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C.全诗没有正面抒发自己爱祖国、爱自由的感情,甚至不正面谈诗人自己,只是用大量笔墨来描绘浮云的冷漠,可字里行间却处处有诗人的存在,诗人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D.全诗三节十二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既描绘了浮云的形象,又叙述了诗人的身世,两者结合得非常巧妙;加之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诗的主题十分鲜明,形象极为生动。
【小题3】在诗中作者连续五次发问,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小题4】在这首诗中作者认为浮云和自己的命运有何差别?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故园别(节选)

流沙河

别了   太阳照不到的园庭

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

我熟悉园墙上的每一条裂缝

就象熟悉自己的掌纹

我熟悉庭上的每一个凹坑

就象熟悉自己的面影

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

在这里悄悄地结了婚

在这里歌 在这里哭

在这里第一回当了父亲

在这里做过愚蠢的书生梦

在这里偷看着天上的风云

现在我要回城去了

眼泪滴着恋栈之情

别了   我的小母鸡

感谢你天天为我下蛋

别了   我的老公鹅

感谢你夜夜为我守门

纸窗不须糊了   让它去破

柴灶不须烧了   让它去冷

菜园不须种了   让它明年野草青青

让蝼蛄来弹琴

让蟋蟀来吹笙

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

【注】①故园指金堂县青白江区域厢镇槐树街5号的余家老宅。诗人流沙河3岁到16岁(1935-1947),36到48岁(1966-1979)曾生活在那里。
【小题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既照应了诗歌的题目,点出告别的对象,又交代了故园的特点
B.“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由“消磨”一词可以看出“我”认为在这园庭生活是虚度时光。
C.“在这里歌/在这里哭”,园庭生活有喜悦也有悲伤,园庭是“我”这十二年人生经历的见证者。
D.“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三句,写出了“我”要回城因时间仓促而决绝,无暇顾及窗纸、柴灶、菜园。
【小题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三到六行,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园庭的每个地方都十分的熟悉。
B.“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活动来写园庭生活。
C.“让蝼蛄来弹琴/让蟋蟀来吹笙”,以拟人手法写出了蝼蛄、蟋蟀在“我”离开后的喜悦。
D.“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思乡曲入梦,写出了故园牵绊着“我”,感情真挚动人。
【小题3】“眼泪滴着恋栈之情”中的“恋栈之情”如何理解?
【小题4】诗歌选择小母鸡、老公鹅作为告别的对象,有何用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选篇理由:①本课四首诗都运用意象抒发情感:郭沫若的“白云”,闻一多的“红烛”,昌耀的“蜘蛛”,雪菜的“云雀”。把握意象特点是解读诗歌主旨的关键。本诗中,诗人运用多个意象抒发感慨,通过此诗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②题目设置中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与高考相吻合。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注】神女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城以东,是巫山十二峰之一,传说神女是一个忠贞于爱情的贫家渔女,盼夫未成化成石人。
【小题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女峰引得人们驻足瞻望,诗人选取了向神女峰挥舞花手帕的游客,将镜头对准他们。
B.“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说明诗人被神女峰的神奇秀美震撼而非常激动。
C.“江涛/高一声/低一声”指江水的澎湃,其实指的也是诗人内心的澎湃,引出了下文的反思。
D.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对女性生命价值的思考,批判了约束女性的旧道德。
【小题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写景与抒情完美融合,基本不着标点,形式自由,“江涛/高一声/低一声”展现了十足的韵律感。
B.“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中,对衣裙这个意象的描写凸显了诗人独处时环境的安静、冷清。
C.“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一疑问发人深省,正表达了诗人对神女峰传说中蕴含的价值的批判。
D.“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中的“金光菊”和“女贞子”既指长江两岸的植物,又象征着新时代女性新思想的觉醒。
【小题3】请简要分析“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表达的情感。
【小题4】善于把具有鲜明反差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举出两例并分析这种组合的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