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已,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魏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诚二弟/
B.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C.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诚二弟/
D.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诚二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借指太子本人,也称为“青宫”。
B.江东:也称“江右”,古时称长江九江至南京段的东南方的地区为“江东”。
C.崩:古代常用山塌下来比喻天子的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之死称“崩”。
D.阙下:古代皇宫大广]前两边供嘹望的楼叫“阙”,“阙下”泛指帝王的住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丰名声在外,受人瞩目。他年轻时品行端正,善于鉴别人才,得到国人的一致称颂,没有人不关注他;他的名声甚至传到了吴越之地。
B.李丰名过其实,不被重用。魏明帝死后,朝廷认为李丰的名声超过了他的实际才能,就很少重用他;李丰在台省任职,常托病不上朝。
C.李丰不畏权贵,善于周旋。他儿子被选中娶公主为妻,他心里一点都不害怕;曹爽与司马宣王有矛盾,他周旋于二者之间,不依附任何一方。
D.李丰治家有方,教子严格。他经常约束儿子不能有侵吞行为,所得赏赐都分给亲族;他死后,有关部门查抄他家,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2)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20-21高二下·广西北海·期末
知识点:陈寿(233-297)《三国志》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