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7 组卷10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

【小题1】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的叫及第,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C.“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是用干支纪年法来纪年的。
D.“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擢”是提升官职。“迁”是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B.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大力赞扬自己。
C.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为他求情惹怒唐肃宗。
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2)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16-17高一上·福建泉州·期末
知识点:《新唐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有道,不应, 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来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位,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释:①靧(huì):洒(水),洗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B.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C.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D.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书原指《诗经》和《书经》,后来也泛指“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举就是由地方官以“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等名目向中央政府推荐人才,经推荐的人才可直接任以相应的官职。
C.赐金放还,皇帝给臣子一定的钱财,让臣子回家,实则是体面地罢免了臣子,历史上较有名的就是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
D.金陵是南京的古称,战国时楚威王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除此之外南京还有建康、江宁、石头城、应天等别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此取字叫太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然而李白爱好纵横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
B.李白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慨惊叹地说是天,上下降人间的仙人。后来经贺知章的推荐,李白担任翰林。
C.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就背后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不自律放荡不羁,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安史之乱时,永王聘请李白他到幕下当僚佐,永王谋反后,逃回彭泽,兵败后,永王被判处斩,李白被流放。
【小题4】下面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是(     
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A.苏颋任益州长史,见到李白,感到怪异,说:“这个青年是天生英才,如果再稍加努力,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
B.苏颋任益州长史,见到李白,感到怪异,说:“这个青年是天生英才,年少的时候再多努力学习,便可以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
C.苏颋任益州长史,见到李白,感到惊讶,说:“这个青年是天生英才,如果再稍加努力,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
D.苏颋任益州长史,见到李白,感到惊讶,说:“这个青年是天生英才,年少的时候再多努力学习,便可以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
【小题5】下面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是(     
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A.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喜爱羞辱李白,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加以阻止。
B.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以替李白脱鞋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加以阻止。
C.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喜爱羞辱李白,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沮丧着脸来阻止。
D.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以替李白脱鞋为耻,于是挑出他的诗句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加以阻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太白,其先隋末以罪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年,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注①李邕:诗人、书法家。②审言:杜甫的祖父杜审言。③扬雄、枚皋:西汉文学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B.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C.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D.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初年,唐玄宗的年号有先天、开元、天宝,“天宝”是唐玄宗的第一个年号,“天宝初年”属于古代帝王年号纪年法。
B.徙,徙居,搬家,迁徙。也指流徙,即古代的流放刑罚,流放有罪之人到边远的地区。
C.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的意义多有关联。对他人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D.六经,指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来他得到玄宗厚爱,多次被宴请,可他狂骜不驯,常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
B.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杜甫进献三篇赋。
C.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他借醉酒让高力士脱靴。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D.杜甫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也体现出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2)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

后宴丹霄楼,酒中谓长孙无忌曰:“魏征、王珪事隐太子、巢刺王时,可恶, 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然征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征曰: “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 顾不得?”征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蒐所以事尧、舜也。”帝大笑曰:“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

它日,帝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间关草昧,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为国家长利,征而已。虽古名臣,亦何以加!”亲解佩刀, 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孰与诸葛亮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十七年,疾甚。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帝将以衡山公主降其子叔玉。时主亦从,帝曰:“公强视新妇!”征不能。是夕,帝梦征若平生,及旦,。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太子举哀西华堂。诏内外百官朝集使皆赴丧,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

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新唐书·魏征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可恶                         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B.非稷、蒐所以事尧        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
C.征孰与诸葛亮贤            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D.征不能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鸿门宴》)
【小题2】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化常识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太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为太子或世子,至秦始皇起,用来专指皇帝的嫡长子或预备继位的儿子。
B.男:爵位的一等,为古代贵族爵位的倒数第二等,常用来赏赐有军功之人,有些封爵有封地,有些没有。
C.贞观:唐太宗的年号,最早使用年号的是汉武帝。“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文”是其谥号。
D.薨:前秦时期用来称诸侯之死。后世也可指地位尊贵者之死,例如皇妃、皇子、公主、有爵位的贵族,或者高官卿臣。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魏征曾经侍奉过多名君主,甚至曾经辅佐过唐太宗的政治对手,但太宗即位后,并未怀恨惩罚他,反而是委之以重任。
B.魏征引用舜帝告诫臣子的话,是想向太宗解释自己与皇帝意见不同时,为什么先假意顺从,私下里坚持劝谏的原因。
C.评价魏征功绩的时候,臣子们从才华的角度认为魏征不能和诸葛亮相比,但太宗从功绩的角度认为孔明比不过魏征。
D.太宗给予了魏征非常高的尊崇,不仅亲自探病,还将公主嫁给了魏征的儿子,魏征死后,还让太子给魏征主持丧礼。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
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