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5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林瀚,字亨大,闽人。父元美,永乐末进士,抚州知府。瀚举成化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弘治初,召修《宪宗实录》。充经筵讲官。稍迁国子监祭酒,进礼部右侍郎,掌监事如故。典国学垂十年,馔银岁以百数计,悉贮之官,以次营立署舍。师儒免僦居,由瀚始。历吏部左、右侍郎。

十三年拜南京吏部尚书。以灾异率群僚陈十二事。御史王献臣自辽东逮下诏狱,儒士孙伯坚等夤缘为中书舍人。瀚疏争,忤旨。乞罢,不许。已,奏请重根本:曰保固南京,曰佑启皇储,曰抚绥百姓,曰增进贤才。

正德元年四月,吏部尚书马文升去位,言官丘俊、石介等荐瀚。帝用侍郎焦芳,乃改瀚南京兵部,参赞机务。命未至,瀚引疾乞休,因陈养正心、崇正道、务正学、亲正人四事。优诏慰留。时灾异数见,瀚及南京诸臣条时政十二事。语涉近幸,多格不行。

瀚素刚方与守备中官不合他内臣进贡道其地者瀚每裁抑之遂交谮于刘瑾。会刘健、谢迁罢政,瀚闻太息。言官戴铣等以留健、迁被征,瀚独赆送,瑾闻益恨。明年二月假铣等狱词,谪瀚浙江参政。致仕。旋指为奸党。瑾诛,复官,致仕。予月廪岁隶如故事。寻命有司岁时存问。瀚为人谦厚,而自守介然。卒年八十六。赠太子太保,谥文安

庭㭿,字利瞻。瀚次子也。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历职方郎中。吏部尚书张彩欲改为御史,固谢之,乃以为苏州知府。频岁大水,疏请停织造,罢繁征,割关课备振。再上,始报可。迁云南左参政。正德九年,以父老乞侍养。时子炫已成进士,官礼部主事,亦谒假归。三世一堂,乡人称盛事。

《明史·列传第五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瀚素刚方/与守备中官/不合他内臣进贡道其地者/瀚每裁抑之/遂交/谮于刘瑾
B.瀚素刚方/与守备中官不合/他内臣进贡道其地者/瀚每裁抑之/遂交谮于刘瑾
C.瀚素刚方/与守备中官/不合他内臣进贡道其地者/瀚每裁抑之/遂交谮于刘瑾
D.瀚素刚方/与守备中官不合/他内臣进贡道其地者/瀚每裁抑之/遂交/谮于刘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治,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以后各朝代的历任新君即位,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B.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C.吏部,“六部”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下设司勋司、考功司、武选清吏司等部门。
D.文安,谥号。谥号是帝王、贵族、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王献臣从辽东被逮捕下诏狱,儒士孙伯坚等通过攀附关系成为中书舍人。林瀚上疏争辩,违抗旨意。祈求罢职,不被允许。
B.正德元年四月,吏部尚书马文升去职,谏官丘俊、石介等人推荐林瀚担任。皇帝没有采纳,任用侍郎焦芳为吏部尚书,改派林瀚到南京兵部任职。
C.异常的自然灾害多次出现,林瀚和南京诸大臣陈奏十二件时弊,涉及皇帝亲近宠幸的臣子,虽然意见多被搁置没有实行,但皇帝还是下诏抚慰他。
D.林瀚的儿子庭㭿做官颇有政绩,因为父亲年老乞求回家奉养。林瀚的孙子林炫当时已担任礼部主事,也请假回去。可见林家良好的家风。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典国学垂十年,馔银岁以百数计,悉贮之官,以次营立署舍。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刺客列传》)
【小题5】对刘健、谢迁以及戴铣等人的遭遇,林瀚有哪些反应?
20-21高二下·江苏苏州·期中
知识点:《明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冬十月,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礼部右侍郎丘浚进所著《大学衍义补》,上览之,甚喜,擢礼部尚书。仍命礼部刊行。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五年五月,遣廷臣赍内帑银,赈杭、嘉、湖大水。十年二月,上屡游后苑,侍讲王鳌侍经筵,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畋。上悟,纳之。太监李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会幼公主痘殇,太皇太后归罪于广。广惧,饮鸩死。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上怒,籍没之。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故辞耳。上默然。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翼日,上崩。谷应泰曰:孝宗恭俭仁明,勤求治理,置亮弼之辅,召敢言之臣,求方正之士,绝嬖幸之门。世岂有无小人之日哉?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己/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B.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C.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己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D.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寅,天干中的壬与地支中的寅相搭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用来纪日。
B.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科举、外交、户籍等职事,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常由翰林学士担任讲官。
D.顾命,临终遗命,取“临将死去回顾而为语也”之意,也指帝王临终前的遗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孝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不仅将邪恶的佞臣放逐、斥退,而且还任用贤能,采纳建议改正自己的错误。
B.明孝宗能人尽其才,用有威望的王恕做吏部尚书,用敢于直谏的马文升做左都御史,用善于讽谏的王鳌做侍讲。
C.明孝宗重视国家安全,重用刘大夏,曾两次征调时任两广总督的刘大夏来京担任兵部尚书,均被他以年老生病拒绝。
D.明孝宗在弥留之际,让刘健等大臣接受遗命,让他们教导太子改正贪图安逸享乐的毛病,让太子成为好君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2)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上怒,籍没之。
【小题5】谷应泰说:“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佳胤,字肖甫,铜梁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知滑县。剧盗高章者,诈为缇骑,直入官署,劫佳胤索帑金。佳胤色不变,伪书券贷金,悉署游徼名,召入立擒贼,由此知名。擢户部主事,改职方,迁礼部郎中。以风霾考察,谪陈州同知。历迁按察使。

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万历七年,起故官,巡抚陕西。未上,改宣府。时青把都已服其弟满五大犹桀骜所部八赖掠塞外史车二部总兵官麻锦擒之。佳胤命锦缚八赖将斩,而身驰赦之,八赖叩头誓不敢犯边。后与总督郑洛计服满五大。入为兵部右侍郎。

十年春,浙江巡抚吴善言奉诏减月饷。东、西二营兵马文英、刘廷用等构党大噪,缚殴善言。张居正以佳胤才,令兼右佥都御史代善言。甫入境,而杭民以行保甲故,亦乱。佳胤问告者曰:“乱兵与乱民合乎?”曰:“未也。”佳胤喜曰:“速驱之,尚可离而二也。”既至,民剽益甚。佳胤从数卒佯问民所苦,下令除之。众益张,夜掠巨室,火光烛天。佳胤召游击徐景星谕二营兵,令讨乱民自赎。擒百五十人,斩其三之一。乃佯召文英、廷用,予冠带。而密属景星捕七人,并文英、廷用斩之。二乱悉定。帝优诏褒美。寻以左侍郎还部,录功,加右都御史。

未几,拜戎政尚书,寻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以李成梁击斩逞加努功,加太子少保。成梁破土蛮沈阳,复进太子太保。召还理部事。叙劳,予一品诰。御史许守恩劾佳胤营获本兵,御史徐元复劾之,遂三疏谢病归。越二年卒。赠少保。天启初,谥襄宪。

(节选自《明史·张佳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青把都已服/其弟满五大犹桀骜/所部八赖掠塞外史车二部/总兵官麻锦擒之/
B.时青把都已服/其弟满五大犹桀骜所部/八赖掠塞外史车二部/总兵官麻锦擒之/
C.时青把都已服其弟/满五大犹桀骜/所部八赖掠塞外史车二部总兵官/麻锦擒之/
D.时青把都已服其弟/满五大犹桀骜所部/八赖掠塞外史车二部总兵官/麻锦擒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胪寺卿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可以说是古代的外交官。
B.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历史学家黄仁宇用“大历史观”的角度,写了《万历十五年》这本研究明史的专著。
C.官职变动大致分为授予官职、升迁官职、贬免官职、调动官职和辞去官职。其中,擢、迁表升迁官职;调、转表调动官职;致仕、拜表授予官职;告老、乞身表辞官。
D.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近来,我国一大批企业因环保问题被强制关闭,部分官员也因此受到牵连。文中张佳胤也因风霾问题被贬官。
B.满五大的部署八赖被总兵官麻锦擒获,张佳胤命令麻锦绑缚八赖准备问斩,却又亲自飞骑赶到赦免了他,八赖叩头发誓不侵犯边塞。
C.张佳胤秘密嘱咐徐景星逮捕了七个人,连同马文英、刘廷用一起斩杀。两股叛乱势力全部平定。皇帝下优诏褒扬他。
D.御史许守恩弹劾张佳胤经营亲兵,御史李成梁又弹劾此事,于是他多次上奏称病回乡。过了两年去世,封赠为少保。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佳胤色不变,伪书券贷金,悉署游徼名,召入立擒贼,由此知名。
(2)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用贤,字汝师,常熟人。父承谦,广东参议。用贤举隆庆五年进士,选庶吉士。万历初,授检讨。张居正父丧夺情,用贤抗疏曰:“臣窃怪居正能以君臣之义效忠于数年,不能以父子之情少尽于一日。臣又窃怪居正之勋望积以数年,而陛下忽败之一旦。莫若如先朝杨溥、李贤故事,听其暂还守制,刻期赴阙。庶父子音容乖暌阻绝于十有九年者,得区区稍伸其痛于临穴凭棺之一恸也。国家设台谏以司法纪、任纠绳,乃今哓哓为辅臣请留,背公议而徇私情,蔑至性而创异论。臣愚窃惧士气之日靡,国是之日淆也。”疏入,与中行同杖除名。用贤体素肥,肉溃落如掌,其妻腊而藏之。用贤有女许御史吴之彦子镇。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 用贤怒,已察知其受居正党王篆指,遂反币告绝。之彦大喜。居正死之明年,用贤复故官,进右赞善。江东之、李植辈争向之,物望皆属焉。而用贤性刚,负气傲物,数訾议大臣得失,申时行、许国等忌之。寻充经筵讲官。再迁右庶子,改南京祭酒。荐举人王之士、邓元锡、刘元卿,清修积学。又请建储,宥言官李沂罪。居三年,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以吏部郎中赵南星荐,改北部。寻以本官兼教习庶吉士。用贤长身耸肩,议论风发,有经济大略。苏、松、嘉、湖诸府,财赋敌天下半,民生坐困。用贤官庶子时,与进士袁黄商榷数十昼夜,条十四事上之。申时行、王锡爵以为吴人不当言吴事,调旨切责,寝不行。家居四年卒。天启初,赠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
B.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
C.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
D.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夺情,同丁忧,朝廷于大臣丧制未终时,召出任职;或者不必弃官去职,素服治事。
B.抗疏,为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之时所采取的一种直言不讳的进谏方式。
C.台谏,指台官和谏官,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等为谏官。
D.建储,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世袭制的封建社会里,确立皇族的人为皇太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用贤为官刚正,建言不惧权要。对于张居正“夺情”一事,他极力反对台谏的背公议而徇私情的态度,认为皇帝应该让张居正回家服丧以尽孝心。
B.赵用贤很有威望,得到众人信赖。在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他便官复原职了;江东之、李植等人竞相追随他,纷纷保举他,此时众人都希望归向于他。
C.赵用贤慧眼独具,擅长举荐人才。在晋升右庶子、改任南京祭酒之后,他所举荐的王之士、邓元锡、刘元卿三人既有很好的操行,又兼具才华与学问。
D.赵用贤关心民生,建议被斥未行。他和袁黄为吴地人的生计十几个昼夜筹谋良策,最后虽然所谋之计遭到罢斥未能施行,却也可见他的一片为民之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若如先朝杨溥、李贤故事,听其暂还守制,刻期赴阙。
(2)用贤怒,已察知其受居正党王篆指,遂反币告绝。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