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喊雁阵

刘心武

①她左手手背上长出两个瘊子。起初比较小,颜色也淡,工作忙,就没太在意。这些天瘊子忽然变大了。忙到网上查相关资料,越看心里越堵。去医院就诊,大夫说的跟网上查到的相符,开的药有化学成分,是取回来用,还是按网上查到的太平偏方来治,煮薏米粥,吃醋泡蛋,用香蕉皮擦……

②老公为一个项目出长差,儿子期中考试,自己在公司的那份工作,下了班还得在电脑上继续一阵,老板可不算你加班,煮出的冻饺子惨不忍睹,只好再叫一贯讥为“垃圾食品”的外卖,儿子倒还吃得津津有味,吃完还主动来给她按摩肩膀,虽然闹不清穴位,享受着已过十五周岁的小男子汉的呵护,也就觉得轻松许多……

③那晚儿子去看电影,起初她不放行,你这次期中考试总成绩从全班第七名降到了第九名啊,见儿子垂眼帘咬嘴唇模样,才一挥手:“去吧去吧!”自己想听音乐,许久没用过的留声机,搁上当成宝贝的旧黑胶唱片,却放不出音来,给老公打去电话,却“现在无法接通”,固执地连拨数遍,依然是那无情的声音,好烦!莫非老公他……自己终究是信得过,但公司里有闲言碎语飘进她的耳朵,总还是如同心尖上粘了柳絮……

④于是给闺蜜荣荣打电话,荣荣说:“也正要给你拨呢!”“心有灵犀一点通”不是?将烦恼倾巢泼出,最后提到手背上的瘊子:“据说大的是公,小的是母,弄不好它们还要自动繁殖,甚至传染他人!烦透!自己按偏方治了半个月了,一点不见效!哪敢用西药,人家说明书上就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给你挑明了……”

⑤荣荣就跟她说:“我有偏方!小时候,在农村,我脸上长了瘊子,你猜我妈怎么给我治的?她教我拍着巴掌喊:‘大雁飞,瘊子追!大雁落,瘊子掉!’注意,‘大雁落’要喊成‘大雁涝’的音,土话才押韵嘛。我妈说,她年轻的时候,脸上就长过瘊子,姥姥就是那么教她的,她见着天上的雁阵,就跑着喊,后来,也没吃药也没搽药,瘊子自己就瘪了掉了,脸上光光生生大美女,所以我爸那大帅哥娶了她嘛……不消说,后来我如法炮制,瘊子也没影了!”

⑥她听了忍不住乐:“这偏方!叫‘喊雁阵’吧?好搞怪!我倒真想试试,不过,如今城里头,动不动雾霾罩顶,就是有那雁阵飞过,哪儿见得着?想必大雁也都躲着飞,我到哪儿喊‘大雁飞,瘊子追!大雁落,瘊子掉’……”

⑦跟荣荣煲电话粥,不知不觉间儿子已从电影院回来了,儿子是说着电话进门的,到她跟前就喊她:“妈!爸给你打电话总不通,惊惊乍乍的,搞得我也以为惊悚片演在了咱们家!”她这才跟荣荣“拜拜”,铃声立即爆响,是老公,她不由得先狠甩一句:“干什么惊惊乍乍的?”几分钟后,才平心静气,道出手背上的麻烦,还有荣荣推荐的“喊雁阵”偏方,老公笑了:“现在这个季节,就是蓝天白云,也没有大雁迁徙啊。不过,我出差的这地方不远,有个湿地公园,听说有几十种禽类呢,你们母子俩不如飞这儿来度周末,说不定这儿有小雁阵,够你喊一气的!”她就心疼花钱,又说:“怕你们也感染上,生出一群瘊子来!”老公说:“咱们小康胜大富,不当守财奴,你在网上想必也查出来了,瘊子这类东西,归根结底跟心情有关,‘喊雁阵’恐怕就是一种化解焦虑的心理疗法,心情舒畅,经脉大通,免疫功能必然提升,治什么病也得先从这个入手!至于传染,咱们之间是互相免疫的呀,那可能性几乎等于零!”

⑧那个周末,他们一家出现在湿地公园,正观赏,荣荣发来彩信,她一看就明白:“闲言碎语——风过耳”“排名跌位——不在一时”“唱机失声——心音未泯”……闺蜜将她倾诉过的烦恼一一点化,正如翩飞的雁阵,身边有亲人,关怀有好友,她不禁开怀高喊:“大雁飞,瘊子追!大雁落,瘊子掉!”老公和儿子也跟她一起快活地喊……

⑨信不信由你,再一周,她手背上的瘊子果然先瘪后掉。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手背上长出的瘊子,“她”上网查资料,去医院就诊,买药备用,还用煮意米粥、吃醋泡蛋等偏方来治,写出了她有病乱投医的焦躁状态。
B.“她”一直没把关于她老公的闲言碎语放在心上,可当给在外地出差的老公打电话连拨数遍依然无法接通时,“她”开始怀疑老公。
C.小说用“好烦”“烦透”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她”的心情,真实地表现出部分当代都市女性缺乏耐心、抗挫折能力差的现状。
D.“老公”虽为次要人物,但在文中不中不可成缺,他的出现,让棘手的问题得以以解决,并对主要人物“她”起到衬托作用。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结尾“她”手背上的瘊子果然掉了,暗示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
B.小说语言清新典雅,极具表现力,人物对话生动凝练,如“他不由得先狠甩一句:‘干什么惊惊乍乍的? ’”表现出“她”矛盾复杂的心理。
C.小说围绕着治“瘊子”展开情节,她上网查偏方治“瘊子”,闺蜜提供偏方,一家人在湿地公园喊雁阵治“瘊子”,最后“瘊子”消失。
D.小说综合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塑造了懂事的儿子、贴心的闺蜜、开朗的老公等鲜活的形象。
【小题3】小说中的“她”具有哪些品性特征?请简要概括。
【小题4】小说为什么以“喊雁陈”为标题?请简要分析。
20-21高一下·山东济南·期末
知识点:刘心武(1942-)其他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邮轮碎片

刘心武

1

最近手机今日头条上连篇累牍展现许多的肌肉男,特别是腹肌男,但她在生活中却几乎没有见到过一位。在邮轮上她注意观察,甲板躺椅上、泳池中,裸露出身体的男子没有一个近似网络上呈现的,而且,许多臃肿颟顸的肉体总是要跃入她的视野,无从规避。

2

若瑟总是以最悲观的思维面对一切。她约若瑟结伴上邮轮,费了好大劲。及至登上邮轮,进入船舱,若瑟还是战战兢兢。警报响了,预演紧急集合,她拉着若瑟按指定路线到达应该集合的那只救生艇下面,若瑟手心里全是冷汗。其实周围许多游客还在嘻嘻哈哈。还有坐轮椅被推来的老人,毫无惧色,十分淡定。终于结束预演,回到舱房,若瑟几乎哭了出来:这不就是‘泰坦尼克号’吗?我们说不定就要《冰海沉船》!若瑟自打从网络上搜到黑白老电影《冰海沉船》,就不要再看温斯莱特和莱昂纳多演的彩色电影《泰坦尼克号》。她恶狠狠地告诉若瑟:这回肯定冰海沉船!不过坐救生艇妇女优先!我们俩你再优先!你死不了的!

3

若瑟习惯于把别人的罪愆算到自己头上。若瑟告诉她,前些时在学校监考,一位考生公然作弊,若瑟和另一监考老师都发现了。两人对视后,心照不宣,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以暗示终止其作弊最好。因为若当场抓住,考生不服,考场大乱,如何收拾?若是考完揭穿,上报起来,程序复杂,后患无穷。若瑟先踱到那考生座位一侧,轻轻咳嗽,以示提醒。那考生竟依然故我。另一位监考老师也踱到其侧,干脆弯腰用手指轻敲那考生用以作弊的小抄,那考生居然对之以恨恨的白眼……终考铃声响起,不得不对那考生宣布所答无效,又不得不写报告给校方。那考生不仅当场狡辩,还到校方告监考老师不公。若瑟以此事自虐,心里头总觉得自己沾了龌龊:别的考场怎么没出这样的事情,偏偏自己监考就出大丑?若瑟当晚给她打电话,倾诉良久,就仿佛是自己考试作弊被抓。说到最后,总结道:直到去那家常去的餐厅吃晚餐,点了清蒸多宝鱼,吃完整条鱼,我才觉得被上帝赦免、平静下来,要不,这通电话也打不了。

4

当晚在邮轮的免费点餐餐厅就餐。点餐需等候上菜,不如免费自助餐厅取菜方便,但自助餐厅未必有鱼、点餐餐厅的菜单上有鳕鱼。她就帮若瑟点了鳕鱼。吃了鳕鱼,若瑟总算不那么恐惧冰海沉船了。但是环顾左右,却又小声跟她说:那边有个人好像侦探。别又《尼罗河上的惨案》吧!她就大声回应:还《东方快车谋杀案》哩!

5

海景阳台房里,马自先的新婚妻子那二朵皱起鼻子:《长安街女子》这样的小说,如今谁看?忘了渣渣怎说的了?渣渣算起来是马自先的一个侄孙,这年才大学毕业,找到个外企的工作。渣渣当然是绰号。渣渣自认渣男,毫不以这绰号为意。渣渣是丧文化的积极拥趸。渣渣喜欢到一处丧文化咖啡厅去,点一杯前女友嫁了矮富丑奶茶、配一碟死不涨薪布丁,哭丧着脸慢饮慢用。到了他们新家,大模大样往客厅的沙发上来个葛优瘫,见茶几上有本《读者》,鼻子里哼几声:居然欣赏‘读者体’!这些个心灵鸡汤真恶心!那期《读者》转载了马自先一篇文章,马自先就斥责渣渣:难道就你们那些个‘丧文化’高明?

6

“1号家庭!领队点名,一个矮胖男子大声报告:到!邮轮靠岸,参加这个旅游团的18位游客在四楼中庭集合,跟领队下船游览。1号家庭4位。答的显然是儿子。这儿子也花白头发了。他和媳妇带着父母来的。团内其他游客很快就私下里称他大孝子。确实是大孝子。从北京机场登机的时候,有同团的注意到,孝子给父母订的是商务舱。孝子自己在经济舱找到座位放妥行李后,就马上去商务舱照应老父老母,起飞前再回自己座位。马自先从旁观察,感慨良多。

7

邮轮像联合国。各种肤色、操各种语言的人都有。黄种人很少,似乎就他们这么一个团。孝子凸显了儒家文化中的孝道。但马自先已经观察到不少异象,比如在自助餐厅,旁边一张圆桌,大概是来自非洲的一家。那个身高得有19的儿子,应该是得了一种舞蹈症,间歇性地双臂伸起乱摆,屁股在椅子上滑来滑去,双腿双脚乱抖乱踩,更可怕的是,不断地瞪眼吐舌扮鬼脸。其余家人见惯了,只顾吃自己的,只有母亲不时安抚他一下。这样的病人,也带上邮轮!相比之下,那个坐在轮椅上垂着头流着口涎的老人,那个架着双拐吃力地拖动萎缩的双腿挪动的人……倒不那么扎眼了。中国孝子把七老八十的父母带上邮轮,是尽孝,这些外国人把残疾者带上邮轮或者残疾者自己登邮轮,又是什么道理呢?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紧扣题目展开,“手机”“腹肌男”等词使小说充满现代气息;“在邮轮上她注意观察”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带领读者进入到邮轮世界。
B.“鱼”对于若瑟而言,可能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吃鱼既能消除她因考场内考生作弊而自觉出大丑的愁绪,也能缓解她对邮轮“冰海沉船”的恐惧。
C.小说以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了“丧文化”的积极拥趸——渣渣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他的不满,并借助马自先的“斥责”表现出来。
D.小说以“矮胖男子”“花白头发”等外貌描写表现对孝子的怜悯,以“找到座位放妥行李”“回自己座位”等动作描写对其伪孝进行无情的批判。
【小题2】若瑟和“她”在紧急集合预演结束后有一段简短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小题3】小说标题是“邮轮碎片”,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喊雁阵

刘心武

①她左手手背上长出两个瘊子。起初比较小,颜色也淡,工作忙,就没太在意。这些天瘊子忽然变大了。忙到网上查相关资料,越看心里越堵。去医院就诊,大夫说的跟网上查到的相符,开的药有化学成分,是取回来用,还是按网上查到的太平偏方来治,煮薏米粥,吃醋泡蛋,用香蕉皮擦……

②老公为一个项目出长差,儿子期中考试,自己在公司的那份工作,下了班还得在电脑上继续一阵,老板可不算你加班,煮出的冻饺子惨不忍睹,只好再叫一贯讥为“垃圾食品”的外卖,儿子倒还吃得津津有味,吃完还主动来给她按摩肩膀,虽然闹不清穴位,享受着已过十五周岁的小男子汉的呵护,也就觉得轻松许多……

③那晚儿子去看电影,起初她不放行,你这次期中考试总成绩从全班第七名降到了第九名啊,见儿子垂眼帘咬嘴唇模样,才一挥手:“去吧去吧!”自己想听音乐,许久没用过的留声机,搁上当成宝贝的旧黑胶唱片,却放不出音来,给老公打去电话,却“现在无法接通”,固执地连拨数遍,依然是那无情的声音,好烦!莫非老公他……自己终究是信得过,但公司里有闲言碎语飘进她的耳朵,总还是如同心尖上粘了柳絮……

④于是给闺蜜荣荣打电话,荣荣说:“也正要给你拨呢!”“心有灵犀一点通”不是?将烦恼倾巢泼出,最后提到手背上的瘊子:“据说大的是公,小的是母,弄不好它们还要自动繁殖,甚至传染他人!烦透!自己按偏方治了半个月了,一点不见效!哪敢用西药,人家说明书上就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给你挑明了……”

⑤荣荣就跟她说:“我有偏方!小时候,在农村,我脸上长了瘊子,你猜我妈怎么给我治的?她教我拍着巴掌喊:‘大雁飞,瘊子追!大雁落,瘊子掉!’注意,‘大雁落’要喊成‘大雁涝’的音,土话才押韵嘛。我妈说,她年轻的时候,脸上就长过瘊子,姥姥就是那么教她的,她见着天上的雁阵,就跑着喊,后来,也没吃药也没搽药,瘊子自己就瘪了掉了,脸上光光生生大美女,所以我爸那大帅哥娶了她嘛……不消说,后来我如法炮制,瘊子也没影了!”

⑥她听了忍不住乐:“这偏方!叫‘喊雁阵’吧?好搞怪!我倒真想试试,不过,如今城里头,动不动雾霾罩顶,就是有那雁阵飞过,哪儿见得着?想必大雁也都躲着飞,我到哪儿喊‘大雁飞,瘊子追!大雁落,瘊子掉’……”

⑦跟荣荣煲电话粥,不知不觉间儿子已从电影院回来了,儿子是说着电话进门的,到她跟前就喊她:“妈!爸给你打电话总不通,惊惊乍乍的,搞得我也以为惊悚片演在了咱们家!”她这才跟荣荣“拜拜”,铃声立即爆响,是老公,她不由得先狠甩一句:“干什么惊惊乍乍的?”几分钟后,才平心静气,道出手背上的麻烦,还有荣荣推荐的“喊雁阵”偏方,老公笑了:“现在这个季节,就是蓝天白云,也没有大雁迁徙啊。不过,我出差的这地方不远,有个湿地公园,听说有几十种禽类呢,你们母子俩不如飞这儿来度周末,说不定这儿有小雁阵,够你喊一气的!”她就心疼花钱,又说:“怕你们也感染上,生出一群瘊子来!”老公说:“咱们小康胜大富,不当守财奴,你在网上想必也查出来了,瘊子这类东西,归根结底跟心情有关,‘喊雁阵’恐怕就是一种化解焦虑的心理疗法,心情舒畅,经脉大通,免疫功能必然提升,治什么病也得先从这个入手!至于传染,咱们之间是互相免疫的呀,那可能性几乎等于零!”

⑧那个周末,他们一家出现在湿地公园,正观赏,荣荣发来彩信,她一看就明白:“闲言碎语——风过耳”“排名跌位——不在一时”“唱机失声——心音未泯”……闺蜜将她倾诉过的烦恼一一点化,正如翩飞的雁阵,身边有亲人,关怀有好友,她不禁开怀高喊:“大雁飞,瘊子追!大雁落,瘊子掉!”老公和儿子也跟她一起快活地喊……

⑨信不信由你,再一周,她手背上的瘊子果然先瘪后掉。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手背上长出的瘊子,“她”上网查资料,去医院就诊,买药备用,还用煮意米粥、吃醋泡蛋等偏方来治,写出了她有病乱投医的焦躁状态。
B.“她”一直没把关于她老公的闲言碎语放在心上,可当给在外地出差的老公打电话连拨数遍依然无法接通时,“她”开始怀疑老公。
C.小说用“好烦”“烦透”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她”的心情,真实地表现出部分当代都市女性缺乏耐心、抗挫折能力差的现状。
D.“老公”虽为次要人物,但在文中不中不可成缺,他的出现,让棘手的问题得以以解决,并对主要人物“她”起到衬托作用。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结尾“她”手背上的瘊子果然掉了,暗示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
B.小说语言清新典雅,极具表现力,人物对话生动凝练,如“他不由得先狠甩一句:‘干什么惊惊乍乍的? ’”表现出“她”矛盾复杂的心理。
C.小说围绕着治“瘊子”展开情节,她上网查偏方治“瘊子”,闺蜜提供偏方,一家人在湿地公园喊雁阵治“瘊子”,最后“瘊子”消失。
D.小说综合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塑造了懂事的儿子、贴心的闺蜜、开朗的老公等鲜活的形象。
【小题3】小说中的“她”具有哪些品性特征?请简要概括。
【小题4】小说为什么以“喊雁陈”为标题?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碰头食

刘心武

①那是去秋一天的下午,植被丰茂的温榆河边,我坐在马扎上画水彩写生,老杜走来走去地采集植物叶片,而汪哥儿则坐在他那辆本田雅阁里,把四扇车门全打开,仰着身子,双手枕在脑后,享受穿过车体的“过堂风”。

②我们三个是偶然相识于温榆河畔的。我在离河不远的村子里辟了一间书房,写作之余爱到河边画风景;老杜离休不久,他们干休所就坐落在河东天竺镇,他喜欢采集植物花叶制作标本;汪哥儿别人都管他叫汪总,在河畔高档别墅区里有栋欧陆风情的小楼,有时开车路过温榆河就离开公路把车滑到河畔草丛中,他说是“透气补氧”,我却从他那眯眼凝思的神态,判断他多半还是在盘算生意经,因为问起来他比我和老杜小两轮还多,所以我们只叫他汪哥儿,他每回都拉长声音应承,很受听的样子。

③我们又遇到一起,热络地互致问候后,便各司己事。忽听“咩咩”之声,一群绵羊约有三四十只,跟随一位羊倌移动了过来。羊倌是个40多岁的汉子,我们都跟他打招呼,他也就站住跟我们拉家常。我、老杜、汪哥儿互相虽说也曾在问答间有些个自我介绍,究竟都留有相当余地,但那羊倌听了几句淡问,在我们并不曾寻根究底的情况下,却把他家乃至他们村的种种情况自动透明。原来放养这样一群羊,一年下来的收入约一万二千元。他说羊爱吃碰头食,所以必须每天轰出圈放养。同样的植物,你去割来放进圈里喂它们,它们不爱吃,必得它们自己边走边觅食,才又香又欢。当然,入冬后,留下的种羊只能圈养,喂储存的饲料,那风险就特别大,甭说染了病,就是厌食,胃口不香,不愿交配,也够人烦的。

④羊群欢快地寻觅着香甜的碰头食,渐渐远去,羊倌也就跟我们道别,随着去了。夕阳裹到身上,暖酥酥的,我画好了画,老杜夹妥了标本,汪哥儿下车看画和标本,仨人闲聊起来,都发表了一番从碰头食引出的感慨。

⑤我说作家写作,最好也还是从“碰头食”里获取营养。阿根廷有个著名作家叫博尔赫斯,长期在图书馆里工作,博览群书,浮想联翩,他的小说灵感差不多全来自“圈食”,虽然奇诡精致,究竟缺乏时代脉搏生活气息。好多年里好多人都说他该得诺贝尔文学奖,但直到前几年他溘然仙逝,仍与该奖无缘,倒是像君特·格拉斯那样的爱吃“碰头食”即乐于追踪现实发展轨迹、撷取鲜活素材的作家,虽争议很大,倒能“蟾宫折桂”。当然奖项也并非评判作家成就高低的圭臬,从读者角度衡量,白菜萝卜各有所爱,我自己所钟爱的文学创作,还主要是吃“碰头食”那种路数的产物。

⑥老杜却说哎呀快别提“碰头食”,在位的时候,整天吃“碰头食”,这顿是宴请别人,那顿是别人宴请,该到哪儿吃饭,全听秘书提醒,就是“工作餐”,往往也得司机送拢、秘书引进才知道订在了什么地方,一年到头难得在家里吃顿“圈食”。直到离休以后,这才知道“圈食”比任何生猛海鲜、法式大餐都更可口,那因为连连吃“碰头食”而形成的滚圆“将军肚”,现在凭借“圈食”加步行采集植物标本,才算平复到可以拍侧面照的形态。

⑦汪哥儿听完我们的话呵呵笑,说二位老伯你们怕都猜不出我的心思。他说对他来说,把握事业的关键是既要有充足的“圈食”,更要善于吃“碰头食”。搞经济,无“圈”就成了“皮包公司”,无“圈粮”就只能是整天想着“空手套白狼”,不仅难获成功,还容易酿成大祸。但是光知道“守圈”,只靠“圈粮”那是吃不成“壮汉”的,必须还要善于吃“碰头食”,就是绝不能错过机遇,一定要带露折花,常保鲜活。他说经济活动都带有一定的投机性,吃“碰头食”是一种投机行为不假,但投机要以“游戏规则”厘定的范围为度,羊是天然知道什么能吃什么有毒绝不能沾,搞经济的人吃“碰头食”可没那个“本能”,所以,要在实践中磨练,在岁月中成熟。

⑧一顿话,把我和老杜听呆了。

⑨那天晚上我在书房灯下检视自己的水彩写生,画面上有在柳林下蒿草中觅食的羊群,我忍不住在画角题上了“碰头食”三个字。

(选自《心灵体操》,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耐人寻味,结尾“我”忍不住在画角题上“碰头食”,旨在表现“我”对碰头食的喜爱之情。
B.“我”喜欢写生,“老杜”喜欢采集植物花叶制作标本,“汪哥儿”喜欢享受“过堂风”,三人喜好不同,对“碰头食”的理解也不同。
C.羊倌自动透明他家乃至他们村的种种情况,与“我、老杜、汪哥儿交谈时的留有余地”形成对比,突出了羊倌的淳朴。
D.我、老杜、汪哥儿由“碰头食漫谈开来,抒发了各自对生活的感慨,增强了文章的哲理性,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小题2】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④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3】三人为什么对“碰头食”有不同的见解?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感受。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