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0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希文。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母丧去官,服除,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召为右司谏。岁大蝗早,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责,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宇。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B.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C.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D.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有名又有字,有的还有号。古时婴儿出生三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的时取字。
B.六经,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乐》《易》《左传》六部儒家经典。
C.宫掖,即宫廷、皇宫之意。掖,掖廷,宫中的旁舍,为妃嫔居住的地方。
D.生祠,旧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它与为去世的人修建的祠堂作用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发愤读书,不以艰难为苦。他辞别母亲投靠他人求学,日夜不辍,冬天困倦时就用冷水洗脸,粮食不够吃就靠喝粥度日,他却以此为乐。
B.范仲淹讲授经书,倡导正气节操。他通晓“六经”,孜孜不倦地为求学的人进行讲解他谈论天下大事激昂慷慨,充满正气,对士大夫影响很大。
C.范仲淹关心民生,致力救灾减赋。江淮一带发生严重蝗灾旱灾,他向皇帝陈词,被派往灾区安抚灾民,他开仓济民,奏请免除一些地方部分赋税。
D.范仲淹官居高位,以天下为己任。吕夷简被罢官后,朝廷重用范仲淹治理朝政,范仲淹裁减依靠权幸居位的滥官,考核官吏,日夜谋划治平之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
(2)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20-21高一下·安徽宿州·期末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子密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嘱密私以意叩之。窗密洗沐归,谏参。参怒,而笞密二百。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密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帝曰:“善。君休矣!”

太史公曰: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有删改)

材料二:

曹参代萧何为汉相国,日夜饮酒不事事,自云:“高皇帝与何定天下,法令既明,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是则然矣,然以其时考之,承暴秦之后,高帝创业尚浅,日不暇给,岂无一事可关心者哉?其初相齐,闻胶西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参于是避正堂以舍之,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然入相汉时,未尝引盖公为助也。齐处士东郭先生、梁石君隐居深山,蒯彻为参客,或谓彻曰:“先生之于曹相国,拾遗举过,显贤进能,二人者,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彻以告参,参皆以为上宾。彻齐人安其生,尝干项羽,羽不能用其策。羽欲封此两人,两人卒不受。凡此数贤参皆不之用若非史策失其传则参不苻士之过多矣。

(节选自《容斋续笔·卷十》)

【注】①狱市:指狱讼和市集交易。

【小题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凡此A数贤B参C皆不之D用E若非史策F失其传G则参H不荐士之过I多矣。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趣,急忙,赶紧之意,与《兰亭集序》“趣舍万殊”中的“趣”含义不同。
B.幸,指希望之意,与《孔雀东南飞》“幸可广问讯”中的“幸”含义不同。
C.币,礼物的意思,与《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中的“币”含义相同。
D.善,即与……交好,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萧何死后,曹参知道自己将要成为朝廷相国,离开齐地前,他叮嘱后任,把齐国的狱讼与集市托付给他,要求他慎重对待,不要轻易干涉。
B.曹参做相国后整日痛饮美酒,不理政事,有些官吏或宾客上门相劝,他不等对方开口,就拿美酒给对方喝,直到对方喝醉,始终不给其开口机会。
C.曹参在相府后园设酒陈座痛饮,与附近醉歌的官吏高歌应和,因此皇帝不满他不讲礼仪,就让他的儿子曹密私下探问曹参,结果曹参生气地鞭笞了儿子。
D.曹参当初在任齐国相时,接纳精通黄老之术的盖公的建议,以黄老学说的清静无为、不生事端为指导思想治理齐国。他任齐国相九年,齐国平安无事。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2)然入相汉时,未尝引盖公为助也。
【小题5】两则材料都提及曹参“日夜饮酒不事事”,但对此评价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ɡ,淳厚。③谯周:人名。④春秋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任用竖刁,专权乱政。桓公死,诸子争立,陈尸三月不收,尸虫流出户外。事见《韩非子·十过》。后以“虫流”为死不得葬的典实。
【小题1】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B.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C.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D.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夏,是子游和子夏的并称,他们都是孔子的学生,长于文学。
B.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秦汉始置。
C.服阕,服丧期满。古丧礼规定,父母死亡,服丧三月,期满除服。
D.卒,古代对不同身份的人的死有不同的说法,“卒”指大夫的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幼时孤苦。他父亲早亡,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性情淳厚,怀念母亲,思念成疾,身体弱到极点。
B.李密竭心尽孝。他侍奉祖母以孝顺恭敬闻名,祖母生病时,他在旁侍疾,不曾解衣,饮食汤药必定先尝过后再端给祖母。
C.李密见解独到。他认为诸葛亮没有才华与之匹敌的交流对象,所以说教时言辞才会琐碎而不简洁雅致,张华深表赞同。
D.李密失言被贬。皇帝曾在东堂赐宴官员,让李密作诗助兴,他借诗表达对皇帝的怨恨不满,皇帝直接革除了他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仇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处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B.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C.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D.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成,年号。文中“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年号纪年法。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比喻辞去官职。
C.内署,指翰林院,因院设宫禁之内,故称。
D.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左迁”指降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