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安世,器之,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宣仁太后问可为台谏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擢右正言。时执政颇与亲戚官,安世言: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

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祐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哲宗俯首不语。后曰:无此事,卿误听尔。明日,后留吕大防告之故。大防退,召给事中范祖禹使达旨。祖禹固尝以谏,于是两人合辞申言之甚切。

同文馆狱起,蔡京乞诛灭安世等家,谗虽不行,犹徙梅州。章惇与蔡卞将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世,胁使自裁。又擢一土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判官疾驰将至梅,梅守遣客来劝安世自为计。安世色不动,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判官未至二十里,呕血而毙,危得免。

昭怀后正位中宫,惇、卞发前谏乳婢事,以为为后设。时邹浩既贬,诏应天少尹鼛孙以槛车收二人赴京师。行数驿而徽宗即位,赦至,鼛乃还。凡投荒七年,甲令所载远恶地无不历之。蔡京既相,连七谪至峡州羁管。稍复承议郎,卜居宋都。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宣和六年,复待制,中书舍人沈思封还之。明年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五)


注:刘安世被贬梅州期间,倡办教育,开梅州书院之先河,开启了梅州地区兴学的历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
B.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
C.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
D.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或女子十五岁行笈礼后,由长辈为其所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
B.薨,就是死的意思,用于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去世,也可以用于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哲宗,宋朝第七位皇帝赵煦谥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依据其生平业绩,根据谥法拟定谥号,奏请当朝皇帝钦定。
D.中宫,皇后所居之住所,后来可用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安世考中进士后,没有参加铨选任官,直到司马光任宰相,才被推荐为秘书省正字。担任右正言时,曾上书弹劾文彦博等人,没有稍微的宽容。
B.刘安世担任左谏议大夫时曾上书批评皇上未纳皇后却亲近女色,劝谏皇上要趁年轻勤研经史,多向大臣学习古今治乱之道,不要沉溺于女色。
C.刘安世遭蔡京、章惇与蔡卞忌恨,被徙置梅州时,他们想置其于死地,先后两次派人刺杀安世,所幸刺客呕血暴毙,刘安世才逃过一劫。
D.刘安世仕途坎坷,屡遭贬谪,被流放至荒蛮远恶之地。蔡京当上宰相后,更是接连被贬七次,历经磨难,年老后其名望更加显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仁太后问可为台谏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擢右正言。
(2)祖禹固尝以谏,于是两人合辞申言之甚切。
【小题5】刘安世曾被苏轼誉为“真铁汉”。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刘安世身上所体现的“铁汉”品质。
20-21高二下·广东梅州·期末
知识点:脱脱等《宋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乾道六年,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子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莫枕楼、繁雄馆。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缭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猴知有军威,望风慑服。”

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衙曰:“闲籴者配,强柔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速其责领运余,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桌,于是连橘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兼属不从,奔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子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溢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弃疾怒曰:“佐国元勋,忠简一人,胡为又一赵鼎!”掷之地。次阅《礼记》卷,弃疾曰:“观其议论,必豪杰士也,此不可失。”启之,乃赵方也。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B.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C.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D.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一百二十年。
B.绍兴,宋高宗逃至越州时,想要让宋朝复兴,打败金军,就以绍兴为年号。
C.江右,指长江以西地区,古人以西为右,故又称江右。
D.《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身处乱世,忠心不改。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并起,他就在耿京幕府里做节度使,并奉劝耿京定下南归决策。
B.辛弃疾实绩突出,平乱有方。湖湘两广的盗贼都被他平定,他曾上疏皇上,指出平叛不力的原因,主张建立一支统一领导的部队。
C.辛弃疾体恤百姓,顾全大局。他受皇上指令,到江右处理饥荒之事,禁止囤积和强卖粮食,并且拨运米粮到信州,受到皇帝嘉奖。
D.辛弃疾坚持原则,识拔英才。做长沙帅时,有的士人上告考官渎职,辛弃疾予以查实,然后批阅《礼记》卷子,发现豪杰之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2)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刘滂字德霖,武义人。滂自少诵说,能其师。与浦江梅执礼同游学,人士多倾下之,号东梅西刘。中大观己丑进士第,调新昌县令。县在豫章山中,俗嗜斗,令到官辄移病去,以他吏摄之。滂临以诚,未几称治,傍邑讼不能决者,乞从滂决之。豪邹氏横里中,挟贵婣诬人死,滂捕致械治之。部使者为请,不听,卒傅以法,投豪于相州。蔡京与滂祖为布衣交,滂至京师,京曰:吾故人有孙耶?除详定勒令所删定官,欲挽滂为党。会常瓌书诗屏间,京疑其讪己,属滂求其迹,且迁官。滂笑曰:此胡为及我哉?京闻之不悦,滂亦拂衣去。是不调者十余年。靖康初,诏除太常博士,不拜。建炎中,上问人才于近臣,学士詹乂、给事中汪藻、舍人李公彦皆云滂可用,用滂知建昌军。建昌旧守多懦夫威权不立兵习悍骄邀求无度。滂至,一以法绳之,兵不胜其忿,持戟入市掠人物,即拒者刺伤之。滂捕系追偿,兵遂为变。滂及母、妻皆死,时绍兴甲寅七月三日也。滂卒时年五十六。其妻汤氏侍姑侧,兵及身犹不去,竟遇害。建昌人闻滂死,皆恸哭失声。逾期,父老犹会佛祠哭之,有欲绝者,且千里以书吊其孤。朝廷既诛始乱者,复用御史言,褒滂为朝请大夫,官其一子墉。滂好学,善属文,与人交,终始如一,闻有急,倾财赴之。居官嫉恶如仇,毅然不可回夺,以及于难云。

(节选自宋濂《刘滂传》)

材料二:

鼛微时与蔡京善,常曰:蔡子,贵人也;然才不胜德,恐贻天下忧。至是,京还朝,遇诸涂。既见,京逆谓曰:我若用于天子,愿助我。鼛曰:公诚能谨守祖宗之法,以正论辅人主,示节俭以先百吏,而绝口不言兵,天下幸甚。鼛何为者?京默然。既相,出提点江东刑狱。

(节选自《宋史·孙鼛传》)

【注】①蔡京:北宋末年奸相。②欲绝:感情极其强烈。

【小题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建昌旧守A多懦B夫C威权D不立E兵习F悍骄G邀H求无度。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指使……屈服,“舞幽壑之潜蛟”的“舞”指使……起舞,两者用法相同。
B.布衣,本指布制衣服,文中借指平民。古代平民穿粗布衣服,故称。
C.坐,指因为,与《苏武传》中“副有罪,当相坐”的“坐”意思不相同。
D.祖宗,文中指帝王的祖先,与成语“祖宗法度”中的“祖宗”意思不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滂曾与浦江人梅执礼一同外出求学,后来考中进士踏上仕途。他好学,擅长写文章,轻财仗义,与朋友交往自始至终都态度如一。
B.新昌县民风好勇斗狠,非常难治理,因此县令到任后总是称病离职,朝廷只好委派其他官员暂代县令之职。刘滂上任后改变了这一局面。
C.刘滂逮捕了强横不法的士兵,追索抢劫之物还给物主。士兵发动兵变,杀害了刘滂和他的母亲、妻子及小姑,百姓听到噩耗后深感悲痛。
D.蔡京在回京途中遇到旧时好友孙鼛,希望他以后有机会帮助自己,孙鼛对蔡京提出了不少劝诫。蔡京默然不语,任宰相后将孙鼛外放为地方官。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滂临以诚,未几称治,傍邑讼不能决者,乞从滂决之。
(2)蔡子,贵人也;然才不胜德,恐贻天下忧。
【小题5】从刘滂、孙鼛拒绝蔡京要求的两件事中,可以看出他们共同拥有哪些优良品质?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质生之夕,母梦神人授以五色笔。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晋天福中,以文章干宰相桑维翰,深器之。即奏为监察御史。及维翰出铕相州,历泰宁、晋昌二节度,皆请质为从事。维翰再相,质迁主客员外郎、直史馆。契丹侵边,少帝命汉祖等十五将出征。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独具草以进,辞理优赡,当时称之。周祖征叛,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合机宜。周祖问谁为此辞,使者以质对。叹曰:“宰相器也。”

周祖自邺起兵向阙,京城扰乱。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且令草太后诰及议迎湘阴公仪注,质苍黄论撰,称旨。质建议以律条繁冗轻重无据吏得因缘为奸世宗特命详定是为《刑统》六年夏,世宗北征,质病留京师,赐钱百万,俾市医药。初,质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质曰:“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后从世宗征淮南,诏令多出其手,吴中文士莫不惊伏。 质每下制敕,未尝破律,命刺史县令,必以户口版籍为急。朝廷遣使视民田,按狱讼,皆延见,为述天子忧勤之意,然后遣之。世宗初征淮南,驻寿、濠,锐意攻取,且议行幸扬州。质以师老,与王溥泣谏乃止。及再驾扬州,因事怒窦仪,罪在不测。质入谒请见,世宗意其救仪,起避之。质趋前曰:“仪近臣也,过小不当诛。”因免冠叩头泣下,曰:“臣备位宰相,岂可使人主暴怒,致近臣于死地耶?愿宽仪罪。”世宗意遂解,复坐,即遣赦仪。质以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闺门之中,食不异品。身没,家无余赀。太祖闵谕辅相,谓侍臣曰:“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八》)

【小题1】下面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质建议以律条\繁冗轻重无据\吏得因缘\为奸世宗特命\详定是为《刑统》\
B.质建议以律条繁冗\轻重无据吏\得因缘\为奸世宗特命\详定是为《刑统》\
C.质建议以律条\繁冗轻重无据吏\义得因缘为奸\世宗特命详定\是为《刑统》\
D.质建议以律条繁冗\轻重无据\吏得因缘为奸\世宗特命详定\是为《刑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又称《书》,与《诗经》《礼记》《易经》《春秋》合称“五经”。
B.契丹,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唐灭亡后建立契丹国,后改为“辽”。
C.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引中为朝廷、京城等。此处指京城。
D.世宗,谥号。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其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质喜欢读书,颇有才华,他九岁就能写文章,十三就能教授学生;并且凭借文章深得桑维翰的器重,被启用为监察御史。
B.范质善草诏令,深得信任。无论是少帝还是周祖,对他起草的诏令都非常满意;他生病时,世宗曾赐他钱百万就医买药。
C.犯质为人正直,敢于进谏。他曾与王溥泣谏太宗不要攻取扬州;并且为了救窦仪,曾请求世宗不要因小过错诛杀近臣。
D.犯质不受馈赠,廉洁自持。他从未接受各方人士的馈赠,身死后,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太祖夸赞他是个真正的宰相。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
②朝廷遣使视民田,按狱讼,皆延见,为述天子忧勤之意,然后遣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