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5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晁错,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时,天下亡治《尚书》者,独闻齐有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迁博士。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错复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奏上,上令公、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繇此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谨哗。

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与错议出军事,错欲令上自将兵,而身居守。会窦婴言袁盎,诏召入见,上方与错调兵食。上问盎曰:计安出?盎对曰:愿屏左右。乃屏错。对曰: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愚计出此,唯上孰计之。乃拜盎为泰常,密装治行。

后十余日,丞相青翟、中尉嘉、廷慰欧劾奏错曰: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臣请论如法。制曰:可。错殊不知。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击吴、楚为将。还,见上,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臣窃为陛下不取也。景帝喟然曰:吾亦恨之!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节选自《汉书·晁错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B.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C.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D.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孝文,即汉文帝,即位后汉朝强盛安定,与汉景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
B.太子,是中国古代对储君的称谓,他们都是帝王之子,最终都能登上帝位。
C.“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蔺相如就因功劳大被“拜为上卿”。
D.吴、楚七国俱反史称“七王之乱”,是一次诸侯国叛乱,叛乱很快被平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办事认真,不负朝廷希望。他被派去学习《尚书》,学成归来,向朝廷上奏报告学习情况,称道《尚书》,后被任命为太子舍人等。
B.晁错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针对时局,他提出许多建议,虽没都被采用,但文帝也惊奇他的才华,太子称善,而一些大功臣却不喜欢。
C.晁错坚持削藩,为国深谋远虑。他陈述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土地,收回旁郡。公卿、列侯和皇族集会讨论,没有谁敢非难,但窦婴不同意。
D.晁错为削藩死,朝廷因此平安。吴、楚叛乱,使他一家死于诡计,不得善终虽然可悲,但世人哀叹他的忠心,收集他的有关言论,载于传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亡治《尚书》者,独闻齐有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
(2)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
20-21高二下·河南·期末
知识点:班固(32-92)《汉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莽传

节选一

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辅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马,语在《元后传》。唯莽父曼蚤死,不侯。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诸父,曲有礼意。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凤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

,叔父成都侯商上书,愿分户邑以封莽,及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骑校尉箕闳、上谷都尉阳并、中郎陈汤,皆当世名士,咸为莽言,上由是贤莽。永始元年,封莽为新都侯,国南阳新野之都乡,千五百户。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宿卫谨敕,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故在位更推荐之,游者为之谈说,虚誉隆洽,倾其诸父矣。敢为激发之行,处之不惭恧)。

莽兄永为诸曹,蚤死,有子光,莽使学博士门下。莽休沐出,振车骑,奉羊酒,劳遗其师,恩施下竟同学。诸生纵观,长老叹息。光年小于莽子宇,莽使同日内妇,宾客满堂。须臾,一人言太夫人苦某痛,当饮某药,比客罢者数起。尝私买侍婢,昆弟或颇闻知,莽因曰:“后将军朱子元无子,莽闻此儿种宜子,为买之。”即日以婢奉子元。其匿情求名如此。

节选二

于是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甄邯主击断,平晏领机事,刘歆典文章,孙建为爪牙。丰子寻、歆子棻、涿郡崔发、南阳陈崇皆以材能幸于莽。莽色厉言方,欲有所为,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莽稽首涕泣,固推让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

节选三

于是莽为惶恐,不得已而起受策。策曰:“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群僚众位而公宰之功德茂著宗庙以安盖白雉之瑞周成象焉。故赐嘉号曰安汉公,辅翼于帝,期于致平,毋违朕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诸父                  事:侍奉
B.处之不惭恧               惭恧:惭愧
C.孙建为爪牙               爪牙:帮凶
D.见风采                  微:略微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凤死,以托太后及帝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B.比客罢者数起
固推让
C.久,叔父成都侯商上书
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
D.莽色厉言方
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横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
他分出车马和轻暖的衣物,施舍救济宾客,以致家里没有多余的衣物
B.故在位更推荐之,游者为之谈说,虚誉隆洽
所以身居要职的人更加推荐他,游历四方的人为此到处谈论,他的名声传遍朝野
C.莽休沐出,振车骑,奉羊酒,劳遗其师,恩施下竟同学
王莽在休假时,驾起车马,带着羊和酒,去慰劳侄子子光的老师,连他的同学也一并馈赠
D.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
对上用来迷惑太后,对下用来向广大平民百姓显示诚信
【小题4】根据节选一第一段的内容,用四个四字词语概括王莽是怎样的一个人。
【小题5】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引用孔子在《论语·颜渊》中的“色取仁而行违”一句来评价王莽,意思是说王莽是表里不一、骗取名望之人。对这一评价,你是否赞同?请从选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
【小题6】用斜线(/)给文言文划曲线部分断句
策曰:“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群僚众位而公宰之功德茂著宗庙以安盖白雉之瑞周成象焉。故赐嘉号曰安汉公,辅翼于帝,期于致平,毋违朕意。”
二、文言文阅读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待前曰:“夫职事,苟有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注】①贳(shì):赊买。②貣(tè):向人求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惟平独             吊:慰问B.非矢石之难                 被:蒙受
C.君自             谢:谢别D.吾系相国                    故:故意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为人恭谨的一组是(     
①吕后用何计诛信        ②贳貣以自污            ③悉以家私财佐军
④今相国乃利民            ⑤后何为民请            ⑥跣入谢
A.②③⑥B.①②④C.①⑤⑥D.③④⑤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设计帮助除掉韩信后,汉高祖给予萧何很多的封赏。
B.萧何在汉高祖率军平黥布叛乱时,坐镇关中,高祖忧心其会发动谋反,多次派人问他怎么办。
C.萧何之所以受到汉高祖的猜忌,是因为诸臣接连谋反,而萧何身居高位,功高震主。
D.汉高祖虽然生性多疑,但知过能改,释放萧何,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莫我知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是时丞相绛候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是后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

梁王胜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贾生之死,年三十三矣。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丞相绛候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
B.是时丞相绛候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
C.是时丞相绛候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
D.是时丞相绛候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材”,即秀才,此处指优异的才能。汉朝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秀才是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
B.“博士”,在古代是对具有某种技艺的人的尊称,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
C.“宣室”,汉代指未央宫中的宣室殿,是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汉文帝在此召见过贾谊,后代许多诗文里都引用了这个典故。
D.“伊、管”,指商朝的伊尹和春秋时期的管仲。伊尹助商汤建商,管仲助齐恒公称霸,二人均为贤相,此处借这二人来赞美贾谊的才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八岁的时候,在当地就很有名气,后来他被郡守吴公招至门下,因为吴公颇有政绩,加上贾谊曾经向李斯学习过,所以汉文帝征召贾谊为廷尉。
B.刚入朝做官时,贾谊是最年轻的官员,每次诏令一下,他都能对答如流,并且符合其他官员的意思,汉文帝也很喜欢他,越级提拔他,贾谊因此做到了太中大夫。
C.汉文帝非常看重贾谊,想要让贾谊担任公卿,但这一举动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他们诋毁贾谊,致使贾谊后来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D.在梁王坠马而死后,作为梁王太傅的贾谊十分愧疚,以致一年多后他也抑郁而终,贾谊死后,在孝武帝时期,他的两位孙子被任命为郡太守。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2)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莫我知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