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37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鹿卿,字德夫,隆兴丰城人。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调南安军学教授。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先是周敦颐、程颢与其弟颐皆讲学是邦,鹿卿申其教,由是理义之学复明。立养士纲条。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真德秀称其气平论正,有忧爱之诚心。德秀守泉,宰南安,鹿卿以不便养辞。德秀曰:“道同志合,可以拯民,何惮不来?”鹿卿入白其母,欣然许之。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督府横取秋苗,建昌为米五千斛。鹿卿争之曰:“守可去,米不可得。”民恐失鹿卿,请输之以共命。鹿卿曰:“民为守计则善矣。守独不为民计乎?”卒争以免。会岳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屈于初。命鹿卿核之,吏争窜匿。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罢。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州索印纸,惟说笑曰:“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鹿卿以委使不当,自劾罢之。及知泉州,改赣州,皆辞。丞相杜范遗书曰:“直道不容,使人击节。君不出,岂以冯惟说故耶?惟说行将有命矣。”鹿卿乃出。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毫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
B.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
C.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
D.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古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社会知名人士出来做官。
B.学田,古时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以田地的收益作为学校的办学基金。
C.教授,古代职官名,专门负责地方教育事宜,设定教育内容,组织乡试、会试等。
D.秋苗,古代官府按季节征收的一种田赋名称,是指征收秋熟谷物赋税,也叫秋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鹿卿学问渊博,名扬乡里。考进士时,即使因文辞直率而被压低名次,还是名列前茅;居乡里时,后辈求学之人争相拜他为师。
B.徐鹿卿尊贤重士,重视教育。任南安军学教授时,把张九成的言行刻印后作为学校准则,请周敦颐、二程等到校讲学。
C.徐鹿卿治政有方,爱民如子。他主宰南安县时,裁减赋税,改革弊政;他不畏强势,为民请命,宁愿丢官也不交粮。
D.徐鹿卿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他查办岳珂案禀公办事,涉事官吏逃窜隐匿;他为官时不贪不占,住房只能遮蔽风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决壅滞,达冤抑。
(2)鹿卿曰:“民为守计则善矣。守独不为民计乎?”卒争以免。
【小题5】徐鹿卿在冯惟说决婺狱后为什么自己弹劾自己?
2021·山东潍坊·三模
知识点:脱脱等《宋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飞,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武《兵法》。康王即位,飞上书数千言,大略谓:“陛下已登大宝, 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书闻,以越职夺官归。

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所问曰:“汝能敌几何?”。飞曰:“国家都汴,恃河北以为固。苟冯据要冲,峙列重镇,一城受围,则诸城或挠或救,金人不能窥河南,而京师根本之地固矣。”所大喜,借补武经郎。

会杜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兀术趋杭州,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云,飞养子。年十二,从张宪战,多得其力,军中呼曰“赢官人”。飞征伐,未尝不与,数立奇功,飞辄隐之。金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皆率所部降,以至禁卫龙虎大王下仡查千户高勇之属,皆密受飞旗榜,自北方来降。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飞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绍兴十一年岁暮,飞死,时年三十九。

(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B.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C.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D.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的古义之一是指人的表字,就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联的名字。
B.《左氏春秋》简称《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纪传体史书。
C.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借指国家。
D.千户,金朝始置,为世袭军职,初专授予汉人降臣。元代相沿,其军制千户设“千夫之长”,隶属于万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飞治军严明,爱护百姓。岳飞严肃军纪,赏罚分明,军中没有粮饷,将士忍饥挨饿,但不敢扰民。
B.岳飞骁勇善战,战功显赫。岳飞率军在广德境内截击金军,六战皆胜。
C.岳飞严于律子,有功不赏。战争中岳云冲锋在前屡建军功,岳飞都将他的功劳隐去。
D.岳飞境界崇高,功高不傲。高宗要为岳飞营造府第,岳飞辞谢,可见他不居功自傲。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
(2)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
阅读下面三段选文,完成各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阜。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秦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哀美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敖,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饘粥(稀饭)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飘飘如遗世独立               ②相与枕藉舟中
B.①行歌                      ②慭慭然,莫
C.①徘徊于斗牛                 ②以待子不时
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②苏子愀然,正襟危坐,问客曰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寺丞。祥符中,迁太常博士。

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擢刑部员外郎。

寇准判永兴,黥有罪者徙湖南,道由京师,上准变事。夷简曰:“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从之。使契丹,还,知制诰。两川饥,为安抚使,迁刑部郎中、知开封府。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

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雷允恭擅徙永定陵地,夷简验治,允恭诛,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因请以祥符天书内之方中。真宗祔庙,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银罩覆神主。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迁尚书礼部侍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始与夷简谋,以张耆、夏竦皆太后所任用者也,悉罢之,退告郭皇后。后曰:“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由是夷简亦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未几,感风眩,降手诏曰:“古谓髭可疗疾,今翦以赐卿。”三年春,帝御延和殿召见,敕乘马至殿门,固请老,以太尉致仕,朝朔望

既薨,帝见群臣,涕下,曰:“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赠太师、中书令,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吕夷简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B.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C.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D.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大理寺,中国古代官署名,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管司法刑狱,长官为大理寺卿。
B.权,古代表示兼代某一官职的词语,此类词语还有领、署、知、摄、行、判、守。
C.祔庙,是指将死者附在祖先宗庙里进行祭祀。在本文中是指宋真宗死后祔于宗庙。
D.朔望,中国古典文献中用朔、望、晦来分别指代农历的初一、十五和每月最后一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夷简一心为国,多有建言。面对寇准将要“变事”的言论,吕夷简认为这是有人故意诋毁寇准,不应理会,应将他们流放到更远的地方。
B.吕夷简政绩突出,受到赏识。两川灾荒期间他出任安抚使,并获得提拔,因为严办有声,皇帝在屏风上看到了他的名字,表示将要重用他。
C.吕夷简为人机巧,善于应变。宋仁宗罢免了太后任用的张耆、夏竦两位大臣,吕夷简实则也曾依附太后,只是他应对圆融,不易被察觉。
D.吕夷简深受皇恩,颇受礼遇。吕夷简身患风眩之症,皇帝剪掉自己的胡须赏赐给他,用来治病。三年春,皇帝又恩准他可以骑马到殿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2)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