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53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序棋

柳宗元

房生直温,与予二弟,皆好学。予病其确也,思所以休息之者。得木局,隆其中而规焉,其下方以直。置棋二十有四,贵者半,贱者半。贵曰上,贱曰下,咸自第一至十二,下者二敌一,用朱墨以别焉。房于是取二毫如其书之。

既而抵戏者二人,则视其贱者而之,贵者贵之。其使之击触也,必先贱者;不得已而使贵者,则皆栗焉昏焉,亦鲜克以中。其获也,得朱焉则若有余,得墨焉则若不足。

余谛睨之以思其始则皆类也房子一书之而轻重若是适近其手而先焉非能择其善而朱之否而墨之也。然而上焉而上,下焉而下,贵焉而贵,贱焉而贱,其易彼而敬此,遂以远焉。然则若世之所以贵贱人者,有异房之贵贱兹棋者欤?无亦近而先之耳。有果能择其善否者欤?其敬而易,亦从而动心矣。有敢议其善否者欤?其得于贵者,有不气扬而志荡者欤?其得于贱者,有不貌慢而心肆者欤?其所谓贵者,有敢轻而使之击触者欤?所谓贱者,有敢避其使之击触者欤?彼朱而墨者,相去千万且不啻,有敢二敌其一者欤?

余,墨者徒也,观其始与末有似棋者,故叙。

(选自《古文辞类纂》)


【注】①棋,指弹棋,古代棋类游戏,盛行于唐,玩法是用自己的棋子击打对方的棋子。②毫:毛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予二弟                              游:玩耍。
B.房于是取二毫如其书之                 第:次序。
C.则视其贱者而                       贱:轻视。
D.相去千万且不啻                         不啻:不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下者二敌一                           今其智反不能及
B.其敬而易                            思国之安,必积其德义
C.贵者贵之                            因人之力敝之
D.有敢二敌其一者欤                    刘日薄西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一般指序文,即写在正文前的文章,也作叙文,含有记叙、说明的意思。文章记叙做棋、下棋的过程,抒发自己的感慨。
B.作者具有远大的政治目光,他否定当朝者“近而先之”这一任人唯亲的用人观,提出“择其善否”的任人唯贤的政治主张。
C.作者由观棋以物喻人,从棋子分成上下贵贱说起,由红子联想到高贵者,由黑子联想到低贱者,隐含人生贵贱是可以改变的观点。
D.文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运用对比和反问,揭露贵者与贱者社会地位相去甚远的现实,针砭时弊,具有“不平则鸣”的特点。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谛睨之/以思其始则皆类也/房子一书之而轻重若是/适近其手而先焉/非能择其善而朱之/否而墨之也
B.余谛睨之以思/其始则皆类也/房子一书之/而轻重若是/适近其手而先焉/非能择其善而朱之否而墨之也
C.余谛睨之/以思其始/则皆类也/房子一书之而轻重若是/适近其手而先/焉非能择其善而朱之否而墨之也
D.余谛睨之以思/其始则皆类也/房子一书之/而轻重若是/适近其手而先/焉非能择其善而朱之否/而墨之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得已而使贵者,则皆栗焉昏焉,亦鲜克以中。
(2)其得于贵者,有不气扬而志荡者欤?
20-21高二下·浙江杭州·期末
知识点:柳宗元(773-819)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梓人【法】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研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字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字。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蔫。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技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需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注】梓人,木工,建筑工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B.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C.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D.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引:此指量尺。寻,八尺。引,十丈。
B.乡师:乡里的私塾老师。
C.里胥:古代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D.版尹:古代掌户籍的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他精心考虑怎样用料会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
B.梓人说他到官府干活谋生,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
C.京兆尹要修建衙门,作者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愤怒地与那个木匠对峙着。
D.作者认为,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
(2)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飞仙以遨游                 挟:________________
(2)远不到                       无:________________
(3)意有所极,梦亦同       趣: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举匏尊以                  ②醉则更枕以卧
③自余为僇人,居        ④以为凡州之山有异态者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③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估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见可                                 师:学习
B.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意:料想
C.抗颜而为师                           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
D.亦以吾子                            病:难堪、为难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数州
斯天下民至焉
B.至无雪已,
今其智反不能及
C.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病乎
作《师说》贻之
D.而谁敢炫怪群目
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了说明拒绝“欲相师”的理由,柳宗元以自身条件很差,够不上资格当老师为由婉言拒绝,实际上这不过是文章大家的谦虚之辞。
B.韩愈因反对不事师的坏风气,抗颜为师,而遭到笑骂攻击,以至被逼得不能安其位。作者对韩愈的做法和主张持不赞成态度。
C.文章先举韩愈“抗颜而为师”受到嘲笑打击为鉴;然后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说明了师道衰落而不敢为师的原因。
D.在阐说道理的过程中,对反对师道的人,无不透出批判的锋芒,把他们比作庸蜀吠日、南越吠雪的狗,他们的群怪聚骂,如“越蜀吠怪”,等等,冷嘲热讽,尖酸辛辣,都见出其批判的尖锐和力量。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2)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