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镠,杭州临安县人。少善与槊,喜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唐乾符中,事于潜镇将董昌为部校。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唐僖宗在蜀,诏董昌讨伐,昌以军政委镠,镠率士进攻越、润州,平江、浙。除董昌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表镠代己为杭州刺史。唐景福中,昌渐骄贵,自言身应符谶,又为妖人王百艺所,僭称尊号,乃于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大圣,伪命镠为两浙都将。镠不受命,以状闻,唐昭宗命镠讨伐。乾宁四年,镠率浙西将士破越州,擒昌以献,朝廷嘉其功,赐镠铁券。而两浙士庶拜章,请以镠兼杭、越二镇,朝廷不能制,因而授之。天复中,镠大将许再思、徐绾叛,引宣州节度使田頵谋袭杭州,田頵等率师至城下,镠激厉军士,一战败之,生擒徐绾,田頵遁走。

镠于唐昭宗朝,位至太师、中书令、本郡王,食邑二万户。镠在杭州四十年,穷奢极贵。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镠学书,好吟咏。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镠为参佐。镠尝与隐唱和。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镠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

镠以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薨,年八十一。镠初事董昌,时年甫壮室,性尚刚烈。时有儒士谒于主帅,已进矣,见镠稍怠,镠怒,投之罗刹江,及典谒者将召,镠诈云:“客已拂衣去矣。”迨于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时甚归美,斯亦近代之名王也。

(选自《旧五代史•世袭列传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为妖人王百艺所       诳:欺骗B.田頵等率师至城下     掩:进军
C.镠在杭州四十年        垂:将近D.已进                 刺:名贴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B.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C.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D.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是指射箭。《周礼》中记载,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礼、乐、射、弈、书、数。
B.节度使,官职名。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C.铁券,是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
D.食邑,指我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后随分封制度废弛而意义不断演化,唐宋时作为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镠军事才能突出。他年轻时征战黄巢,后又奉旨讨伐自立为王的董昌,均获得了胜利,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B.钱镠治政卓有成效。他治理钱塘潮造福百姓,但是也极尽奢华之能事,大兴土木,使得百姓颇有微词。
C.钱镠懂得爱惜人才。罗隐素有诗名,他委以职务,并同他诗文唱和,即使罗隐出言不逊也一笑了之。
D.钱镠年老愈加练达。年轻时刚烈任性,会因为小事置人于死地。至晚年逐渐留心处理事情的方法,体爱下士,获得了美誉。
【小题5】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2)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
20-21高二下·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
知识点:《旧五代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王晏球,字莹之。少沉勇有断,倜傥不群。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晏球预选,从梁祖征伐,所至立功。梁末帝嗣位,以晏球为龙骧四军都指挥使。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夜,汴州都将李霸等作乱,纵火焚剽,攻建国门,梁末帝登楼拒战。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梁末帝见骑军讨贼,呼曰;“非吾龙骧之士乎?”晏球奏曰:“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既而晏球尽戮乱军。(唐)庄宗入汴,晏球率骑军入援。至封丘,闻梁末帝殂,即解甲降于庄宗。明年,霍彦威北捍契丹,受齐州防御史,乃赐姓氏,名绍虔。邺之乱,明宗入赴内难,晏球时在瓦桥,遗人招之。明宗至汴,晏球率骑至京师,以平定功授宋州节度使。天成二年,授北面行营副招讨,以兵戍满城。是岁,王都据定州,契丹遣秃馁率骑千余来援都,突入定州,晏球引军保曲阳。王都、秃馁出军拒战。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戒之曰:“回首者死。”贼军大败于嘉山之下,追袭至于城门。晏球围城既久,帝遣使督攻城,宴球曰:“贼垒坚峻,但食三州租税,抚恤黎民,爱养军士,彼自当鱼溃①。”帝然其言。晏球能与将士同其甘苦,得禄赐私财,尽以飨士,日具饮馔,与将校筵宴,待军士有礼,军中无不敬年冬,平贼。自初战至于城拔,不戮一士,上下欢心,物议以为有将帅之略。以功授天平军节度使。长兴三年,卒于镇,时年六十。赠太尉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鱼溃:鱼腐烂。比喻自内崩溃。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晏球率骑至京师                            从:跟随
②晏球围城既久,帝遣使督攻城               使:让
③军中无不敬                                  伏:通“服”,信服
④遥怜小儿女,未忆长安                    解:晓得,懂得
⑤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
期:预料
⑥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即:靠近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乱兵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
②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B.①明年,霍彦威北捍契丹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C.①得禄赐私财
②北龙只南向,半文入中国,惟南龙磅礴半宇内,其脉亦发于昆仑,与金沙江相并,南下环滇池亦达五岭。龙长则源脉亦长,江之以大于河也。
D.①年冬
②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
【小题3】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
B.契丹遣秃馁率骑千余来援都
C.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小题4】下列对于文中词语及课本中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明,五代皇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也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始于汉初。
B.太尉,秦汉时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后来逐渐成为虚衔。文中是王晏球去世后皇帝为其加封的官职。
C.迁,一般用在古代官员官职变动中,“迁除”指升职,“左迁”指降职,“稍迁”指连续平级调动。
D.凤池,指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柳永《望海潮》中“归去凤池兮”一句中“凤池”代指“朝廷”。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2)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戒之曰:“回首者死。”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盖寓,蔚州人。武皇起云中,寓与康君立等推毂佐佑之,因为腹心。武皇节制雁门,职为都押牙,领岚州刺史。洎移镇太原,改左都押牙、检校左仆射。武皇与之决事,言无不从,凡出征伐,靡不卫从。

乾宁二年,从入关讨王行瑜,特授检校太保、开国侯,令邑一千户,领容管观察经略使。寓性通黠,多智数,善揣人主情。武皇性严急,左右难事,无委遇者,小有违忤,即置于法,惟寓承颜希旨,规其趋向,婉辞顺意,以尽参裨武皇或暴怒将吏事将不测寓欲救止必佯佐其怒以责之武皇怡然释之有所谏诤必征近事以为喻自武皇镇抚太原最推亲信,中外将吏,无不景附,朝廷藩邻,信使结托,先及武皇,次入寓门;既总军中大柄,其名振主,梁祖亦使奸人离间,暴扬于天下,言盖寓已代李,闻者寒心,武皇略无疑间。

初,武皇既平王行瑜,还师渭北,暴雨六十日,诸将或请入觐,且云:天颜咫尺,安得不行觐礼?武皇意未决,寓白曰:车驾自石门还京,寝未安席,比为行瑜兄弟惊骇乘舆,今京师未宁,奸宄流议,大王移兵渡渭,必恐复动宸情。君臣始终,不必朝觐,但归藩守,姑务勤王,是忠臣之道也。武皇笑曰:盖寓尚阻吾入觐,况天下人哉!即日班师。

天祐二年三月,寓病笃,武皇日幸其第,手赐药饵。初,寓家每事珍膳,穷极海陆,精于府馔,武皇非寓家所献不食,每幸寓第,其往如归,恩宠之洽,时无与比;及其卒也,哭之弥恸。庄宗即位,追赠太师

(节选自《旧五代史·盖寓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皇或暴怒/将吏事将不测/寓欲救止/必佯佐其怒/以责之/武皇怡然释之/有所谏诤/必征近事以为喻/自武皇镇抚太原/最推亲信
B.武皇或暴怒将吏/事将不测/寓欲救止/必佯佐其怒以责之/武皇怡然释之/有所谏诤/必征近事以为喻/自武皇镇抚太原/最推亲信
C.武皇或暴怒将吏/事将不测/寓欲救/止必佯佐其怒以责之/武皇怡然释之/有所谏诤/必征近事以为喻自/武皇镇抚太原/最推亲信
D.武皇或暴怒将吏事/将不测/寓欲救/止必佯/佐其怒以责之/武皇怡然释之/有所谏诤/必征近事以为喻自/武皇镇抚太原/最推亲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毂,有助人推车前进的意思,也比喻助人成事,又比喻推荐人才。文中指盖寓协助武皇起事。
B.署,暂任、代理官职。类似的词有摄、权、假、领。其中“领”表示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
C.庄宗,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是古代皇帝被供奉在宗庙时的名号,多用“祖”或 “宗”。
D.太师,官名,始于商。历代沿袭,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寓深受重用。武皇与盖寓商议事情,对盖寓所说的话没有不听从的。他还被任命为检校太保、开国侯。
B.盖寓一心为国。他擅长揣测武皇的心意,窥测武皇的倾向,或用委婉的言辞,或以实际行动,尽力辅佐。
C.盖寓颇受推重。朝廷文武官员依附盖寓,朝廷邻近的藩国也攀附巴结盖寓。盖寓病重,武皇的恩惠尤甚。
D.盖寓劝谏有方。武皇对官员发怒,他便假装生气去斥责武皇;有需要劝谏的事情,他会用近期的事比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寓承颜希旨,规其趋向,婉辞顺意,以尽参裨。
(2)武皇意未决,寓白曰:“车驾自石门还京,寝未安席,比为行瑜兄弟惊骇乘舆。”
【小题5】在平定王行瑜后,盖寓为什么不赞同武皇觐见天子?请简要说明。

刘赞,魏州人也。父玭为县令,赞始就学,衣以青布衫襦,每食则玭自肉食,而别以蔬食食赞于下,谓之曰:“肉食,君之禄也,尔欲之,则勤学问以干禄;吾肉非尔之食也。”由是赞益力学,举进士,为罗绍威判官,去为租庸使赵岩巡官,又为孔谦盐铁判官。明宗时,累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守官以法,权豪不可干以私。

是时,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秦王所请王府元帅官属十余人,类多浮薄倾险之徒,日献谀谄以骄王,独赞从容讽谏,率以正道。秦王尝命宾客作文于坐中,赞自以师傅,耻与群小比伍,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秦王恶之,后戒左右,赞来不得通。赞亦不往,月一至府而已,退则杜门不交人事。

已而,秦王果败死,唐大臣议王属官当坐者,冯道曰:“元帅判官刘赞与秦王非素好,而在职不逾月,詹事王居敏及刘赞皆以正直为王所恶,河南府判官司徒诩病告家居久,皆宜不与其谋。而谘议参军高辇与王最厚,辇法当死,其余可次第原减。”朱弘昭曰:“诸公不知其意尔,使秦王得入光政门,当待赞等如何?吾徒复有家族邪!且法有首从,今秦王夫妇男女皆死,而赞等止其一身幸矣!”道等难之,而冯赟亦争以为不可,赞等乃免死。于是论高辇死,而刘赞等十七人皆长流。

初,赞闻秦王败,即白衣驾驴以俟,人有告赞夺官而已,赞曰:“岂有天子冢嗣见杀,而宾僚夺官者乎,不死幸矣!”已而赞长流岚州百姓。清泰二年,归田里,行至石会关,病卒。

《旧五代史·刘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B.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C.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D.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床:在古代,床是供人坐卧的器具,功能繁多。文中“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的“床”指的是坐具。
B.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谓,分三等,称三甲。考中一甲者称“进士及第”,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C.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文中“累迁中书舍人”的“迁”以及《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的“左迁”都为此义。
D.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大体上是朝廷要举行重大活动,或皇室婚丧嫁娶,或任命、降黜官员等,皇帝都要下达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赞父亲教育方式独特,自己吃肉,却让刘赞吃素菜淡饭,以此激励他努力学习。刘赞因此发愤读书,考中进士,走上仕途。
B.刘赞性格刚直不阿,严格按法律办事,不愿意与浮薄阴险的人为伍。因此,秦王不愿与刘赞接近,每月只让他来王府一次,并且让他平时闭门不出,不与人交往。
C.秦王死后,大臣们对刘赞的处理意见不一:朱弘昭认为秦王是首犯,刘赞是从犯,判处他一人死刑对他来说已属幸运;冯道、冯赟坚持认为他不当死。
D.刘赞有先见之明:得知要辅佐秦王,他就预感灾祸来临;而秦王事败身亡后,他就穿上白衣服骑着驴等候判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谘议参军高辇与王最厚,辇法当死,其余可次第原减。
(2)岂有天子家嗣见杀,而宾僚夺官者乎,不死幸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