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3个题 0.65 引用1 组卷19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之善,故民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民从之也轻 ②鸡、豚、狗、彘畜 ③然后从刑之 ④然不王者
A.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而”字也相同
B.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而”字不同
C.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而”字也不同
D.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而”字相同
【小题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在文章的这个部分提出了自己的“仁政”的主张,这正是孟子的目的所在。
B.孟子在谈话中首先从“养”“教”两个方面概述了“仁政”的基本内容,这二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
C.为了进一步说服齐宣王,孟子在谈话中提出了从田宅桑畜直到礼义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图。
D.孟子的这一番话,充分体现了善于论辩、富有气势的特点。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21高一下·福建厦门·期中
知识点:孟子(前372-前289)诸子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