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信数与萧何语,何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计事者。顾王策安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公以为将。何曰: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史记·淮阴侯列传》)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之:以……为奇
B.丞相何:死亡
C.居一二日,何来上:拜见
D.为将,信必不留 :即使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何闻信亡,不及闻:   介词   凭借
B.非信无所计事者:       介词   
C.顾王策安决耳:          所字结构
D.吾公以为将:             介词   因为
【小题3】下面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韩信估计萧何已向刘邦推介了自己,自己仍不得重用,于是逃跑。萧何听说韩信逃亡的消息,来不及禀告刘邦,径直去追赶韩信。
B.萧何认为,刘邦如果只在汉中称王,就不必重用韩信,如要争夺天下,就必须讲究信用,从长计议,认真谋划。
C.韩信因为刘邦授予他的官职太小而生去意。刘邦起初看萧何的面子,欲委任韩信为将领,萧何说,即便安排韩信做将领,他也不会留下来。刘邦于是改变主意,决定委任韩信做大将。韩信才留下来。
D.刘邦后来感叹:“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从本文中刘邦对萧何的言听计从看来,刘邦战胜项羽绝非偶然。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20-21高一上·浙江杭州·开学考试
知识点:司马迁(前145-前90)《史记》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D.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和课文中的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鸿沟划界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号葬项羽穀城。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B.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C.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D.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冢”,高而大的坟墓,是贵族、有身份的人死后的居所。“陵”则是更高的土山,是皇室专用。这儿称冢不称陵,事实上暗含褒贬。
B.“江南”,地理区域,指长江以南,是当时的经济富庶之地。在古代文献中,江南常与“江北”“中原”等区域概念相并立。
C.“大逆”,封建时代指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罪行。“谋大逆”在古代属于十恶不赦的重大罪行。这里刘邦用“大逆”指称项羽杀义帝的行为。
D.“公”,古爵位名。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相持很久,使士兵产生了厌战的情绪,于是刘邦和项羽约定在广武涧谈判。项羽要跟刘邦决斗,刘邦却把项羽的所作所为归纳了十条罪状,不屑应对他的挑战。
B.项羽听了刘邦的话非常生气,趁刘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部。刘邦为了迷惑对方,假装自己伤了脚趾,并且在重伤的情况下,还去慰劳军队,鼓舞士气。
C.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罢兵撤走了,而刘邦却没有遵守约定,继续进兵追击项羽,还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军。后来,终于在垓下之战中消灭了项羽。
D.项羽与刘邦在数年的楚汉之争中,互有输赢。但是,项羽好逞一人之勇,遇事急躁,而刘邦能够从大局出发,遇事冷静,多听谋士意见。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夺得了天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
(2)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小题5】刘邦被射中的明明是胸部,他为什么要说是脚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B.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C.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D.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下属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约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B.我国古代授予官职叫“拜”,调动官职叫“迁”“转”。“迁”一般指提升调用, “迁谪”“左迁”常指升职。
C.右,周、秦、汉时,我国以“右”为尊。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一改旧制,规定以右为尊,当时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又改以左为尊。此制为明、清两代沿用了五百多年。
D.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它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是记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一种题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颇虽然有心胸狭隘的特点,但当他听到蔺相如的言论后,能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他的负荆请罪也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
B.本文以叙述为主,却“于叙事中寓论断”,这和《屈原列传》的写法非常相似。作者通过精心选材,恰当裁切,表现了人物的鲜明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蔺相如和廉颇的赞美。
C.文中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如蔺相如对敌和对廉颇态度的对比,廉颇对蔺相如前后态度的对比,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秦王的色厉内荏的对比等。
D.作者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以对秦斗争为主线,以廉、蔺矛盾的冲突和解决为中心,把他们放在秦赵斗争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题4】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小题5】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蔺相如形象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