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橱窗里的幸福

【意大利】莫拉维亚

每天,傍晚时分,退休的老公务员米隆内就会带上体态肥胖的老伴儿埃尔米妮以及已是青春年华但心情忧郁、脸色苍白的女儿乔万娜走出家门,到大街上去遛达。

一家三口,顺着埃尔米妮笨重、蹒跚的步子,从他们居住的自由广场出发,沿着长长的安佐大街的人行道,慢慢悠悠地逛去,认真地欣赏着每一家商店的橱窗。踱到复兴广场,便转向对面的人行道,仍然是那么仔细地观赏着商店的橱窗,最后再折回到自由广场。

这样的散步每次大约持续两个小时,回到家里恰好是晚餐的时间。对于经济拮据、久已未有福分进电影院和咖啡店的米隆内一家来说,这种散步委实是他们生活中唯一的乐趣。

一天,像往常那样,他们沿着安佐大街遛达。快要走到复兴广场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被一家新开张的商店吸引住了。奇怪!这儿昨天分明还是一片尘土飞扬的破木栅。而今橱窗里射出炫目的光辉,使人难以瞧清楚陈列的商品。三人忙走几步,一言不发,在这家商店橱窗前摆下了半圆形的阵势。

现在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出售的商品了——幸福。和世上所有的人一样,米隆内一家对这种货物闻名已久,却至今未有缘分真正见过。

万万没有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在这家商店里,人人都可随意买到幸福了,好像买皮鞋、锅碗一样平常方便。米隆内一家三人在橱窗前伫立时流露出了痴痴发呆的神情,这确实是不难理解的。

这家商店宽敞的玻璃橱窗,四周用华丽的大理石镶边,闪烁出异样的光彩;招牌、柜台是最摩登式样,所有的内部装饰都亮闪闪的。在橱窗里边,幸福犹如无数复活节的鸡蛋,花色繁多,每一只幸福的样品都附着精致的标签,上面用优雅的笔迹标明售价。

终于,米隆内老头用长辈的口气,说出了共同的感想:多少年了,我们听人说,意大利没有幸福,幸福在我们这儿供不应求。从国外进口又贵得要命……现在却突然开了一家专门出售幸福的商店。老头儿有点生气。

也许是发现了新的幸福产地。女儿说道。

什么新的幸福产地?在哪里?这会儿老头儿发火了。不是一直向我们宣传什么意大利地下资源贫乏吗?没有石油,没有铁砂,没有煤炭,没有幸福……不,这样的事情瞒不了人的。你想一想,要真是那样,报纸不早就吹开了,不,不……这一定是外国货。

不过,母亲温和地说,这有什么不好呢?他们那里的幸福太多,而我们一点儿也没有,所以向我们输出……不是很平常的事情吗?

老头子愤怒地耸了耸肩膀说:女人家的浅薄之见……可你知道什么是进口?这意味着要用宝贵的外汇去交换……这些外汇应当用来购买粮食……如今大家饿肚子……粮食乃是急需的东西……不,太太,不能这样,才积累了这么一星半点的美元,却糟蹋掉去换这种商品。

可是幸福我们也需要啊。女儿从旁提醒。我多么想买这样一件小小的幸福呀。

走啦!老头儿阴沉而又坚决地说道,走啦!

老头儿的怒气还很旺盛:你也知道,像幸福这类货色只有投机商人、大亨、百万富翁才购买得起……一个小小的公务员无力也不该贪图幸福……你说你想买它一件,这证明你至少是太无知无识了……再说,我们的房子是花钱租的,退休金死活不管总是到月初才能领到。而你……唉!你一点儿也不知道体贴我,丝毫不懂人情世故。

女儿的眼睛慢慢润湿起来,灌满了泪水。母亲开始为女儿打抱不平:你瞧,你这是干什么?你老是伤她的心。她年纪轻轻的,什么世面都没有见过,想买件幸福又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自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可她的爸爸没有幸福也对付着过了一辈子,她没有幸福也照样能活下去。

他们走到了复兴广场。老头子一反惯例,硬要顺着原来的人行道走回去。再一次踱到幸福商店跟前的时候,他停了下来,久久地盯视着橱窗,然后断然说道:你们可知道,我在想什么?——这是假造的商品!”“我昨天刚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是最小号的一件幸福在美国价值数百美元,在这儿用这样低贱的价格出售,那怎么可能呢?光运费也比这贵好几倍,这是假的幸福,人造货……一点儿也不错。

可是许多人都在购买。母亲怯生生地说。

世上有什么东西人不拿来做买卖的?……买到家里过几天,他们就会后悔的……骗子!散步在继续。乔万娜在悲伤地哽咽,可是她心里仍然坚持着:她需要幸福,纵然它是假的。

【小题1】小说一开始就叙写米隆内一家三口每天傍晚时分到大街上去遛达,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小题2】参考例句,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隐藏含义及作用。
例句:买到家里过几天,他们就会后悔的……骗子!
省略号:语意的转折,由老头对幸福的买家的结局设想转向对幸福卖家的痛恨。
(1)不,不……这一定是外国货。
(2)而你……唉!你一点儿也不知道体贴我,丝毫不懂人情世故。
(3)这是假的幸福,人造货……一点儿也不错。
【小题3】结合全文,分条概括陈述米隆内老头认为橱窗里的幸福是假货的理由。
【小题4】综合分析全文的情节发展,为小说续写一个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不超过200字。
20-21高二下·浙江·阶段练习
知识点:外国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神论者做弥撒

[法]巴尔扎克

德斯普兰在医院的所有学生中,最疼爱的是荷拉斯·皮安训。

有一天,皮安训告诉德斯普兰:圣雅克区有一个穷苦的挑水夫由于疲劳和贫困得了很严重的病。这个可怜的挑水夫是奥韦尼省人,在1821年漫长的冬天里只吃得上土豆。德斯普兰马上扔下所有的病人,驾着马车,皮安训也跟随着,他们冒着把马累死的危险,飞驰到病人那里,亲自把他运送到圣丹尼郊区的疗养院里去。他每天去医治病人,等到病人恢复健康以后,他又给了病人一笔钱使他够买一匹马和一只水桶。皮安训已经有好几次注意到他的老师对奥韦尼省人,尤其是对挑水夫,有一种偏爱。

有一天,皮安训约在上午9点钟穿过圣絮尔皮斯广场的时候,瞥见他的老师正在走进教堂。皮安训也潜进了圣絮尔皮斯教堂,一看吃惊得不行,原来伟大的德斯普兰,这位对天使们毫无感情的无神论者,因为天使们既不受制于解剖刀,又不会患痔瘘或者胃炎,总之,这位无畏的嘲弄鬼神的人,竟恭恭敬敬地跪在……跪在什么地方?跪在圣母小教堂前面,在那里参加弥撒,付弥撒费,接济贫困,态度非常严肃,仿佛在动手术似的。

皮安训决定侦察德斯普兰,他记住他看见老师走进圣絮尔皮斯教堂的日子和时刻,打定主意在来年同一日子、同一时刻再来看看,看是否能再遇见他的老师。如果再遇见了,他的周期性的宗教信仰是值得做一次科学调查的,因为在这样一个人物身上,他的思想和行为之间不应该有这样直接的矛盾。

第二年,皮安训已经不再是德斯普兰的实习医生,在同一日子和时刻,皮安训看见外科医生的二轮马车停在图尔农街和小狮街的街角,他的朋友从车上下来,诚惶诚恐地沿着墙走进圣絮尔皮斯教堂,又在圣母小教堂参加了弥撒。等到德斯普兰走出去以后,皮安训走到圣器监守人的身边,监守人正走过来收拾小堂里的圣器,皮安训问他那位先生是否常到这里来。

我在这里二十年了,圣器监守人说,二十年以来德斯普兰先生每年四次到这儿来参加这个弥撒,这台弥撒是他创办的。

走出教堂以后,亲爱的老师,皮安训对德斯普兰说,您能告诉我您这样过分虔诚的理由吗?我已经三次发现您来参加弥撒了,的确是您!您不相信上帝,而您参加弥撒!我亲爱的老师,您一定要回答我!

亲爱的皮安训,早年我生活非常艰难,我样样苦都熬过,饥饿,口渴,缺钱,没有衣服、鞋子和内衣,赤贫困顿,一一尝遍。整个冬天,我在用功时看见自己脑袋冒烟,只见一片热气,就像结冰的日子里马身上冒出来的热气一样。在那个时期,我每天早上吃一只小面包,是小狮街的面包店老板贱卖给我的,因为面包是隔日或前天的,我掰碎了浸在牛奶中:这样,我每天只花九个苏。却说我住在那所房子里,正在用功读书,准备我的第一次考试,我身边没有一个子儿。到了晚上,我回家了,这时候,我的邻居,一个名叫布尔雅的挑水夫,是圣夫卢尔地方人,也回来了。我们中间的交情也不过是同住在一层楼的不同房间,每天彼此听见睡觉、咳嗽、穿衣的声音而终于彼此习惯下来的两个互相认识的房客而已。我的邻居告诉我说,我欠了房东三个月租金,房东赶我搬家,我第二天就要搬走。于是布尔雅替我付清了三个月欠租,付了自己的租金,而且还了钱给看门人。然后他把我的家具和衬衫装到他的手推车上,推着车穿街走巷,看见有出租牌子就停下来。快到黄昏时分,我终于发现在商业胡同、罗昂大院一家房子的顶层,屋顶下面有两个被楼梯隔开的房间。我们每人每年只要付六十个法郎的房租。布尔雅每天约可赚到五十个苏,已经有差不多一百艾居的存款,不久便可实现他的野心,买一只水桶和一匹马了。布尔雅当挑水夫已经二十二年了,他为了我的前途牺牲了他的一百艾居。

他给了我必要的钱,让我准备考试!他照顾我,管我叫他的‘孩子’,借给我必要的钱让我买书,有时还蹑手蹑脚地走过来看我用功,最后,他还像慈母般采取措施,把我以前不得不吃的数量不足、质量低劣的食物,换上卫生可口、数量充足的食物。这个人把他的全部的爱倾注到我身上。这个可怜的人为我牺牲了他自己。为了使我有咖啡喝来开夜车,他只吃大蒜抹面包。他病了,你想象得出,我在他的床头守夜,第一次我把他救过来了。可是两年以后病又复发,尽管有热情的照顾,有医学上的种种巨大努力,他终于一病不起。

布尔雅,德斯普兰显然非常激动,停顿了一会儿又说,我的第二个父亲,死在我的怀里,用遗嘱把他的全部财产遗留给我。这个人的宗教信仰天真而单纯。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但是对我的无宗教信仰从来不发一言。他病危的时候,他求我用尽一切方法使他得到教会的帮助。可怜的人!他从早到晚劳动。假如真有天堂的话,除了他还有什么人能进天堂呢?我将我唯一的恩人埋葬以后,我考虑用什么方法可以报他的恩。因此等到我有财力可以创办一台弥撒的时候,我就给了圣絮尔皮斯教堂足够的钱,使他们每年举行四次弥撒。我唯一可以献给布尔雅的,就是满足他的虔诚的愿望。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皮安训认为自己的老师偏爱挑水夫,当老师听说有个穷苦的挑水夫患了病,就飞驰前往那里并把挑水夫送到疗养院。
B.最令皮安训吃惊的是,不相信上帝的老师德斯普兰虽然对天使们毫无感情,却跪在圣母小教堂里虔诚地做弥撒。
C.面对学生皮安训的追问,德斯普兰终于讲述了他年轻时的经历:他读书用功,却因身无分文而生活难以为继……
D.挑水夫布尔雅与德斯普兰只是邻居关系,却为德斯普兰付清房租,还拿钱让他准备考试,自己生病却拒绝治疗。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扔下”“跟随”“飞驰”“运送”“给”等动作直接描写了德斯普兰对挑水夫的偏爱。
B.“饥饿,口渴……我每天早上吃一只小面包”,小说详写了德斯普兰曾经的艰难生活。
C.天使“不会患痔瘘或者胃炎”,布尔雅“不久便可实现他的野心”,小说语言文雅庄重。
D.小说先写德斯普兰救助穷苦人、做弥撒,后写他的生活经历,使用插叙的方式来叙事。
【小题3】皮安训在小说中主要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小题4】有人认为小说标题应改为“矛盾的德斯普兰”,也有人认为小说标题“无神论者做弥撒”比“矛盾的德斯普兰”好。假设你认同后者的看法,那有哪些理由呢?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小题。

驿站长

(俄)普希金

一个炎热的日子。在离开某驿站还有三俄里的地方,大雨倾盆,我浑身湿透。“喂,都妮亚!”驿站长喊道,“把茶炊摆好,再拿点奶油来。”话音未落,从板壁后面出来一个约莫十四岁的少女。“这是你的女儿?”他得意地答道,“又聪明,又机灵,跟她去世的母亲一模一样。”说完,他动手登记我的驿马使用证,我便去细看那一张张点缀着他简陋而整洁的住屋的图画。

都妮亚已经捧着茶炊回来了。我就跟她谈天,她落落大方地答话,像个见过世面的姑娘。我们三个人就一见如故地聊起来。

过了几年,人事倥偬,我又走上了这条官道,又到了这个老地方。我忆起老站长的女儿,觉得很高兴。可是我又想:老站长可能已经撤了,都妮亚多半也已经出嫁。父亲或女儿会死去的念头也在我的脑子里闪过。于是,我带着悲哀的预感走近某驿站。马在驿站的小屋前面站住了。我一进屋,立刻认出那几张图画。桌子和床还在原来的地方,可是窗台上已经没有花了。站长盖着皮袄睡着了,我的到来惊醒了他,他抬起半个身子……这正是萨姆逊·威林,可是老得多了——怎么三四年的工夫会把一个健壮的汉子变成虚弱的老头!“都妮亚好吗?”老人皱了皱眉头。“天晓得,”他答道。“她大概出嫁了吧?”我说。老人假装没有听见我的问话。

“这么说,您认识我的都妮亚?”他开言道,“谁不认识她啊?唉,都妮亚,都妮亚!多好一个姑娘!能说我不疼我的孩子吗?能说她过得不快活吗?不能。那是命中注定,在劫难逃啊。”于是他就把他的伤心事详详细细地讲给我听了。

——三年前一个冬天的晚上,站长的女儿在壁板后面给自己缝衣服,一辆三驾马车到了,接着一个头戴契尔克斯皮帽,身穿长军大衣,裹着披肩的旅客走进屋子里来要马。见惯这种场面的都妮亚从板壁后面跑出来,殷勤地问那位旅客要不要吃点什么。都妮亚的出现产生了照例有的那种效果,旅客息怒了,他同意等候马匹,还要了晚饭,摘下湿漉漉的长毛皮帽,解开披肩,脱掉军大衣,原来这位旅客是一个体格匀称、留着黑色小八字胡的年轻的骠骑兵。突然,这个年轻人躺在长凳上面,几乎不省人事。站长把自己的床让给他,而且决定,如果第二天早晨他的病还不减轻,就派人到C地去请医生。

第二天骠骑兵病得更厉害了。都妮亚把一方浸了醋的手帕包在他的头上,就坐在他的床边做针线活。病人当着站长的面只是呻吟,差不多不说一句话,却喝了两杯咖啡,还一边哼哼一边定了午饭。都妮亚一步也没有离开过他。他不断地要水喝,都妮亚就递给他一大杯她亲自做的柠檬水。

一天又过去了,骠骑兵已经完全复原。他非常快活,一会儿跟都妮亚,一会儿又跟站长说笑话,闹个不停,到第三天早晨,站长竟跟这位可爱的客人难舍难分了。那天是礼拜天,都妮亚准备去做午祷。骠骑兵的马车套好了,他跟站长告别,跟都妮亚告别,并且自告奋勇要送她到村口的教堂去。都妮亚迟疑不决地站着……“你怕什么?”父亲对她说。“大人又不是狼,不会把你吃掉,就坐他的车到教堂去吧。”都妮亚上了车,坐在骠骑兵旁边,仆人跳上车夫座,车夫吹了一声口哨,马儿就飞跑起来。

早就过了午祷的时间,都妮亚一直没有回来。傍晚时分,驿站长终于一个人醉醺醺地回来了,带来一个吓死人的消息:“都妮亚跟骠骑兵到那一站又往前走了。”

老人受不住这个打击,立刻卧倒在前一晚那年轻的骗子睡过的床上。

他的朋友劝他去告状,他想了想,把手一挥,决定让步。随后又重新干起自己的差事来。

就在不久以前,我路过某地,又想起我那个老朋友。这时正是秋天。灰色的云块布满天空,冷风从收完庄稼的田地上吹来,树上的红叶、黄叶随风飘落。日落时分,我进了某村,在驿站小屋旁边停下。门厅里走出一个肥胖的乡下女人,她回答我说,老站长死去差不多一年了。我开始懊悔白跑了一趟,无谓地花掉七个卢布。“他怎么死的?”“我问啤酒师傅的妻子。“喝酒喝死的,老爷,”她答道。“葬在哪儿?”“就在村外,他死去的太太旁边。”在她说这话的时候,一个衣衫破烂、红头发独眼的小男孩跑到我面前,立刻领我到村外去。

“他教过我削笛子,从前(愿他早进天国!)他从小酒店出来,我们就跟着他嚷嚷:‘老爷爷,老爷爷,给点榛子!’他就把榛子分给我们。从前他总跟我们一块儿玩。”

“夏天有一位太太路过这儿,她倒问起老站长,还到他的坟上去过。”“什么样的太太?”我好奇地问。

“漂亮的太太,”小孩答道,“她听说老站长死了,就哭起来,对孩子们说:‘你们乖乖地坐着,我到坟地上去一趟。’我说我给她带路。可是太太说:‘我自己认得路。’她还给了我一个五戈比的银角子——真是个好心肠的太太!”

我们到了坟地。这是个光秃秃的地方,没有围棚,竖着许许多多木头十字架,连一棵遮荫的小树也没有。我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样凄凉的坟地。

“老站长的坟就在这儿,”小孩一边说,一边跳上一个沙墩,上面竖着一个嵌着铜圣像的黑十字架。

“那位太太到这儿来过吗?”我问。

“来过,”小孩答道,“我远远地望着她。她趴在这儿,趴了好久。”

一八三〇年九月十四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围绕着驿站长及其女儿都妮亚的故事,写出了“小人物”的人生际遇。
B.小说以“我”三次到驿站的见闻构成小说的主体,逐渐展开故事的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C.文中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父亲的介绍、旅客的息怒等间接描写来刻画都妮亚的魅力。
D.孤苦的老驿站长曾经与女儿相依为命,但女儿的突然离去,加剧了老驿站长命运的悲剧。
【小题2】下列有关小说结构与叙述方式上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通过“我”的三次到访,写出了驿站长生活境况的前后巨变,使文章更富有层次性。
B.文中通过插叙老人叙述爱女突然离去的伤心往事,有助于情节的展开,展现了老人的不幸遭遇。
C.文章用第三人称,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写老人,想象的内容更多,拓展的空间也更大。
D.文章通过孩子到成人再到孩子的视角置换描述都妮亚回来探望死去父亲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悲剧色彩。
【小题3】小说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都妮亚离开后父亲的悲惨境况?请简要概括。
【小题4】由普希金《驿站长》开创的“小人物”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类人物形象。请你结合文本谈一谈作者普希金创作“小人物”类作品的目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邱园记事(节选)

〔英〕弗吉尼亚·伍尔芙

①卵形的花坛里栽有百来枝花梗,从半中腰起就满枝都是团团的绿叶,有心形的也有舌状的;梢头冒出一簇簇花瓣,红的蓝的黄的都有,花瓣上还有一颗颗斑点,五颜六色,显眼极了。不管是红的、蓝的,还是黄的,那影影绰绰的底盘儿里总还伸起一根挺直的花柱,粗头细身,上面乱沾着一层金粉。花瓣张得很开,所以夏日的和风吹来也能微微掀动;花瓣一动,那红的、蓝的、黄的光彩便交叉四射,底下褐色的泥土每一寸都会沾上一个水汪汪的杂色的斑点。亮光或是落在光溜溜灰白色的鹅卵石顶上,或是落在蜗牛壳棕色的螺旋纹上,要不就照上一滴雨点,点化出一道道稀薄的水墙,红的,蓝的,黄的,色彩之浓,真叫人担心会浓得迸裂,炸为乌有。然而并没有迸裂,转眼亮光一过,雨点便叉恢复了银灰色的原样。亮光移到了一张叶片上,照出了叶子表皮底下枝枝杈杈的叶脉。亮光又继续前移,射到了那天棚般密密层层的心形叶和舌状叶下,在那一大片憧憧绿影里放出了光明。这时高处的风吹得略微强了些,于是彩色的亮光便转而反射到顶上辽阔的空间里,映入了在这七月天来游邱园的男男女女的眼帘。

②花坛旁三三两两地掠过了这些男男女女的身影,他们走路的样子都不拘常格,随便得出奇,看来跟草坪上那些迂回穿飞、逐坛周游的蓝白蝴蝶倒不无相似之处。来了一个男的,走在女的前面,相隔半英尺光景,男的是随意漫步,女的就比较专心,只是还常常回过头去,留心别让孩子们落下太远。那男的是故意要这样走在女的前面,不过要说有什么心眼儿恐怕倒也未必,他无非是想一路走一路想想自己的心思罢了。

十五年前我跟莉莉一块儿上这儿来过,他心想,我们坐在那边的一个小湖畔,那天天也真热,我向她求婚,求了整整一个下午。当时还有只蜻蜓老是绕着我们飞个没完。这蜻蜓的模样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我还记得她的鞋头上有个方方的银扣。我嘴里在说话,眼睛可看得见她的鞋子,只要看见她的鞋子不耐烦地一动,我连头也不用抬一下,就知道她要说的是什么了。她的全副心思似乎都集中在那鞋上。我呢,我却把我的爱情、我的心愿,都寄托在那蜻蜓的身上。我不知怎么忽然心血来潮,认定那蜻蜓要是停下来,停在那边的叶子上,停在那大红花旁的阔叶上,那她马上就会答应我的婚事。可是蜻蜓却转了一圈又一圈,哪儿也不肯停下——不停下对,不停下好,要不今天我也不会同艾莉诺带着孩子在这儿散步了。他说:艾莉诺,你想不想过去的事?

你问这个干什么,西蒙?

因为我就是在想过去的事。我在想莉莉,当初跟我吹了的那个对象。……咦,你怎么不说话呀?我想起过去的事,你不高兴了吗?

我干吗要不高兴呢,西蒙?有多少先人长眠在这园子的大树底下,到了这儿能不想起过去吗?长眠在大树底下的那些先人,那些不昧的亡灵,他们不就代表着我们的过去?我们的过去不就只留下了这么一点陈迹?……我们的幸福不就受他们所赐?我们今天的现实不就由他们而来?

可我,想起的就是鞋头上一个方方的银扣和一只蜻蜓……

我想起的可是轻轻的一吻。二十年前,六个小姑娘在那边的一个小湖畔,坐在画架前画睡莲,那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开红花的睡莲。突然,我脖颈儿上着了轻轻的一吻。我的手就此抖了一个下午,连画都不能画了。我取出表来,看着时间,我限定自只准对这个吻回味五分钟——这个吻太宝贵了。吻我的是一位鼻子上长着个疣子鬓发半白的老太太,我这辈子就是打这开始才真正懂得了吻的。快来呀,卡洛琳,快来呀,休伯特。

⑨于是他们四个人并排走过了花坛,不一会儿在大树间就只留下了四个小小的身影,阳光和树阴在他们背上拂动,投下了摇曳不定的大块斑驳的碎影。

⑩卵形的花坛里,那红的、蓝的、黄的光彩刚才在蜗牛壳上停留了有两三分钟光。这会儿蜗牛似乎在壳里微微一动,然后就费劲地在松松碎碎的泥巴上爬了起来,一过处,松土纷纷翻起,成片倒下。这蜗牛似乎心目中自有个明确的去处,在这一点上就跟前面一只瘦腰细腿、怪模怪样的青虫不一样了,那青虫高高地抬起了腿,起初打从蜗牛面前横穿而过,但是转而又抖动着触须犹豫了一会,像是考虑了一下,临了还迈着原先那样快速而古怪的步子,回头向相反的方向而去。褐色的峭壁下临沟壑,沟内有一湖湖深深的绿水,扁扁的树木犹如利剑,从根到梢一起摆动,灰白色的浑圆大百当道而立,还有那薄薄脆脆的一片片,又大又皱,拦在地里——这蜗牛要去自己的目的地,一路上就有这么许多障碍横在一枝枝花梗之间。蜗牛来到了一张圆顶篷帐般的诂叶跟前,还没有来得及决定是绕道而过还是往前直闯,花坛跟前早已又是影晃动,有人来了。

(创作于1919年)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对花坛的描写,具有浓烈的生命色彩和特质,衬托了下文人物情感世界的纯真与美好。
B.西蒙记忆中蜻蜓不断飞舞的永恒瞬间,充满了很多让人无法把握的结果,是青春的回忆之美。
C.丈夫西蒙和妻子艾莉诺各怀心事、各有所思,本应亲密无间的夫妻缺少了应有的默契与坦诚。
D.文末的蜗牛有自己的目标与思考,能对自己的道路作出选择,作者描写蜗牛是对人类的嘲讽。
【小题2】根据本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集合了散文和诗歌的特点,运用细腻的语言,采用形散而神不散的笔法结构,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
B.这篇小说行文虽短,但构思精巧,通过对话的方式,反映了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精神世界。
C.作者在文中借助省略号与破折号的反复使用,捕捉瞬间印象,表现出人物的思索状态或思维的跳跃。
D.这篇小说采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方式,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主,注重人物处境与经历的描写,揭示生命的真谛。
【小题3】试分析第①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小题4】伍尔芙说:“让我们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在公认为重大的事情中比通常以为渺小的事情中含有更丰富充实的生活。”请谈谈本文与《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对这句话的体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