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4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地方性语言是阻碍多民族间信息交流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因素,会加剧区域性贫困的生产与再生产。随着社会发展变迁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成为贫困群众脱贫的重要支撑,语言扶贫也就因此得以落地实践。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社会多元关系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语言政策、语言演变、语言规划等。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扶贫更为关注宏观的语言政策设计、语言发展的长期规划,以及语言在社会中所扮演的关系角色,这种视角将语言的扶贫效用投射到更为广阔的地域范围,以制定更长期的语言发展规划参与贫困治理过程。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切入,语言扶贫的格局和立意就既不同于语言经济学视角倾向于个体化的扶贫方式,也不同于文化资本论视角服务于特定区域的自身发展,而是全局性和整体性的统一。

因此,在宏观层面,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扶贫关注语言政策设计和规划制定,比如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推广政策;在微观层面,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扶贫关注语言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构建,比如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的社区融入问题。语言是一种便于相互理解的符号系统,多民族之间、异文化之间、多语言之间的群体互动必然会带来理解上的障碍和偏差,由此可能导致矛盾的激化和冲突的升级,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阻碍性因素。因此,需要建构一种平等沟通的方式、一套达成共识的话语、一个包容多样性的空间,以此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对于贫困群众来说,这种语言符号并非自然的获得,而是需要通过语言扶贫来完成语言符号传导的全过程,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教育,也就是通过由外而内的力量引入,使其具备日常的话语沟通能力,降低矛盾发生的可能性,以促进形成融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氛围,从内而外地改变贫困群众的精神气质,增强其自主发展的精神力量,树立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摘编自向德平、张坤《语言扶贫的理论逻辑与治理效用》》

材料二:

提升贫困地区国家通用语的普及率,打破贫困地区与外界开展信息沟通、要素流通和产品交易的“语言屏障”。以推普促脱贫,不仅需要提高个体的普通话能力,还需提升地区总体的普通话普及率。下成林等人的研究显示,普通话普及率提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先抑后扬”的,存在一个“最低有效规模”,当普及率大于60%时,提高普通话普及率将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的普通话普及率极不平衡,贫困地区的普及率还非常低,离“最低有效规模”还有较大差距,也就是说普通话对话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没有释放出来。提升普通话普及率,逐渐使普通话成为贫困地区的主要交流语言,有助于促进贫困地区与外界进行信息、资源和产品等的交换,克服因语言障碍导致的“市场分割”,促进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人口流动,以及制度和技术的移植与扩散,为贫困地区真正融入国家发展、借力国家发展提供好的“语言装备”。

利用和开发当地语言资源,使各种语言资源通过不同方式和路径进入生产系统,参与社会大生产,形成生产力,激发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的经济活力。语言资源天生是一种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同时具备成为经济资源的“潜质”,在一定的知识条件、技术条件和市场条件下可以参与到社会大生产中,转换为生产力。语言扶贫,就是要将各种语言资源,包括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方言资源通过产品化、技术化、人力资本化和国际化等多种途径,使其以生产要素形式参与到社会生产当中,促进语言资源向语言经济的转化。例如,发展少数民族语言与普通话的互译技术,促进生产要素、信息流通,节省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的交易成本等。总之,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等多种路径激发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的经济活力。

(摘编自王海兰《深化语言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材料三:

贫困往往具有恶性循环的特性,要打破过去长期所处的低水平均衡状态,其难度可想而知。要阻断贫困代际延续,就需要在解决现实贫困的同时,花大力气阻断贫困代际延续。

在基础教育方面,尤其需要在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教育理念更新、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资源建设等环节不断改善。与此同时,注重开发学前语言教育,有效抓住语言学习关键期。目前贫困地区幼儿师资严重匮乏,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学前教育保障力不足,这是直接关系到能否阻断贫困代际延续的大问题。在落实层面,需要政府主导并组织社会力量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儿童学前教育问题,开发适合贫困地区学前教育需要的学习资源,提供满足学前教育需求的社会服务。

对家庭语言教育的重视也十分必要。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要引导贫困家庭家长重视孩子的语言教育,切实做好语言规划、做足语言教育投入。要注重女性语言教育。母亲对子女语言能力的培养影响较大,应高度重视贫困家庭妇女语言能力的提升,以增强其对子女开展语言教育的能力,从而通过语言的“母婴传播”助力消除贫困代际传播。

(摘编自赫琳《着眼能力开发探索语言扶贫新途径》)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语言学视角将语言的扶贫效应投射到更广阔的地域范围,显然优于语言经济学视角和文化资本论视角
B.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广普通话,不仅能促进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还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C.提升普通话普及率,就能帮助贫困地区避免因语言障碍导致的“市场分割”的问题,使其真正融入国家发展。
D.开发学前语言教育,抓住儿童语言学习关键期,重视女性语言教育,就可以消除贫困的代际传播。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方性语言是阻碍多民族间信息交流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因素,因而有必要鼓励当地百姓放弃地方性语言。
B.国家推普就是引入由外而内的力量,使贫困群众具备日常的话语沟通能力,增强其自主发展的精神力量。
C.要考察某地区推普促脱贫的情况,不能只考察该地区某些个体的普通话能力,还需要考察整个地区的普通话普及率。
D.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方言资源,通过产品化、技术化、人力资本化和国际化等途径,可成为参与社会生产的生产要素。
【小题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属于语言扶贫的一项是(       
A.山东省申请教师资格证要求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
B.科技工作者于洪志率团研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的机器翻译。
C.自香港回归以来,普通话课程成为香港中小学核心课程之一。
D.黄诗燕扎根基层,发展黄桃产业,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
【小题4】怎样实施语言扶贫?请结合所给材料简要概括。
【小题5】材料一和材料三的论证结构有什么不同?
20-21高二下·河北邢台·阶段练习
知识点:学术论文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十三五”以来,中国平均每两天新增一座博物馆,平均每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截至2020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5788家。近日,多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的目标,并从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夯实博物馆发展基础、释放博物馆发展活力以及优化博物馆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其中,重点提到智慧博物馆建设。

实际上,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街区等概念层出不穷。博物馆智慧化建设,是博物馆自身在世界智慧化浪潮中与时俱进的主动选择。中国在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后,于2014年就在多家博物馆开展了“智慧博物馆建设试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有类似提法,《意见》的发布,可看作是规划的具体延伸。

智慧博物馆建设所聚焦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众多领域,并非为博物馆专门打造。也就是说,这些新技术并不会天然地为博物馆带来全新的变化,某种程度上,它甚至与博物馆的传统工作模式大相径庭,因而需要我们找到对接的恰当路径,才能大放异彩。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就是目前我们找到的切入点。

从文物保护角度来看,运用相对成熟的新技术对文物进行保护,已经是业内共识。智慧保护代表着新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最新应用。通过智慧保护,不仅能够建立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对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建立文物修复管理系统、提升文物修复能力,还能从某种意义上实现文物的“永生”。正所谓“绢寿八百、纸寿千年”,无论保护水平如何高超,都无法扭转这一必然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最新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尽可能完整、真实、准确地复制现存的文物,把文物本体承载的所有信息精准复制下来,从而使它的信息和价值能够传承下去,即可变相实现文物的“永生永存”。可以说,对文物进行智慧保护,不仅仅是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更是文物保护的必然要求。

博物馆智慧管理主要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大版块。外部管理主要围绕观众及其活动展开,通过对观众信息、行为等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利用,优化博物馆运营方式,同时为观众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内部管理包含的藏品资源管理、财产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其涉及的技术和架构与社会其他行业联系最为密切、发展最为成熟,并一定程度上已经在某些行业中得到了验证与实践。特别是在我国电子商务十分繁荣的情况下,物流、仓储行业的智慧化程度很高,且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这无疑为博物馆内部管理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借鉴和技术支撑。

智慧博物馆通过虚拟现实、数字展示、体感互动、智慧导览等技术,为展厅中的观众提供全方位沉浸式的高质量体验;通过举办配套的“云展览”为非现场观众提供服务,打破博物馆服务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建立文物知识图谱与知识平台,提升博物馆教育质量,打造可参与、可互动、可分享的高质量博物馆,使得文物真正“活起来”。新技术除了在展厅中为观众带来全新体验外,还可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提供良好体验。智慧服务的潜力大,也需要用心用功对待。

智慧博物馆建设对接的是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带来的是与社区合作的可能性,是虚拟展览进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更多方式,是全天候、全方位、永不落幕的奇妙探索,这也是其关键科学技术将纳入各类国家科技计划予以重点支持的原因。

博物馆的定义、功能、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智慧博物馆建设将为博物馆注入新的活力,沉寂在角落的文物将会被善于发现的眼睛点亮,“千馆一面”的现象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当然,无论博物馆如何“智慧”,其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使命不会改变,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才是博物馆建设的永恒基石。

(摘编自段勇、梅海涛《开启博物馆的“智慧之眼”》)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三五”以来,中国平均每两天新增一座博物馆,平均每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而博物馆智慧化建设,是在世界智慧化浪潮的裹挟下发生的。
B.作为世界博物馆强国,国家从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夯实博物馆发展基础、释放博物馆发展活力、优化博物馆发展环境以及博物馆智慧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C.运用相对成熟的新技术对文物进行保护,已经是业内共识。新技术在文物保护等领域的最新应用会为博物馆带来全新的变化。
D.关键科学技术之所以将纳入各类国家科技计划予以重点支持,是因为它对接的是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可以看出,国家很重视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
B.智慧博物馆建设所聚焦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众多领域,虽然并非为博物馆专门打造,但只要我们让它们为博物馆的传统工作模式服务,就能实现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
C.智慧博物馆既可为展厅中的现场观众提供高质量体验;又可通过举办配套的“云展览”为非现场观众提供服务;既可为普通观众带来全新体验,还可为某些特殊群体提供良好体验。
D.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将为博物馆注入新的活力,打破“千馆一面”的现象,使博物馆更好地履行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使命。
【小题3】根据原文分析,下列选项中,全都属于智慧博物馆建设的一项是(     )
A.在展厅中运用数字展示、体感互动、智慧导览等技术探索建设国家级行业博物馆,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
B.建设具有当代主题的特色博物馆,展厅多设观看座椅以消除长久站立带来的疲劳感,博物馆内部设陈列室、藏品库等功能分区。
C.采集、分析和利用观众信息、行为等数据,精准复制文物本体承载的所有信息,建立文物知识图谱与知识平台。
D.“云展览”进入城市公共空间,关注社区、乡村和边疆地区博物馆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什么今天还要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因为许多思想是古今一脉的。

中国很早就产生了民本思想,比如“怀天心”“抱天心”“顺天心”“承天心”“度天心”等。什么是“天心”?天心就是民心,天之所想所欲即民之所想所欲。《郭店楚简·缁衣》引子思的话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好则体安之,君好则民欲之”,形象地阐述了君民之间的紧密关系,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这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习近平同志在一些重要讲话中多次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中国古代对官吏的重要要求包括“廉洁正直”。《睡虎地秦简·语书》记载,“良吏”的表现是“明法律令,事无不能也,又廉洁敦愨而好佐上”;“恶吏”的表现则是“不明法律令,不知事,不廉洁,无以佐上”。《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写道,“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认为吏有“五善”“五失”,“五善”之二为“清廉毋谤”,“五失”之三为“居官善取”。这些都清楚地表明中国古代对官吏在清廉方面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可以看出,古今社会对官吏在清廉方面的要求具有一贯性和延续性,古代的优秀传统和合理规范可以为今天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借鉴和参照。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很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理念。在古代,山林水泽皆有专人管理,采获捕捞也要求有节制。《荀子·王制》中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鳢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再进一步看,古人认为天地为大宇宙,人体为小宇宙,小宇宙的运行要与大宇宙的运行相合,否则就会“悖乱”,此即“天人合一”。出土文献中也有很多古人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资料,如《睡虎地秦简·田律》律文中有“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月,毋敢燕草为灰……”这与《荀子》的记载相互印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思想上的古今一脉决定了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同时,这也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比如,研究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既要做好扎实的文本复原、字词考释、义理推阐等工作,又要与现实联系起来,提炼其当代价值。

(选自刘钊《从古今一脉看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店楚简缁衣)引子思的话,形象地阐述了君民之间的紧密关系,表现出鲜明的民本思想。
B.《睡虎地秦简》--书清楚地表明中国古代对官吏在清廉方面的要求,可以视作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准则。
C.《荀子·王制》中阐明了古代山林水泽皆有专人管理,采获捕捞也要求有节制这一思想理念。
D.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这与古代保护环境思想理念是相通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为什么要研究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问题进行思考,阐明了全文的论证方向。
B.文章主体部分通过对古今思想观念的分析,充分论证了很多思想“古今一脉”这一中心论点。
C.文章最后一段指出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同时对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新要求。
D.文章按照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组织论证过程,主体部分则以层层深入的方式论证观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中的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B.古代的民本思想与我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是一致的,应该发扬。
C.“廉洁正直”是我国古代对官吏的重要要求,是古代区别“良吏”和“恶吏”的首要标准。
D.《睡虎地秦简·田律》的思想反映出古代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理念,进一步发展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微博为什么不是好的说理形式     徐贲

①今天,微博已经成为发表意见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被广泛运用的交际工具,微博有与众不同的发表意见的方式。有人注意到,一些在生活中很温和的朋友,一旦上微博,言辞就变得非常激烈,不像是理性说理的言论,由此,微博形成了一个有特色的言论空间

②微博是一种字数非常有限的传媒方式,往往不足以负载说理需要的充分信息。人们可以用微博发表结论性的断言、口号、警句格言等“罐头思维”式的言论,但无法用它来进行好的说理。

③人们在简单、现成的语言中找到了方便的解答,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一种习惯,接受一些可以免除他们思考之劳的简明论断,这就是罐头思维。罐头思维表现为“一群人采用一句话”和“听见别人说就跟着说”等行为,它让人思想懒惰,先是不肯仔细思考,最终完全丧失了仔细思考的能力。

④理性的说理需要足够的文字。说理有三个必要部分:结论、理由和保证。“说理”与“非说理”的区别在于“说理”有结论,并有理由,而“非说理”只有结论。在说理的结论和理由之间,还需要有一个可靠的中介保证,又称“假设”,如果这个假设不可靠,再好的理由也不能充分证明结论的合理。

⑤往往是在需要考量一个说理陈述是否可靠时,我们才特别注意那个被省略掉的假设。例如,一个人说尼克松是一位好总统(结论),因为他擅长外交事务(理由)。这是一个说理的陈述,但并不可靠。单凭这个理由,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这是因为,在理由与结论中那个被省去的假设(“一个擅长外交的总统一定是好总统”)是有问题的(“片面”)。

⑥说理需要理性、逻辑、认真地对待论证的每一个环节,这是为了能够说服和自己看法不同的他人。以广大的而不是专门的读者为对象的报刊,是最适合于说理的大众媒体。微博则主要是在朋友、熟人,或朋友的朋友、熟人的熟人中传播。在这些群体里,三言两语,说说心情,发发感慨,晒晒情绪,是用不着太说明理由的。“非说理”并不是微博的错,因为微博本来就不是为说理的。微博往往使用感情色彩鲜明、富有修辞特色的“痛快”语言,这是因为微博信息需要借助强烈的情绪感染方能得以传播,结果更是不断强化、激励已经在起作用的情绪。富有感染力的话语给人一种雄辩的感觉,似乎能够提高说服力。然而,在这种说服中,需要把说理与感染作一区分,有感染不等于就有好的说理。

(有删改)

【小题1】第①段中,“微博形成了一个有特色的言论空间”是因为微博的语言有           的特点。
【小题2】对“罐头思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在简单现成的语言中找到解答可能导致“罐头思维”。
B.“罐头思维”使得人们习惯接受可以免除思考之劳的论断。
C.“一群人采用一句话”“别人说就跟着说”都属于“罐头思维”。
D.“罐头思维”让人们从懒于仔细思考到丧失仔细思考能力。
【小题3】第⑤段用有关尼克松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联系第④段加以回答。
【小题4】概括作者认为“微博不是好的说理形式”的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