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25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行奉义校尉。建安二十三年,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二十四年闰月,权征羽,先遣吕蒙袭公安,获将军士仁。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曹公表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自魏文帝践阼,权使命称藩。黄武五年春,陆逊以所在少谷,表令诸将增广农亩。权报曰:甚善。今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欲与众均等其劳也。冬十月,陆逊陈便宜,劝以施德缓刑,宽赋息调。权报曰: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儆戒未然也,焉得不有刑罚以威小人乎?此为先令后诛,不欲使有犯者耳。今承来意,当重咨谋,务从其可。于是令有司尽写科条,使郎中褚逢赍以就逊及诸葛瑾,意所不安,令损益之。嘉禾元年,魏公孙渊称藩于权。权大悦,加渊爵位,使太常张弥等将兵万人,九锡备物,乘海授渊。六年春正月,诏曰: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制人情之极痛也贤者割哀以从礼不肖者勉而致之至于有事则杀礼以从宜要绖而处事故圣人制法有礼无时则不行遭丧不奔非古也,盖随时之宜,以义断恩也。其后吴令孟宗丧母奔赴,已而自拘于武昌以听刑。陆逊陈其素行,因为之请,权乃减宗一等,后不得以为比,因此遂绝。初,权信任校事吕壹,壹性苛惨,用法深刻。太子登数谏,权不纳,大臣由是莫敢言。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乃使中书郎袁礼告谢诸大将,因问时事所当损益。

(节选自《三国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制/人情之极痛也/贤者割哀以从礼/不肖者勉而致之/至于有事/则杀礼以从/宜要绖而处事故/圣人制法/有礼无时则不行/
B.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制人情之极痛也/贤者割哀以从礼/不肖者勉而致之/至于有事/则杀礼以从宜/要绖而处事故/圣人制法/有礼无时则不行/
C.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制/人情之极痛也/贤者割哀以从礼/不肖者勉而致之/至于有事/则杀礼以从宜/要绖而处事/故圣人制法/有礼无时则不行/
D.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制人情之极痛也/贤者割哀以从礼/不肖者勉而致之/至于有事/则杀礼以从/宜要绖而处事/故圣人制法/有礼无时则不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闰月,指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农历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
B.假节,借以符节,汉魏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加假节称号,可处置犯军令者。
C.践阼,“践”有“登上”“踏上”的意思,“阼”则为阼阶主位,文中指曹丕登临皇位。
D.九锡,是古代诸侯和大臣献给皇帝的九种礼器,表示下属对皇帝的拥戴和臣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勇而有谋,遇事从容冷静。在庱亭骑马射猎,投双戟重伤老虎;拦截关羽时,先派兵设伏,阳阻断关羽逃亡之路,部署得当。
B.孙权亚视农作,能够身体力行。陆逊上表请求广开农田,孙权准许并表示将亲自耕种农田,和将士们一样参加农业生产。
C.孙权崇尚法治,而不拘泥于法。陆逊建议减缓刑法,孙权强调法令重要;而对古代守丧的礼法,孙权则认为要因时制宜。
D.孙权收重事实,能够反躬自省。孙权信任吕壹,大臣因吕壹暴戾严酷不敢进谏,后来吕壹恶行败露,孙权认识到过错并反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儆戒未然也,焉得不有刑罚以威小人乎?
(2)陆逊陈其素行,因为之请,权乃减宗一等,后不得以为比,因此遂绝。
2021·安徽芜湖·二模
知识点:《三国志》古代文化常识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孟德。公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颗异焉。玄谓公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征拜议郎。

建安二年,张绣等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初,公举魏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四年春,生擒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初,公为兖州牧,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吕布。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以为鲁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材料二: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诸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十九年,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摘编白曹操《求贤令》)

【小题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吾降A张绣等B失不便C取其质D以至E于此F吾知G所以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人的表字,在本名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通常只有相同或相近两种关系的称谓。
B.孝廉,古代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C.顿首,旧时一种礼节。跪而头短暂叩地。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敬礼。
D.相,古官名。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地位相当于郡太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年少有才,为人看重。曹操年少时尚义任侠,机灵能干,善于随机应变,受到当时人的认可追捧,尤其被桥玄、何颢看重。
B.曹操善于反省,知错就改。曹操深受张绣投降又反叛之害,自己中箭,长子被杀,他当众检讨剖析错误,并承诺不再犯错。
C.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魏种和毕谌都曾离开过曹操,在将两人活捉后,曹操出于对人才的重视,不计前嫌,对两人继续重用。
D.《求贤令》和《短歌行》中均表达了曹操的“求贤若渴”之情,但二者在表达方式上有较大不同,前者多直接表达,后者多用典故委婉含蓄地抒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
(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
【小题5】材料二中,曹操提出了什么样的用人方针?他是如何证明自己观点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永安三年,假节。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抗闻都下政令多阙,忧深虑远,乃上疏曰:“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侔则安者制危。盖六国所以兼并于强秦,西楚所以北面于汉高也。今敌跨制九服,非徒关右之地。割据九州,岂但鸿沟以西而已。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政陵迟,黎民未乂,而议者所恃,徒以长川峻山,限带封域,此乃守国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臣每虑此,常中夜抚枕,临餐忘食。”凤皇元年,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遣使降晋。抗闻之,令将军左奕等径赴西陵,敕军营更筑严围,自赤溪至故市,内以围阐,外以御寇,昼夜催切,众甚苦之。诸将咸谏曰:“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 何事于围,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曰:“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所缮修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诸将咸欲攻阐,抗每不许。宜都太守雷谭言至恳切,抗欲服众,听令一攻。攻果无利,围备始合。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注]。抗曰:“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肇至经月,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虑阐畜力项领,伺视间隙,兵不足分,于是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大破败,祜等皆引军还。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加拜都护。

(选自《三国志·陆抗》,有删改)

[注]肇:荆州刺史杨肇。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肇果攻A故夷B兵处C抗命D旋军E击之F矢石G雨下H肇众伤死者相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政陵迟”与“庶刘侥幸”(《陈情表》)两句中的“庶”字含义不同。
B.“何以御之”,宾语前置句,与“子卿尚复谁为乎”(《苏武传》)文言句式相同。
C.“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含义不同。
D.“于是但鸣鼓戒众”与“但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两句中的“但”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抗年轻有为。陆抗二十岁,被任命为建武校尉。永安三年,被授假节职权。
B.陆抗忠心耿耿。听说朝廷政令多有失误之处,陆抗深为忧虑,常常寝食难安。
C.陆抗富有谋略。吴将投降敌军后,陆抗预计敌军的进攻方略,事先做好防守。
D.陆抗为人谦逊。陆抗战胜后,诛杀了杨肇全家及其部下首要将吏,谦逊如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侔则安者制危。
(2)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
【小题5】诸将都急于攻打步阐,陆抗为什么不应允?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瑁字子璋,丞相逊弟也。少好学笃义。陈国陈融、陈留濮阳逸、沛郡蒋纂、广陵袁迪等,皆单贫有志,就瑁游处,瑁割少分甘,与同丰约。及同郡徐原,爰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瑁为起立坟墓,收导其子。又瑁从父绩早亡,二男一女,皆数岁以还,瑁迎摄养,至长乃别。州郡辟举,皆不就。时尚书暨艳盛明臧否,差断三署,颇扬人暗昧之失,以显其谪。瑁与书曰:“夫圣人嘉善矜愚,忘过记功,以成美化。加今王业始建,将一大统,此乃汉高弃瑕录用之时也。若令善恶异流,贵汝颍月旦之评,诚可以厉俗明教,然恐未易行也。宜远模仲尼之泛爱,中则郭泰之弘济,近有益于大道也。”艳不能行,卒以致败。嘉禾元年,公车征瑁,拜议郎、选曹尚书。孙权忿公孙渊之巧诈反复,欲亲征之,瑁上疏谏曰:“渊之骄黠,恃远负命,此乃荒貊常态,岂足深怪?昔汉诸帝亦尝锐意以事外夷,驰使散货,充满西域,虽时有恭从,然其使人见害,财货并没,不可胜数。今陛下不忍悄悄之忿,欲越巨海,身践其土,群臣愚议,窃谓不安。何者北寇与国壤地连接苟有间隙应机而至夫所以越海求马曲意于渊者为赴目前之急除腹心之疾也而更弃本追末,捐近治远,忿以改规,激以动众,斯乃猾虏所愿闻,非大吴之至计也。且沓渚去渊,道里尚远,今到其岸,兵势三分,恐非万安之长虑也。”权览瑁书,嘉其词理端切,遂不行。初,瑁同郡闻人敏见待国邑,优于宗修,惟瑁以为不然,后果如其言。赤乌二年,瑁卒。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十二·陆传》)


[注]①月旦之评:东汉末年,由汝南郡人许劭、许靖兄弟主持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的一项活动,常在每月初一发表,故称“月旦评”或者“月且品”。②沓渚:今辽宁省大连市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者/北寇与国壤/地连接/苟有间隙/应机而至/夫所以越海求马/曲意于渊者/为赴目前之急/除腹心之疾也/
B.何者/北寇与国/壤地连接/苟有间隙/应机而至/夫所以越海求马/曲意于渊者/为赴目前之急除腹/心之疾也/
C.何者/北寇与国壤/地连接/苟有间隙/应机而至/夫所以越海求马/曲意于渊者/为赴目前之急除腹/心之疾也/
D.何者/北寇与国/壤地连接/苟有间隙/应机而至/夫所以越海求马/曲意于渊者/为赴目前之急/除腹心之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举,汉代基层官吏在其任职期内向直属上级官吏自我推荐,以期得以升迁。
B.三署,汉时五官署、左署、右署之合称,各署分别设置中郎将来主管署务。
C.公车,汉代臣民上书和被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后指为去京应试的举人服务的皇家公车。
D.西域,古代地域的名称,汉代以后,对现在的甘肃玉门关以西地区的通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瑁少而好学,对人恩义深重。多地贫寒志士与他交游,即使手里的好东西很少,他也与朋友分享;同郡人徐原托孤于他,他不负其望。
B.陆瑁为人正直,敢于劝人改过。尚书暨艳很喜欢宣扬别人的过失,来显示自己严于谴责,陆瑁给他写信,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过失。
C.陆瑁以国事为重,大胆劝谏皇上。孙权忿恨公孙渊巧诈反复,打算亲自前往征讨,陆瑁上疏劝谏,终使孙权撤销了讨伐公孙渊的打算。
D.陆瑁目光敏锐,见地与众不同。陆的同郡人闻人敏在京都受到优待,超过了宗修,只有陆瑁认为不应该超过,后来果与他所说的一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远模仲尼之泛爱,中则郭泰之弘济,近有益于大道也。
(2)渊之骄黠,恃远负命,此乃荒貊常态,岂足深怪?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