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古代乡村,使用频率最高的门联是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耕读传家包含了中国人特有的世界观,蕴含着中国古人做人教育的智慧。中国古人从天地运行中不仅发现了服务农耕的天文科学,如已获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理论,而且还看到天地的、天地所携带的精神与文化。

中国古人不仅发现天地长久的秘密是天地之德慧、天地之精神,而且还发明了将天地长久的密码置入中华文明基因的治国之道。这个重要的治国之道就是耕读教育。躬耕的过程,不仅是与天地链接对话的过程,也是学习天地德慧的过程。

耕读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和科技的教育,而是以心传心的修德开慧的文化传承教育。根据这个原理,中国古人创造了秉承天地之德慧,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融为一体的晴耕雨读、昼耕夜读的耕读生活。由此,耕读不仅成为中国古人崇尚的物质与精神自足的诗意生活,也成为长久治家治国的秘诀。正是这种嵌入中华文明基因的耕读教育,让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最长久文明的密码。

在现代人心中,耕作是强度大、最苦役、挣钱最少的劳动。因此,农耕劳动成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被机械化替代、被人厌恶的劳动。但是从劳动给人的生命带来的效应看,农耕劳动是生命必需品。衡量劳动给我们带来喜悦程度的高低,一种最直观、简单的标准就是这种劳动是否可以一边劳动一边唱歌。按照这个标准可以发现,农耕劳动不仅可以一边劳动一边唱歌,而且这种歌声不仅不会对劳动有影响,还能提高劳动效率,是体验与抒发喜悦的重要方式。

孔子主张的治国之道遵循的次第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治国遵循这个次第的哲学根据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农民种地,春是始,秋是终,要想收获粮食,必须春天下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将在农耕中发现的植物生长必须遵循的天地规律运用于人的生命,就有了中医。中医治病的理论来源于生命系统与天地自然全息、共振的原理。

然而,在物质主义主导的现代化文明标准下,农耕劳动的价值被严重误读,农耕劳动被认为是农业现代化要抛弃的苦役。脱离农耕劳动的现代人获得现代化物质享受的代价是,身体体能下降,生理上的慢性病和精神类疾病爆发式增长。即使在农村,不少年轻人也不参加田间劳动,认为不劳动就是幸福。

耕读不仅是中国古人崇尚与向往的物质与精神自足、田园与书香共存、诗意与禅意共生的理想生活,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创作之源。耕创造物质,读滋养精神,正是这种物质与精神的自足,让生命自主、自在、自觉地提升成为可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高度的融诗意美与禅意生命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其根源正是这种耕读生活。这种让生命实现自主、自在、自觉的耕读生活,使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走向了源于心法的内求性、自我生命体验的崇高性、与天地感应的自在性之路,由此使中国古代艺术审美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摘编自张孝德《千年耕读教育的时代价值》)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耕读传家远”的理想和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乡村把天地作为效法的典范的思想。
B.二十四节气理论既体现了服务农耕的天文科学,也更好地体现了耕读传家的传统。
C.农耕劳动是生命必需品,所以耕读教育既是知识科技教育,更是文化传承教育。
D.耕读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创作的源泉,是因为中国古人对物质、精神的双重向往。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行文中使用“根据这个原理”“按照这个标准”等说法,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
B.文章使用中医治病理论,是从另一层面论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治国之道的正确性。
C.文章列举了现代人对待耕作的态度,以此作为反例来论证当代社会农耕的重要作用。
D.文章从耕读教育对中华文明、生命、艺术等的作用层面,论述了耕读教育的时代价值。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耕”除了生产粮食外还能修德开慧,“读”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
B.春种秋收是宇宙给予生命必须遵循的规律,否则,无论付出多少劳动都没有意义。
C.中医讲究农医和药食同源的观点来自植物生长与天地规律运用于人的生命。
D.中国古代艺术审美发展与耕读生活相辅相成,彼此造就,构成人类理想的生活。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学术论文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谈作文
朱光潜
我们对于许多事,自己愈不会做,愈望朋友做得好。我生平最大憾事就是对于美术和运动都一无所长。幼时薄视艺事为小技,此时亦偶发宏愿去学习,终苦于心劳力拙,怏怏然废去。所以每遇年幼好友,就劝他趁早学一种音乐,学一项运动。
其次,我极羡慕他人做得好文章。每读到一种好作品,看见自己所久想说出而说不出的话,被他人轻轻易易地说出来了,一方面固然以作者“先获我心”为快,而另一方面也不免心怀惭怍,惟其惭怍,所以每遇年幼好友,也苦口劝他练习作文,虽然明明知道人家会奚落我说:“你这样起劲谈作文,你自己的文章就做得‘蹩脚’!”
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法国福楼拜尝费三个月的功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首学描实境。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功夫作出来的呢?
小泉八云给张伯伦教授的信也有一段很好的自白,他说:“题目择定,我先不去运思,因为恐怕易生厌倦。我作文只是整理笔记。我不管层次,把最得意的一部分先急忙地信笔写下。写好了,便把稿子丢开,去做其他较适宜的工作。到第二天,我再把昨天所写的稿子读一遍,仔细改过,再从头至尾誊清一遍,在誊清中,新的意思自然源源而来,错误也呈现了,改正了。于是我又把他搁起,再过一天,我又修改第三遍。这一次是最重要的,结果总比原稿大有进步,可是还不能说完善。我再拿一片干净纸作最后的誊清,有时须誊两遍。经过这四五次修改以后,全篇的意思自然各归其所,而风格也就改定妥帖了。”
小泉八云以美文著名,我们读他这封信,才知道他的成功秘诀。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好角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稍有苟且,便不忠实。听说印度的甘地主办一种报纸,每逢作文之先,必斋戒静坐沉思一日一夜然后动笔。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
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糟粕。不过初学作文也应该认清路径,而这种路径是不难指点的。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我以为向一般人说法,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
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入手就做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初学作议论文是容易走入空疏俗滥的路上去。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
【小题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E.莎士比亚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之所以能成为一流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起初的模仿阶段。
A.学美术,学运动,都必须从小开始学,成人之后再学,就必然事倍功半,只能“怏怏然废去”。
B.作者羡慕他人善于写作,并不是因为他的写作真的很“蹩脚”,而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C.有人认为写文章主要靠天资,刻苦练习没有意义,作者认为天资固然重要,练习也必不可少。
D.对莫泊桑这样的天才来说,费尽心力去写反而写不好,所以福楼拜让他烧掉写了十年的书稿。
【小题2】关于写作,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善于写作,可以看看他能不能轻而易举地写出别人早就想写,但又写不出来的语句。
B.写作有技巧,但说得出来的技巧都不是真正的技巧,真正的技巧是无法传达的,这就是所谓妙不可言。
C.写作离不开模仿,中国文人和欧洲文人在这一点上完全相同,都是从模仿别人的作品开始学习写作的。
D.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主要考议论文,影响到现代的写作训练,入手就写议论文,容易犯空疏俗滥的毛病。
【小题3】【小题3】请从“如何成为一流作者、如何写出优秀作品”两方面,概括小泉八云的例子所揭示的道理。
【小题4】请根据文意,具体说说作者给初学作文的人指点了怎样的路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出口成“脏”

[澳]露丝·韦津利

一代又一代的孩童都曾念诵:“棍棒石头能打断你骨头/但骂人的话可没法让你痛。”然而,尽管遭欺负的小孩用这句顺口溜当自保策略,却没人真的这么相信。骂人的话确实会让人痛。我们确实会担心别人怎么想、怎么说我们。咱们面对现实吧,就连辞典编纂者这类认真勤恳的人都不肯把咒骂词收入辞典,生怕触怒识字大众,进而影响出版社的商业利益,这种情况直到很晚才有所改变。

然而,奇怪的是,语言学家竟一直让自己受到这项禁忌的影响,导致相关的探讨研究少之又少。毕竟,人体的某些下方部位也是不登大雅或儿童不宜的;但我们还是有泌尿专家、直肠专家、妇科专家,他们都不怕把这些某某专家的称谓跟自己姓名并列在大门门牌上。我们不会只因为蜗牛长得丑,就禁止生物教科书提到它们;社会学家也照样研究犯罪心理,不管犯罪内容多么变态。如果这些专家可以研究他们自己选择的领域,并不因此表示赋予那些对象价值,也不必受限于其他人的审美判断,那语言学家为什么不可以?

此外,跟许多外行人或说门外汉观念一样,人们对咒骂抱持的看法充满了迷思。

一大迷思是,咒骂具有毁灭性。举例来说,北美有个叫做“诅咒控制学院”的机构,由非教徒组成,致力于提高大众的警觉,让大众意识到咒骂的负面效应。这些人认为咒骂一无是处:咒骂让你显得粗鄙,咒骂是一种社会恶习,咒骂会腐蚀语言。该学院举办工作坊,教人如何减少使用不敬语、粗话、猥亵字眼以及失礼冒犯的俚语。只消付一笔合理费用,你就可以学习“驯服口舌的十大秘诀”,有机会在宜人的环境中加以练习,在那里你能得到为人理解的安全感,心知自己既是在改善自我,也是在改善社会风气。

诅咒控制学院的院长詹姆斯・V・欧康诺非常担忧父母咒骂对小孩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写了《控制诅咒:遏止诅咒的完全指南》一书,专门协助为人父母者维护词汇清洁。他认为我们咒骂是因为懒惰,因为咒骂很容易,因为我们误以为它无伤大雅。我们的孩子在诅咒文化中长大,到处都听到它家里、街上、电视、电影——因此若他们不了解咒骂何以是“错”的,或许情有可原。对他们来说,“别诅咒”可能只不过是又一条等着他们去违反的规定。欧康诺接着宣称,小孩一开始学咒骂可能是因为叛逆,就像学抽烟,但日后也可能变成根深蒂固的习惯。

人们对咒骂这个话题有很极端的意见。英国《每日镜报》的梅兰妮・菲力普斯痛恨咒骂,将其谴责为“社会之病”。在菲力普斯看来,不敬语“代表缺乏自制力”,而人们对之愈来愈司空见惯,显示公共道德败坏,大家不再为别人着想。一如据称江河日下的识字水平,咒骂也逐渐变成放诸四海皆准的代罪羔羊——它是新千禧年大部分罪恶的症状兼起因兼结果,而过去几千年的那些问题无疑跟它也脱不了关系。

另一方面,与菲力普斯的极端立场成对比的,是一般人对咒骂抱持的宽容态度。研究现代咒骂的一名新闻系学生对我提出,这种新的宽容态度可能是“后现代主义的下渗效果,摧毁高蹈文化与下里巴人文化之间的障壁,把传统上只有没受教育的人才会说的字词推进主流媒体、政治与娱乐圈”。她也提出,澳洲社会大众对咒骂词的态度软化,是因为大家普遍比较放轻松了。人们逐渐明白,咒骂并不代表文明的末日,每个人偶尔都会这么做。

谈论咒骂可以产生大量笑点,喜剧演员都很熟知这一点,也善加利用。人们会被逗笑,几乎像是反射动作。这是公然违反禁忌的效果。谐星获准可以这么说,我们获准可以发笑,这是一种仪式,笑完之后,每个人回家心情都好了些。

这种态度或许可以解释若干网站的存在,在这些网站上,只消把鼠标移到一张表情愤怒的脸上,那张脸就会骂出一个词。

另外有些人严肃看待咒骂的权利。比方美国公民奇普・洛发起了“凸显不良词语会社”。他将此一会社比拟为全国来福枪协会,后者秉持的信念是“受过教育的枪械持有人才是好的枪械持有人”。同样的,洛提醒会社成员,咒骂词非常有助于纾解压力,“但使用时必须尊重其力量”。因此,该会社抱着不亚于诅咒控制学院的热诚,要教育人们正确使用咒骂词。

媒体的频频报导,显示不当使用“坏语言”一直是大众关心的问题。但大部分人感兴趣之处在于它哗众取宠的潜力。就像事先安排好的拍照机会,一阵咒骂可以成为节目的精彩时刻,抓住观众的注意。但这种兴趣不会增长我们对咒骂语言的知识,而一如我努力想要指出的,咒骂语言本身就是种有意义且值得研究的课题。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一项是(       
A.一般人对咒骂持宽容态度,从而将其推进主流媒体、政治与娱乐圈,这是低俗文化对高雅文化的巨大冲击,从而导致了后现代主义的下渗。
B.人们对于咒骂的态度普遍很极端,都痛恨咒骂语,认为应当竭力避免使用咒骂语。
C.大众对咒骂语感兴趣主要是由于咒骂语可以公然违反禁忌、制造笑点、放松心情、纾解压力。
D.诅咒控制学院的院长欧康诺认为,控制诅咒应当从家庭教育入手,父母避免使用咒骂语并教育孩子认识使用咒骂语的错误能够遏止诅咒的扩散。
【小题2】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时至今日,辞典编纂者都不肯把咒骂词收入辞典是由于担心触怒识字大众,从而影响出版社的商业利益。
B.“诅咒控制学院”与“凸显不良词语会社”均对控制咒骂有着非同一般的热诚,要求人们禁止使用咒骂词。
C.文章开头引用童谣是为了引出关于咒骂的话题,进而表明了咒骂的伤害力及人们对咒骂避讳的态度。
D.作者认为,咒骂语司空见惯,是公共道德败坏的表现,也是部分罪恶的起因和结果。
【小题3】下列关于作者对“咒骂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人们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因而咒骂语确实具有伤害力,对人的影响较大。
B.咒骂语是值得研究的语言现象,学术界不应避讳对咒骂语的研究。
C.咒骂语可以产生大量笑点,特定情况下可以舒缓或释放情绪。
D.人们对咒骂语的态度过于极端,不是厌恶抵制,便是毫不在意任意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汉字产生很早,对中国早期历史和文化记忆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作为官方文字使用的表意文字。汉字在使用和传播上的特点,导致了历史、文化记录的向心性,这是中国统一的基础。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即俗称的象形文字,注重使用象形符号系统记录语言。表意文字越发展,语音因素的加入就越多。例如,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形音字,既包含形又包含音,所以也有学者把表意文字称为意音文字。

在造字方法上,汉字所针对的对象是外部世界。先是对外部世界进行细致观察,归纳出各种事物的典型特征,然后摹画,形成最基本文字,如(人)(日)(月)(雨)(山)(水)(木)等。然后以这些基本文字作为造字的基本要素,即偏旁和部首,通过偏旁和部首的组合再配以发音形成文字。例如“女”字,其基本含义为“妇人也”,即女性,以此为基础加其他偏旁构成好、奶、妈、妹、妻、妇、姑、姆、妃、妾等诸多与女性相关的字。《说文叙》说:“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由于每个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都不一样,所以当表示某一事物的文字造成后,要使这一文字在人数众多的使用者群体内得到一致认同,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即新字推广的时间成本很高。

同时,由于每件事或物都需要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文字,所以汉字的字数较多。据相关研究,类似汉字这样的表意文字系统,至少要有两千个以上的文字才能适应语言表达需要。事实上,汉字的字数远超两千个,仅《说文解字》就收录了九千多个字。因为字数较多,汉字的学习和传播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即汉字使用的时间成本很高。

推广和学习的时间成本高,频繁的改动会引起混乱,这就要求汉字保持高度稳定性。汉字针对的是外部世界,是对每件事物的描绘,所以不同族群无法以语音为平台学习和接受这种文字,学习者在接受文字本身的同时,必然会接受造字者的观察理念和认知体系。

汉字的上述特性,导致了其在学习、推广和传播中的一些特殊现象,最终影响了早期历史与文化的面貌。

(节选自徐义华《汉字发展与中国统一》)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还作为官方文字使用的传统文字。
B.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它越发展,语音因素的加入就越多。
C.汉字都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归纳、摹画而形成的。
D.汉字笔画较复杂、不稳定,导致其传播的时间成本很高。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重点分析汉字的高度稳定性,得出汉字对中国历史影响的结论。
B.《说文解字》收录汉字的数量,证明了汉字能适应语言表达的需要。
C.文章列举“女”字和其它偏旁构成新字,论证汉字造字方法的独特。
D.文章较多运用因果思维的方式,通过因果推理,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称汉字为意音文字,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形音字既包含形又包含音。
B.“峙、岫、峡、岭”是由“山”和其它偏旁组合再配以发音形成的文字。
C.每个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都不一样,因而造成新字推广的时间成本很高
D.汉字独特的造字法,导致不同族群无法接受造字者观察理念和认知体系。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