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4 引用2 组卷1015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大母早岁无子,大父因娶章大家①。三年,大母生吾父,而章大家卒无出②。大家生寒族,年少,又无出,及大父卒,家人趣之使行,大家则慷慨号恸不食。时吾父才八岁,童然在侧,大家挽吾父跪大母前,泣曰:“妾即去,如此小弱何?”大母曰:“若能志夫子之志③,亦吾所荷也④。”于是与大母同处四十馀年,年八十一而卒。

大家事大母尽礼,大母亦善遇之,终身无间言。櫆幼时,犹及事大母。值清夜,大母倚帘帷坐,櫆侍在侧,大母念往事,忽泪落。櫆见大母垂泪,问何故,大母叹曰:“予不幸,汝祖中道弃予。汝祖没时,汝父才八岁。”回首见章大家在室,因指谓櫆曰:“汝父幼孤,以养以诲⑤,俾至成人,以得有今日,章大家之力为多。汝年及长,则必无忘章大家。”櫆时虽稚昧,见言之哀,亦知从旁泣。

大家自大父卒,遂丧明。目虽无见,而操作不辍。櫆七岁,与伯兄、仲兄从塾师在外庭读书。目虽无见,而操作不辍。每隆冬阴风积雪,或夜分始归,僮奴皆睡去,独大家煨炉火以待。闻叩门,即应声策杖扶壁行,启门,且执手问曰:“若书熟否?先生曾扑责否⑥?”即应以书熟,未曾扑责,乃喜。大家垂白,吾家益贫,衣食不足以养,而大家之晚节更苦。呜呼!其可痛也夫。

(节选自刘大櫆《章大家行略》)

[注]①大家(ɡū):即大姑。老年妇女的尊称。章大家是作者祖父之妾,因名份所限,不能称之为祖母,故以“大家”相称。②无出:未生养孩子。③夫子之志:这里指丈夫的心愿(即抚养刘氏后代)。④所荷:担负的责任。⑤以养以诲:养育和教诲。⑥扑责:打骂。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家人之使行(                         (2)若能夫子之志(               
(3)即应声杖扶壁行(                  (4)大家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大父因娶章大家 / 因指谓櫆曰
B.大母生吾父,而章大家卒无出 / 目虽无见,而操作不辍
C.家人趣之使行 / 大母亦善遇之
D.及大父卒 / 犹及事大母
【小题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白话文。
(1)妾即去,如此小弱何?
(2)即应以书熟,未曾扑责,乃喜。
【小题4】用自己的话,概述章大家与大母相处“终身无间言”的原因。
【小题5】本文与《项脊轩志》在内容和形式上颇多相似之处,请选取一个角度加以分析。
2010·上海长宁·一模
知识点: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非之心,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之心,智之端也。人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矣,若火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及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人有是四端也
A.若火始然,泉之始达
B.知皆扩而充
C.人皆有不忍人
D.治天下可运掌上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观之——无非之心
B.无恻隐之心,人也——是之心,智之端也
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非所以要誉乡党朋友也
D.自者也——其君者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B.仁以为己任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D.沛公安在
【小题4】翻译句子
(1)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2.

庄周家贫,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节选自《庄子外物》

3.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ú)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节选自《庄子·秋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B.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C.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D.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大抵寓言也(一律、都)                  其言洸洋自恣(自我放纵、无拘无束)
往贷粟于监河侯(以前)                         剽剥儒、墨(削除)
B.《畏累虚》《亢桑子》之(类)        然善书离辞(连缀)
曾不孀妻弱子(像)                                属皆且为所虏(你,你们)
C.子不见郊祭之牺牛乎(难道)            庄周忿然作(脸色)
越有难,吴王使之(做将军,率军)        不失其者久(处所)
D.诋訿孔子之徒(介词,用来)            境内累矣(介词,把)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结构助词,的)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动词,到……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儿也不拘束,汪洋恣肆,然而都是空话,没有实事。
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宁愿拖着尾巴生活在泥巴里,也不愿意做死后被珍藏在宗庙里让人供奉的神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小题5】庄子阐明道理的方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

(二)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节选自苏轼《安国寺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B.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C.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D.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苏子愀/何为其
B.寄蜉蝣天地/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C.侣鱼虾友麋鹿/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D.此非曹孟德诗乎/耳得而为声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既”表示完成、已经,“望”即每月农历十五。
B.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C.壬戌,天干地支纪年法,元丰是皇帝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常常年号干支兼用。
D.团练,也叫乡团、民团、团勇,是用来维护封建统治的地方武装。“团练副使”是地方上有实际兵权的官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乘船在江面上任意漂流、无拘无束的状态,正是他此时心境的生动写照,他抛开了世俗的羁绊,暂时忘却了忧愁。
B.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阐发了“变”与“不变”的哲理。从多角度看问题,因此他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豁达乐观、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
C.苏轼到黄州,初步安排个人的生活后,就开始闭门思过,以报答皇帝的不诛之恩。
D.苏轼觉得自己与权贵不是同道中人,暂时无法改变现状,正好可借助佛门澄澈心灵。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