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较难0.4 引用1 组卷26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催眠术表演会上

契诃夫

大厅里灯火辉煌,挤满了人。这里的中心人物是催眠师。别看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然而却后开眼笑,满脸红光,神采飞扬。人们不住地对他微笑,鼓掌,啧啧称奇……在他面前人们相形逊色。他确实创造了奇迹。他让一个人昏昏睡去,把另一个人弄得全身僵直,让第三个人的后脑勺支在椅子边上,脚后跟却架在另一把椅子上……有个又高又瘦的新闻记者被他拧成了螺旋形。一句话,鬼知道他是怎么搞的。他对女士们造成的影响尤其强烈。

她们碰到他的目光都魂飞魄散,像挨打的苍蝇一样。啊,女人的神经!如若缺了她们,这世上的生活该多么枯燥乏味!

催眠师向一些人施展过他的法术之后,走到了我的跟前。

“我觉得您的气质极易受外来影响,”他对我说,“您那么神经质,那么富有表情……您愿意让我催您入睡吗?”

睡一觉有什么不好?行啊,亲爱的,你试试吧。我在大厅中心一把椅子上坐下,催眠师在我正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握住我的两只手,用他那对吓人的蛇眼盯住我可怜的眼睛。

观众把我们团团围住。

“嘘……先生们!嘘……别出声!”

大家安静下来……我们两人坐着,彼此瞧着对方的眼睛……过了一分钟,两分钟……我的背上起了鸡皮疙瘩,心怦怦地跳,但就是不想睡觉……

我们继续坐着……又过了五分钟……七分钟……

“他不受影响!”有人说,“好!这人了不起!”

我们坐着,四目相对……我毫无睡意,连打盹的意思也没有……要是让我看一份市议会或者地方自治局的会议纪录,我恐怕早入梦乡了。观众开始交头接耳,嘿嘿冷笑……催眠师慌了神,开始眨巴眼睛……可怜的人!谁遭受惨败还能心情愉快呢?救救他吧,神灵们,快打发莫耳甫斯来合上我的眼皮吧!

“他不受影响!”那个人又说,“够啦!别闹了!我早就说过,这都是骗人的把戏!”

我服从这位朋友的召唤,刚要做一个起立动作。这当儿,我的一只手忽然感到掌心里有个异物……我开动触觉,知道这异物是一张钞票。我的亲爹是医师,凡是医师单凭触觉就能知道钞票的面值。根据达尔文的理论,我在继承亲爹的种种才干的同时,也继承了这种可爱的本领。我摸出这张钞票是五卢布。摸出之后,我马上睡着了。

“真行啊,催眠师!”

在场的几名医师都朝我走过来,在我身边转来转去,闻了又闻,都说:“嗯,没错……他睡着了……”

催眠师为他的成功而洋洋自得,又在我头顶上挥动双手,于是我这个熟睡的人便在大厅里走动起来。

“让他的手臂强直起来!”有人建议道。

“您行吗?让他的手臂变僵!……”

催眠师(他可不是胆小的人!)便拉直我的右臂开始对它施展法术:又是搓揉,又是吹气,又是拍打。我那条胳膊却不听话。它摇来晃去像一条破布,就是不想变僵。

“直不了的!您把他弄醒吧,要不然就害了他……瞧他那么瘦弱,又神经质……”

这时我的左手又感到掌心里多了一张五卢布钞票……这一刺激通过条件反射由左臂传至右臂,于是那条胳膊迅即变僵了。

“真行啊!你们瞧,多直,还冰凉的!跟死人的一样!

“完全失去痛觉,体温下降,脉搏减弱,”催眠师报告说。

医师们开始摸我的脉。

“没错,脉搏很细,”其中一人说。

“肢体完全麻痹。体温大大下降……”

“不过,这事该怎么解释呢?”一位太太问道。

有位医师意味深长地耸耸肩膀,叹口气说:“我们只有事实!解释么,可惜现在还没有。”

你们有事实,我却有两张五卢布钞票。还是我的更实惠……为此我要谢谢那位催眠师。解释么,我可用不着。

可怜的催眠师!你何必缠住我这条眼镜蛇不放呢?

追记:

哎,这不是岂有此理吗?这不是卑鄙龌龊吗?

我刚刚才弄清楚:那两张五卢布钞票原来不是催眠师塞进我手心里的,那是我的上司彼得·费奥多雷奇干的……

“我这么做,”他说,“是想考察一下你的人品……”

咳,真见鬼!

“可耻啊,老弟……这可不好……我没料到……”

“可是我家里有儿有女,大人,还有妻子……老母亲……再说目前物价这么昂贵……”

“这可不好……你居然还想办一份自己的报纸……你在午宴上慷慨陈辞,总是热泪盈眶……可耻……我原以为你为人正直,想不到你……你爱财如命!”

无奈我只好把那两张五卢布钞票退还给他。有什么办法呢?名声比金钱更珍贵。

“我不生你的气!”上司说,“算了吧,你这是本性难改……可是她呢!她呢!真奇怪!她这人既温柔,又纯洁,像块杏仁奶酪!那又怎么样?连她也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怎么她也睡着了!”我上司所说的“她”,指的是他妻子玛特廖娜·尼古拉耶夫娜……


注:①莫耳甫斯:希腊神话中的梦神。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细致描绘了催眠师丑陋的外表,得意的神情,们的夸赞形成强烈的冲击感,巧妙引出下文。
B.文中用了比喻手法,将“我”比作“眼镜蛇”,对自我进行贬损,这是“我”对捉弄催眠师的反思。
C.除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正面描写,本文还运用了侧面描写来塑造催眠师的形象。
D.契诃夫擅长长事短叙,能巧妙地把多余的东西剔掉,本文和《装在套子里的人》都体现了这一点。
【小题2】“追记”部分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本文有很多地方极具讽刺意味,请从文中举出两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2021·四川德阳·三模
知识点:契诃夫其他小说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六病室

契诃夫

一个秋天的早晨,伊凡·德米特里翻起大衣领子,在泥泞中啪嗒啪嗒地走着,穿过小巷和一些偏僻的地方,费力地去找一个个小市民的家,凭执行票向他们收款。

在一条巷子里他遇到四个荷枪实弹的士兵押送着两名戴着手铐的犯人。以前伊凡·德米特里经常遇见犯人,每一次他们都引起他怜悯和不安的感觉,可是这一次相遇却给他留下一个异样的、奇怪的印象。不知为什么他突然觉得,他也可能戴上手铐,就这样由人押着,走在泥地里,送进监狱去。在邮局附近,他遇见一个认识的警官,对方跟他打了招呼,还和他一道走了几步,不知为什么他又觉得这很可疑。回到家里,他一整天都想着两个犯人和荷枪的兵,一种莫名其妙的惶恐不安的心情妨碍了他阅读和集中精力思索。

晚上他在屋里没有点灯,夜里也不睡觉,老想着他可能被捕,戴上手铐,关进监狱。他想不出自己有什么过失,而且可以保证他今后也绝不会去主动犯罪。可是,难道不会有人诬陷吗?难道法院不可能出错吗?难怪千百年来人民的经验告诫我们:谁也不能发誓不讨饭,不坐牢。而在现行的诉讼程序下,法院的错判是完全可能的,不足为怪的。那些对别人的痛苦有着职务或事务关系的人,如法官、警察和医生,久而久之,出于习惯势力,会变得麻木不仁,以致对他们的当事人即使不愿意也不能不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从这方面讲,他们同在后院里杀羊宰牛而看不见血的农民没有丝毫区别。在对人采取这种敷衍塞责、冷酷无情的态度的情况下,为了剥夺一个无辜的人的一切公民权利并判他服苦役,法官只需一件东西:时间。只要有时间去完成某些法定程序,然后就万事大吉——法官就是凭这个领取薪水的,事后你在这个离铁道二百俄里的肮脏的小城去寻找公正和保护吧!

从此,这种担心被捕入狱的念头,不分白天黑夜地折磨着伊凡·德米特里。在他眼里,所有路过他窗下的人和走进院子的人,都可能是奸细和暗探。中午,县警察局长通常坐着双套马车从街上经过,他这是从城郊的庄园去警察局上班。可是伊凡·德米特里每一次都觉得:马车跑得太快,他的神色异样,显然他急着跑去报告,城里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犯人。每逢有人敲门或者拉铃,伊凡·德米特里就吓得浑身哆嗦,一看见女房东家里有生人,惶惶不安的感觉就侵袭了他。

尽管他明白,从事实和常理看来,他的这些恐惧都荒诞不经;另外,如果看开一点来说,只要问心无愧即使被捕坐牢也没什么可怕的。但他的思考越是理智,越是合乎常理,他的内心就越感到强烈的惶恐不安,他所遭受的折磨就越厉害。这种感觉就像一个隐士想在一片从未遭受砍伐的树林中,开出一小块地方来搭建个小屋,以作安生之地,他用斧子砍得越起劲,树林却长得越茂盛一样。最终,伊凡·德米特里意识到,想得再多也无济于事,于是索性不再思考,放任自己完全沉溺在绝望与恐惧之中。

他开始喜欢一个人待着,尽量避免与人接触。他特别害怕有人使坏整他,偷偷塞贿赂在他的口袋里,然后去告发他。或者他自己无意中写错了公文,看起来就像他在伪造文书,或者他把别人的钱给弄丢了。他的脑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活跃机敏过,每天都能想出成千上万条各种各样的理由,证明自己确实应该担忧自己的自由和名誉。对自身的极度担忧,使得他对外界,尤其是对书籍的兴趣大大降低,他的记忆力也衰退得十分厉害。

天亮后,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几个修炉匠敲响了女房东的门。尽管伊凡·德米特里心里清楚,这几个人是来翻修厨房里的炉灶的,但内心强烈的恐惧掌控了他,使他相信他们是打扮成修炉匠的警察。于是他悄悄地溜出屋子,光着脑袋,上衣也没穿,沿着大街拼命奔跑,一副惊骇万分的样子。在他身后,有几条狗汪汪叫着追他,有个男人在不住地喊叫,风在他耳边呼啸,这一切都让伊凡·德米特里觉得:全世界的暴力都聚集在我的背后,现在要来抓住我。

最终,有人拦住了他,并把他送回了住处,又打发女房东去请医生。医生安德烈·叶菲梅奇给他做了个检查,然后开了一张有在头上冷敷的药液和一种镇静剂的药方,然后皱着眉头、摇着头离开了。伊凡·德米特里在家里无法生活和接受治疗,人们只好把他送进医院。伊凡·德米特病室里,他每天夜里不睡觉,发脾气,搅得其他病人不得安宁,不久,在安德烈·叶菲梅奇的指令下,他被转到了第六病室【注】

一年后,伊凡·德米特里完全消失在了城里人的生活中,他的书被女房东搬出房间,胡乱堆在屋檐下的雪橇里,这引起了顽皮的孩子们的兴趣,很快就被一本本地拿光了。

(节选自《第六病室》,有删改)


【注】第六病室:专住精神病患者的病室。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伊凡·德米特里凭执行票向小市民们收费以及写公文等情节,可以推测出其小公务员的身份。
B.“法院的错判是完全可能的,不足为怪的”,这正说明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荒唐与昏庸无能。
C.女房东这一人物虽着墨不多,但其作用不可低估,她有效地推动情节的发展,有助于主人公形象的刻画。
D.小说虽然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但情节紧凑,波澜起伏,多角度塑造了一个“被害妄想症”患者形象。
【小题2】伊凡·德米特里是契诃夫笔下极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形象的思想性格特征。
【小题3】有人评价契诃夫的小说“在荒诞外表下包裹着讽刺的内核”,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演说家

[俄]契诃夫

一天早上,八等文官基里尔·伊凡诺维奇·瓦维洛诺夫下葬。他死于俄国广为流行的两种疾病:老婆太凶和酒精中毒。在送殡行列离开教堂前往墓地的时候,死者的一名同事,有位姓波普拉夫斯基的人,坐上出租马车,去找他的朋友格里戈里·彼得罗维奇·扎波伊金——此人虽说年轻,但已相当有名气了。这个扎波伊金,具有一种罕见的才能,他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席演说。他的演说,好似排水管里的水,流畅、平稳、源源不断。在他演说家的字典里,那些热情似火的词汇,远比随便哪家小饭馆里的蟑螂要多。

我呀,朋友,找你来了!波普拉夫斯基正碰到他在家,开始说,你快穿上衣服,跟我走。我们有个同事死了,这会儿正打发他去另一个世界,所以,朋友,在告别之际总得扯些废话……全部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了。要是死个把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要知道这人是秘书……某种意义上说,是办公厅的台柱子。给这么一个大人物举行葬礼,没人致辞是不行的。

啊,秘书!扎波伊金打了个哈欠,是那个酒鬼吧?

没错,就是那个酒鬼。这回有煎饼招待,还有各色冷盘……你还会领到一笔车马费。走吧,亲爱的!到了那边的墓地上,你就天花乱坠地吹他一通,讲得比西塞罗还西塞罗,到时我们就千恩万谢啦。

扎波伊金欣然同意。他把头发弄乱,装出一脸的悲伤,跟波普拉夫斯基一起走到了街上。

我知道你们那个秘书,他说着坐上出租马车,诡计多端,老奸巨滑,但愿他升天,这种人可少见。

得了,格利沙,骂死人可不妥啊。

那当然。对死者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大唱赞歌。不过他毕竟是个骗子。

两位朋友赶上了送殡的行列,就跟在后面。灵柩抬得很慢,所以在到达墓地之前,他们居然来得及三次拐进小酒馆,为超度亡灵喝上一小杯。

在墓地上做了安魂祈祷。死者的丈母娘、妻子和小姨子遵照古老的习俗痛哭一阵。当棺木放进墓穴时,他的妻子甚至叫道:把我也放在他身边吧!不过她没有随丈夫跳下去,多半是想起了抚恤金。等大家安静下来,扎波伊金朝前跨出一步,向众人扫了一眼,开口了:

眼前躺着的这个人,不久前我们还看到他是如此精力充沛,像个年轻人似的如此活泼而纯洁……这个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如今已变成一堆骸骨。好的文官我们这里有很多,然而普罗科菲·奥西佩奇却是绝无仅有的……他不吝惜自己的精力,通宵达旦地工作,他无私,不收受贿赂……他嫉恶如仇,那些想方设法损害公共利益妄图收买他的人,统统遭到他的鄙视!是的,我们还看到,普罗科菲·奥西佩奇把他为数不多的薪水散发给他穷困的同事们,现在你们也亲耳听到了靠他接济的那些孤儿寡母的哭丧。由于他忠于职守,一心行善,他不知道生活的种种乐趣,甚至拒绝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你们都知道,他至死都是一个单身汉!现在有谁能为我们取代他这样的同事呢?就在此刻我也能看到他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深受感动的脸,它对我们总是挂着善意的微笑。愿你的骸骨安宁,普罗科菲·奥西佩奇!安息吧,诚实而高尚的劳动者!

扎波伊金继续说下去,可是听众却开始交头接耳。他的演说也还让人满意,也博得了几滴眼泪,但是其中许多话令人生疑。首先,大家弄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称死者为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死者明明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呀。其次,大家都知道,死者生前一辈子都同他的合法妻子吵架,因此他算不得单身汉。最后,他留着红褐色的大胡子,打生下来就没有刮过脸,固而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说他的脸向来刮得干干净净的。听众都莫名其妙,面面相觑,耸着肩膀。

普罗科菲·奥西佩奇!演说家眼睛望着墓穴,热情洋溢地继续道,你的脸不算漂亮,甚至可以说相当难看,你总是愁眉苦脸,神色严厉,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正是在这样一个有目共睹的躯壳里,跳动着一颗正直而善良的心!

不久,听众开始发现,就连演说家本人也发生了某种奇怪的变化,他定睛瞧着一个地方,不安地扭动身子,自己也耸起肩膀来了。突然他打住了,吃惊得张大了嘴巴,转身对着波普拉夫斯基。

你听我说,他活着呢!他惊恐万状地瞧着那边说。

谁活着?"

普罗科菲·奥西佩奇呀!瞧他站在墓碑旁边呢!

他本来就没有死!死的叫基里尔·伊凡内奇

可是你刚才亲口说的,你们的秘书死了!

基里尔·伊凡内奇是秘书呀。你这怪人,都搞乱了!普罗科菲·奥西佩奇,这没错,是我们的前任秘书,但他两年前就调到第二科当科长了。

咳,鬼才搞得清你们的事!

你怎么停住了?接着讲,不讲可不妙!

扎波伊金又转身对着墓穴,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基碑旁果真站着普罗科菲·奥西佩奇。一个脸面刮得干干净净的年老文官。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

你这是何苦呢!行完葬礼后,一些文官跟扎波伊金一道返回时说,把个活人给埋葬了。

不好呀,年轻人!行完葬礼跟扎波伊金一道返回时,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埋怨道,您的这些话说死人也许合适,可是用来说活人。这简直是讽刺挖苦,先生!天哪,您都说了些什么话?什么无私呀,不被收买呀,不受贿呀!这些话用来说活人只能是侮辱人格,先生!

一八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注]①西塞罗,古罗马演说家,政治家。②格利沙是格里戈里的小名。③奥西佩奇是奥西波维奇的简称形式。④伊凡内奇是伊凡诺维奇的简称形式。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瓦维洛诺夫是秘书,对办公厅很重要,因酗酒被老婆咒骂而死,他的同事们很重视他的葬礼。
B.扎波伊金有即席演讲的才能,波普拉夫斯基在送殡队伍前往墓地的途中才找到他去致辞。
C.死者的妻子哭喊“把我也放在他身边吧”,却没有随丈夫跳跳进墓穴,是因为她想起了抚恤金。
D.扎波伊金讲述了死者不收贿赂,接济他人,讲究卫生的具体事迹,并赞扬了他无私的品格。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用排水管里的水来比喻扎波伊金的演讲,写出了他演讲的特点,同时语含讽刺。
B.小说中奥西波维奇的出现营造了喜剧效果,扎波伊金为活人致悼词,波普拉夫斯基非但没阻止,反而让他讲完。
C.小说善于制造反差,扎波伊金私下里称瓦维洛诺夫诡计多端,老奸巨猾,但是在葬礼上却对瓦维洛诺夫极力吹捧。
D.小说用了较多的笔墨描绘扎波伊金的演讲,印证了他的即席演讲能力,也为后文情节发生戏剧性变化作了铺垫。
【小题3】扎波伊金致悼词时说错死者名字的误会虽出人意料,但在情理之中,请就此作出分析。
【小题4】这篇小说极具批判性,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卡

[俄]契诃夫

九岁的男孩万卡三个月前被送到靴匠阿里亚兴的铺子里来做学徒。在圣诞节的前夜,他没有上床睡觉。他等到老板夫妇和师傅们外出去做晨祷后,从老板的立柜里取出一小瓶墨水和一支安着锈笔尖的钢笔,然后在自己面前铺平一张揉皱的白纸,写起来。

他在写下第一个字以前,好几次战战兢兢地回过头去看一下门口和窗子,斜起眼睛瞟一眼乌黑的圣像和那两旁摆满鞋楦头的架子,断断续续地叹气。那张纸铺在一条长凳上,他自己在长凳前面跪着。

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雷奇!他写道。我在给你写信。祝您圣诞节好,求上帝保佑你万事如意。我没爹没娘,只剩下你一个亲人了。

万卡抬起眼睛看着乌黑的窗子,窗上映着他的蜡烛的影子。他生动地想起他的祖父玛卡雷奇,地主席瓦烈夫家的守夜人的模样。那是个矮小精瘦而又异常矫健灵活的小老头,年纪约莫六十五岁,老是笑容满面,留着醉眼。白天他在仆人的厨房里睡觉,或者跟厨娘们取笑,到夜里就穿上肥大的羊皮袄,在庄园四周走来走去,不住地敲梆子。他身后跟着两条狗,耷拉着脑袋,一条是老母狗卡希坦卡,一条是泥鳅,它得了这样的外号,是因为它的毛是黑的,而且身子细长,像是黄鼠狼。这条泥鳅倒是异常恭顺亲热的,不论见着自家人还是见着外人,一概用脉脉含情的目光瞧着,然而它是靠不住的。在它的恭顺温和的后面,隐藏着极其狡狯的险恶用心。任凭哪条狗也不如它那么善于抓住机会,悄悄溜到人的身旁,在腿肚子上咬一口,或者钻进冷藏室里去,或者偷农民的鸡吃。它的后腿已经不止一次被人打断,有两次人家索性把它吊起来,而且每个星期都把它打得半死,不过它老是养好伤,又活下来了。

眼下他祖父一定在大门口站着,眯细眼睛看乡村教堂的通红的窗子,顿着穿高统毡靴的脚,跟仆人们开玩笑。天气好极了,清澈而新鲜。夜色黑暗,可是整个村子以及村里的白房顶,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烟子,披着重霜而变成银白色的树木、雪堆,都能看清楚。繁星布满了整个天空,快活地睒着眼。天河那么清楚地显出来,就好像有人在过节以前用雪把它擦洗过似的……

万卡叹口气,用钢笔蘸一下墨水,继续写道:昨天我挨了一顿打。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拉到院子里,拿师傅干活用的皮条狠狠地抽我,怪我摇他们摇篮里的小娃娃,一不小心睡着了。师傅们总是耍笑我,打发我去小酒店里打酒,怂恿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到什么就用什么打我。吃食是什么也没有。早晨吃面包,午饭喝稀粥,晚上又是面包,至于茶啦,白菜汤啦,只有老板和老板娘才大喝而特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娃娃一哭,我就根本不能睡觉,一股劲儿摇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上帝那样的慈悲,带着我离开这儿,回家去,回到村子里去吧,我再也熬不下去了……我给你叩头了,我会永远为你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不然我就要死了……

万卡嘴角撇下来,举起黑拳头揉一揉眼睛,抽抽搭搭地哭了。

莫斯科是个大城。房屋全是老爷们的。马倒是有很多,羊却没有,狗也不凶。这儿的孩子不举着星星走来走去,唱诗班也不准人随便参加唱歌。有一回我在一家铺子的橱窗里看见些钓钩摆着卖,都安好了钓丝,能钓各式各样的鱼,很不错,有一个钓钩甚至经得起一普特重的大鯰鱼呢。我还看见几家铺子卖各式各样的枪,跟老爷的枪差不多,每支枪恐怕要卖一百卢布……

万卡声音发颤地叹一口气,又凝神瞧着窗子。他回想祖父总是到树林里去给老爷家砍圣诞树,带着孙子一路去。那种时候可真快活啊!祖父咔咔地咳嗽,严寒把树木冻得咔咔地响,万卡就学他们的样子也咔咔地叫。往往在砍树以前,祖父先吸完一袋烟,闻很久的鼻烟,讪笑冻僵的万卡……

你来吧,亲爱的爷爷。万卡接着写道,你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人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气闷得没法说,老是哭。前几天老板用鞋楦头打我,把我打得昏倒在地,好不容易才活过来。我的生活苦透了,比狗都不如。……万卡草上。亲爱的爷爷,你来吧。

万卡把这张写好的纸叠成四折,把它放在昨天晚上花一个戈比买来的信封里……他略为想一想,用钢笔蘸一下墨水,写下地址:寄交乡下祖父收

然后他搔一下头皮,再想一想,添了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雷奇

他写完信而没有人来打扰,心里感到满意,就戴上帽子,顾不上披皮袄,只穿着衬衫就跑到街上去了……

昨天晚上他问过肉铺的伙计,伙计告诉他说,信件丢进邮筒以后,就由醉醺醺的车夫驾着邮车,把信从邮筒里收走,响起铃铛,分送到世界各地去。万卡跑到就近的一个邮筒,把那封宝贵的信塞进了筒口……

他抱着美好的希望而定下心来,过了一个钟头,就睡熟了……在梦中他看见一个炉灶。祖父坐在炉台上,耷拉着一双光脚,给厨娘们念信。……泥鳅在炉灶旁边走来走去,摇尾巴……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无父无母的万卡被送到城里鞋匠铺当学徒,饱受虐待,“人人都打我”,于是圣诞节前夜写信恳求爷爷带他回家。
B.作为守夜人的祖父可以穿着肥大的羊皮袄,穿着高统毡靴,吸着烟,跟仆人们开玩笑,说明爷爷的生活相对惬意。
C.文中写到万卡眼中的莫斯科是个大城市,有能钓大鲶鱼的“钓钩”和“各式各样的枪”,这些给了万卡一些快乐。
D.年幼的万卡并不知道爷爷的具体地址,所以信只写“乡下祖父收”,“醉醺醺的车夫”暗示他仍可能要继续现在的生活。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只用万卡、鞋店老板和爷爷三个人物,就拉开了故事的层次距离,丰富了内容,表现了小说独特的角度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B.小说语言朴实自然,全篇通过万卡的视角叙述,写挨打,写吃食,写莫斯科的见闻,写央求爷爷来接他,符合孩子的思维逻辑。
C.小说借书信的形式,通篇运用小主人公万卡内心独白的方式,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充分展示了万卡万分孤独、凄苦的内心世界。
D.小说巧设伏笔,前后呼应。万卡写信时斜起眼睛瞟一眼摆满鞋楦头的架子的原因在后文揭晓,老板曾经用鞋楦头将他打昏在地。
【小题3】小说多处使用对比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并说说有何作用。
【小题4】契诃夫主张,“简洁是才能的姊妹”“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小说用了大量篇幅去写“泥鳅”,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