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357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凤凰嘴

范子平

①那是个油菜花灿灿的明媚春天,在交通运输公司宣教科的几个女人,一个比一个漂亮的女人们,就热热闹闹地呱嗒呱嗒地侃起了大山。

②张珍妮的丈夫是自来水公司的副经理,张珍妮说,他的先生天生爱吃,在家里三天两头是买肉做肉,烘烤、清蒸、红焖啥都做得像模像样、色香味俱全,业余时间都弄这上边去了,上个星期天,他爱人专门到市委招待所里跟厨师学做烤全羊。

③毛蓁蓁的丈夫在供电公司宣传处当副处长,毛蓁蓁接着说,她的那位光吃不做,可吃得下色、上一周为了吃一盘正宗的清炖野甲鱼,专门领她跑到一百多里外的万弦湖风景区。

④俗话说最后出台的是压轴戏,生来啥事都不好落到人后头的姜芸芸对这个话题最后说话,但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她说,现在条件好了谁不爱吃爱喝?俺家的先生每逢过星期,每逢节假日就领着全家到省城吃大餐,省城有名的饭店都吃遍了。眼下吃惯了省城大饭店的鲍鱼米饭,生生上了瘾,三天不吃鲍鱼就胃痒痒。

⑤女人们就是争强好胜,但这场呱嗒嘴之后,张珍妮的丈夫做烤全羊的话,毛蓁蓁的丈夫领着吃清炖甲鱼的话随着风吹走了,只有姜芸芸全家成天到省城吃大餐的话迅速传遍全城。特别是她撇着小嘴说的那句“三天不吃鲍鱼就胃痒痒”一时成了全城的名言。这也难怪,吃烤全羊吃野生甲鱼毕竟不稀罕,但吃鲍鱼在这个县城里还是较为少见的,更重要的是三个女人中,只有姜芸芸的丈夫有实权,具交通局的一把手,正局长,咋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呢?

⑥这话传来传去终于传出了事情。听说是交通局内部也有人写信反映,县纪委来调查姜芸芸丈夫公款吃喝的事情,直到这时她的丈夫才知道她在外面吹牛吃鲍鱼的事情,气得他到家逮住姜芸芸就是一顿臭骂、其实姜芸芸一共就吃过一次鲍鱼,还是她在省建筑公司的同学请客。虽说交通局长并没有领着全家用公款大吃大喝,但这公款吃喝的名声还是在小县城传了好长一段时间,更为严重的是,拔出萝卜带出泥,纪委来调查的结果,把交通局小金库的事情弄了出来,几十万的小金库全部没收入国库,而且给局长来了个行政警告处分。

⑦有很长一段时间,姜芸芸都不大说话。但江山易改性难移,慢慢缓过劲来的姜芸芸又开始吹牛了,一次同学聚会能筹交错之间说起了建筑公司老总王老六,王老六承包了矿产局新行政大楼的建设,定金都交过了,但矿产局班子矛盾大,后续资金跟不上,现在工程进展不下去,弄得王老六把矿产局长臭骂一顿,说你要不当家就别跟我签协议!喝酒喝得红头涨脸的姜芸芸就说了,俺家那位在交通局威信高,吐口唾沫成钉!交通局要盖培训中心,这个推荐这个,那个推荐那个,俺家那位说了,别争,就是王老六!局里人提王老六公司的资质不够,俺家那住说,我啥也不看,我说王老六就王老六!协议签了,局里上上下下连个屁都没人敢放!

⑧谁知道隔墙有耳,不知道谁又把这件事给张扬出去了。全城都知道,交通局长盖培训中心大楼,说啥资质都不看,他说王老六就王老六,这不是暗中有交易吗?好几封举报信都过去了,纪委立案调查。调查来调查去,发现王老六仅仅是和交通局草签意向协议。一切都在前期摸底阶段,并没有姜芸芸说的那种胡乱拍板定案的情况。但是这样一闹大,交通局长就没法让王老六在交通局承包工程了

⑨交通局长更加生气,这一段时间回家老是板着个脸。姜芸芸知道错在自己,只好退避三舍,甚至,这一天是自己的生日也不好意思说,上午正要去做家常饭,老公打来电话说到街上去吃大过你的生日。到了街上一个偏僻一些的酒店,老公又是点好菜,又是点生日蜡烛,叫姜芸芸好生意外。姜芸芸说,老公我向你认错,两次纪委调查都是因为我这张嘴——我这张乌鸦嘴!说完,伸出小手就朝自己那美丽的小樱桃嘴上来了那么一下子。

⑩交通局长忙抓住姜芸芸的手,放在自己的大手里摩挲许久才放开,又满满斟了一杯红葡萄酒双手端上说,芸芸今天我敬你一杯!一个祝你生日快乐,第二个更重要的是感谢你的这张说话没遮拦的嘴,你不是乌鸦嘴是凤凰嘴,凤凰嘴!

⑪姜芸芸满脸通红说老公你讽刺我!

⑫老公说不是讽刺是真诚,现在王老六进去了,你知道他弄翻了多少人?咱城管局金局长、沙管局侯局长、土地局文局长都因为王老六进去了!刚上任不到一年的建委赵主任也进去了!还有几个在查着……想想王老六原来也是打算承包我们局培训中心工程的,要没有你在里边插一杠子,很难说我到时候能不能经得住诱惑,说不定我这次也得进去!纪委及时查查咱,看起来是坏事实际上是好事啊!能挡住不让咱往下坡滚!这个事情我越想越感谢你来,为我们美丽的凤凰嘴干杯!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三个女人的出场体现了一定的艺术性重要人物姜芸芸压轴出场,前二者对她起到铺垫和衬托作用。
B.本文情节波澜起伏,写纪委调查,一波接一波,此伏彼起,引人人胜,颇有小小说“尺水兴波”的特点。
C.小说最后一段交待纪委反腐败成果,是全文点睛之笔,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力重千钧,迅速升华文章主题。
D.文中交通局长吃鲍鱼的事查无实据,胡乱拍板定案仅仅是个意向协议,说明交通局长清廉守法,经得起考验。
【小题2】下列对文中⑨⑩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段写交通局长特意找个酒店为姜芸芸过生日,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
B.这两段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交通局长和姜芸芸的生动形象。
C.在老公的意外之举面前,姜芸芸认错又自打嘴巴,说明她有愧心理。
D.对交通局长一系列的刻画,目的是表现他的感激之情,体现他真诚坦率的性格特点。
【小题3】本文以“凤凰嘴”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是本文语言的重要特色,请举例简析。
2021·湖南衡阳·二模
知识点: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品味语言艺术中国现当代小说鉴赏人物描写手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阳光老人

刘建超

单位新建了宿舍楼,旧楼转让给县城一家煤矿公司。煤矿公司将楼粉饰一番,分配给了退休的老工人。我暂时没有搬走,便与这楼里的老人做起了邻居。

邻居们还没有搬来,家家便开始加装防盗门,冰冷的金属门更有一种拒人之外的冷漠。上午,有人敲门,我打开门,门外立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他说,我是刚搬来的邻居,住你对门。

我连忙问候。老者说,我姓盖,盖叫天的盖!盖叫天,京剧艺术家,知道不?

我摇摇头。不是我不知道,只是孩子小,在睡觉。加上我也准备搬家,屋里乱糟糟的,实在没有心情应酬。

老盖也不介意我的态度,说你忙你的,我随便看看。他还真的到处转转看看,走了。

我和妻子相视一笑,这个邻居真有意思。

炉子灭了,我准备生火做饭。

老盖又来了,手里的火钳子夹一块烧得红彤彤的蜂窝煤。

我刚才见你家煤火灭了,我那正好烧着哪,给你钳来一块。

老盖把煤块放进炉子里,听说咱这一片也要通燃气了,以后做饭就方便了。我挖了一辈子煤,将来不用烧煤做饭了,心里还真不是个味啊。中午做啥吃的?我家中午做炸酱面,一起去吃啊。话音未落,人已经出屋了。

下午,老盖又来敲门了,他站在门口,说,我想往西墙上敲几排钉子挂物件,不知你家里是不是有倒夜班休息的人?

我心头暖暖的,这么细心的老人,我妻子确实要上夜班,正在休息。

我说盖师傅,不妨事,您钉吧。

老盖摆着手,那不成,上夜班很辛苦呢。

一下午也没有听到隔壁敲墙的动静。

楼里搬进矿上的老人,使得沉闷肃静的旧宅充满了活力。清晨会看到老人练剑练拳做气功的身影;晌午,楼道里会听到他们通报菜市场的最新价格;晚间路灯下有自拉自唱的老戏速,有的围在一起调动车马炮,争得脸红脖子粗。这楼里以前都是单位的上班族,下班时间都躲在屋里看电视,翻手机,几乎不来往。

老盖经常来我家,介绍楼里的邻居情况,讲当年他们在矿上一起挖煤的往事。

那天,老盖兴奋地敲开我的门,说,我还不知道你是个大作家啊。今天的晚报上发有你写的小说。大作家,我有一肚子的矿工故事,闲了我给你说道说道,可提供些素材啊。

老盖就经常来我家沉浸在往事中。我也就知道了楼上叶阿姨的丈夫,矿难时,舍身救出十二名被困工友,自己英勇牺牲;二单元老单,自学成才,有近百项发明创造,退休在家仍做研究。我对身边的这些老矿工渐渐充满了感动。

夏季的一个晚上,老盖又来了,说麻烦你这个大作家,帮我写个通知,楼房前有一片洼地,杂草丛生,现在是夏季,蚊虫猖狂。动员大家拉土填坑,种植些蔬菜,收获了大家分。老人们看到通知都很积极,很快就整理出一块地,种上了蔬菜。老盖每天都要去菜地浇水施肥。以后,我家门把手上时不时地就会挂上一袋子新鲜的蔬菜,辣椒、豆角、茄子、青菜,水灵得让人喜欢。

中秋的一个下午,我把四岁的女儿哄睡,到街上复印资料。资料刚复印一半,忽然停电,一等就是一个小时。想到女儿,我急匆匆往家赶,跑上楼,看到老盖搬个小板凳坐在我家门口,隔着门在哄我女儿唱小兔子乖乖。老盖示意我不要出声轻声地对女儿说,小兔子乖乖,你再唱一遍,大灰狼就逃跑了,你爸爸就回家了。老盖笑笑,拿起板凳走了。“

我到南方出差了半个月,回到家里妻子告诉我:前天下午,老盖在楼下溜达,看到两个小青年用被单包着电视机从楼上下来,老盖一眼就认出那被单是四楼教师家的。老盖上前询问,小青年推倒老盖拔腿就跑,老盖爬起来边追边喊,抓住了盗贼,胳膊受伤缝了三针。妻子说,这楼里多亏有了老盖啊。是啊,我对老盖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临近春节,我搬家了。虽然新房子宽敞了,设施也齐全了,可我还是怀念那栋旧楼房,时常想起老盖,想起那些挖了一辈子煤的阳光老人。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了我一家人与煤矿公司退休老工人成为邻居的原因,为下文老盖的出场提供了依据。
B.文中老盖的“心里还真不是个味啊”一句情感十分复杂,体现了他对以后人们用燃气做饭而不用煤做饭的遗憾之情。
C.对清晨、晌午、晚间老人们生活场景的描绘,突出了旧楼人际关系的变化,也表达了对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渴望。
D.文中作者通过和老盖的交往,对老盖的态度经历了“爱理不理——被之感动——充满敬意”的情感变化。
【小题2】老盖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标题“阳光老人”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高贵的清贫

——徐贵祥

油菜花开时节,我们来到方志敏的故乡——湖塘村。此处是个宜居的山坳,四面环山,一幢阔大而又古色古香的木楼坐落在山根处,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这就是方志敏故居。

一路上,不时听到当地朋友介绍方志敏家族的历史,有几个年轻女子,还眉飞色舞地说方志敏是她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据说,方志敏身高1.82米,高大俊朗,才华横溢自不必说,在担任闽浙皖赣苏维埃主席的时候,身穿白色西装,骑一匹白色骏马,当真是白马王子的标志性装束。

是的,方志敏有阔绰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事实上,回顾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大都有殷实的家境,他们不缺吃穿,不乏体面的生活,可是他们放 弃了,因为信仰,因为要革命,因为要建设可爱的中国。从他们的手里经过的财富成千上万,可是他们自己,却往往连一个铜板也没有。

并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清贫”这个字眼的,仅仅身无分文,还不是清贫。清贫是一种境界,只有精神高贵的清贫才是真正的清贫。

方志敏的故事很多,散珠碎玉一般遗落在闽浙晚赣的山水草木之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他被俘之后,国民党屡次派出高官劝降,甚至蒋介石亲自出面许以高官厚禄,均被方志敏在谈笑中拒绝。

我们后来从各种渠道看到的方志敏,戴着镣铐,神色泰然自若。在方志敏创立的闽浙皖赣苏维埃根据地首府葛源,我看到一张方志敏身穿军装挥手告别的照片,那是在他率部北上抗日的前夕,在葛源的枫林村,那个高高举过头顶、直直指向天空的手势,让 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说方志敏是她们的梦中情人。那个手势沉稳、自 信、决绝,释放出一个男人、一个具有骑士精神的革命者勇敢无畏的力量。那一瞬间,我对身边的朋友说,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英雄,也是一个贵族。

这个当年才30多岁的年轻人,在闽浙皖救四省交界的地方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兴办学校,开设医院,还构建了股市,这一切都是超前的。他是按照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经营着他的根据地,让那里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那时候的方志敏,学管着闽浙皖赣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可谓一言九鼎,从他手里经过的真金白银不 在少数,可是,在“方志敏式”的苏维埃政府内,节俭却蔚然成风,连铅山县委买了 12元黄烟,都受到严厉的批评,被挖苦为“好阔气的铅山县委”。

回想小学时代读过的《清贫》,我突然发现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真正读懂,不,几十年后仍然没有读懂。放眼望去,如今在心里再默默地诵读那些文字,似乎从字里行间领略到另一种风景。北上部队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生死考验的关头,方志敏拒 绝脱离部队,拒绝逃生,坚持和同志们战斗在一起,后因叛徒出卖,在藏身的柴堆里被俘。在敌人的刺刀下面,这个命悬一线的囚徒,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因为搜不到铜板而失望的士兵,冷静地看着他们的眼神和表情,甚至还有几分幸灾乐祸:“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 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齿冷三天?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尽管多少年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记得英国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中的那个情节,作为革命者的牛虻——亚瑟被执行枪决的前后。亚瑟从一开始就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谈笑风生并且评头论足,唇枪舌剑拒绝忏悔。在士兵向他射击时,他一次次地嘲笑和校正士兵的枪法,“来吧,孩子们,不要害怕,朝这儿打!”

而在今天,行走在蒙蒙细雨的湖塘村,我清晰地看到了另一个更加伟大的亚瑟。他领导了更多的亚瑟,而且他的清贫是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今天的清贫是为了明天不再清贫,这样的清贫才是高贵的清贫。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方志敏故居的木楼“古色古香”,虽用语简单,却足以显示主人家境殷实,曾经有过体面的生活。
B.文章两次写到年轻女孩心目中的方志敏由外及内,一方面表现方志敏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表现他的内在精神。
C.“好阔气的铅山县委”,虽说是挖苦,实则是批评,可见,方志敏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更希望全体革命者厉行节俭。
D.作者说自己“领略到另一种风景”,是指作者在认识到方志敏生活清贫的基础上,更认识到了他被捕时的镇定自若。
【小题2】纵观全文,如何理解标题“高贵的清贫”?
【小题3】为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方志敏,作者运用了哪些资源和手段?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陈力娇

南大岗,多半是乱坟场,左边是阴森恐怖的黑林,右边是怪石嶙峋的高山,决斗就挑在这里举行。决斗人是青少年义勇队最小的队员渡边映上和最大的队员坂元信介。他们之间的年龄相差四岁,渡边映上十五岁。

义勇队的队员是不配带枪支的,他们的手枪是从军械库里偷出来的,仅这一项就会判他们重罪,但他们不在乎。决斗的想法从他们来满洲后的第三年就开始了,但始终是在孕育中,不见爆发。这一次是事情终于到了无法解决的程度,决斗是唯一的途径。

事情的起因是义勇队员逃跑,这已经不是一起两起的事,大有集体暴动之势。但不管跑多远,他们都会被抓回来,继续服役。正是大敌当前之际,北部边境亟需兵力,苏联老毛子虎视眈眈,南部太平洋和美国早已兵戎相见,这群孩子虽然没有战斗经验,但充当人肉炮弹总是可以的。他们很小就来到中国满洲,为的就是储存兵力,支援前线。

坂元信介是最能逃跑的队员之一,他大大小小已经逃跑过五次,最后一次都扒火车到了哈尔滨,却不想刚下车就被潜伏在铁道边的铁警捕获。押回三百里远的义勇队途中,坂元信介决定报仇,无论如何也要将告密者置于死地!

坂元信介和渡边映上住上下铺,渡边总是睡不着觉,夜里经常哭,哭声让同寝室的七个人也睡不好觉。

刚开始的两年大家都让着他,觉得他小,十一岁还在妈妈跟前撒娇的年龄,就被强征到满洲当兵。但后来他长大了,十四五岁还在影响别人睡觉,坂元信介就号召大家揍他,他哭一次揍他一次,揍完就把他推到门外,推到大雪地里冻着。

这办法很奏效,挨过几次冻,他终于夜里不哭了,但同时室友们在暗地里的小动作,也没有一次是教官不知道的。比如逃课,比如斗殴,比如偷盗。而这次坂元信介的逃跑,无疑也是渡边映上下的绊子。本来这事是很周密的,而且也只有坂元信介自己知道,连夜晚常喝他血的蚊子都没察觉,但还是走漏了风声。

坂元信介关了一夜的火车回到队里,把什么都想明白了,原来是自己的兴奋惹的祸。半夜里哼歌,换新内衣,被那老睡不着的坏小子猜到了,才使自己的逃跑计划功亏一篑。

回义勇队后,坂元信介被抽了五十鞭子,全身上下抽得皮开肉绽,还差点叫狼狗撕了,最后有幸赦免,关了三天禁闭。这三天里他抱定一个信念,还得逃,只要不死就得逃,不能当炮灰,必须回到日本。但在逃之前,得先弄死渡边映上这个小王八犊子。

坂元信介的思想是受舅舅的影响,他舅舅是反战派,早就告诉他,日本在东西线同时开战是自取灭亡。

他相信舅舅的,与其在这里被人利用,不如寻一线生机,哪怕是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国土上。

渡边映上对坂元信介提出的决斗并不惧怕,枪就是他偷出来的,两支南部十四式手枪,一支给了坂元,一支留给自己。他个子小,身体瘦得像只螳螂,能从军械库窗上的铁栅栏中“挤”进去。

正是拂晓,一缕白光从天边射出,照亮了南大岗。跟他们同来的还有寝室的六名室友,一边三个整整齐齐站好。他们是来助威的,但也准备等他们死了一个,好把尸体拖上乱坟场。

气氛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他们两个已摆开射击的架势,对射是有讲究的,多一秒少一秒均不可,早一秒晚一秒都犯规。也许是准备的时间过长,两人端枪的手臂都有些发麻,可是给他们当裁判的东野小吉还是不发号施令。坂元信介等不及了,向着东野小吉喊,东野,你怎么了,报熊了吗?这可不是日本的武士精神!

东野小吉不吭声,忽然蹲在地上啜泣起来。大家一起侧目看他。

东野小吉说,我不想给你们当裁判了,不管你们谁死了,你们的妈妈都会想念你们的,将来我回到日本,怎么跟她们交代?他的话让队员们一震,好像突然警醒了,觉得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坂元信介警告东野,你还想回日本啊,战争一打起来,大家都是这里的孤魂野鬼。东野不听他的,哭得更响了。

渡边映上安慰他,东野你不要害怕,我已经没有妈妈了,你要是回日本,告诉我姑姑我死了就行,姑姑是不会像妈妈那样悲伤的。

这句话有如符咒,坂元信介不由得打了个哆嗦,他有妈妈,妈妈非常爱他,他也非常爱妈妈,他逃跑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想念妈妈。可他忽略了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他有十足的把握干掉渡边。

东野的迟疑无疑涣散了军心,大多数同伴都跟着伤悲起来。但是已经没法收场了,再不射击就来不及了,那边已有好几名教官向这里跑来。东野那枚硬币终于抛向空中,清脆地落在了鹅卵石上,这就是号令。

双方的枪响了,其中一人瞬间倒地。

渡边倒在地上,临死前他还在想,这一枪不知是否真能射偏,坂元是……是有……

一群等食的乌鸦呼啦一下飞走了,并且没再回来,它们是轻易不啃活尸的。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写南大岗的特殊环境,既是为了说明这里人迹罕至,适合隐秘的决斗,也是为了渲染生死决斗时的恐怖气氛。
B.文章叙述“义勇队”队员逃跑被抓捕回来后,受到惩罚,“继续服役”,但不会被处死,这是因为他们毕竟年龄还小。
C.文章说“而这次坂元信介的逃跑,无疑也是渡边映上下的绊子”,但从“对射”结果来看,坂元信介对渡边映上存在很深的误解。
D.文章写渡边映上对东野小吉说“你要是回日本告诉我姑姑我死了就行”,这说明他除了姑姑之外,已经失去所有的亲人了。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体瘦得像只螳螂”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来形容渡边映上的“个子小”,间接写出了“义勇队”队员在物质生活上所受的虐待。
B.文章写东野小吉的话“让队员们一震”,这与前面写“他们是来助威的”,准备在有人死后帮忙拖尸形成强烈反差,说明他们的人性一时觉醒。
C.文章写对射之前渡边映上对东野小吉说“我已经没有妈妈了”,这巧妙地暗示了上文“后来他长大了,十四五岁还在影响别人睡觉”的原因。
D.文章最后写“一群等食的乌鸦呼啦一下飞走了”,“它们是轻易不啃活尸的”,这里“活尸”一词颇为荒谬,不合情理,应当改为“死尸”。
【小题3】本文结尾写渡边临死前还在想“坂元是……是有……”,你认为第二个省略号省略掉的内容是什么?理由何在?
【小题4】本文题为“对射”,但真正写对射之外的情节很多。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从情节、主题两方面加以简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