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B.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C.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D.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族,一种说法是父族、母族、妻族的合称,夷灭三族是古代十分残酷的刑罚。
B.髡钳,古时刑罚,髡是捆住双手,钳是用铁箍束住脖子。文中指扮作犯罪的囚徒。
C.郎中,本文中是指帝王的侍从,俸禄只有三百石,级别虽然不高,但相当荣宠。
D.上客,这里指非常重要的客人或者地位很高的人,门客中地位最高的也称作上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颇具才能,深得滕公好评。季布曾经率领军队多次使得刘邦处于窘境。后来刘邦召见他,授予他官职,可看出刘邦对季布的器重。
B.季布身处危难,得到众人保护。朱家给他穿上粗布的衣服,用一辆运输用的大牛车把他送给周氏。周氏把他买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
C.季布四处躲避,惨况堪比伍员。不同的是,伍子胥对迫害他的楚国报仇雪恨,季布则成为刘邦的手下,曹丘让人写了推荐信才能见到他。
D.季布名闻天下,曹丘出力不少。经过曹丘的不断宣扬,楚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著名的谚语:得到季布应诺的一句话,比得到黄金还要可贵。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小题5】刘邦为什么会赦免原本是仇人的季布?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20-21高一下·江苏扬州·期中
知识点:《史记》古代文化常识分析信息,归纳要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①?”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②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③率:行走。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⑤宰:家臣,总管。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救陈,于城父                       军:驻扎。
B.从者病,莫能                         兴:高兴。
C.君子亦有                              穷:走投无路,这里指困厄。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             病:担心,忧虑。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B.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C.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D.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把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2)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二十九年,文公卒,太子立,是为易王。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我,取十城;苏秦说齐,使复归燕十城。十年,燕君为王。苏秦与燕文公夫人私通,惧诛,乃说王使齐为反闲,欲以乱齐。易王立十二年卒,子燕哙立。

燕哙既立,齐人杀苏秦。苏秦之在燕,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子之相燕,贵重,断。苏代为齐使於燕,燕王问曰:“齐王奚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於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苏代百金,而听其所使。

鹿毛寿谓燕王:“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于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属国于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于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为臣,国事皆决于子之。

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恐。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将攻子之。诸将谓齐愍王曰:“因而赴之,破燕必矣。”齐王因令人谓燕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以为先后。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将军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以徇。因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孟轲谓齐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愍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馀皆属燕,六岁。

(史记节选,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重,主断       主:主决
B.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       顾:只是
C.攻子之,不克       克:攻克
D.子之因遗苏代白金       遗:赠送
【小题2】下列虚词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说王使齐为反间             今君亡赵走燕
B.乱齐       故法为其国者与此同
C.而赴之       加之以师旅,之以饥馑
D.况贤隗者       君幸赵王
【小题3】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以徇。
(2)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
【小题4】从文中陈述哪两个事件,请简要概括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鱼生于战国之世,长于兵戎之间,然独先王之道,讲习不倦。季则谓子鱼曰:“丈夫不生则已,生则有云为于世者也。今先生淡泊世务,脩无用之业,当身不蒙其荣,百姓不获其利,窃为先生不取也。”子鱼曰:“不如子之言也。武者可以进取,文者可以守成。今天下将扰扰焉,终必有所定。子脩武以助之取,吾脩文以助之守,不亦可乎?”

秦始皇东并,子鱼谓其徒叔孙通曰:“子之学可矣!盍仕乎?”对曰:“臣所学于先生者,不用于今,不可仕也。”子鱼曰:“子之材能见时变,今为不用之学,殆非子情也。”叔孙通遂辞去,以法仕秦。

(节选自《孔丛子·独治》)

材料二:

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余人,然通无所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弟子皆窃骂曰:“事先生数岁,幸得从降汉,今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何也?”叔孙通闻之,乃谓曰:“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汉王拜叔孙通为博士。

汉五年,已并天下。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汙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竟朝置酒,无敢讙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注]①子鱼:孔鲋(前264年?一前208年),字子鱼,鲁国曲阜人。秦末儒生,孔子八世孙。②绵蕞:拉起绳子表示施礼的处所,立上茅草代表位次的尊卑。

【小题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群臣 A饮酒B争功C醉D或妄呼E拔剑F击柱G高帝H患之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指以……为乐,“渔人甚异之”的“异”表示以……为异,两者用法相同。
B.易,指容易,与《谏太宗十思疏》“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易”词义不同。
C.进取,文中指进攻、夺取,与现在所说的“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意思不一样。
D.左右,指皇帝的侍从,他们在叔孙通的指导下在郊外协同进行了新礼仪的演练。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则认为子鱼修习于世无用的学业对自己、对百姓都无益,子鱼却认为天下最终会趋于安定,自己修习文事可以稳固前人所取得的功业。
B.叔孙通不推荐跟随自己的儒生弟子,却推荐那些旧时的盗贼壮士,这让他的弟子很不满,在叔孙通的劝说下,他们最终理解了叔孙通。
C.叔孙通知道皇帝越来越讨厌朝廷上群臣的放诞无礼,准备帮助皇帝制定朝廷上的一些礼仪,但部分儒生认为叔孙通办事方式不合古法。
D.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参加十月大典时,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汉高帝对此很满意,赏赐了叔孙通。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
【小题5】叔孙通哪些方面体现了孔丛子对他“能见时变”的评价?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