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四命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安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效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二十余万。方朝廷草昧不睱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要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百官肃然。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宰相元载以为迂,真卿怒曰:用舍在公,言者何罪?然朝廷事岂堪公再破坏邪!俄以检校刑部尚书为朔方行营宣慰使,未行,留知省事,更封鲁郡公。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耳。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如李正己、田神功、董秦、侯希逸、王玄志等,皆真卿始招起之,后皆有功。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

(节选自新旧唐书《颜真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
B.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
C.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
D.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考试用语,即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朝觐,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
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两次拱手,表示尊敬之意。也可在书信中用于对尊长或朋友的敬语
D.文忠,是古代朝廷封给大臣的一种谥号,经纬天地曰“文”,危身奉上曰“忠”,仅次于“文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真卿才兼文武,隐忍负重。当叛贼攻破洛阳,杀了留守将领并以他们的首级示众时,他强忍悲痛,暂时隐瞒真相,安抚军心。
B.颜真卿守正重礼,勇于弹劾。无论是平民百姓郑延祚,还是王府亲信管崇嗣,他发现不符合礼法的行为,都奏本弹劾,产生实效。
C.颜真卿不畏强暴,忠贞刚烈。反贼李希烈当面以死威逼,颜真卿仍气节不屈,宁愿赴火受焚也不改其大义凛然的志节。
D.颜真卿笃实纯厚,为国选材。他始终坚持公正的言辞、正直的道义;最初引进起用的李正己、田神功等人,后来都于国有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
(2)用舍在公,言者何罪?然朝廷事岂堪公再破坏邪!
【小题5】李希烈派人相问时,颜真卿“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耳”的回答有什么言外之意?
2021·广东惠州·一模
知识点:《旧唐书》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人也。祖融,司木大夫。父瑜,绛州刺史。

寂少孤,为诸兄之所鞠养。年十四,补州主簿。及长,疏眉目,伟姿容。隋开皇中为左亲卫家贫无以自业每徒步诣京师后为齐州司户大业中历侍御史晋阳宫副监高祖留守太原,与寂有旧,时加亲礼,每延之宴语,间以博弈,至于通宵连日,情忘厌倦。时太宗将举义师而不敢发言,见寂为高祖所厚,乃出私钱数百万,阴结龙山令高斌廉与寂博戏,渐以输之。寂得钱既多,大喜,每日从太宗游。见其欢甚,遂以情告之,寂即许诺。寂又以晋阳宫人私侍高祖,高祖从寂饮,酒酣,寂白状曰:“二郎密缵兵马,欲举义旗,正为寂以宫人奉公,恐事发及诛,急为此耳。今天下大乱,城门之外,皆是盗贼。若守小节,旦夕死亡;若举义兵,必得天位。众情已协,公意如何?”高祖曰:“我儿诚有此计,既已定矣,可从之。”及义兵起,寂进上米九万斛、甲四十万领,以供军用。大将军府建,以寂为长史,赐爵闻喜县公。从至河东,屈突通拒守,攻之不下,三辅豪杰归义者日有千数。高祖将先定京师,汉者恐通为后患,犹豫未决。寂进说曰:“今通据蒲关,若不先平,前有京城之守,后有屈突之援,此乃腹背受敌,败之道也。未若攻蒲州,下之而后入关。京师绝援,可不攻而定矣。”太宗曰:“不然。兵法尚权,权在于速。宣乘机早渡,以骇其心。我若迟留,彼则生计。且关中群盗,所在屯结,未有定主,易以招怀,贼附兵强,何城不克?屈突通自守贼耳,不足为虞。若失入关之机,则事未可知矣。”高祖两从之,留兵国河东,而引军入关。及京师平,转大丞相府长史,进封魏国公,食邑三千户。

(选自《旧唐书·裴寂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隋开皇中/为左亲卫/家贫无以自业/每徒步/诣京师后为齐州司户/大业中历侍御史/晋阳宫副监
B.隋开皇中/为左亲/卫家贫无以自业/每徒步诣京师/后为齐州司户/大业中/历侍御史/晋阳宫副监
C.隋开皇中/为左亲卫/家贫无以自业/每徒步诣京师/后为齐州司户/大业中历/侍御史晋阳宫副监
D.隋开皇中/为左亲卫/家贫无以自业/每徒步诣京师/后为齐州司户/大业中/历侍御史/晋阳宫副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官职名。汉代以后中央及郡县官署多设置主簿,如《孔雀东南飞》:“主簿通语言。”唐宋时期均按惯例设置主簿之官。
B.博奕,指局戏和围棋,也指赌博。文中指高祖和裴寂下棋,同“博弈”,如韩愈《郑公神道碑文》:“公与宾客朋游,饮酒必极醉,投壶博弈。”
C.三辅,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如,《张衡传》有“游于三辅”之句。后泛称管辖京城附近地区的官职。
D.食邑,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文中加点词语即为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寂出身官宦世家,却遭遇丧父之痛。祖父和父亲曾分别担任中央、地方官职,裴寂十四岁时就步入了仕途。
B.裴寂颇受高祖信任,常与高祖一起宴饮玩乐,有时通宵达旦;太宗李世民曾以百万钱和裴寂赌博,输给裴寂很多钱。
C.裴寂不仅面目清秀,身材魁梧,而且很有洞察力,太宗李世民曾向他请托一件自己不敢给高祖说的事情。
D.高祖起兵后河东曾经久攻不下,裴寂与太宗李世民就进攻方向各执一词,高祖折中采纳了他两人的意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寂白状曰:“二郎密缵兵马,欲举义旗,正为寂以宫人奉公,恐事发及诛,急为此耳。”
(2)且关中群盗,所在屯结,未有定主,易以招怀,贼附兵强,何城不克?
【小题5】联系全文,简要回答高祖为何器重裴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逊,字友道。逊登进士第,辟襄阳掌书记,复从事于湖南,颇有声绩,累拜池、濠二州刺史。先是,濠州之都将杨腾,削刻士卒,州兵三千人谋杀腾。腾觉之,走扬州,家属皆死。濠兵不自戢,因行攘剽。及逊至郡,余乱未殄。徐驱其间,为陈逆顺利害之势,众皆释甲请罪,因以宁息。

元和初,为衢州刺史。以政绩殊尤,迁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都团练观察使。先是,贞元初,皇甫政镇浙东。尝福建兵乱,逐观察使吴诜,政以所镇实压闽境,请权益兵三千,俟贼平而罢。贼平向三十年,而所益兵仍旧。逊视事数日,举奏停之。逊为政以均一贫富、扶弱抑强为己任。

九年,给事中。以旧制只日视事对群臣,逊奏论曰:“事君之义,有犯无隐。陈诚启沃,不必择辰。今群臣敷奏,乃候只日,是毕岁臣下睹天颜、献可否能几何?”宪宗嘉之,乃许不择时奏对。俄迁户部侍郎。

元和十年,拜襄州刺史。时逊代严绶镇襄阳,绶以八州兵讨贼在唐州。既而绶以无功罢兵柄,命高霞寓代绶将兵于唐州,其襄阳军隶于霞寓。军士家口在襄州者,逊厚抚之,士卒多舍霞寓亡归。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霞寓本出禁军,内官皆佐之。既贬官,中人皆言逊挠霞寓军,所以致败。上令中使至襄州听察曲直,奏言逊不直,乃左授太子宾客分司。

十四年,拜许州刺史。是时新罹兵战难遽完缉及逊至集大军与之约束严具示赏罚必信号令数百言士皆感悦

长庆元年,幽、镇继乱,逊请身先讨贼,不许,但命以兵一万,会于行营。逊奉诏,即日发兵,故先诸军而至,由是进位检校吏部尚书。寻改凤翔节度使,行至京师,以疾陈乞。长庆三年正月卒,年六十三,废朝一日,赠右仆射。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新罹兵/战难遽完缉/及逊至/集大军与之约束/严具示赏罚必信/号令数百言/士皆感悦
B.是时/新罹兵战/难遽完缉/及逊至集大军/与之约束/严具示赏罚必信/号令数百言/士皆感悦
C.是时/新罹兵战/难遽完缉/及逊至/集大军与之约束严具/示赏罚必信/号令数百言/士皆感悦
D.是时/新罹兵战/难遽完缉/及逊至/集大军与之约束严/具示赏罚必信/号令数百言/士皆感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在文中是“京官调任地方官”之意,“入”在文中是“地方官进入中央任职”之意。
B.“给事中”是古代官职名,秦汉时为加官,晋以后为正官。唐宋以来,居门下省之要职,随从规谏皇上。
C.“中人”和“中使”是中书省的官员。中书省自汉朝延至隋唐、成为三省六部制中全国政务中枢机构,掌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
D.“陈乞”在文中可译为“请求退休”,常见的类似称谓还有“乞身”“致仕”“致事”“致政”“乞骸骨”“请老”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逊颇有治干,政绩斐然。他曾在湖南、濠州、衢州、许州等地任职,都能尽心尽力办事,展现了突出的治理才干。
B.李逊以身犯险,有勇有谋。他不顾个人安危,进入叛军军营,向叛军陈述利弊形势,最终劝服叛军,平息濠州之乱。
C.李逊隐忍有义,委曲求全。当中使到襄州调查事件的是非曲直时,李逊虽是含冤受屈,但为了同袍之谊,并不作申辩。
D.李逊赤胆忠心,为君分忧。幽州、镇州作乱,他主动请求讨伐叛贼,但未获准,后接到行营会合的诏令,毫不拖延,当日发兵。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腾觉之,走扬州,家属皆死。濠兵不自戢,因行攘剽。
(2)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授秘书省校书郎。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在湓城,居易与凑、满、朗、晦四禅师,每相摧游咏,跻危登险,极林泉之幽邃。元稹在通州,篇咏赠答往来,不以数千里为远。十四年三月,元稹会居易于峡口,停舟夷陵三日,置酒赋诗,恋恋不能诀。其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四五年间,几沦蛮瘴。自是宦情衰落,无意于出处,唯以逍遥自得,吟咏情性为事。会昌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自称香山居士

(选自《旧唐书•白居易》,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B.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C.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D.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进,现在指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也指进步较慢、水平较低的人或集体。文中指后辈。
B.司马,原为掌管军政和军赋之官,唐中期后,边远州司马常作为官员贬降之职。
C.致仕,指仕途结束,即被贬或流放,相同意思还有致事、致政等等。文中指白居易遭流放。
D.居士,旧时对在家信道拜佛的人的泛称,也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白居易用来自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才华横溢。他十五六岁时,曾袖揣着自己的文章去拜访擅长写文章顾况,顾况看到文章后,内心折服。
B.白居易性情洒脱。在湓城时,他不把贬谪的事情放在心上,常常和四位禅师结伴游玩吟咏,感受自然的幽深静谧。
C.白居易重视友情。他为元稹被贬屡次上疏,直言极谏,两人虽远隔千里却书信不断,相见甚欢,离别难舍。
D.白居易敢于直谏。他上疏直指皇帝荒唐放纵不守法度,执政者无能,治理失当,再次遭到贬谪流放。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2)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