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6个题及以上 0.4 引用1 组卷10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犹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薄。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其任率如此。尝门生家,见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耶。”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注:庾翼之兄),而翼深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狼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狼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
B.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狼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
C.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狼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
D.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狼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裕亦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目:名词活用作动词,把……看作。
B.求未能得   市:集市,市场。
C.尝门生家   诣:到……地方去,拜访。
D.而羲之甚   轻:意动用法,以……为轻,意思是轻视、看不起。
【小题3】对下列句子句式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判断句)B.门生惊懊者累日(倒装句)
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省略句)D.后为其父误刮去之(被动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并非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小时候的他并不引人注目。直到十三岁那年拜访周顗,受到特殊礼遇,这才渐渐出名。
B.王羲之长大之后,才华、品格显露了出来。他善于论辩,性情刚劲正直;他的隶书,尤其受到人们称道,被认为是“古今之冠”。
C.王羲之对自己的书法既充满自信,又有清醒的认识。正因如此,他的书法不断进步,使得同样擅长书法的庾翼深为叹服。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接替他的职务;因为二人有隔阂,王羲之从未登门看望,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其任率如此。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小题6】第二段中,哪些例子表现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举两个例子,每个例子只能用一个单句表述。)
20-21高一下·福建福州·期中
知识点:房玄龄等《晋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