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滕抚叔辅,北海剧人也。初仕州郡,稍迁为涿令,有文武才用。太守以其能,委任郡职,兼六县。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顺帝末,扬徐盗贼群起,磐牙连岁。建康元年,九江范容、周生等相聚反乱,屯据历阳,为江淮巨患,遣御史中丞冯绲将兵督扬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邓显讨之。耀、显军败,为贼所杀。又阴陵人徐凤、马勉等复寇郡县,杀略吏人。凤衣绛衣,带黑绶,称“无上将军”,勉皮冠黄衣,带玉印,称“黄帝”,筑营于当涂山中。乃建年,置百官,遣别帅黄虎攻没合肥。明年,广陵贼张婴等复聚众数千人反,据广陵。朝廷博求将帅,三公举抚有文武才,拜为九江都尉,与中郎将赵序助冯绲合州郡兵数万人共讨之。又广开赏募,钱、邑各有差。梁太后虑群贼屯结,诸将不能制,又议遣太尉李固。未及行,会抚等进击,大破之,斩马勉、范容、周生等,徐凤遂将余众攻烧东城县。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赵序坐畏懦不进,诈增首级,征还弃市。又历阳贼华孟自称“黑帝”,攻九江,杀郡守。抚乘胜进击,破之,虏获七百余人,牛、马、财物不可胜算。于是东南悉平,振旅而还。以抚为左冯翊,除一子为郎。抚所得赏赐,尽分于麾下。性方直,不交权势,宦官怀忿。及论功当封,太尉胡广时录尚书事,承旨奏黜抚,天下怨之。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滕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
B.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
C.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
D.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或和“名”意义相近,或对“名”进一步阐述,也有“字”和“名”意义相反的情况,比如韩愈,字退之。
B.领,用于表示兼任官职,与“署”“摄”“行”“迁”等类似。文中指兼任较高职务。
C.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始创年号,后形成制度。
D.三公,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秦朝设置,后多为虚衔,历代说法不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抚文武兼备,治政有方。他凭借才华受到太守的赏识,被委以要职,治理的地方教化盛行,在任七年,路不拾遗。
B.滕抚富有将才,屡平叛乱。建康元年,他先后平定九江范容、周生以及广陵张婴等叛乱,后来又平定了历阳华孟之乱。
C.滕抚重义轻利,深得人心。他在平叛胜利后,将自己所得赏赐都分给部下;听到他被罢官的消息,天下百姓为之怨愤。
D.滕抚端方正直,反遭罢黜。他因为不交接权贵而得罪了宦官,到了论功应当封赏时,太尉胡广却承旨上奏黜免了他。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于是东南悉平,振旅而还。以抚为左冯翊,除一子为郎。
20-21高一上·安徽芜湖·阶段练习
知识点:《后汉书》编撰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②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①。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③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作者七人:语出《论语》,指七位避世的隐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书遗之曰          逆:迎接B.先生弘此远谟            愿:希望
C.争议朝堂,莫能抗   夺:争夺D.如有不,示以好恶     移:改悔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固写信给黄琼,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认为有志之士应当积极参政,救助百姓,施展自己的才智。
B.李固认为,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
C.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时,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一上任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议政时无人能够驳倒他。
D.永建三年大旱,黄琼上书条陈政见,用鲁僖公的事例,劝皇上检查政事得失,改正不足之处,好让世人耳目一新。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
(2)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小题4】文章第一段中,李固是从哪两个方面劝说黄琼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绍字本初,少为郎,除濮阳长,遭母忧去官。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锱軿柴毂,填接街陌

初平元年,绍遂以勃海起兵,众各数万,以讨卓为名。董卓闻绍起山东,乃诛绍叔父隗,及宗族在京师者,尽灭之。是时,豪杰既多附绍,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

绍为太尉,封邺。时曹操自为大将军,绍耻为之下,伪表辞不受。操大惧,乃让位于绍。二年,使将作大匠孔融持拜绍大将军,锡弓矢节钱,虎贲百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然后受之。绍每得诏书,患有不便于己,使说操宜徒都甄城,操拒之。田丰说绍曰:宜早图许,奉迎天子,动托诏令,响号海内。不尔,终为人所禽,虽悔无益也。绍不从。绍既并四州之地,众数十万,而骄心转盛,贡御稀简。

五年,左将军刘备据沛以背曹操。操惧,乃自将征备。田丰说绍曰: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绍辞以子疾,未得行。丰举杖击地曰:嗟乎,事去矣!惜哉!曹操乃急击备,遂破之。备奔绍,绍于是进军攻许。田丰以既失前几,不宜便行,谏绍曰:今不如久持之,不及三年,可坐克也。绍不从。丰强谏忤绍,绍以为沮众,遂械系之。

绍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故至于败。及军还,或谓田丰曰:君必见重。丰曰:公貌宽而内忌不亮吾忠而吾数以至言忤之若胜而喜必能赦我战败而怨内忌将发今既败矣吾不望生绍还遂杀之。绍自军败后发病,七年夏,

(《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


【注释】①台司指三公等宰辅大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貌宽/而内忌/不亮/吾忠而吾数以至言许之/若胜而喜/必能赦我/战败而怨/内忌将发/今既败矣/吾不望生/
B.公貌宽而内忌/不亮吾忠/而吾数以至言许之/若胜而喜/必能赦我/战败而怨/内忌将发/今既败矣/吾不望生/
C.公貌宽/而内忌/不亮/吾忠而吾数以至言许之/若胜而喜/必能赦我战败/而怨内忌将发/今既败矣/吾不望生/
D.公貌宽而内忌/不亮吾忠/而吾数以至言许之/若胜而喜/必能赦我战败/而怨内忌将发/今既败矣/吾不望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为母亲守丧。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B.侯,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C.节,即符节,古代朝廷派遣使者、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时所用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薨,古代“死”的讳称。古时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不禄,士及庶人死则称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绍家世不凡,祖上几世担任三公,他本人姿貌威容,注重名声,加上能降低身份倾心结交士人,宾客纷纷争相归附。
B.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其叔父等宗亲被杀,豪杰感其家祸,思为报仇,州郡蜂起,皆袁氏旗号。袁绍升职封爵,威势远胜曹操。
C.因曹操奉迎天子,假托诏令,田丰劝说袁绍谋夺许县,袁绍不仅没有采纳,反而因兼并四州地盘、拥有几十万众而生骄纵之心。
D.田丰劝说袁绍趁机举军袭击曹操后方,后来又阻止袁绍攻打许县,计均未行。袁绍刚愎自用,不善于接纳谋士谏言,终致失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输軿柴毂,填接街陌。
(2)丰强谏忤绍,绍以为沮众,遂械系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