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病人

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的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会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地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儿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人照样人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掉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是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她真是太正常了。

【小题1】“她”被电梯中其他人认为“行为不太正常”表现在哪些内容里?(用自己话概况)
【小题2】试分析第一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题4】如果你是“医生”,你能诊断“病人”身上的病因吗?
【小题5】分析文章以《病人》为题的作用。
20-21高一上·重庆永川·阶段练习
知识点: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脸谱

女真

律师拿出第一个信封,宣读过遗嘱之后,众人鸦雀无声。

太出人意料了。谁能想到召集大家来是做这事:先给老人家选一件盖脸的东西。

老人家住ICU多天,随时可能跟人世告别。把晚辈召集来,肯定是病情恶化了。白布或黄纸,除了这两样,人咽气之后,脸上还有可能盖别的东西吗?家族财产大部分早已经分割清楚,想到了最后时刻会有考验,想到了老人家也许还有秘不示人的财富要宣布归属,想到了有机会跟老人家再表达一次如何把家族产业进行下去、发扬光大,可谁也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后事应该有人专门去张罗呀!

律师拿出一沓白纸、一盒碳素笔,请大家半小时之内写好,署名字,摁手印。公证人已经到位。

他是最后一个交的,悲伤之下,字写得歪歪扭扭。离家多年,他是唯一跟家族生意不沾边的孙辈,但他忘不了孩童时跟爷爷一起去剧场听戏,爷爷摇头晃脑沉醉其中的样子。少年时他想去学样板戏,是爷爷说“随他去吧”,才过了爸爸那一关。这么多年,他无颜见齐家父老,无颜经常回来见爷爷。他没学出名堂。嗓子早坏了,他改拉胡琴。京剧团演出主要在国外,四处漂泊,能糊口,但不可能富,更不可能贵。每到年节,海外市场正有需求,他不能抽时间回来看望爷爷,顶多打电话问候。他是个不孝的孙子。好在爷爷另外四个孙子,各把一摊家族的事情做得风生水起。爷爷长命百岁,不缺钱,有人孝顺,他在外面不必担心。但爷爷这次可能真要走了,他真的伤心。想起在爷爷怀里看戏的往事,他在白纸上写下了两个字。

和公证人看过一沓白纸后,律师拿出第二个信封:“老爷子说,谁写的对他心思,老宅就归谁经营。”

在众目暌睽之下,他独自走进隔离病房。回光返照的爷爷,给了他最后的叮嘱。

两年后,齐家老宅改造成梨园剧场,每月一次演出,演的都是关公戏。

剧场不大,只有十八个座位,有点儿像从前有钱人家唱堂会的规模。剧场不卖票,观众凭心情给钱,却常常一座难求。唱戏出身的老人家是一个传奇,当年多数人以为他只是富家小姐一时冲动看中的戏子,没人想到他还有不凡的头脑和意志。政权更迭、运动不断,他几次倒下又顽强地站起来,领着众儿孙小心经营,富甲一方。老宅多年前被收为公有,变成了街道工厂,是老人家后来买回来使之又变成了家产。传说他年轻时只唱关公戏,关老爷保佑他呢。多年之后,当他老了,一次又一次住进医院,他开始怀念自己的年轻时代,怀念梨园。他喜欢的小孙子虽然唱念做打都远不如年轻时的他,但毕竟一直迷这个行当,孙辈中再选不出别人更适合做这事了。

剧场东墙,他挂上爷爷当年演出的剧照。老旧黑白照片,画质粗糙,框子古色古香,别有一番沧桑韵味。那些照片,是富家小姐出身的奶奶当年雇摄影师拍的,动乱年代卷在棉花套里保存了下来。爷爷演过《古城会》《战长沙》《斩华雄》《单刀会》。他清楚每一张照片爷爷在演哪一出。西面墙上挂着一排脸谱。黑脸的包公、白脸的曹操、黄脸的典韦、蓝脸的窦尔敦……每一张脸谱,或多或少都跟爷爷有那么一点儿连相、神似。比起改造剧场、谈演出班子、办营业执照,找高人画这些脸谱费了他更多心思。挂脸谱是老人家离世时要求的。舞台上那个红脸的关公,是他照爷爷年轻时的模样选的。伴奏的几位是曾跟他一起登台的老伙计,退休后来发挥余热。他自己偶尔也会登台秀手艺。过门响起,关云长上台亮相,耳熟能详的台词和动作、恰到好处的叫好声,让他思绪万千。爷爷是不是想告诉后人,一个人如果想在世上立住脚跟,要做红脸的关公,也还得会唱黑脸、白脸,什么样的角色都担当得起?可惜他还没来得及问,老人家就咽了气。

今天的台下观众里,有一位他的堂兄。这位堂兄曾在酒后问他:“当初你怎么想到写那个?”他嘿嘿一笑,把话题转了。“脸谱”二字,除了他,谁都没想到,因为他们不够懂爷爷。

有时候,他感觉台下看戏的观众更像是把来看演出当成某种祈祷的仪式,大家心照不宣。但,也许只是他的错觉呢?他深呼一口气,把一段快板拉得酣畅淋漓。

(摘编自《百花园》2020年第3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律师在爷爷弥留之际,把大家召集过来,竟然是要给爷爷选一样盖脸的东西,除了最懂爷爷的孙子“他”外,大家都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B.小说以爷爷去世时、两年后剧场开业到今天他作为孙子的所做所感为顺序展开叙述,中间插叙爷爷传奇的一生,也写了“他”的人生变化。
C.文章对“爷爷是不是想告诉后人……什么样的角色都担当得起?”“也许只是他的错觉呢?”都没给出答案,可见作者善于留白。
D.文章善用侧面描写,如爷爷临终的心愿,是通过两个信封由律师传达给晚辈的;爷爷的形象,是通过作为孙子的“他”的回忆描写出来的。
【小题2】小说以“脸谱”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小题3】“以小见大”是小说的重要写法,请谈谈这种写法在本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望水

蔡楠

舅妈风风火火地跑进了水文站,气喘吁吁地对我说,你大舅的老毛病又犯了,你快去看看吧!我那时正在写水情汇报,就不在意地说,不就是在大桥上望水吗?你让他望去,反正他也快望到头了。舅妈从椅子上一下子把我拉起来,这次不一样,他都爬到桥栏杆上了。

我赶紧随舅妈出了水文站。在枣林庄大桥上,我看到了大舅笔直地立在桥中间的栏杆上,消瘦的身体立成了一株风中芦苇。春天的阳光已经膨胀出干旱的气息,像夏天一样炎热。大舅那一头从年轻就花白的短发,在阳光下放射着炫目的光芒。他一动不动地望着远方,把自己望成了一尊神。桥上桥下站满了看热闹的人。

我知道大舅的犟脾气。白洋淀水势浩大的年代,他辞了公职,从城里回到了老家。大舅说,他喜欢水乡的长堤烟柳,水月桃花;他喜欢淀里的苇绿荷红,鸟飞鱼跃;他还喜欢船上的渔歌互答,炊烟袅袅……大舅就傍水而居,一屋一船一妻,后又有一儿一女一孙。水乡成了大舅的栖息地。水成了大舅的魂儿。

可是后来白洋淀说干就干了。水干了,鱼净了,鸟飞走了,荷花开败了,芦苇干枯成了麦苗。大舅的船就翻扣在了干裂的淀底。许多人都刨了芦苇,种上了玉米大豆和高粱。大舅却立在千里堤上,立在枣林庄大桥上,透过绿油油的庄稼地眺望远方。舅妈看着别人的收成眼馋得不行,整天不停地嘟囔,我看你别叫旺水,干脆叫望水得了!大舅摸摸一头花白的短发,瞪瞪眼说,望水就望水。望水有什么不好?

好是好,可水终究没有望来。大舅不是老天爷,也不是龙王爷,更不能让黄河之水流到白洋淀来,可大舅能在白洋淀挖出水来。他请来了城里的打井队,在自家承包的苇田里挖了一口池塘,用井水养起了鱼。大舅对舅妈说,有水的时候粮食比鱼贵,没水的时候鱼比粮食贵,八月里卖了这一池塘鱼,就够咱儿子上大学的学费了。大舅和舅妈就整天守在鱼塘边,像守护着儿子一样。

一天早上醒来,大舅却看见鱼塘里的鱼都浮了上来,而且还把白花花的肚皮翻给他和舅妈看。大舅很纳闷,心说这鱼也通人性,是不是想上岸和我说说话啊?等他用抄网捞上两条鱼一看,他惊叫一声,一下子就昏了过去。

那是一池白花花的死鱼。

还是舅妈心细,她沿着鱼塘转了一圈儿,发现在靠近一片玉米地的边缘,有一股污黄的水流进了鱼塘。顺流而上,舅妈穿过枯萎的玉米地,走了不远的一段路,就看见了堤坡上冒着黑烟的造纸厂。

大舅一纸诉状把造纸厂告上了法庭。就是在等待判决的日子里,大舅望水的瘾头越来越大了,后来严重到多年不吃不喝,也不说话,不上家,一年四季没日没夜地围着白洋淀转悠。转悠累了,就定定地望着远方。望了西边望东边,望了天上望地下;望得日沉红影无,望得风定绿无波。舅妈就长叹一声,这老头子已经不是人了,他早就丢了魂儿了!

只有我知道大舅的魂儿丢在了哪里。

水利大学毕业以后,我分到了白洋淀枣林庄水文站。我开始一步一步走进我大舅的世界。我发现大舅也不是天天那么面无表情地瞎转悠,只要一提到水,甚至只要阴天下雨,大舅的魂儿就暂时回来了。在大舅丢魂儿的那些年里,白洋淀也时不时有过水,有的是上游水库放的,有的是从外地买来的,但终究没能找回往昔水天一色的浩渺。我把这水文信息在报给上级的同时,也报给大舅一份。大舅听完我的汇报,总是领导一样点点头,眼睛放射出仍然有魂儿的光芒。然后就来到他的船前,刷油漆。大舅刷完船,又刷自己。大舅就成了一个漆人。

直到如今,水没有托起大舅翻扣在淀底的船,大舅也没能再度扯起白帆。他仍然痴迷在望水的境界里。

不过今天,我想我能唤回大舅的魂儿。我挤过看热闹的人群,来到大舅的近前。我把手里的一份红头文件举过头顶,大声喊道,大舅,来水了,来水了,黄河水马上就要引来了!雄安新区建成以后,还要引来长江之水呢!水量入淀高程今年会达到7米呢!

大舅没有回头,却说了话,我知道,那是我望来的天上之水。看,她已经来到我的船前了,我要去开船了!

的一声,大舅从桥栏杆上跳了下来。桥上那株风中芦苇,又变成了活生生的男人。我知道,大舅的魂儿又回来了。

(选自蔡楠《芦苇花开》,有删改)

文本二

舒晋瑜:小小说篇幅虽短,但是正因其短,很难藏拙。你在创作小小说上,有怎样的追求?蔡楠:我在小小说创作上有比较苛刻的追求。首先,我追求难度。不能仅仅满足于写出来,能发表,我想让小小说有更多的觉悟和广度。其次,我追求锐利。单一的角色、漫画式的、概括式的描述已很难再吸引读者的眼光。小小说不能太光滑,小小说要发出自己独特且尖锐的声音。第三,我追求陡峭。从头写到尾,一二三四五,甲乙丙丁戊,此处到彼处,固然是一种写法,从坦途到悬崖,从未实现、半实现到实现,从结果到原因之一种、两种甚或三种可能……这样会形成一种陡峭的峻拔的惊奇感和震撼力。

舒晋瑜:荷花淀派文学主将韩映山称你是荷花淀派新传人。

蔡楠:我的出生地离白洋淀不远,很早便与荷花淀派文学结缘。从课堂上学习孙犁先生的《荷花淀》开始,就喜欢上了这位语言的大师。……任何流派、任何艺术都是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开拓的。就像白洋淀的荷花,在新的土壤、新的水分、新的环境下,会开出姹紫嫣红、新颖别致的颜色来。

(摘编自《师承荷花淀情系水家乡——访作家蔡楠》,原载《当代人》2017年06期)

【小题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中“苇绿荷红”、“鸟飞鱼跃”、“渔歌互答”、“炊烟袅袅”等语言声色结合,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
B.文章中一株风中的“芦苇”成了大舅的真实写照,芦苇的“瘦弱”、“干枯”、“坚韧”等都是其形象特点。
C.文章采用双线叙述方式,白洋淀从无水到有水的过程,也是大舅从失魂到还魂的过程,结构灵活,内容丰满。
D.文章通过对“大舅”养鱼,鱼塘死鱼,“大舅”告状这一系列情节的插叙,突出了“大舅”之善与工厂之恶。
【小题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叙事视角较灵活,运用第一人称全知视角进入“大舅”的心灵深处,又运用第三人称内视角,以“我”的感觉和视角来叙述故事。
B.文本一的“白洋淀”不只是一个地域意义上的白洋淀,他是现实的湖泊与自我精神家园的结合体,在这里寄寓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C.《荷花淀》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内容富有柔中带刚的美学趣味,作者的创作风格和追求与之东趋西步。
D.文本一环境描写充满诗情画意,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图景,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尽管大舅没说一句话,但我们也能察觉到他对美的渴求。
【小题3】文本一为什么以“望水”为标题?请简要分析。
【小题4】请从文本二蔡楠的创作观中,选择一个角度,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其创作主张的。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迷路的故事

舒 婷

之一

连我爸都是出生在小岛上的。小岛只有1.7平方千米。而我,就像外子说的经常在家门口迷路。

这都是真的。

小岛色彩浓烈,由于它的玉兰树、夜来香、圣诞花、三角梅;小岛香飘四季,由于它的龙眼、番石榴、阳桃,甚至还有波罗蜜。这些大自然的宠儿被慷慨的阳光和湿润的海风所撩拨,骚动不息,或者轰轰烈烈,或者潜移默化,在小岛上恣意东加一笔,西修一角,增增减减,让一个拳头大的地方,坠住千万游客的脚,使他们总也走不出去。

幽巷、苔迹的石壁和风格各异的小楼都是同谋。

有人告诉我,退潮时分,沿着栖霞落彩的沙滩步行,环岛一周不过个把钟头。我迷惘地摇摇头。今年春天,我带孩子从邻街的娘家回来。孩子在前面蹦蹦跳跳,我在后面信步逍遥。也不知什么时候,我跟着孩子走错了一个胡同口,结果两腿走酸了,又问了几次路,七弯八折才寻到家门口。平时七分钟的路程这次用了四十分钟。

说起来谁也不信,只有外子照例嬉戳我一指,他记录在案的这类事件不知有多少起。有如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凯旋门,日光岩是鼓浪屿岛的坐标。早起开门,夜来掩窗,我都要和日光岩相互致意。岩顶永远密密匝匝一圈人,远远看去宛如一顶皇冠。有朋自远方来,都得带去晋见。只是岩下小路总是记不住,多少次都迷迷糊糊撞到那“此路不通”的木牌,才讷讷然返回。因此,有人在公开报道中,揶揄我是不称职的导游。冤!其实,这也是游岛其中一味呀!

现在我已不再越墙偷摘龙眼,听到有人咳嗽便屁滚尿流地鼠窜。但邻童夏夜偷袭成功,每每和我分赃。一把把簇着绿叶的鲜果,看过去那么清凉,多汁的夏天犹把残梦遗留在已不随风颤抖的枝条上了。你不能形容那滋味儿,只知道小摊上的果子绝不能与之相比。直到现在,一看到硕果累累的老树,我不由得要估量一下篱墙有多高,墙内有没有狗,虽然岛上这些年不许养狗了。

我儿子也出生在这小岛上。

夜阑,我一手挽着摇篮,一手在稿纸上信手涂鸦。波浪汩汩溅溅,海也在抚拍她的摇篮,直到我们全在她的怀里入睡。梦中,儿子长成一片热烈、优美的小树林,让妈妈心甘情愿一再迷路。

之二

柏油马路忽高忽低,小巷时宽时窄,且极其洁净。有些落叶、落花、落果,毫无狼藉之状,反生野趣。

呵,小岛,我的家乡。

有一段日子,小岛静得有些荒凉。外地人等闲不得进入前沿这个地域。在渡口看那些急匆匆上下班的人,忧患很深的脸上个个了无生气,连平时笛声般的海风也肃杀荼毒起来。

渡口四株纤细的假槟榔,像站累了的老不换岗的哨兵。再过去,缆着大大小小的渔船,船尾船舷晾起用树汁染过的、褐红色的男人衣裤和红色的女人短衫。渔女们手脚特别肥厚,眉毛眼睛乌漆生光,哑着嗓招呼孩子。船楼前的甲板上,围着一大锅白粥,每人盛上一海碗,两片大脚丫子八字分开蹲下,大口吸溜吸溜起来。人人惬然自得,浪兀自晃晃,船兀自摇摇,锅里碗里不见漾出点粥沫来。

久不受刀剪之苦的相思树,无法无天,把通往海滩的小路一一封锁起来,只露出一角木牌,粗重地呵斥:军事重地!人自然望之却步。只有我那迷迷糊糊的老毛病常常带我走入禁区,又安全地迷迷糊糊走出来。因为相思树争相掩护你,沙滩绝不出卖你的足音,星散的贝壳宛如阿里巴巴的财宝。有时可以看到一只大海豚,虽已“仙逝”,矫健的身躯似乎可以随时优美地弹起,化为一道银亮的闪光。

更常看到的是搁浅的小船,它常常让我想起莱蒙托夫的帆,想到海和船的互相渴慕,想到现实和梦的距离。

是回家的时候了,却找不到来时的路。依依不舍的相思枝频频拉住你的衣襟,紫色和蓝色的小花屡屡绊在你的脚上。从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钻出来,抬起头,你再不能动弹

一座小洋楼从荒芜的花园踮起脚望着你。小铁门锈坍在地上,高大的廊柱和雕花的石栏上落满鸟粪,依稀的花角被狗尾巴草淹没了。

而,无数火焰在它玻璃破碎的排窗上燃烧,被遗弃的小楼活跃起来,光的手,在它一排排琴键上演奏,又愁惨又庄严又深邃,吸引你,逼迫你,又控诉你,小楼有属于它自己的记忆。在瞬间,它把人拉进它的磁场里。

直到夕晖老去,寂然而无声,你的灵魂和那楼。


【注】①外子: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摘编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当代卷)》)(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写小岛的自然风光和作者的个人生活,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愉悦之情。
B.本文中作者带朋友游览日光岩,故意走错路,让他们欣赏沿途风景,也是游岛的乐趣。
C.本文第二部分引入小岛的社会生活,景色描写带有荒凉感,表达作者更加深沉的情感。
D.本文有越墙偷摘的童趣,也有对“忧患”的回忆,更有给作者寂寞心灵以慰藉的诗意。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了小岛上的植物形态各异、自由生长的状态,写它们使游客“总也走不出去”,表达了作者对小岛的喜爱之情。
B.本文中“船楼前的甲板上”两句,描写小岛上人们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人们的生活十分惬意,表达了作者对小岛生活的喜爱。
C.同是怀恋故土,鲁迅的《故乡》用客观、冷隽的笔法描述,让读者自己会意;本文用投入、情绪化的笔法去感味,让读者随之徜徉其中。
D.本文语言较为华美,善用修辞;叙事时语调灵转潇洒,写景抒情时语调深沉克制;我们也不难感觉到在文句之间的音韵美。
【小题3】本文多次提到“迷路”,请分析“迷路”的深层寓意。
【小题4】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