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9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夏鲁奇,字邦杰,青州人也。初事宣武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遂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将士皆释兵纵观。幽州平,鲁奇功居多。晋已下魏博,梁将刘界军于渔水。庄宗以数百骑觇敌,深入致师,郭设伏于魏县西南葭芦中。庄宗不满千骑,汴人伏兵万余,大噪而起,围庄宗数重。鲁奇与王门关、乌德儿等奋命决战,自午至,俄而李存审兵至方解。鲁奇持枪携剑,独卫庄宗,手杀百余人,乌德儿等被擒,鲁奇伤痍遍体,自是庄宗尤怜之,历磁州刺史。中都之战,汴人大败,鲁奇见王彦章,识之,单马追及,枪拟其颈,彦章顾曰:“尔非余故人乎?”即擒之以献。庄宗壮之,赏绢千匹。王彦章守中都,庭隐在其军中。及彦章败,庭隐为庄宗所获,将以就戮,大将夏鲁奇奏曰:“此楚也,其材可用。"遂释之。梁平,授郑州防御使。四年,授河阳节度使,为政有惠爱。天成初,移镇许州,加同平章事。

②鲁奇性忠义,尤通夹道,抚民有术。及移镇许田,孟州之民,万众遮道,断登卧辙,五日不发。父老诣阙请留,明宗令中使谕之,方得离州。明宗讨荆南,鲁奇为副招讨使,顷之,移镇遂州。夏鲁奇禀朝廷之命,缮治甲兵,将图蜀。孟知祥与董璋谋先取鲁奇,令仁罕攻遂州。董璋之叛,与孟知祥攻遂州,蜀师围夏鲁奇于遂州,唐师来援,剑门不守,肇领兵赴普安以拒之,唐师不得进,援路断绝。旬月救兵不至,城中兵尽食穷,鲁奇自刎而卒,时年四十九。帝闻其死也,恸哭之,厚给其家,赠太师、齐国公。

(节选自《旧五代史·后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事宣武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遂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
B.初事宣武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遂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
C.初事宣武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遂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
D.初事宣武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遂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十二地支之一;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申时指下午一时至三时。
B.致师,挑战之意;古代战争发生之时,先让勇力之士到敌人阵前挑战决斗。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
D.太师,古时“三公”之首,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无实际职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鲁奇骁勇善战,忠心保卫君主。他在庄宗误入埋伏被围困之时,与王门关、乌德儿等一起拼死保卫庄宗,坚持到援兵来方才解围。
B.夏鲁奇爱才惜才,积极举荐人才。中都之战王彦章战败后,庭隐被庄宗俘获,将要被杀戮,夏鲁奇上奏赞赏其是人才,最终庭隐被释放。
C.夏鲁奇抚民有术,深受百姓爱戴。他奉命调任许田,孟州的百姓拦道挽留,拉住马橙躺在路上不让他走,五天都未能离开孟州去赴任。
D.夏鲁奇忠义刚烈,死后君主痛惜。他在遂州失守时自刎而死,年仅四十九岁;庄宗为之痛哭,重赏其家人,追封他为太师、齐国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鲁奇见王彦章,识之,单马追及,枪拟其颈,彦章顾曰:“尔非余故人乎?”
(2)顷之,移镇遂州。夏鲁奇禀朝廷之命,缮治甲兵,将图蜀。
【小题5】请简要说明夏鲁奇“自刎而卒”的原因。
20-21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知识点:《旧五代史》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乙】

武德使史彦琼者,以伶官得幸,帝待以腹心之任,由是政无统摄,奸人得以窥。军士皇甫晖等因夜聚蒱博不胜,遂作乱,劫都将杨仁晸曰:“我辈十有余年为国家效命,甲不离体,已至吞并天下,主上未垂恩泽,翻有猜嫌。防戍边远,经年离阻乡国,及得代归,去家咫尺,不令与家属相见。今闻皇后弑逆,京邑已乱,将士各欲归府亲,请公同行。”仁晸曰:“汝等何谋之过耶!今英主在上,天下一家,从驾精兵不下百万,西平巴蜀,威振华夷,公等各有家族,何事如此!”军人乃抽戈露刃环仁晸曰:“三军怨怒,咸欲谋反,苟不听从,须至无礼。”仁晸曰:“吾非不知此,但丈夫举事,当计万全。”军人即斩仁晸裨将赵在礼闻军乱衣不及带将逾垣而遁乱兵追及,白刃环之曰:“公能为帅否?否则头随刃落!”在礼惧,即曰:“吾能为之。”众遂呼噪,中夜燔劫贝郡。

五日晚,有自贝州来者,言乱兵将犯都城,都巡检使孙铎等急趋史彦琼之第,告曰:“贼将至矣,请给铠,登陴拒守。”彦琼曰:“今日贼至临清,计程六日方至,为备未晚。”孙铎曰:“贼来寇我,必倍道兼行,一朝失机,悔将何及!”彦琼曰:“但训士守城,何须即战。”时彦琼疑孙铎等有他志,故拒之。是夜三更,贼果攻北门,彦琼时以部众在北门楼,闻贼呼噪,即时惊溃。彦琼单骑奔京师。迟明,乱军入城。

(节选自《旧五代史》)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抑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B.奸人得以窥       图:地图
C.将士各欲归府       宁:探望
D.请给铠       仗:兵器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军人即斩仁晸裨将/赵在礼闻军乱/衣不及带/将逾垣而遁/乱兵追及
B.军人即斩仁晸/裨将赵在礼闻军/乱衣不及/带将逾垣而遁/乱兵追及
C.军人即斩仁晸/裨将赵在礼闻军乱/衣不及带/将逾垣而遁/乱兵追及
D.军人即斩仁晸裨将/赵在礼闻军/乱衣不及/带将逾垣而遁/乱兵追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迷恋优伶,身死国灭,欧阳修以史为鉴,劝诫警示不图进取的北宋统治阶级。
B.皇甫晖等因赌博不胜而聚众叛乱,理由是将士们有功未赏,有家难归,且京城已乱。
C.杨仁晸面对胁迫质问叛贼,并从天下大势和家族安危两方面晓之以理,意图劝止。
D.被庄宗宠信的伶人史彦琼,未听从孙铎的建议,贻误军机,在天亮之后单骑脱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贼来寇我,必倍道兼行,一朝失机,悔将何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恁,世为农民。唐广明中,黄巢犯,江淮盗贼蜂起。有贼帅王绪者,自称将军,陷固始县,审知兄潮,时为县佐,绪署为军正。蔡贼秦宗权以绪为光州刺史,寻遣兵攻之,绪率众渡江,所在剽掠,自南康转至闽中,入临汀,自称刺史。

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创于前祝曰:“拜此剑动者为将军。”至潮拜,剑跃于地,众以为神异,即奉潮为帅。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军民苦之,闻潮为理整肃,耆老乃奉牛酒,遮道请留。潮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唐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表潮为泉州刺史。大顺中,岩卒,子婿范晖自称留后,潮遣审知将兵攻之,逾年,城中食尽,乃斩晖而降,由是尽有闽、岭五州之地。潮即表其事,昭宗因建威武军于福州,以潮为节度、福建管内观察使,审知为副。

审知为观察副使,有过,潮犹加捶挞,审知无怨色。潮寝疾,舍其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命审知知军府事。十二月丁未,潮薨,审知以让其兄审邦,审邦以审知有功,辞不受。审知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廷。唐末,为威武军节度、福建观察使,累迁检校太保,封琅邪郡王。梁朝开国,累加中书令,封闽王。是时,杨氏据江、淮,故闽中与中国隔越,审知每岁朝贡,泛海至登莱抵岸,往复颇有风水之患,漂没者十四五。后唐庄宗即位,遣使奉贡,制加功臣,进爵邑。

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同光元年,审知卒。

(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B.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C.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D.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文中指京城。
B.观察使,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全称为观察处置使,位次于节度使。
C.朝贡是地方臣服于中央统治者或者属国臣服于宗主国的表示。朝贡之物一般为当地特产。
D.同光,皇帝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如永乐、乾隆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审知奉命率兵攻打范晖,结果范晖被手下军士杀死,王潮全部占有了闽、岭五州的疆域。
B.王潮病重,在临死前将福建的军政大权交给了王审知。王潮死后,王审知的哥哥王审邽谢绝了其弟让位的好意,王审知成为了闽地的新主。
C.在陆上交通受阻的情况下,王审知改走海路朝贡,即使几年间前往朝贡的船只被海浪卷翻淹没了十四五批,他依然坚持每年朝贡。
D.王审知出身贫寒,对民间疾苦有着切身体会,治理福建期间他一直身体力行,勤俭自律,宽厚爱民,三十年间,福建境内安定祥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潮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
(2)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桓彦范,润州曲阿人也。彦范慷慨俊爽,少以门荫调补右翊卫。圣历初,累除司卫寺主簿。纳言狄仁杰特相礼异,尝谓曰:“足下才识如是,必能自致远大。”寻擢授监察御史。

长安四年,转司刑少卿。时内史李峤等奏称:“往属革命之时,人多逆节,鞫讯决断,刑狱至严,刻薄之吏,恣行酷法。其周兴、来俊臣所劾破家者,并请雪免。”彦范又奏请自文明元年以后得罪人,除扬、豫、博三州及诸谋逆魁首,一切赦之。表疏前后十奏,辞旨激切,至是方见允纳。彦范凡所奏议,若逢人主诘责,则辞色无惧,争之愈厉。又尝谓所亲曰:“今既躬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

是岁冬,则天不豫,张易之与弟昌宗潜图逆乱。张柬之与桓彦范及敬晖等建策将诛之。神龙元年正月,斩易之、昌宗于廊下。明日,太子即位,彦范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纳言,赐勋上柱国,封谯郡公。

时韦皇后既干朝政,武三思又居中用事,以则天为彦范等所废,常深愤怨,又虑彦范等渐除武氏,乃先事图之。帝竟用三思计,令罢知政事。

武三思又阴令人疏皇后秽行,榜于天津桥,请加废黜。中宗闻之怒,命御史大夫李承嘉推求其人。承嘉希三思旨,奏言:“彦范与敬晖等教人密为此榜。虽托废后为名,实有危君之计,请加族灭。”大理卿裴谈奏云:“敬晖等只合据敕断罪。”中宗纳其议,仍以彦范等五人尝赐铁券,许以不死,乃长流彦范于瀼州。三思俄又讽节愍太子抗表请夷彦范等三族。三思犹虑彦范等重被进用,令周利贞摄右台侍御史,就岭外并矫制杀之。彦范赴流所行至贵州利贞遇之于途乃令左右执缚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时年五十四

建中元年,重赠司徒。

(节选自《旧唐书·桓彦范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范赴流所行至贵州/利贞遇之于途/乃令左右/执缚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时/年五十四
B.彦范赴流所行至贵州/利贞遇之/于途乃令左右执缚/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时/年五十四
C.彦范赴流所/行至贵州/利贞遇之于途/乃令左右执缚/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时年五十四
D.彦范赴流所/行至贵州/利贞遇之/于途乃令左右/执缚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时年五十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历,中国古代年号纪年法,是唐朝武则天称帝后的第十个年号。
B.纳言,古代官名,职责是宣达帝命。唐初为纳言,唐武德四年改为侍中。
C.足下,旧时交际用语,用作上称下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D.上柱国,自春秋起作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后引申为功勋的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彦范慷慨潇洒,才识过人。少时靠祖荫做官,多次升迁为司卫寺主簿。狄仁杰很赏识他,给予礼遇。不久被提升为监察御史。
B.桓彦范秉公执法,毫不畏惧。前后十次上表请求赦免全部被判罪的人,敢于和皇帝据理力争,尊重事实,不徇私、不苟且。
C.桓彦范为国担忧,赤胆忠心。趁着武则天生病,联合朝中大臣用计诛杀张易之兄弟,为国除奸,被授予上柱国称号,封谯郡公。
D.桓彦范一心为公,受到诬陷。桓彦范等人废除武则天后遭韦皇后、武三思怨恨,韦皇后、武三思又担心自己逐渐被铲除,因此先下手陷害桓彦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既躬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
(2)中宗纳其议,仍以彦范等五人尝赐铁券,许以不死,乃长流彦范于瀼州。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