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业生产离不开人,粮食的丰产增收更离不开人才,然而农业人才短缺特别是农业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大痼疾。

在智慧农业发展领域,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无论是智慧种植业还是智慧养殖业,都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切入点和依托。以无人机植保、精细化养殖、农机自动驾驶、数据平台服务等为主要实现形式的智慧农业,受到人才短缺以及从业者技能水平低的困扰从机械化生产到开创“互联网十农业”之路,要靠劳动力素质提升与人才战略支撑,在日前于山东日照举行的“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上,观众们不仅一睹参赛选手驾驶拖拉机“穿针引线”以及“精准植保捉虫”的拿手绝活,还目睹了“快修手在半个小时之内快速拆装拖拉机发动机的精彩绝技,感受了植保无人机选手展开超视距飞行挑战等看家本领。在他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练内功、出绝活”的高超技能,更看到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和普通工人不同,工匠的工作不单是为了谋生,而且可以从劳动、创造中获得快乐、实现价值。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无论顺境还是逆境,这些工匠都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去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也是一个投资回报周期长,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产业,需要艰辛的付出和长期的坚守。只有爱农业、懂农业,才能克服浮躁心态,把急功近利转化为立足长远,才能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因此,工匠精神不仅植根于工厂车间里,更在广阔的农村大地找到了它的普适价值。从这种意义上说现代工业呼唤工匠精神,乡村振兴同样呼唤工匠精神。

振兴乡村需要壮大“匠心农人”队伍。当下尤其要不断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各类农业农村人才的成长打造更多更好的平台和渠道,要从政策、资金及技术倾斜等方面给予乡村土专家、田秀才、种植高手、养殖能人等各种能工巧匠支持,激发他们在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为乡村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摘编自李慧《振兴乡村要壮大“匠心农人”队伍》)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传统农业发展到智慧农业后,农业人才出现了短缺现象,应该引起注意
B.智慧农业以人工智能等为依托,以无人机植保、精细化养殖等为主要实现形式
C.“匠心农人”在谋生的同时还致力于在工作中获得快乐、实现更大人生价值
D.“匠心农人”对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等具有引领作用,是振兴乡村的生力军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指出的农业行业人才短缺问题,是后文壮大“匠心农人”队伍的立论基础
B.文章先提出问题,再联系现实分析,进而提出解决的措施,论证条理清晰
C.第三段以“技能大赛”为例,展示了现阶段“匠心农人”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果
D.结尾段重点论述壮大“匠心农人”队伍的工作重心,并展望了乡村振兴的远景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农业回报需要长期的投资,因而更需要甘于寂寞、长期坚守的“匠心农人
B.具备工匠精神对于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价值意义要远大于现代工业。
C.只要有相关政策、资金、技术等的支持,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就会不断壮大
D.农业现代化要想依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必须首先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1高二下·甘肃兰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时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这并不表示他的论证缺乏说服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弱化对立一方的作用。因此,对立的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僵。

极端的越说越僵的情况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这是因为在辩论中,理是说给第三方听的,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以第三方为说服对象,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为着眼点的,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方听众。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双方这么做是为了说服中立的第三方——法官和陪审员。

图尔敏论证模式包括主张、保证、论据、支持、语气和反驳等要素。它具有两个基本的认知特征:第一,说理中所有的主张、中介保证、对保证的支持等,都是可以被对方诘问和质疑的,说理一方必须为此做好准备。第二,决定说理一方是否有理的是中立的第三方,不是自己一方或对立一方的“粉丝”。在这两点上,图尔敏论证模式都不同于形式逻辑论证。

形式逻辑论证是以它本身的说理结构为准的,对于说理的具体听众是谁以及他们会提出什么质疑等并不关注。然而,这些恰恰是图尔敏论证模式所关心的。例如,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张三打篮球,所以他个子一定很高。从形式逻辑论证来看,这个说法是可靠的。但是,实际上张三个子不一定很高。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论证的大前提(“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本身并不可靠。

图尔教论证模式要求辩论者在说理时,要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仔细检查自己论证的每一个部分,并尽量事先推测出对立一方可能提出的反对理由。法庭上,法官和陪审员是典型的第三方听众。而在公共说理中,第三方是公众。公众往往并不像法官和陪审员那样拥有裁决的权威,公众所起的第三方作用是形成舆论。公众越是具备理性思考的素养,他们的舆论机制就会对争论说理的双方提出越高的文明礼仪要求。谁在争论中穷凶极恶、出口伤人,不管说得多么头头是道,在第三方眼里都是不值得尊敬与信任的人。

总之,在公共辩论和争论中,避免对立双方越说越僵的机制是普遍具有教养的公众所发出的舆论。他们以理性、客观和冷静的第三方的身份来进行仲裁,而不是像情绪化的“粉丝”那样狂热地崇拜和偏袒一方。情绪化的“粉丝”以“哄客”(起哄、攻击和制造事端的人)的面目出现,习惯于用暴力的话语来表现自己的立场。在哄客成群的地方,论争者失去了必不可少的第三方听众,双方直接顶牛儿,越说越僵,最终变成仇寇。

(摘编自徐责《到底谁有理,问问“第三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论辩说理者常常强化自己一方而忽略弱化对方,容易导致双方越说越僵。
B.公共说理中,说理双方应陈述立场和理由并质疑对方,以获得对方的支持。
C.相比于图尔敏论证模式,形式逻辑论证对说理对象不够重视,因此说服力较弱。
D.从说理结构上看来很可靠的形式逻辑论证,在公共说理中不一定能说服他人。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证角度多样,从为何向第三方说理、如何向第三方说理等层面展开论述。
B.文章将图尔敏论证模式与形式逻辑论证进行比较,以说明该模式的优势与特点。
C.文章将法庭上的法官与作为第三方的公众进行比较,以强调后者具有与前者同等重要的地位。
D.文章举情绪化的“粉丝”起哄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在公共说理中理性、客观的第三方听众的必要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共说理的结果是否公正取决于第三方是否保持中立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
B.学会从对方和第三方的角度完善自己的论证,可以大大提高公共说理的效果。
C.在好的公共说理中,说理双方在陈述观点、质疑对方方面应拥有均等的权利。
D.建设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有赖于培养出具有教养、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国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随着淄博烧烤的火爆出圈,淄博从一个不知名的三线城市,一跃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对于这一文旅现象,人们进行了大量分析和总结。不管何种分析,都无法忽视游客们的共同感受:来到淄博感受到的不仅有烧烤的热度,还有城市的温度。从感性角度看,正是那种流淌在血管之中的城市温情,推动了淄博烧烤火爆出圈,让淄博烧烤不再仅仅是一炉烧烤,而演化为一道文化大餐。全国游客涌向淄博,表面上是为品尝淄博烧烤,实质是大众对淄博文化认同后产生的情感共振。

梁漱溟先生说:“文化就是过日子的方式。”当烧烤现象演化为一种过日子的方式时,淄博烧烤能火多久其实就不那么重要了。就像淄博烧烤的火与不火,淄博人说了不算一样,淄博烧烤能火多久,他们同样说了不算。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当这一拨客人离店后,洗刷好碗筷,抹干净桌子,打扫好地面,静候下一拨客人的光临。

(摘编自周其森《淄博烧烤走红:文化认同带来情感共振》)

材料二:

近年来,网红”似乎成了东北流行文化的标签。但网红文化只能短暂吸引眼球,难有持久的生命力,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要想真正实现振兴,须重视“无烟工业”,以文化振兴促进文旅市场的繁荣,从根本上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繁荣东北文旅市场之难,很大程度上在于人气不旺。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东北三省人口自然减少48.6万,而这一年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减少86万,说明有约37万人口流出东北。怎样能让东北恢复人气?东北缺乏一个能“站出来”的城市,只要有一个“领头羊”,就会有其他城市接二连三“试水”,从而实现区域联动,为东北全面振兴带来人气。

从这个角度看。最近哈尔滨的出圈足以让人欣喜。据新华社报道,元旦期间,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全面赶超2019年,达到历史峰值。

有网友亲昵地称哈尔滨为“尔滨”,将最近哈尔滨在旅游市场上的爆火称为“尔滨出圈”。这背后是哈尔滨举全市之力支持文旅工作的不懈努力——为了欢迎“南方小土豆”们,全城上下倾其所有,许多民宿老板自发当起志愿者,许多餐厅老板从早忙到晚,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哈尔滨的付出,获得了回报。相关数据显示,全国不少城市周末飞往哈尔滨的机票一票难求,连寒假期间的机票都被“炒”出了近年来的新高。网友称哈尔滨终于可以“笑哈哈”了。

其实,哈尔滨还未到可以“笑哈哈”的时候。目前,哈尔滨借助文旅积攒了大量人气,但如何将这股人气转化为助推地方经济振兴的动力还要进一步探索。

(摘编自韩晗《冰城旅游出圈:文旅发力助推地方振兴》)

材料三:

如果说“淄博烧烤”火的是人间烟火气,“特种兵旅游”火的是青春,“CityWalk”火的是慢节奏的悠闲。那此次哈尔滨的出圈,火的便是冰雪中的人情味。热情豪爽本就是东北人的性格特点,如今东北人豪爽热情的形象在互联网语境下有了更具象的解释,成为东北旅游新的文化符号。

当下,年轻消费群体的文旅消费,注重线上口碑与线下体验相结合。这是网上口碑可以不断带动线下消费的重要原因。一个地方要形成好的网上口碑,离不开流量的加持。网友们将网络上突然集中的流量戏称为“泼天富贵”,这既彰显了互联网流量巨大的加持作用,也说明这种流量具有“从天而降”的偶然性。

细品因网络出圈而爆火的城市,无论是此前的淄博,还是如今的哈尔滨,我们不难看到它们的共性:有温度、接地气、肯倾听。面对不断释放的文旅需求,淄博和哈尔滨都加强互动意识,快速反应,在服务、监管等方面齐发力。也正是这样的特点,让它们顺利地接住了“泼天富贵”。

当然,功不在一时。今天哈尔滨旅游的爆火,离不开多年来哈尔滨冰雪产业的发展和冰雪品牌的传播,也离不开当地政府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摘编自《功夫下在平时,才能接得住从天而降的流量》)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淄博本不是一线城市,烧烤在各地也很普遍,但淄博烧烤却跃居第一,这都是由游客们感受到的淄博城市温情决定的。
B.数据显示,东北三省无论是总人口还是常住人口,近几年减少最为明显,表明想要以文化振兴东北,就必须先恢复人气。
C.今年元旦的文旅成果使哈尔滨成为东北的“领头羊”,但哈尔滨在助推当地经济振兴方面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深入探索。
D.哈尔滨因网络出圈而爆火,但得到良好的网上口碑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城市能够正确回应不断释放的文旅需求。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分析淄博烧烤走红的现象,侧重于文化认同的角度,认为有了文化认同才能引发情感共振。
B.材料二分析哈尔滨旅游出圈,侧重于区域振兴的角度,认为文旅振兴可以推动东北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C.材料三主要从互联网流量加持的角度,分析当下促进文旅消费的办法,指出功夫要下在平时。
D.在文旅消费方面,如果消费群体不注重线上口碑,那么他们消费的次数就会因为失去线上口碑的带动而减少。
【小题3】材料一中提到梁漱溟先生的话“文化就是过日子的方式”,请联系三则材料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社会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树立了注重社会调查的学术传统。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需要继承这一学术传统,通过社会调查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加深对“人”的认识和理解,在将理论创新与现实关怀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承担起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责任。

社会调查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枢纽环节,也是对社会的基础与本质予以理解的一种方法体系。首先,社会调查是具象化的。社会调查扎根于特定的地域和人群,以一时一地的社会风貌为对象,试图理解和把握在具体情景中展现出来的情感、气质、风俗、社会发展进程以及变迁趋势。其次,社会调查是历史性的。要对一个特定资料作出有效解释,就要善于挖掘其背后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入了解那些习以为常却又容易视而不见的背景;就要将材料置于时间维度之下,避免片面解读或过度诠释。再次,社会调查是整合性的。人类社会发展既存在一般规律,也充斥着碎片化、非预期和非理性现象,社会调查就是要将这些规律和现象都纳入总体性分析框架,做到对事实本身的把握和尊重。最后,社会调查长于共情。在具体场景中所唤起的感性认识,可以使调查者尽可能避免成为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这种从情感上激发的对“人”的体恤之情,可以使事物“活”的一面被充分挖掘出来,由此提炼出的理论便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

中国社会学自诞生之初,就深深打上了社会调查的烙印。对“人”的理解、现实的观照、理论的创新,这三者的密切结合贯穿学术传统始终。有学者在民生疾苦中理解社会性质。陈翰笙的经济调查蕴含人文精神,认为只有深刻认识数量众多的农民的生存状况,才能理解乡村社会,并据此判断中国社会的性质,进而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有学者在人的处境中寻找和确立立场。雷洁琼在江西的经历使她始终秉持“用资料说话”的精神,反对“为了社会学而社会学”,主张着重观察社会变迁给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学者用社会调查串联起学科的本土化与国家发展战略。费孝通所著《江村经济》,既是社会学实地调查的范本,也是他后来开展研究的出发点。改革开放后,费孝通三访江村,通过小城镇研究的系列成果,探讨了中国式工业化的发展路径,总结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框架,也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驻足当下,如何应对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回顾我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将社会调查的实践精神融入历史的、具体的情景之中,发现社会生活“活”的表达,使“人”得到认识和尊重,在此基础上建构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才具有人民性和主体性。

今天,我们正步入一个需要用中国思想影响世界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所能做的,恰是通过社会调查,把握根植于我们历史与文化之中、与时代变迁相碰撞所激发出来的体验与思想。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理提炼,就能更好地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对推动中国社会变迁的根本性作用——对外提供世界认识中国的途径,对内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建构本土化与自主性兼具的知识体系。

(摘编自邢婷婷《在社会调查中发现“人”》)

材料二:

在时间社会学看来,年龄是社会用以规定生命时间结构的一个关键要素,它一方面呈现了生命的时间序列,另一方面也让生命时间具有规范性,使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被指定了不同的角色期待和社会位置。正因如此,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就有着不同的时间节奏。对于“青年”这一特定的年龄阶段而言,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年轻,这看似同义反复的话语其实预示着青年的本质属性——有着看似用不完的时间和一生中最为旺盛的体力精力。我们研究青年,有必要重拾被忽视的问题——时间,以获得一种关于如何走入青年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由时间生发开去,我们就可以找到理解青年的钥匙。本文以时间社会学为研究视角,探讨移动互联时代青年工作的真实状态以及时间制度是如何影响青年的。在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可以体会到周遭的世界在不断地加速,对于青年个体而言,他们只能主动跟上或被裹挟着卷入加速的时间之中。这种加速的时间观念外化为工作制度,使得青年的工作状态呈现出“节奏快”“并行多”“协同杂”“全天候”的特征。同时,时间也愈发显示出其自身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有时会发生偏离,成为控制青年精神的枷锁,而这正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本文使用的数据涉及笔者参与的三次社会调查,三次调查均在35岁以下大城市就业青年群体中展开。其中,2019年“快递小哥和外卖骑手(蜂鸟)调查”在北京进行,发放有效问卷1692份,访谈62人;2020年“互联网青年工程师(码农)调查”在深圳进行,发放有效问卷505份,访谈46人;2021年“高校青年教师(工蜂)调查”在上海进行,发放问卷1031份,访谈54人。三次调查虽然开展的城市不同,关注的群体不同,但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时间对于青年的塑造和修饬。其实,我们一旦了解了制度如何设计时间,也就知晓了社会究竟怎样对待青年。

(摘编自廉思《移动互联时代青年劳动审视》)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宗明义,开篇即点出我们要传承注重社会调查这一学术传统。
B.从陈翰笙等人的例子中可看出,他们在进行社会调查时注重对现实的观照。
C.费孝通的研究相较陈翰笙等人更具理论的创新性,放在文段最后更有说服力。
D.材料一在论证中既回顾历史,又立足当下,提出了中国社会学的现实责任。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都谈到社会学重要的研究方法——社会调查,强调应真正了解大众,将“人”作为理论创新的突破口。
B.材料一指出,进入特定的地域和人群当中,试图理解具体情景中展现出来的情感、气质等,这正是社会调查具象化特征的体现。
C.“人”在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具有决定性地位,我们要构建出能够阐释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理论体系。
D.通过社会调查,挖掘西方视域下的中国人看待问题的原则,之后再梳理整合,这是建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任务。
【小题3】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调查要注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碎片化等特殊现象,把它们都纳入总体性分析框架中,进而把握和尊重事实本身。
B.在社会调查基础上提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学理,能更好地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对推动中国社会变迁的根本性作用。
C.在时间社会学看来,年龄不仅仅是记录生命时长的数字,也隐含着约定俗成的社会期待,提醒人们在相应年龄里应承担的责任。
D.科技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同劳动者自由时间的增加是一种必然的联系,人类的创造性将极大提升。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